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智能纜車
智能纜車
清河村在揚州城邊上,近兩年的澇災過後,村子又漸漸恢複生息。
因揚州水土較好,揚州也富庶,雖然要交丁稅和火耗,但一年下來,揚州種地的百姓也能勉強吃飽肚子。
但想要再多的,比方想要存下銀子,光憑土裏刨食,那是完全做不到的。
馬車慢慢走進了清水村,因為是土路,所以馬車十分颠簸。
祁徽掀開車簾子,入目的水田已經插了秧苗,如今水田裏的秧苗,已經有成人男子的小臂這樣長。
入目是蔥蔥茏茏,蒼翠欲滴,風一吹過,鼻間有種稻米淡淡的清香。
清河村日常只有牛車、驢車出入,馬車出入倒是十分少見。
一路上扛着鋤頭的村民見到馬車,不自覺停下步子,擡眼看了一會兒,才依然扛着鋤頭離開。
村中也跑來跑去的小孩,背上背着小籮筐,成群結隊的走在一塊。祁徽隐隐聽見他們說,要去打豬草,摘野菜。
馬車停在了村中較寬闊的大路上,祁徽和王雪霖下了馬車。
王雪霖雖然年歲較大,但他一身長褂,未戴瓜皮帽,只随手拿着一柄折扇扇涼,顯得板正又有文氣。
祁徽則換了自己買的衣裳,不是清朝的樣式,打眼一看有點像唐朝,又有點漢朝的風格,但穿在他身上就顯得風姿飄逸,出塵淡然。
清河村的百姓一見他們二人,心中就知道他們不是普通人了,一時間不敢搭讪,只能站在路邊觀望。
祁徽環視一周,能見到一排排的房子,疏密随性的建着,周遭有簡陋的土胚房,上面鋪了一層厚厚的茅草,也有結實一點的泥瓦房,可以見到屋頂上青烏的瓦片。
他輕聲喃喃:“這就是清河村了。”
Advertisement
王雪霖道:“這就是清河村,村子離城裏比較近,百姓日子倒不算太難。祁掌櫃稍待片刻,我去找人問問村長、裏正在何處。”
祁徽颔首:“那就有勞王山長了。”
祁徽看向行人,見他們雖然面皮發黃,稍微有點營養不良的模樣,但人卻沒有特別瘦,可見他們能填飽肚子,但也僅僅只是到了填飽肚子的程度了。
王雪霖倒是難得露出了一個和善的笑容,對扛着鋤頭的老者作揖:“敢問老丈,村長和孫裏正可在家中?”
老者擡頭,他眼睛不大好,就随手揉了揉眼睛,又稍微湊近了一些。
看清王雪霖的模樣後,他立即笑了起來:“我認識你,你是王山長吧?早先你們來我們村裏李春生的時候,我還看見了。”
他一疊聲嘆息:“可惜那李春生德行不好,縱然考上童生,也屁用沒有!倒還辜負了如今青崖書院教導的恩情,如今王山長來了我們村,可是又要收學生了?”
王雪霖:“這回我們書院不收學生,是有位貴人要找村長和裏長。”
老者朝祁徽的方向看去,看了半晌,才小聲道:“果然是個貴人!村長和裏正今日都在家,王山長去尋村長去,老漢我去幫你們叫裏正來。”
王雪霖喜得直道:“多謝您了,我知道村長家的路,那我先帶貴人去了。”
這老者叫姚林,他笑呵呵的同王雪霖颔首,他如此熱心,也是因為想起了自家的小孫子。
他家有個孫女,有個孫子。
孫女嫁去隔壁青山村,姑爺家境也不大好,但是因為姑爺讀了幾年書,會算賬,所以就在揚州城一家綢緞鋪子,給主人家當賬房先生。
一月下來他也能拿到二兩銀子,一年下來就有二十兩紋銀了,一兩年後,姑爺家生活就好過了起來。
這算賬的活兒就坐在屋裏,風吹不着,雨也淋不着,着實讓人豔羨。
于是姚老漢就想着,能不能讓自己孫子也找門路讀兩年書,等他長大後,也讓他去做賬房先生。
王雪霖帶着祁徽往清河村村長家裏走去,直到站在一家青磚瓦房面前,他才停了下來。大門并未關閉,是直接開着的。
“這就是村長家了,我之前來過一次的。”王雪霖才在門口一站,院子裏的孫長友立即就認出了他,忙迎了出來。
“王山長來了,你可是要詢問李春生的事情?他家沒臉待在我們清河村,那李春生就勸着他爹娘低價買了屋子和地,說是要去別的地方附學科考。”
孫長友也感到羞愧,他們村子裏就出了這一個會讀書,還考中了童生的年輕人,他本來還挺高興的。
但沒想到李春生品行不佳,他染上賭瘾,欠下賭債不算,竟然把賣幼妹幼弟替自己還債之事,當成了理所當然。
村子裏出了如此冷血自私之人,孫長友也覺得失望。
等走到門口,孫長友才發現王山長旁邊還站了個模樣氣質如神仙一般的少年。
他早幾年見過縣令家的公子,當時他以為那就是人中龍鳳了,但現在,他覺得縣令家的公子,竟然比不上眼前的少年一點風姿。
一時間,孫長友就有些局促了。
祁徽對他和善一笑:“敢問可是孫村長當面?今日來找你,只是因為我有件事情,要同村長和裏正詳談。”
“裏正來了!”正說着話,姚老漢拉着裏正的手,額頭冒汗,急忙走了過來。他上了年紀,走得又快就有些氣喘。
祁徽忙詢問孫長友:“村長,不如我們進院詳談?順道給這位老者一碗水喝。”
孫長友忙讓了一步,做了個請的手勢:“貴人請,山長請。你們都進來坐坐,我讓家人泡茶去。”
很快幾人都坐在孫長友家的院子裏,祁徽喝了一口他家的野山茶,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我是對面那座山上的掌櫃的,想買山下的土地用來裝一個機廓,再建一家私學,專門免了束脩,收一些貧苦人家出身,但又有向學之心的孩童讀書。”
“聽說那片地是清河村的,所以我就想要來詢問一下村長和裏正,可否讓地的主人賣地給我們?”
