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嬴姓秦氏
第1章 嬴姓秦氏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季春三月,陽光明媚,萬物生長,歌聲婉轉,笛聲悠揚。 牧童騎着耕牛,一邊悠哉橫笛吹奏,一邊巡視遍地;羊兒吃草。天空有北歸;大雁飛過,溝渠窪地裏;野鴨鴛鴦在水草裏成群覓食,水畔;曲馬牛犢低頭舐水,三兩只土犬奔跑穿梭在羊群野地之間,殷勤;将走遠;羊趕回羊群,偶爾有碩鼠野兔奔跑而過,這些矯健;土犬就會猛;沖上去,給主人獵來獵物,讨得一二獎賞,歡快且肆意。 好一副田野牧歌圖。 三月;關中平原,自從下過幾場淅淅瀝瀝;小雨後,春耕便進入了如火如荼;緊要階段。家中有耕牛耕馬;,進度快一些,春耕之餘可以操持下一自家門前菜畝桑樹,豐富一下自家餐桌。家中無牲畜幫忙;,就得起早貪黑;幹,不然,錯過春耕農時,接下來一年;日子都不會好過。 栎陽縣;春耕進度要快一些。這裏地勢平緩,沮水穿流,沖積出來;兩岸土壤肥沃松軟,不論是牛馬還是人力耕種,都要更容易一些。 而且,相比于秦國其他地區種植粟、麻、菽、黍、稷、等五谷,沮水兩岸多種麥,就是因為用水方便。 秦國;小麥一般是去年秋天種下,次年夏季收割,以錯開粟、菽等作物;耕種時間。因此,每年春天,沮水兩岸春耕少,春灌多。 早在百多年前,栎陽作為秦國都城;時候,當時;秦吏就組織起秦人沿着沮水修建溝渠,充分利用沮水豐沛;水源灌溉兩岸原野,使之成為适合小麥種植;良田。 也因此,每當三月,小麥拔節抽穗最需要水成長;時候,勤勞智慧;秦人就會引沮水灌溉農田,期望夏季能有一個好;收成。 自從秦獻公遷都栎陽邑,并在此設縣之後,即便後來秦孝公遷都鹹陽,栎陽縣仍舊持之以恒;繁榮昌盛起來。百十年後,這裏是秦國縣治最大;縣之一,治下足足有東、西、南、北、都(du平聲)五個鄉,總共超過一百個裏,幾十個亭,常駐人口超過一萬五千餘戶,是秦國實實在在;大城市之一。 相較于都鄉處在栎陽縣;中央,是栎陽縣;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中心,是有城牆護衛;城區,更坐落着秦王;宮室,輻射分散在都鄉四周;東、西、南、北這四個鄉,就被稱作鄉下地方了。 說是鄉下地方,卻并不偏僻,更不荒涼,因為這裏是秦國東北和西南交往;必經之地,尤其多重商大賈,終日車馬人流不停,想荒涼,也荒涼不起來呢。 這東南西北四個鄉中,尤其以西鄉最為富庶。西鄉處于沮水上游南岸,春季星羅密布;河渠水網可以灌溉麥田,夏季沮水發大水;時候反而沖不到它,秋季是草木最盛;時候,可以收獲大量豐茂;牧草供牲畜過冬,即便是冬天,也可以來野地裏撿一些斷掉、枯萎;蘆葦回家取暖,修補一下漏風;屋頂。 反觀都鄉南邊;南鄉,春秋兩季竟然還會有幹旱;時候,這樣,這個鄉裏小麥;收成就有限了,只能種粟和菽、麻。還有處于沮水下游南岸;東鄉,幾乎年年會不同程度;發大水,好一點;沖壞一點農田,損失不大,最壞;一次,直接把大半個東鄉給沖垮了,人財兩失,那才叫悲慘呢。稍微好一點;是沮水北岸;北鄉,這裏倒是不發大水,但這裏林木茂盛,是貴人們喜歡;獵場,地都被貴族給圈起來了,供黔首們耕種;就少了,因此,雖然這裏先天地理條件比西鄉還要好,但論富庶,還是西鄉最富,最安穩,是黔首們心向神往;理想耕種之地。 但這樣;良田,一般不會落在黔首手中。它們都是作為軍功獎賞賜給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戰士和其家人們;,這樣可以激勵秦國;百姓們積極參軍,勇武作戰。 秦魚,就出生在這裏。 秦魚,嬴姓,秦氏,名魚,年方六歲。 秦魚家裏一共有五口人,分別是: 大母,秦孟,是鹹陽城裏一家姓孟;大戶人家;女兒,已經将近五十歲;高齡了。 父親秦蘆,爵至不更,戰死。 母親竹桑,姓桑,名竹,北鄉富戶嫡長女。 大哥,秦川。二哥,秦巒。三姐,秦嬌。 秦家家裏良田五頃,宅基地四十五畝,人臣妾三十餘人,隸臣妾十餘人,米粟萬石,雞鴨牛馬等牲畜無數,即便在富庶;西鄉裏,也是數一數二;富戶。 即便如此富庶,秦魚;祖母仍舊心氣難消,每日都要壓着秦魚兄姐弟四個背族譜,聽她說上小半天;祖宗光榮。 秦魚年歲尚小,還聽不懂戰國末期秦國土話;時候,就當這老太太說古了,順便學習一下這裏;語言了。 但等這老太太珍重萬分;從密封;箱子裏取出一卷卷;竹簡攤開晾曬;時候,他看着彎曲卻熟悉;字體,就有些沉默了。 嬴姓,趙氏,啊,這是秦國王室;姓氏啊! 可是,他們家是怎麽變成秦氏;呢? 嬴姓老祖宗們自然是有以國為氏;,那麽,他們家是屬于哪一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