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賈家鳳凰蛋
賈家鳳凰蛋
康熙沐浴整理完後,神采奕奕的回了桌案前。
他打開密折,對梁九功道:“你去宣淩普過來,朕有事問他。”
梁九功很快去了,沒過一會兒,禦書房門外就傳來了太監陰柔的通報聲:“內務府總管大臣,淩普前來觐見——”
康熙點頭,讓人宣他進來。
淩普一進來,立即恭恭敬敬朝康熙跪了下來,道:“微臣淩普見過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人在禦書房見駕,康熙卻好似沒有聽到一般,專心致志的翻閱着案頭上,林如海所送來的酒精、肥皂的制造方子,越看越覺得不錯。
他不知道的是,這方子是林如海另外抄過的。
林如海當官時間長了,自然知道,他不能一來就說,祁弟想讓他林家和皇帝做生意。
要是直接這樣說,他們的主動權就喪失了。
因此,祁徽的計劃書經林如海抄錄、删改了所有合作內容之後,才呈給了皇帝。
等康熙看到密折,就只看見其中寫了,祁徽自己提供了兩個方子,交給了林如海,告訴林如海,他想與林家合作之事。
林如海覺得茲事體大,需要皇帝做主,這才将密折送上。
康熙今日用了仙藥粉,又對祁徽的本事深信了幾分。
他知道,如果祁掌櫃說的方子果真是真的,那此事于國于民百利而無一害。其中唯一讓康熙不渝者,便是祁徽提議讓林家督造這兩種物品。
林如海信中提到,那位祁掌櫃說自己經營客棧,日益繁忙,就沒空經營別的作坊。
Advertisement
故而祁掌櫃才與林如海做生意,他希望自己出方子,林如海出錢出力,最後盈利就兩人分錢。
林如海見這方子太好、太重要,他不敢自家擅專,就寫密折呈遞給皇帝,想要他拿主意。
康熙拿的主意,自然是不願意放手給林家督造這兩樣東西。
特別是關乎民生、以能消毒療傷的酒精,必須要由大清親自督造。
他寧願單純分點錢財給林家和那位掌櫃,但也要把兩樣東西的制作工藝掌握在手裏。
當然,若是林家後邊沒有祁徽當靠山,只有這兩個方子。那這兩個方子,康熙直接拿來自己用了,也沒有什麽。
康熙淡淡的想,那時候只需要随意給林家個爵位封賞,當作買斷,也就把事情解決了。
可惜林家有個祁徽撐腰,偏偏祁徽還指名道姓要與林如海做生意。
康熙顧忌着祁徽的手段,又揣測他那兒定會有更多的好東西,為了放長線釣大魚,他就越發要對林如海好了。
康熙想,要是強奪不成,他索性就不奪了,反正他只要這兩樣東西的制造權,以及售賣權也就夠了。
他想摻和生意一腳的事情,還未同祁掌櫃商量過了。
康熙顧忌祁徽的身份和手段,不敢先斬後奏,只打算等他私學辦好,他就帶百官南巡,順道就去參加文會,将合作制造酒精、肥皂之事落實了。
這樣想着,康熙收了密折,看向跪了半晌的淩普,唇邊帶了和氣的笑:“起來吧,方才朕想事情入神了,才一時才忘了給你賜座。”
淩普忙道不敢。
康熙給他賜座賜茶,淩普不敢直視聖顏,視線落在桌案上,瞧着木料的天然紋理。
他察覺出皇帝好像心情不錯,就斟酌的朝康熙笑說:“早先皇上龍體微恙,臣還時時刻刻擔心着。今日見了皇上,微臣又突然覺得皇上光彩照人,十分龍馬精神,壓根不需要微臣瞎擔心了。”
康熙大悅,順道将自己的計劃提了一嘴:“不瞞愛卿,這都是朕服用的仙藥所致,愛卿一定也知道揚州成裏那個祁仙人。等他辦文會後,朕欲帶人南下參會呢!”
淩普不由擡頭偷觑了一眼,果然見到康熙精神了許多想來是那仙藥的功效。
他正要說些什麽,卻聽康熙已經問道:“說起來,幾日前朕交給你差事,讓你在造辦處秘密研究的兩個方子,如今可有了什麽成果?”
