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二天朝會的時候,還是有反對的人。
但支持的人呼聲更激烈。特別是榮王,他叫嚣着誰要是反對就打爆誰的狗頭……不對,就把他的工作分一半給誰。
反對的大臣乖乖閉嘴了。自己手頭的工作做都做不完,還幫榮王分擔一半?這豈不是要将老命都賠進去?這真是鞠躬盡瘁,累死在工作上了。
不幹不幹,分不起分不起。
說好的争權奪利呢?怎麽給你工作還不做?這一屆朝臣真是不行啊。
朝臣們:呵呵,說的輕松,你幫我分擔一半?
這件事就這麽定下了,接下來就是确定提前叫回來的加班名單。
在這件事上,大家都很和諧,完全沒有吵架了。
連之前反對的人,此次都抄起衣袖,恨不得将親朋好友都叫回來。
說好的不拉幫結派,舉賢避親呢?
朝臣們:呵呵,這一刻,我們都是自私的人。
他們眼睛放光,為了讓自己的親朋好友同門師兄弟有更好的發展前途,口若懸河,将那些人吹得天花亂墜,好似這些人來了,就能解決加班現狀,讓大家脫離加班地獄似的。
卿昱只有一點,誰推舉的水負責,要是活幹得不好,就讓他們自己承擔那些工作。
在高強度工作中,最能體現出人的才幹能力,卿昱一點都不擔心他們推舉的人不夠格。
朝臣們紛紛表示,自己這次推舉的絕對是沒問題的人,如果有問題,別說皇帝,他們自己撸袖子抽死對方。
叫你來幫忙加班,你給我添亂,增加工作量,不抽死你抽死誰?
等那些人被提前叫到京城後,還來不及去謝謝推舉的人,就被一個個拖入了加班的深淵。
他們熬出了黑眼圈,熬出了紅血絲,熬出了滿臉的胡渣,熬出了腳步虛浮一個個跟那啥過度似的。然後,不少兄弟反目,好友成仇,即使以後同朝為官,都互怼個沒完沒了。明明好端端的利益集團,就這麽被加班拆散了。一個個推鍋比熟練都熟練,一說要工(加)作(班)了就跑得比兔子(卿昱:??)還快。每當有了新人,壓榨勞動力的時候就來了。
于是卿昱當皇帝期間,朝堂上幾乎沒有拉幫結派,他們都是一群紙花同門紙花親戚紙花好友,這倒是史書上一奇。
這次君臣一致大規模拉壯丁活動,在史官筆下被美化成君臣一致破格推舉賢才的壯舉。
其實……好像也沒什麽不對的。只是他們背後的君心不良而已。
卿昱開開心心達成了自己的目的,朝臣們也開開心心拉到了分擔工作的小夥伴,一切都是那麽美好,真是君臣和諧啊。
君臣這麽和諧,就算幾個月後的新年那近一個月假期已經預料着不可能有了,他們也很高興。
高興個頭。
白萌看着在榻上三百六十度各種翻滾的小皇帝,笑得直不起腰。
“好了好了,也就今年而已。”白萌笑着安慰道,“若是那些人早點入京,說不定年三十年初一,還有元宵十五,這三天假期還是能有的。”
卿昱癱在榻上,眼神如一潭死水。
他心裏苦,他想說。
白萌摸着卿昱的頭發,道:“我送你的禮物,你做出來沒有?”
卿昱把鹹魚的自己翻了個面,道:“工匠還在做。雖然萌萌給的圖紙很詳細,但對部件的精确度要求很高,工匠們還在琢磨。”
白萌這才想起來,現在沒有太精确的度量方式,都要靠工匠的經驗。
或許以後她該先把精确測量的工具做出來。
統一度量衡,也是皇帝的工作。她做這些,也是幫小皇帝。
除了度量衡,更精确的歷法也是不錯的。
這樣一想,又有東西可以送給小皇帝了。
卿昱不知道白萌已經在想今後送給他的禮物了,他還在好奇的猜測,白萌送給他的圖紙是什麽。
那麽多能工巧匠,看着圖紙都猜不出來那叫“機器”的東西是幹什麽用的。卿昱也只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了。
不過他的猜想被白萌一一否決,白萌又不肯告訴他是什麽東西。
卿昱繼續在榻上翻滾。
好奇心得不到滿足,真難受。萌萌真是壞人!
