第3章
第 3 章
宋昭心裏記挂着紅豆包,起了個大早。
院兒裏的公雞剛打過鳴,廚房裏已經有了她勤快的身影。
宋母打着哈欠出屋,瞥見人已經忙活上了,震驚不已,念叨着要将宋父拉拔起來,看看他家姑娘為了口吃食能有多拼。
宋昭被羞的通紅臉,扭頭不再理會宋母。
她将浸泡了一夜的紅豆撈出,多次淘洗幹淨,去其澀味,接着下入炖鍋,放水沒過紅豆半指處,撂了幾塊冰糖,起鍋生火,大火将水燒開後,改小火悶煮,将紅豆煮至裂口開花,手輕輕一捏便能捏碎。
煮好的紅豆盛至碗中,宋昭用勺子将其碾壓出沙,這一步完成之後,她重新起鍋,把碾碎成泥的紅豆沙放入炒鍋內,文火,不停的用勺子攪動,耗淨其水份,直到豆沙餡已經開始發幹。
這夏日裏悶熱,宋昭又在竈臺前忙活,身上早已浸透了汗,額前的熱汗順着臉頰往下淌,她撸起袖子,擡手随意抹了把,繼續手中活計。
将冰糖敲碎,撂入鍋中,她繼續攪拌使糖完全融化,分幾次加入葷油,直攪到糖與葷油和豆沙融為一體,方可罷休。
如此,口感細膩,醇香美味的豆沙餡兒餡兒已經調制好,宋昭将豆沙餡兒盛出了一勺投喂給宋母。
“娘,甜不甜?”明亮亮的星星眼,一臉期待的看着宋母。
“甜,可甜到娘心裏去了。”宋母笑意盈盈的應聲道,可見自家姑娘被竈臺的火烤的滿臉汗,頓時又有些心疼。
宋昭聽着高興,沒有什麽比自己做出來的好吃的,得到別人的認可更讓她開心了。
昨夜和好的面團子已經醒好,宋昭重新揉捏了幾下,分成幾個四四方方的劑子,照着包包子的手法,将豆沙餡兒填進去,裹得滿滿的,放進蒸籠中,蓋上鍋蓋等其發酵了一會兒。
接着,大火蒸開鍋,轉至小火。
趁着蒸豆沙包的間隙,宋昭打算做個清淡的小米粥,配着紅豆包,剛剛好。
Advertisement
依着宋母的吩咐,宋昭從米缸裏舀出幾勺小米,找了個不大不小的鍋,燒開一鍋沸水,将洗淨的小米倒入鍋中,繼續焖煮直到水再次沸騰,她換了小火,撇掉表面浮沫,用湯勺輕輕的繞圈攪拌着,防止小米落底糊鍋。
這小米粥,看似簡單,實則最吃火候,火大了,容易沸。火小了,煮出來口感發硬,剌嗓子,更不好吃。
宋昭耐下心來,慢慢的攪動着米粥,直至粘稠,才澆滅了火。
豆沙包也已經蒸好,她沒急着開蓋,這包子“嬌氣”的很,若是滅了火直接解開鍋蓋,那包子皮鐵定要縮成個面疙瘩,不光面相不佳,連吃起來,口感都差個十萬八千裏。
稍等了片刻,等熱氣散了去,宋昭才小心翼翼的從一側揭開鍋蓋,一個個松軟白嫩的小包子,裹着香糯甜膩的豆沙餡兒,光是聞聞味道,都叫人口水直流。
趁着宋母往外拾包子的功夫,她将第二茬淘米的水倒入水桶中,趁着太陽還沒上來,打算澆澆院兒裏的菜。
“昭昭姐姐,你們家好香呀”牆頭露出個毛茸茸的小腦袋,宋昭放下水瓢子,擡頭一望,是隔壁家的三小子。
“姐姐蒸了豆沙包呢,你背好書了?”宋昭笑盈盈的問。
三小子吐吐舌頭,蠻不好意思的撓撓頭。
“噓~昭昭姐姐,小點聲,別讓我娘聽見了,姐姐家太香了,我背不下去。”
宋昭一陣好笑,只覺得這虎頭虎腦的三小子可愛極了。
“在這等等,姐姐給你拿好吃的去。”她招呼三小子等下,自己進屋,知會了一聲宋母,随手抓了幾個剛出鍋的熱騰騰的紅豆沙包子,放在盤裏,轉身端着去了院裏。
“拿着,小心燙。”院裏的圍牆不高,宋昭站過去,堪堪及腰,她下意識擡手三小子毛茸茸的小腦袋,将盤子遞過去。
三小子沒接,看了一眼豆沙包子,咽了咽口水,正經說道。
“昭昭姐姐,我娘說了,不可以随便要別人家的東西...但...但是昭昭姐姐家的包子,我真的很想吃,昭昭姐姐,我可以拿東西跟你換嗎?”