淩普就知道會被問這事兒,他恭聲回禀。
“兩件事都有了進展。那燒制酒精的玻璃瓶罐,因要它性能耐熱牢固,所以做起來有些複雜。好在那玻璃廠的人做了幾次,如今已經燒出了一對耐熱的玻璃裝置,接下來正要用來它們蒸餾酒水。”
康熙勉強滿意了這個進度,又問道:“那肥皂和香皂呢?”
提起此事,淩普面上就輕松了些,十分務實的回了話。
“回皇上的話,那最簡單的黃肥皂已經放入模具中了。只是您曾說,這肥皂要放上小半月,消其堿性,以免傷了人手,所以雖然肥皂成型了,但這肥皂的效果,我們還沒見識到。”
康熙也滿意了,算算時間,等他親自同祁掌櫃談完這筆買賣,剛好兩件東西就都能産出來了。
到時候就可以直接進行大批量生産。
他心裏滿意,想到這兩個方子帶來的利益和名聲,康熙看着淩普的眼神卻銳利起來:“朕一向信任你,把你當成心腹。昔日皇後誕下太子後崩逝,是你妻子哺育了太子。”
康熙語氣別有意味:“近些年來,朕瞧着你家與太子情深義重,你們夫妻與太子感情好的,倒似要越過了朕這個當阿瑪的一般。”
這玩笑一樣的語氣,半點不好笑,反倒是話裏含着的意味,讓淩普心裏一寒,大熱天的,額頭上微微冒起冷汗。
昔日孝誠仁皇後崩逝,太子嗷嗷待哺,是皇上讓他妻子哺育了太子。
因為妻子與太子有了這樣一層乳母的關系後,淩普一家早就順理成章地成了牢不可破的太子黨。
太子幼年乃至太子少年時,皇上對太子百般重視,俨然當成了自己的接班人。
淩普一家都以為,太子會順順當當的登基,他家會順順當當有個從龍之功。
哪裏知道,近兩年來,随着幾個皇子日漸長成,皇上性情也越發喜怒不定,讓人捉摸不透。
皇上是對太子好,同時,他又毫不吝惜地誇贊、擡高其他皇子,讓他們生出別的想法,讓原本牢不可破的太子之位,有了動搖。
皇上好似不經意的擡東風去壓倒西風,又随手擡西風壓東風的舉動,渾似養蠱之人,利用名為皇位的肉,去引逗鼎中蠱蟲自相争鬥。
于是,近幾年來,長成的皇子已起争位之心,太子脾氣也越發易怒暴躁。
天家果然無父子,古人誠不欺我。
這些話淩普不敢說,他當下連忙跪下了下來,連聲對皇帝辯白。
“微臣幸得皇上重用,心中常常感念皇上提拔之恩!昔日皇上因皇後娘娘崩逝而傷心欲絕,賤荊哺育太子,也只為安皇上之心。”
“微臣因感念皇上恩德,故而對幾位皇子都心懷善意,但這都是皇上之故,并無巴結皇子之意。”
想到剛剛死了不久的索額圖,淩普眼中就含了熱淚,“微臣永遠銘記的,唯一記得的,只有昔年與皇上同進同退,君臣一心之情。”
康熙面上好似動容,看了眼梁九功:“你去扶淩普起來,朕不過白說他兩句,他倒牽扯出這許多讓人感傷的舊事來。”
梁九功聞言,親自彎腰去扶淩普。
“不敢有勞公公。”淩普不敢做大,只自己又坐到了位子上。
康熙端茶茶來喝了一口,随口一般:“你既是為了朕,那也當知道有些事情,輕易不能洩露的。”
淩普提心吊膽起來,忙道:“微臣知曉,您知道微臣嘴笨拙舌的,平日只會照您的吩咐,憨傻地悶頭做事,其餘時候話少得很。”
康熙淡淡道:“朕卻知道你是個粗中有細,心有成算之人。”
敲打完人,他才道,“但你手裏的兩個方子十分重要,你可得看好了造辦處的那些人,莫讓方子提前洩露了。”
淩普嗓音無比堅定:“皇上放心,微臣定會嚴守方子,不讓這兩個方子洩露出半分去!”