白萌微笑着看卿昱撒嬌耍賴。就是想看着卿昱求她的樣子,她才不肯說啊。
————————————————
時近年關,雖然今年朝中大事連連,抄家滅族,哭嚎聲快把雲霄都沖破了,午門前的土地很長一段時間血腥味揮散不去,但老百姓們忘性很大,他們還是為了新年的到來而面帶喜色。
今年是個難得的風調雨順豐收年,朝廷又推廣了新作物新工具,老百姓們能吃飽穿暖,這年,就有了盼頭。那喜意,是怎麽也壓抑不住的。
普通老百姓家庭中年味越來越濃,往年應該更加熱鬧的官宦人家今年卻靜悄悄的,半點沒有過年的喜慶。
他們天天加班,已經預定了過年的一個月假期完蛋了,說不定連年夜飯都是在官邸吃。家裏的頂梁柱男人們沒心情過年,後宅也就靜悄悄的沒什麽大動作了。
京城官員們的加班一般而言,不會影響外地的官員。
他們早早結束了一年的工作,待放假的時候就可以按時放假。就算有的官員到了入京述職的時候,那也是要等開春才出發。
只是今年有點特別,京城快馬加鞭,給好些外官送了信,讓他們立刻輕裝進京。這些得到信的官員天南海北都有,最遠的,都到了東南邊陲。
得到信的官員有的忐忑不安,愁眉緊鎖,以為自己是不是犯了什麽事,要被問罪了;有的提前得到了消息,知道自己是被舉薦了,喜氣洋洋,恨不得立刻插對翅膀飛到京城。
但那些提前得到消息的人,沒一個清楚京城正在加班地獄。
向外面傳遞消息的官員們不知為何,都一致隐瞞了這件事。他們都将這次進京之事說成了天大的好事,并且摸着良心說,這的确是好事。
得到新的人中,就有柳離。
柳離早早得到了柳彬的信,他看到柳彬的信,以及柳彬放棄了此次秋試的事後,就自覺要糟。
提前面聖是一件好事,哪怕聖上對自己兒子不滿,那也是好事。
聖上已經提出了自己對柳彬的要求,柳彬只要能改正,聖上定會重用柳彬。
可柳彬心性太脆弱,失去了這次機會。
柳離本想去信,讓柳彬繼續秋試。但他想,柳彬自己既然說放棄了秋試,一定是心智動搖得極其厲害了。就算勉強他應考,以他現在的狀态,也別想考一個好名次。
到時候說不定打擊更大。
他今年恰好要入京述職,正好帶着柳彬拜訪一下京中故人,好好教導一下柳彬為人處世。
柳離心中嘆息,有些後悔。
長幼有序,大兒子是他親手教導,雖才華不比柳彬,但心智成熟許多。因有一個沉得住氣的大兒子,柳離就沒有太拘着小兒子,對小兒子過于寵了些。
恰好小兒子才華橫溢,他就更喜歡了。
在他看來,小兒子是傲了些,但也是有底氣的傲,傲也沒關系。
只是,此次這件事,才讓他意識到,小兒子即使才華再高,如果沒有相應的心性,進了官場說不定是災難。
小兒子或許是一個出色的文人,但并不适合官場。
柳離一邊擔心兒子的前程,一邊擔心自己的前途。
皇帝陛下對他的小兒子失望的同時,會不會對他的印象也差了?雖然聽小兒子說,陛下似乎對他印象還成。但他還是心裏沒底。
就在柳離焦慮中的時候,一紙聖旨來到杭州,宣他提前進京。
他給宣旨的人塞了銀子,得知除了他之外,還有許多外官被提前召回京城述職,其中還有今年本不該入京述職的人。
柳離十分忐忑。他這是被舉薦了吧?可……有了小兒子那件事,他真的能獲得陛下賞識嗎?
柳離不得不嘆息:“子不教,父之過。若陛下對蔚之不滿,衍生到我身上,我也只能受着了。”
不受着又能如何?與小兒子撇清關系?且不說有沒有用,他也不是這種人。
因宣旨的人催得急。柳離只用了一晚上匆匆收拾了些心裏,囑咐了仆人随後帶着行李跟上,就和宣旨的人一同匆匆入京。
路上旅途勞累自不用說,柳離心比旅途還累。
聽聞京城勳貴世族經歷了大清洗,這新皇蟄伏之後,剛大婚就用血腥手段清洗朝堂,一兩年時間就将朝中大臣幾乎清空。雖然他們這些外官提前進京,可能是為了補朝中空缺,算是一步登天。但朝中風雲變幻,步步驚心,他被舉薦入京,是福是禍,誰又說得清?
柳離這擔憂,待進京之後,就煙消雲散了。
他剛進京,還沒找到休息的地方,也沒有面聖,直接就被扔到六部,塞了一大堆工作,開始伏案苦苦工作,吃住都在官邸,直工作的雙目失神,腰酸背痛腿抽筋。
對了,他進京是要做什麽來着……是不是忘了點什麽?
(柳彬: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