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禮物
禮物
一放寒假,濱大的學生們也都陸續返鄉,原本熱鬧的校園陡然安靜下來。大學生們放假沒多久舒兒她們也完成了期末考試。
按照慣例發卷子的當天就放假了,放假的隔天周雲深在株市的母親就派家裏的司機來接他回去了。
劉芸給孫子收拾好東西帶上作業,此外還有一些劉阿姨平時做的雲深喜歡的小吃,另外還給親家準備了一些禮品。
周雲深在車上給爺爺奶奶還有劉阿姨揮手告別,經過舒兒家樓下的時候他還張望了一下,可惜并沒有看到期待的場景。舒兒家的窗戶關的嚴嚴實實,那張令人歡心的笑臉也并沒有出現在窗戶後面。
周雲深就這樣帶着略微失望的心情離開了濱城,返回株市。
如果說周家的小洋樓在濱城已經是讓人欽羨的存在,那麽周雲深在株市的家恐怕是那個年代很多人連想都沒法想象的豪宅。
在這棟中式大庭院裏還保留着嚴格的家族規則,一踏進那道門,仿佛連呼吸都要注意輕重。這座傳承了上百年的庭院于二十年前被孫清梅的父親孫周衍買下作為孫家的本宅,之後又幾經翻修為這座庭院注入了一些現代化的氣息。
周雲深的外公孫周衍外婆林月很有老派大家長的威嚴,但外孫離家半年終于回來也是難得露出了慈愛的一面,兩位老人拉着外孫的手,問長問短,可一到了吃飯的時候還是要按規矩來。
孫家吃飯規矩多,孫周衍永遠坐在主位,除非确定這一餐他不出席否則他不到是不能開飯的,別說動筷子連菜都不會上。吃飯時說話也不能大聲,要随時注意孫周衍和林月的話語,不能發出聲音,不能總是吃同一道菜。
平時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就已經很多注意了,要是有外人在,譬如招待客人,新年聚會那講究就更多了。小時候孫清梅就教育周雲深吃飯不能吃十分飽,七八分飽就好,實際上在這樣的環境中周雲深想要吃飽也是很難的。
“少爺,去哪裏?”隔天,周雲深就讓司機宋叔帶他出門。
“去華盛。”華盛商場是株市最大的商場,周雲深要去那裏給舒兒挑選禮物。他已經想好要買什麽了,一進商場就直奔樂高專賣店。
周雲深是這家樂高店的常客,幾乎所有的樂高款式他都已經有了。宋叔看着自家的小少爺挑挑選選,最後決定買一套難度不大的小城堡,不由得有些奇怪:“您要選這一套嗎?這個難度您不是早就不玩了?”
周雲深解釋道:“我是要送給朋友的!”
宋叔了然:“哦哦,您都已經交到這麽要好的朋友了,是個怎麽樣的男孩子呢?!”
周雲深有些不自在:“為什麽是男孩子呢?!”
“不是嗎?您要送樂高給女生嗎?”
“不可以送樂高給女生嗎?”周雲深之前都沒有思考過送男生和送女生的禮物應該有什麽區別,只覺得想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舒兒。
宋叔忙道:“當然可以,不過我覺得如果是送給女生的話,她們應該會更喜歡洋娃娃這些精致漂亮的東西。”
“你說的對,我們再去別處看看吧。”周雲深放下手裏的樂高,他想起宋叔家裏就是女兒,應該比較懂。
商場裏也有芭比娃娃的專賣店,但印象中舒兒似乎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周雲深記得有一次程安安炫耀自己的芭比娃娃,舒兒做了個鬼臉道:我才不玩那種無聊的東西呢!于是周雲深放棄了芭比娃娃。
最終,周雲深在進口商品店裏選中了一只音樂盒。這種擺件在那個時候也是非常流行的禮品。
這只西洋音樂盒是旋轉木馬主題,外壁上面彩繪着卡通木馬,一打開盒蓋裏面的木馬就會開始轉動。這只音樂盒還有高級版,打開盒子的時候內壁的暖燈會亮起來,晚上看十分漂亮。
看到這只音樂盒的瞬間周雲深就決定買下它。
舒兒每年都是要回老家過年的。她看着媽媽把行禮收拾好,心裏一陣雀躍。回老家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雖然路途有點漫長,她們要先坐電車到長途汽車站然後再坐三個小時的客車才能抵達爺爺家所在的村子。
但鄉村有鄉村的快樂,因為是向着快樂出發,所以旅途便因為充滿期待而不再乏味難耐了。
早上八點出門,下午四點才踏進爺爺家的院門,那個年代的交通都是慢節奏的,需要十足的耐心。舒兒一路上睡了兩覺,下車時又精神百倍了。
