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投資教育17
投資教育17
陳老師因為這場聊天,在驟然回到母校——她是從明市三中畢業的——後安心一些,又很快投入到教學之中,适應新的教學方式。
這次,她回來後沒有擔任班主任,校長讓她先和另一個老教師搭檔帶班,同時讓她準備進行一些進修。
趙曉晴在聊天完畢後處理文件,等到葉老師終于發消息來的時候,和她讨論互動教學的推進,也和她聊了一些回去後的事情。
葉老師在視頻裏笑得還是很燦爛:“這裏一切都很好——如果你不信的話,也可以問基金會的人。”
趙曉晴和她在視頻兩端笑起來。
沒有不相信葉老師的意思。
只是從上次勸葉老師回去之後,趙曉晴知道葉老師報喜不報憂,葉老師也知道趙曉晴了解她不說壞事的本質。
這會聊起來,就都笑出來。
都有點傻傻的。
趙曉晴笑着點頭:“那好,如果有什麽不好的地方一定要記得跟我說呀——不然我也會從其他人口中知道的。”
葉老師說着讓趙曉晴放心,之後視頻那邊傳來老人的聲音,葉老師說是父母傍晚遛彎回來了,趙曉晴就不再打擾。
她在上次走訪明市高考生之後,這會看着資料,同時把學生們的高考志願都記載在文檔上。
高考生們選擇的專業五花八門,報考的學校也天南海北,不過因為分數都過了一本線,所以學費一般都不會太貴……
趙曉晴檢查完整個表格之後,只是選擇出了幾名因為專業原因學費和日常學習花銷較大的學生,然後記載下來。
暑假的時間一天天過去,當錄取通知書寄送到各個學生手中後,趙曉晴也收到了仙市高中快遞來的一本相冊。
Advertisement
相冊第一張是大合照,照片的背景是仙市高中大門,門口站着所有高考生,這些學生裏互教班學生站在最中間,每個人手裏都拿着一張張錄取通知書,普通班級的學生站在兩側,也都舉着手展示出自己手裏的未來,照片上題字:
仙市高中2028年度升學照,
謹以此感謝所有幫助過學生的人們。
字跡蒼勁有力,是以前簽署文件的仙市高中校長的字跡。
之後翻開第二頁,趙曉晴看到校長寫的一封感謝信,信上說,本校考上本科的學生一共一百九十三名,幾乎是以前的翻倍,很感謝明市三中和向陽基金會對他們的幫助。
再之後是按照姓名排列的一張張單人照,照片旁的是一段段自白。
自白是學生們的感謝,也是學生們的自述,是有些人考上大學,只等報到,是有些人自稱不是讀書的料,雖然麻煩大家,但還是決定去工作。
趙曉晴一張張把照片和自白看完,看到一段段人生,等到讀完,已經是晚上七八點。
她看到最後幾頁是密密麻麻的簽名,一個個名字鄭重寫在信紙上,然後夾在相冊裏。
趙曉晴把相冊放在抽屜,打開微信群,仙市高中的群裏都是歡慶。
說以後會更好。
隔壁蓮峰鎮初中的群裏也都是歡慶。
老師們談論初三學生在這四年裏成績連續提升,升學率越來越高。
因此,最近兩年有不少跟着父母外出讀書的學生回到原籍,回到蓮峰鎮初中讀書。
人變多後,初中附近租房讀書的人也變多,書店和打印店都開在了校門口,晚上還有人在學校門口擺攤——雖然後來發現是學生家長為了兼顧孩子與事業。
總之,連續四年獲取好成績後,蓮峰鎮初中更熱鬧了。
之後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四年前從仙市高中畢業的大學生們畢業後,有人回到了家鄉,有人進了基金會,還有人在各行各業發展。
四年裏,基金會的業務覆蓋了本省全部地區和附近幾個省份,輔助教育部、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進行工作,和多所城鄉學校展開合作,促進學校之間彼此幫扶,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原本只是仙市高中出省狀元的時候上過一次新聞,後來每次論及慈善基金,總會有人提及向陽基金會。
網絡上因此偶爾會出現一些争執或贊揚,基金會的義賣也因為知名度更大,而進行地更加順利。
——十年前沈蓉蓉在擺攤時候進行的視頻直播保留到了現在,十年前傅齊做出來的官網進行了一些完善,也一直展示在所有人面前。進行義賣的時候,不少人會進那個直播間,看看各所學校的現狀,也有人會在官網查看向陽基金會義賣資金的流向,以及過往直播的錄屏,然後扒拉出這些學校以前的視頻,感慨:
