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章
一件潑天官司,就這樣被王母攪了局。當着二聖,寸心也不及同楊戬細說,只匆匆交換了一個眼色,便奉着王母回了瑤池。王母尚未落座,便見寸心長跪在地,叩首道:“娘娘......”
“好了,”瑤池之主嘆道,“這事兒不怨你,是本宮不曾向你說明。不過楊戬說的也有道理,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不是為了防你,只是你同天奴一向相與的好,唆使陛下懲治揚州百姓的又是他......”
寸心跪在下首,聽着王母娓娓道來,心裏卻是一涼——之前她同楊戬幾乎日日相見,卻不知他早将此事禀報王母。這原本也沒什麽,王母對玉帝處置揚州一事頗有微詞,這是不言而喻的,若能利用這點獲取王母的支持,自然是極聰明而省力的舉措。但楊戬既然選擇向寸心隐瞞這一點,就說明他還有很多事沒有同寸心講,這個男人的內心終究還是深不可測,絕非小小龍女可以一探究竟的。
“奴婢同誰相與的都不好,奴婢心裏只認得娘娘!”寸心含淚道,“司法天神這樣說,直是将奴婢與天奴那小人混為一談,無非是信不過我罷了。娘娘細想,天奴如今這樣構陷于我,又豈會當我是其一黨?他早欲插手瑤池,先黜落了董雙成,又罰去了梁菡芝,見我一心只有娘娘,不肯同他沆瀣一氣,這又輪到我了。今兒幸虧娘娘出頭認了這事,要是娘娘晚來半刻,難保那小人就要将我,将我......” 她面上珠淚滾滾,一半是悲涼,一半是猶疑,到底自己也說不清到底是什麽心情。
“這也罷了。”王母笑道,“小人君子如同水油不能共融,但君子有君子的用處,小人有小人的周到,為上位者,二者不可或缺,若能将君子小人一同籠在袖中,才是為君者的上乘權術。起先我并不知天奴叫你去是為這事,還是楊戬來請我,我才曉得。甭管怎麽說,你們總歸也算是同殿為臣,須得和衷共濟,這次是他不計前嫌救了你,得空兒你向他道聲謝,下回靈醒些也就是了。” 寸心本來跪着,聽了這句,忙碰頭道:“奴婢省得了。” 見王母招手叫她,龍女遂起身近前賠笑道:“娘娘最知道我的,攏共針尖大點兒的膽子,只這一遭,就幾乎将奴婢吓死了,若再有下次,只怕奴婢就要去見龍祖爺爺了。”
龍女侍奉王母卸了妝,換了常服,堪堪待她歇了中覺,方吩咐底下宮娥們照應着些,退出水榭往自己下處來看今日密折。她一路行,一路思量着,去錢塘是借水遁,來去極快,并無第二個人看見,況且錢塘君就算為了他自己,也不會将密謀開挖溝渠的事情透給不相幹的旁人,到底又是哪個向天奴洩露了消息呢?寸心此刻心煩意亂,胸口塞了一團亂麻也似,她自幼生在宮闱之中,早就明白深宮之中人人心機如海,說的話行的事都是幌子,需要一刻不漏的加以提防,但若連楊戬這樣的“盟友”都不能全心信賴,那她身邊還有什麽人可以倚仗?龍女只顧沉思,不妨有人自後趕上,叫了一聲“姐姐”,倒教她驚出一身冷汗。
寸心回頭看時,只見一個小丫頭亭亭立于身後,笑盈盈道:“姐姐,外頭有位姓郭的禦史,說是有什麽‘華山’的事兒要回禀娘娘,可巧兒娘娘在小憩,所以先來同姐姐說一聲。”
華山!寸心紛亂的思緒忽然停擺,自三聖母被囚之後,華山耳報神也像是受了什麽人的指點,每每上奏,只談天氣,不論俗事,今日這“姓郭的禦史”得了華山的消息,不去尋楊戬,反來找自己,又究竟是何用意?寸心遲疑了一霎,想到郭茂先自被楊戬收用之後,鞍前馬後十分落力,何況楊戬近日行蹤不定,連龍女也訪他不得,姓郭的既然提到“華山”,還是應當見上一見。
“三公主,”郭茂先當胸一揖道,“可知真君何往?”
寸心還禮,原想說“他不在神殿,就必然在華山劉家村”,想了想卻笑道:“我在瑤池,每日伺候娘娘諸事還忙不完,哪裏有閑心打聽真君在何處?”
“這便如何是好?”郭茂先急道,“如此耽擱下去,要出大事的!” 寸心見他焦躁,面上卻不動聲色,只“哦”了一聲,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公主可知三聖母同下界書生育有一子,名叫‘劉沉香’?”
“......真君并未同我提過。”
郭茂先四下瞧了瞧,見左近無人,方湊過來悄聲道:“我屬下有一書童,方才郭某遣他去玉清宮送文書,不合在廊下聽兩個小黃門私語,道天奴正與巨靈神商議,要去劉家村捉拿‘三聖母所生妖孽’,拿上天來交與陛下,照着織女所生二子的例子處置。”
龍女的心“咯噔”一下,脫口問道,“真君不是派了康安裕守在華山麽?” 這話說出她已覺不妥,但面前的郭茂先也算是楊戬私人,頓了頓又道:“既如此,你很該去神殿,請留守的太尉們拿個主意,我區區一個禦前侍女,又能幫到你什麽?”
郭茂先搖搖頭:“公主不必自謙。我素知真君與你交厚,而今真君不在,我又同康太尉不甚熟悉,須得請你與我一同前去華山,先将劉沉香帶走藏起,待真君回來再做打算。”
“這......”
“公主,此刻巨靈神說不定已經啓程,我們若是遲了一步,後果不堪設想。” 郭茂先見寸心躊躇,慨然道:“若是公主有難處,下官可先行一步。如果下官遲遲不歸,萬望公主從中維持,務必保全楊家這一點骨血。”說罷轉身便走。
“察官請留步,”龍女喚住郭茂先,抿了抿雙唇道,“既如此,我同察官一起前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