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投資教育15
投資教育15
仙市都市報的記者在電話溝通之後,直接當場就用視頻采訪的方式進行工作,并且在采訪完畢後很快把新聞稿的初稿給趙曉晴看了一遍,确定沒有不合适的地方後,才說馬上去交給主編,并且保證這篇稿子會盡快進行刊登——或許還會在仙市都市報的微博上進行同步發布。
之後像是開始了新的階段,趙曉晴前腳剛從辦公室出去,打算和基金會衆人商議是否需要對高考完畢的學生們進行一定的助學金補助,後腳就有電話打到前臺,請求對基金會進行采訪。
前臺的實習生留下聯系方式,說要去詢問一下,挂斷電話之後跟趙曉晴說了一聲。
趙曉晴接過對方的聯系方式。
然後她轉眼又看到前臺拿着新的聯系方式過來,說是又有人要采訪。
之後實習生和全職的前臺妹子兩個人一次次來回,關于助學金的會議還沒開完,趙曉晴就已經收到了二十幾個媒體機構的采訪邀約。
其中包括像仙市都市報一樣的傳統媒體,像微博上的仙市身邊事一樣的本地新媒體,還有像每日新聞、小張說事等在多個平臺同時運營賬號的公司或個人新媒體。
“……那先這樣吧。”趙曉晴看到實習生又過來,在會議室外面猶豫不決,一低頭也在自己的手機上瞥見第三個陌生人來電,中止了會議,“具體的助學資金或助學崗位,等之後實地考察了再進一步讨論,我先處理下現在的事情。”
這次實習生拿來的是明市人民報的名片,她把紙質名片遞給趙曉晴,表示記者已經來了,現在正在招待室等着。
“那我去招待室一下吧,今天早上辛苦了,中午一起吃飯。”趙曉晴接過後朝實習生笑笑。
今早不但要處理日常工作,還要分心蹲守各學生的高考成績,之後不停接電話和應付記者,心神耗費真是比平時多了吧。
“中午吃完了,好好休息下。”趙曉晴說。
實習生本來有點累,這會聽到安慰和獎勵立馬振奮起來:“不辛苦!”
趙曉晴笑笑離開,實習生原地“耶”了一聲,在背後說:“趙總也辛苦了!”
只是聲音不小心有些大,原本只是為了“誇贊”趙曉晴的聲音,現在讓其他同事聽到了,都好奇看過來。
Advertisement
實習生一時有點窘迫,捂住臉跑了。
趙曉晴揚揚手:“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待會一起去樓下餐廳吃飯,我請客。”
身後衆人和實習生都歡呼幾聲,在處理資料的時候看到已經十一點了,一邊工作,一邊忍不住查看新聞和仙市那邊傳回來的消息,心潮澎湃,一邊按捺心情了小聲讨論待會吃點什麽。
趙曉晴敲敲招待室的門,開門後,看到穿着襯衫長褲的高馬尾記者站起來。
她伸手過來:“趙小姐你好,我是明市人民報的記者張曉,今天過來是想采訪一下向陽基金會和明市三中的合作項目,因為比較急切所以直接過來了,打擾到您的工作和休息真是不好意思——這是我的記者證。”
趙曉晴和她握手了坐下去:“你好,不用客氣的。之前明市三中百年校慶的時候,我在明市人民報上看到過你的報道,剛才看到名片就想起了,不用擔心我不相信你。”
張曉見狀笑笑:“那就好,聽這話,趙小姐是關注市三中很久了嗎?其實在來之前,我們已經有同事去了市三中,聽三中那邊的描述,這麽項目是您主動提出的是嗎?可以和我聊聊這件事嗎……”
趙曉晴點點頭,算着時間大概回答了一些問題。
之後像是掐點一樣,張曉在十二點的時候說:“快到休息時間了,趙小姐要一起去吃飯嗎?上來的時候,我看到樓下有一家簡食餐廳,我有會員卡,請趙小姐一起吃一頓吧。”
趙曉晴說:“那真是太巧了,我也打算請基金會成員中午一起去吃,不如一起?”
張曉收起器具笑着點頭,吃飯的時候,她說說笑笑間很快和衆人打成一片,等到吃完時候,已經和不少人加了微信,方便以後聯系。
“今天謝謝大家的招待,那我就先回去了,等文稿和視頻都處理好,我在微信上把初稿發給趙總。”張曉開朗又大方,臨走好好和衆人告別。
等到結賬,趙曉晴才發現張曉已經付過錢。
實習生驚嘆:“記者都這麽有錢嗎……”
趙曉晴點點她的頭,讓衆人回去,休息下,下午要上班,還要處理其他媒體那邊的事情,以及安排之後的走訪學生的工作。
之後趙曉晴給張曉發了紅包,她沒接,就算了。
下午趙曉晴和其他媒體機構聯絡了下,建了微信群,回答一些問題。
與此同時,仙市都市報和明市人民報的文稿與采訪視頻也都在線上進行了先行報道,其他機構在采訪和轉載報道之後,終于沒有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對基金會造成過多的困擾。
當高考狀元的消息、兩所學校的報道和基金會的回複在網絡上出現并發酵時,趙曉晴已經帶着實習生前往仙市,并在走訪完明市中學的學生們之後,順路去了蓮峰鎮周口屯小學。
——六年過去,第一批從入學就接觸互動教學的小學生們也都畢業了。
趙曉晴這一次上山,看到山間小道從石子路換成了瀝青路,路面加寬,陡峭的地方也進行了一些坡度調整。
她說了要到山下之後,當地的摩的師傅說可以再送一段,最後把她和實習生送到了半山腰。
之後往山上爬,實習生第一次來這裏,說沒想到山上條件還不錯,比她家鄉以前好。
趙曉晴在這話裏想起六七年前第一次來這裏,慢慢說起那次看到的一切。
等到到了小學門口,趙曉晴看到周口屯小學比起以前舊了一些,但整體還是很整潔。
“葉老師!”