“不過三年/四年/八年/九年,學校變化就這麽大了啊。”
“這所學校我以前去過,現在翻新了。”
“看到母校的視頻了,可惜母校在前幾年撤并到其它學校。”
“買了玩偶,希望和鏈接上一樣可愛,不可愛當我給教育事業獻愛心了。”
又一年畢業季,學生們離開教室,前往人生下一站。
周口屯小學從山上搬到山下,帶着各類器材和其他學校合并,山上的村民們也終于在當地政府的再三勸說和保證下,搬到了山下說的安置房內,然後孩子們上學更方便,家長們靠着扶持和蓮峰鎮初中附近越來越繁榮的商業,在附近或者打工,或者制作基金會的義賣商品獲取工資,或者重操舊業種田,把蔬菜水果作為原材料供應給店鋪或者攤販們。
蓮峰鎮初中随着教學水平的一年年提升,在獲取諸多榮譽後,學校附近也多了“學區房”和各類店鋪,每年入學時候都有人搬進宿舍,也有人搬進出租屋,然後原本山上的村民在培訓後當起小區保安,外賣專員,打印店店員等。
仙市高中在出了一次省狀元後,接下來的幾年裏,因為其他學校也都發展起來,沒有再奪桂冠,但他們這一屆高考生中有一名受資助一路跳級的學生是全省榜眼,之前每一屆上本率也都在提升,學校發展和周圍發展都很好。
當媒體因為十五歲省榜眼的名號,再度把目光聚焦在仙市高中時,仙市高中應付起采訪已經很熟練,一邊說些不洩露學生隐私的事情,一邊介紹學校發展。
媒體們一個個跑去之後,又一個個跑回,最後只能寫出一篇篇主角全是化名但經歷十分勵志的報道。
有人采訪到向陽基金會,趙曉晴不在,畢業後在基金會正式入職四年的實習生陳小麗客客氣氣請記者進來,又客客氣氣解釋了基金會只負責援助不了解學生個人隐私。
四年前采訪過趙曉晴的張曉已經升職成了明市人民報的主編,和基金會衆人也一直維持着不錯的關系,她打電話過來的時候聽到陳小麗訴苦,安慰後問了趙曉晴等人在哪,說有事要采訪。
“不是這次榜眼的事情,放心,我們是正規媒體,不會深挖學生隐私,只是基金會和曉晴的事情。”張曉對陳小麗保證後,知道趙曉晴和周冰、沈蓉蓉等人分別去了其他省辦事,還有段時間回來。
張曉說:“那我等等吧,這事還不急。”
等到趙曉晴回來,張曉才約她在餐廳吃飯,輕描淡寫說:“你入黨了嗎?”
趙曉晴回憶一下,還真沒有。
當初在校的時候太鹹魚,畢業後就沒注意這件事了。
“那來先入個黨嗎?小道消息,今年有人知道你的事跡後想提名你做本省優秀黨員,結剛開始走程序,才發現你根本沒入黨。”
趙曉晴吃水果的手頓在原地,神色有些呆滞。
張曉看她這樣,大概猜到一些,還有點感慨:“其他人托我問你為什麽不入黨的時候我還有點疑惑……還以為你不想入呢,畢竟按你的條件,在校或畢業想要入黨都太簡單了。”
“我、忘、了……”
趙曉晴開始是鹹魚到懶得入,後來是加班到沒時間想,再後來基金會的攤子越來越大,趙氏集團經理人那邊也需要處理的事情也變多,就完全沒想過其他事。
“那這個先放着。”張曉笑笑,安慰說,“現在有時間接受采訪嗎?本年度感動明市十大人物,你在提名之上,能給明市人民報一個獨家嗎?”
她拿起杯子當話筒,趙曉晴就在這簡單說了一些。
最後張曉采訪完,跟着去基金會看了仙市高中寄來的五本相冊,以及其他學校的信件或是禮物,很快寫完采訪稿。
她說:“過些天就刊登。”
趙曉晴看到報道的時候,看到自己作為感動明市十大人物候選人出現,簡介裏主要是自己和基金會的事情。
然後基金會在各平臺賬號的粉絲漲了一些,基金會官網上的浏覽量也比平時更大,大約在浏覽量增加的幾天後,進行義賣的商品的銷售量開始增加。
當趙曉晴正式成為感動明市十大人物之後,明市人民報為入選的十人,每人都發布了一篇報道。
這次的報道不是以入選人為主,而是以“別人眼中的TA”為主題。
趙曉晴的那一篇報道,采訪的是受過資助的學生。
@明市人民報:#別人眼中的她#在偏遠地區奔走,為萬千學生支援,她是感動明市十大人物趙曉晴,也是學生們眼中的“她”——
随後的視頻裏,是戴着面具或打碼後的學生采訪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