“爺爺,奶奶,我回來了!”一踏進院門,舒兒就大聲招呼起來。
頭發花白的瘦小老太太快步從屋裏出來,滿面笑容:“舒兒回來了!”緊随其後的是步履有些蹒跚的爺爺。
“爹,娘!”何文勇和嚴娟跟着進了門。
“回來了,快進屋,外面冷!”兩位老人接過孩子手裏的東西,一起進了屋子。
農村沒有暖氣,早上起來之後屋門院門就一直開着了,因此屋裏也并不比外面暖和。何奶奶關上屋門,舒兒跑到點着的蜂窩煤爐子前暖了暖手。
爺爺家有內外兩個院子,外院和內院都有可以住人的房間,廚房是單獨一間,但冬天在屋裏生了爐子之後大多數時間就都在屋裏做飯了。
“餓了嗎,舒兒?!”奶奶問舒兒。
舒兒搖搖頭:“不餓,剛吃了面包和火腿腸。”
“奶奶今天剛炸了菜,晚上給你燴菜吃!”奶奶說完又叫爺爺去殺雞。
農村沒有冰箱,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早早的炸好肉,魚,丸子,豆腐等食材然後把它們整整齊齊的放進藤條籃子裏。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一些來,可以跟白菜粉條一起炖了也可以蒸好了直接吃。
食材經過油炸好貯存再加上冬天天氣冷,這些東西可以吃很長時間。還有的手巧的奶奶會做一些花馍馍,有小刺猬,小燕子,還有小兔子等各種樣式。
晚上睡覺的時候奶奶會把熱水灌進一個搪瓷大壺中,然後用毛巾包起來放到被子裏給舒兒暖腳。燈一關上屋裏就立刻陷入黑漆漆的一片,跟城市的夜晚完全不同,舒兒這才知道伸手不見五指原來并不是只是個形容詞。
在老家舒兒也有不少玩伴,她回來的第一年就跟這裏同齡的孩子們打成一片了,之後她每次回來她們都會來找她玩。對于這裏的孩子而言,舒兒和濱城都代表着她們可望不可及的另外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舒兒把帶來的糖果和零食跟這裏的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便成了孩子們中最有話語權的一個。
冬天的田野空曠而開闊,她們一幫小孩子可以毫無顧忌的在田地裏奔跑。村子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她們的足跡,有時甚至會跑到隔壁村子去玩。圈裏的羊,欄裏的牛都是新奇的玩具。
舒兒奶奶家養了一只貍花貓,舒兒給它取名叫琪琪,很是喜歡。但嚴娟不讓舒兒抱它,說它身上有細菌,因此舒兒去別的小夥伴家裏看到貓的時候就偷偷摸一摸。
村子的邊上有一條河,冬天結了冰,她們便手拉着手在冰上玩。偶爾不小心把冰層踏破濕了鞋子,便又驚呼着趕忙跑到岸邊。
舒兒聽過很多關于這條河的故事,是何文勇給她講的。那是何文勇的童年,也是這裏長大的人們的童年,而現在這裏的孩子們還在經歷着同樣的生活。在這個慢節奏的村子裏仿佛祖祖輩輩都過着同樣的生活。
舒兒見過這條河夏天的樣子。到了夏天岸邊的樹木就遮出蔭涼,附近村子的大人孩子都會來這裏游泳網魚,不遠處的田野裏會長出成片的麥穗和棉花,那又是另外一個不一樣的季節了。
一個村子總應該有一條河的。
年三十下午大家都早早的回了家。吃過團圓飯要換新衣服然後一起去街上看放花的。舒兒回去的時候,奶奶和媽媽已經把餃子包好了。奶奶家裏貼着財神的畫像,每到過年正式開飯之前奶奶都會先給神像供奉上餃子,上香磕頭,然後才是他們吃飯。
舒兒玩了一下午此刻看見熱氣騰騰的餃子頓時又覺得饑腸辘辘了。嚴娟給她夾了幾個盛進小碗裏,又撥了些菜。
韭菜豬肉餡的餃子,吃起來特別香,舒兒很快就把自己碗裏的三個餃子吃了,又吃了一塊魚肉,一些菜和丸子。
嚴娟怕她吃多不好消化,不再讓她吃餃子了。
吃完飯舒兒就拉着嚴娟的手讓她給拿新衣服,小孩子都要穿新衣服過年的。舒兒的新衣服是嚴娟待她去商場買的,暖黃色的小棉服,領子是羊毛的,穿上之後顯得皮膚格外白,褲子是白色的牛仔褲,配上暖黃的小棉服十分幹淨。
嚴娟給女兒換好衣服又重新梳了辮子。
舒兒看着鏡子裏的自己問嚴娟:“媽媽,我好看嗎?!”
嚴娟:“好看,我女兒最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