宋昭微怔,随即笑了笑,應了聲好,這村裏,誰家若是做了好吃的,定有三兩個孩子上門讨要,她卻沒想到這小屁孩年紀不大,還懂得以物換物。
三小子見宋昭點頭,急急忙忙下了牆頭,往屋裏跑,沒一會兒又火急火燎的跑出來,将懷裏東西掏出來。
“昭昭姐姐,這是我爹昨天去鎮上給我買的桂花酥,好吃極了,我拿這個跟你換豆沙包可以嗎?”
宋昭看得出來,這小子一萬個舍不得,但還是手支棱了過來,要給她,她象征性的挑了兩塊,将剩下的又交還給三小子。
“喏,姐姐既然拿了你的桂花酥,這紅豆包子,你就收下吧。”
如此,三小子才放心的将自己從剛才就一直挪不開眼的豆沙包接了過來,道了聲謝,往屋裏跑,一邊跑一邊還喊着。“娘,昭昭姐姐給我豆沙包啦。這可是我用桂花酥換來的,沒有白要昭昭姐姐的包子。”
宋昭被這孩子逗得開懷大笑,她拍拍蹭在衣服上的土,迅速澆完院兒裏的菜地,回屋時,宋父正幫着宋母,将豆沙包子,米粥和碗筷一并擺上。
宋笙因着昨夜與朋友喝酒去了,今日起得稍晚些,此刻将将抹淨臉。
他迫不及待的抓起一個豆沙包,一口咬下去,軟糯的豆沙餡香氣濃郁,甜度适中,好吃的險些咬了自己舌頭,再喝上幾口那熬得稠糊糊飄着豐厚米油的小米粥,大快朵頤。
宋父一口接一口的,嘴裏也沒停下,不停的贊嘆着,自家女兒這手藝驚人,連鎮上鋪子裏賣的也比不上。
一頓早飯,四人吃的津津有味,宋昭更是竊喜,終于不用在啃那硬邦邦的地瓜餅子了,為了自己的那點口欲,她下定決心,打算把做飯事業徹底接手過來,不再給地瓜餅子任何一條生路。
“爹,娘,昨晚上蘇安過來咱家可是有說什麽?”宋笙一口氣将米粥喝完,放下碗,抹了一把嘴問道。
“來找你的,我說你不在,他就打了聲招呼離開了。也不知道那小子,怎麽突然回來了。”宋父眯眯眼,回想着昨晚上情形。
“我昨個不是去找二牛他們喝酒了嘛,二牛說他下午去村長那,聽村長說,蘇安這次回來,是給他娘扶靈的。”宋笙語出驚人,連宋昭都愣住了。
“他娘沒了?什麽時候的事情?”宋母一個愣怔,關切的問道。
“就前些日子,沒多久。他們搬走之後,他爹在鎮上做了點生意,賺了錢就娶了一房小妾,那小妾厲害的很,又給他爹生了個小兒子。
他爹受小妾蠱惑,對他娘倆不似從前了,蘇安他娘生病過世之後,那小妾就哄着他爹,奪了全部家産,只給蘇安留了些銀兩打發了他。”宋笙将聽來的細細說予他們,末了自己嘆了口氣,他這蘇安兄弟,也着實命苦了些。
“唉,這蘇安他爹在村裏那會兒,也是個老實人,為人勤快忠厚,怎麽變成這樣一人了”宋母聽完一陣唏噓,宋父也沉默了下來。
宋昭雖與那蘇安并不相熟,如今聽宋笙這麽一說,心中難免升起絲絲同情。
衆人一時安靜下來,半晌,宋父嘆了口氣道。
“一會兒下地的時候,阿笙你去蘇小子家裏瞧瞧,看看有沒有能幫得上忙的地方,跟蘇小子說,晚上讓他來家裏吃頓便飯,就當是給他接風洗塵吧。”
宋笙爽快應了下來,他與蘇安雖說是多年未見,但到底有小時候一同玩耍的情分在,如今兄弟有難,當是要去搭把手的。