姚老漢聽到祁徽要買地建私學,又聽說不收貧苦人家孩子的束脩。
他就激動得臉色漲紅,忙問祁徽:“您要收學生呀?我家正好有個小孫子,他生得聰明伶俐的,還十分好學,不知道貴人那裏是個什麽章程,什麽時候開始收學生?”
祁徽沒想到立即就有人想要進私學了,他有些高興道:“這地買了,還要一段時間用來建學堂、學舍和食堂。”
姚老漢聽得高興,正要多問,就被孫長友拉住了:“老哥,我知道你想要你家孫子讀書,但你別着急,好歹要等我們将賣地的事情,談妥再說。”
姚老漢連連點頭。
“若是私學建好了,您還想讓您孫子入學,就直接到我客棧裏問我就是了。”
祁徽安撫了姚老漢一句,又對孫長友道:“還請村長做個中間人,去詢問一下地的主人,他們要多少錢才肯賣地。”
孫長友道:“我倒是知道市價。那山下的地還算良田,大致有兩畝。按照市價,一畝好地的價格是四兩銀子左右,可惜如今地裏面早早插秧了,也不知道李家興、李家德兩兄弟願不願意賣。”
這倒不是什麽難事,祁徽道:“無妨的,裏面既然種了秧苗,那我會按照青苗費用給予他們一定的補償,我可以幫他們算一畝地六兩銀子。”
這價格聽得孫長友和姚老漢也呆住了。
一下子就漲了二兩銀子,一畝地賣六兩,再肥沃的土地,沒見賣過這樣高的價格!
誰知祁徽還道:“若是他們家田少,擔心賣了山下的地後,家中生計無以為繼,那他們也可以不用擔心此事。”
祁徽想到學校裏的食堂,以及日後可能會帶動路邊出現的各種鋪子,他朝孫長友笑了笑。
“等我的私學建好了,只要他們兄弟勤快可靠,人品正直,那我就可以介紹他家人,到我私學的食堂燒飯打掃。我會發月銀給他們的,若是做得好了,我還額外發獎金給他們。”
在場人聽得雙目泛彩,心裏都有些難受,怎麽這等好事,沒能輪到他們頭上來呢!
孫長友更是擊了一下掌,高聲朝祁徽打包票。
“那兄弟兩人忠厚老實,勤快可靠,完全可以用他們!貴人出這樣高的價格買地,還給了他們一條賺錢的路子,他們定是無比願意的。您等着!我這就去找他們兄弟兩過來與您詳談!”
孫長友說完,也高興得忘了給祁徽打招呼,自己急急忙忙的去把李家興、李家德兩兄弟找來了。
他們很快将事情談妥了。
祁徽很是順利的和他們簽了契書,給了十二兩銀子之後,才請王雪霖、村長、裏正,以及李家兄弟兩,一起往他買的地而去。
他打算去認清楚,他的兩畝地是從哪裏到哪裏。
幾人一同上了馬車,祁徽這次買賣做得順暢,他心裏高興,不由就和清河村的人攀談起來。
雖然他十分和氣,但是清河村的人到底有些局促,只問一句說一句,不敢說些別的。
祁徽也沒在意,他暢想着他的私學,有種迫不及待,想要建學校的心情。
沒一會兒就到了客棧山腳下,幾人一同下了馬車。
李家興、李家德兄弟帶着祁徽在田埂上走動。
等認完了土地後,祁徽在正對着客棧的地方,将他的高智能纜車,以及纜車小人放在了地面,随後摁動了它們身後的開關。
霎時間,衆人突然覺得地面震動了一下。
清河村衆人、王雪霖,以及祁徽都撿到,原本的兩畝水田,竟然如同漲了的開水一般,翻滾起來!
有一股無形深不可測的力道,帶着排山倒海一般的威力,瞬間将兩畝良田,填成了平整光滑,嚴絲合縫的水泥地面。
空中突然出現傾斜的兩條纜車線,地面也突然憑空現出一棟兩層小樓。
祁徽定睛一看,只見到小樓上挂了個匾,上書【來都來了客棧·纜車觀光項目】。
這陣勢可真夠大的,連祁徽都有些反應不過來。
清河村的幾個人神情無比震驚,只瞪大眼睛瞧着眼前的場景,覺得自己好像在做夢。
康熙時期的良田,确實是四兩銀子左右一畝。
出自焦作的一份康熙時期的地契,詳實記載了賣地的內容。
上好的良田就是4.33兩白銀,男主給的高,是為了補償青苗費和種植的勞動力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