“愛卿辦事,朕一向是放心的。”康熙不知道聽沒聽進心裏,他笑容倒是溫和了起來,“今日事情說完了,朕要批閱奏折了,愛卿下去吧。”
淩普依言告退,臨走前十分認真道:“皇上日理萬機,操勞國事,但也請保重龍體。”
康熙提起朱筆,朝他點頭:“知道了。”
淩普出了禦書房的門,一擡頭,只見方才還太陽高懸的天,此刻卻烏沉沉的,有種黑雲壓城之感。
一陣涼風吹來,淩普冷汗也不敢擦,只能忍着身子上的透骨涼意,旁人無人的繼續回了造辦處。
沒一會兒,初夏暴雨便至。
禦書房裏,康熙批完一本折子,才對梁九功道:“讓人繼續盯着淩普,前邊有個索額圖帶壞了太子就夠了。朕不想再來個心大的,讓太子與朕的父子關系越發疏遠了。”
梁九功道了聲是,腳步輕輕走到門口,朝門外侍衛招招手,低聲耳語。
又過了兩日。
京城裏到處都在談論,說那維揚地界,栖靈寺山頭對面,有個換做來都來了的客棧,突然從天而降。
聽揚州來的行商說,那客棧裏的主人是個下凡游歷,故意扮成了凡人掌櫃的仙人。
這事情說得有鼻子有眼睛的,但一開始,京城百姓都把行商的話,當成一段傳奇趣聞來聽,心裏并不覺得此事是真的。
直到那鄭家的三公子鄭謙的喘疾,被那位祁掌櫃的仙藥治好後,來都來了客棧和祁掌櫃的名號,才傳得到處都是。
百姓們都聽說過,當年這位鄭三公子科考發病之事,故而有點子印象,許多人早先還見過他并歪歪的樣子。
如今見鄭謙獨自個兒出來街上走動、買書、聽書、喝茶。他臉頰上挂了肉,眉眼裏有了神,同友人有說有笑之時,竟沒有半點病氣。
他還自言,自己是被祁掌櫃的仙藥治好的。
百姓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祁掌櫃手裏有仙藥之事,不出半日就被傳得沸沸揚揚。
沒過幾日,京中又爆出個得了好幾年惡疾的人,突然被祁掌櫃的仙藥救活了。
幾個真實的事例一出,百姓大多信了祁掌櫃的事。
加上揚州來的行商,到處出售揚州青崖書院的師生、學子為來都來了客棧寫的小記,其中詳細寫了客棧的神異之處。
那些神異之處,又結合着祁掌櫃仙藥救人的故事,被說書先生說出口後,來都來了客棧已經成了許多人向往之地。
便是皇上,也在某日上朝時,說要帶臣子南巡,順道參加祁掌櫃舉辦的文會。
京中的異姓王北靜王,正是愛聽神仙鬼怪的好奇年歲。
他聽了說書的将來都來了客棧,以及祁掌櫃的故事後,便去纏着見過祁掌櫃的胤禛,詢問他來都來了客棧之事。
恰好十三阿哥胤祥也在。
說着說着,北靜王突然道:“說起來,這賈家不是還出了個銜玉而生的鳳凰蛋?聽聞那玉是他落草時帶來的,上面好像還刻了字。”
胤禛喝了口茶,聽了北靜王“鳳凰蛋”一詞,他眼底沉了沉,沒說什麽。
胤祥倒饒有興致:“這事我也有聽說,不是以訛傳訛,那賈寶玉生下來的的确确帶了塊美玉!”
北靜王笑嘻嘻道:“有這樣奇異經歷的,也不是什麽普通人。說不定賈寶玉未轉世為人時,還同那位祁掌櫃在天上認識呢!我好奇他那塊寶玉什麽模樣,不如四哥、十三哥叫他來我瞧瞧。”
這話本是無憑無據的猜測,不過其中确實有些玄異之事。
萬一賈家那位鳳凰蛋,還真是祁掌櫃在仙界時認識的人呢?
胤禛本來不喜賈家人的,更不想見他們,奈何現在十三阿哥和北靜王都因為祁徽的事,而對賈寶玉的那塊玉好奇起來。
他只能随意打發了個小公公,讓他去賈府請人。
彼時,賈寶玉正窩在賈母懷裏說笑。
沒多久賈政臉色嚴肅,眼裏就帶了喜意的走進了榮慶堂裏,朝賈母笑道:“母親,方才四皇子府裏來了人,說要請寶玉去四皇子府拜見呢!小公公還說,十三阿哥,北靜王都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