宋昭猛地反應過來,這人要來她家,還要吃她做的飯!她迅速從“吃瓜人”的角色中跳脫出來,吃瓜一時爽,沒想到這麽快就要直面這個“小時候帶自己玩過的”大哥哥,沖擊力不亞于上輩子被八百年沒見過的親戚說你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呢。
宋昭一邊收拾着碗筷,一邊小聲嘟囔“完了完了,妥妥的社死現場啊”
宋母見她神神叨叨的模樣,更覺得這孩子跳了個河怕是把腦子跳沒了,琢磨着改日裏要去拜拜這河神大人,替閨女燒燒高香。
這邊宋笙繞道往蘇家走,大白日的,蘇家還緊緊閉着門,他站在院門外,吆喝了幾聲,蘇安本在屋子裏收拾,聽見宋笙的吆喝,忙出來迎。
“宋笙大哥,你怎麽來了,快些進來。”
“昨個夜裏你來,我正好跟二牛他們吃酒去了,回來的好些晚,便沒有過來尋你,只等着白天再來。”宋笙開口說道。
他本以為他與蘇安也是幾年沒見,這一見面,會有些尴尬,不曾想,人還是熟悉的面孔,倒叫他生出從前幾分親近來。
“宋笙大哥客氣了,原本就是我唐突了,本打算今日再好好上門拜訪叔叔嬸嬸的。”蘇安将人迎進門,沖洗了下茶杯,斟了杯水遞給宋笙。
“快別忙活了,我爹讓我來叫你,晚上來我家用飯,給你接風洗塵,還有...你娘的事我聽二牛說了,節哀順變。”
“謝過宋叔好意了,晚些時候,我便過去。”說着,蘇安嘆了口氣,臉瞥向它處,淡淡道。“我娘她走的很安詳,沒受什麽大罪。她走了我也就沒什麽牽挂了。”
宋笙嘴笨,不知道怎麽安慰他,只得重重的拍拍蘇安的肩膀。
“你且放心,在這,還有我們,有什麽需要我們幫忙的,你盡管開口,莫跟我見外。”
短短幾句話,蘇安心生暖意。他離家時,就已經與他爹斷絕關系了,本以為自己要一生漂泊,不曾想還有兒時玩伴,雪中送炭,給予他溫暖。
他對着宋笙,鄭重道謝。
宋笙更是不好意思,見蘇安忙着,也不便多留,只是叮囑他晚上一定要過來,便離開了。
“哎呦,宋家嬸子在家嗎?”
宋昭和宋母在屋裏縫補衣服,聽屋外有人喚,出門一看,是隔壁小三子娘李雲秀。
“雲秀?”宋母拉開門,正欲請人進來。
李雲秀将手中兩條青魚遞給宋母。
“這是孩他爹昨天去河裏釣的,我瞧着怪新鮮的,給你們拿兩條過來。早上,你們家昭昭給了三兒幾個紅豆包,可好吃的很哩。”
“幾個包子,雲秀,你這麽客氣作甚。”宋母聽旁個人誇獎自個兒閨女,笑的合不攏嘴。
“嬸子,是您太客氣了,這魚,您快收下吧,昨個兒聞見你家炖肉,可把我家裏人給饞壞了。”李雲秀将兩條青魚硬塞給宋母。
“也是我們昭昭做的,不知道哪裏學來的手藝,倒是做的像模像樣的。”宋母接了過來,不再推脫。
“是嘛,咱這姑娘可真厲害,趕明有空讓她也教教我,省得我家那口子天天說我做飯難吃。”
宋母樂呵呵的替自家姑娘應下,倆人又閑聊了幾句,李雲秀念叨家裏一堆農活等着自己,匆匆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