趙曉晴看到葉老師揮揮手。
葉老師接到電話還是在校門口來接她們,見狀過來拉着兩人往學校裏面走:“來了啊,今天溫度比較低,沒上次來的時候熱……”
她态度自然地帶兩人去休息,進辦公室的時候,趙曉晴看到有兩個年輕人在打掃辦公桌,看到她們進來:“葉老師,還有……”
他們看着趙曉晴有些遲疑。
葉老師帶趙曉晴和實習生坐下,介紹:“這位是向陽基金會的趙曉晴小姐,這位是向陽基金會的陳小麗小姐,她們是來回訪學校和學生的狀況的——之前和你們說過。”
兩個年輕人神色驚訝,又對視一眼,然後手拉手朝趙曉晴和陳小麗鞠了一躬:“謝謝你們!”
趙曉晴吓了一跳:“啊?不用客氣?”
實習生陳小麗也被吓了一跳,往後退一步,緊挨着坐在了趙曉晴身後。
趙曉晴臉上微笑,有些疑惑看向葉老師。
葉老師還是笑得那樣燦爛,像第一次見面那樣,也像每一次見面那樣。
葉老師拉着她們倆的手說:“他們都是本市考出去的大學生,最近幾年回家的時候看到學校的一次次變化,這次畢業又知道了基金會這些年做的事情,所以對你們很感謝,也因此決心回到了家鄉。”
葉老師說:“接受他們的感謝吧。”
前方的兩人在這句話後擡頭,其中的女看起來眼眶有些發紅:“是的,我們真的很感謝你們——
“很感謝你們對我們家鄉的建設,很感謝你們對各所學校的幫助,很感謝現在家鄉的孩子們上學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困難。
“也很感謝葉老師這些年對周口屯小學的幫助,我來的時候聽其他老師說過,這些年都是葉老師幫其他人适應一切,照顧太遠只能住校的孩子們……”
她說着眼眶更紅,語氣哽咽起來,旁邊的男生就握着她的手接話:“我們本來就是從山裏讀出去的,可能不是比其他人聰明,只是幸運遇到一定要我們讀書的家長,幸運遇到願意借錢給我們的老鄉,幸運地考到一個還可以的分數,所以才能堅持到上大學之後申請綠色通道……但是我們在學校裏卻從來沒有想過回來。”
“我們想啊,我們這麽難才能讀出去,這麽幸運才能讀出去,怎麽能回到這裏,回到一切開始的地方?”
男生說着也有些激動,他身邊的女生有些哭起來,他就握着手安慰她,也平複自己的情緒,“但是很意外,很意外葉老師會來到這裏,一來就是接近十年,放棄城市的生活來我們家鄉吃苦,很意外向陽基金會會在這裏大量投放資金,在城市裏很多人都講究利益最大化的時候‘專門利人’,幫助我們的同鄉,一幫就是這麽多年。”
女生:“我們大四時在城市找了實習工作,辛辛苦苦又覺得會前途一片光明,偶爾想起家鄉,總是想着其他人願意替我們建設家鄉,我們又為什麽要回來呢?雖然很不好意思,有時候也會愧疚,但是……”
“直到前兩天我們看到仙市都市報的報道,也看到微博、微信上其他人轉發的新聞,我們才真實了解到你們做的一切,了解到包括‘互教班’和其他班級的人的變化,了解到你們每個人付出的這麽多年……”
“我們才在讨論之後,辭職,拿完雙證就回來了。”
兩人深呼吸後,一起握着彼此的手,就像彼此依靠、彼此扶持:“很謝謝你們,之後就讓我們接手這一根‘接力棒’吧。”
“葉老師,你可以放心回去了。”
“不用再一個人在千裏之外,一個人擔心父母年紀大了,生活不方便。”
“之後的事情,就讓我們本地人來做吧,讓我們自己建設自己的家鄉,讓自己幫助自己的鄉親。”
兩人說着又鞠了一躬:“以後我們可以負責和基金會的銜接工作。”
葉老師之前沒預料這個,也不知道他們剛回來,就從其他人口中了解過自己。
她總是燦爛微笑的臉上表情有些複雜。
片刻後,葉老師才微微笑出來,眼眸裏是淺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