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章
第 13 章
夜晚給人以想象的空間,明明是行走在工作的園區,只要暫時閉上眼,就可以把這當作大學校園裏的林蔭道。
一片葉子掉下來,堪堪擦過耳邊,李綏綏睜開眼睛,看了看腳下。
喬晟和她并肩走着,見她停下,也跟着停下。
李綏綏忽然想起一件事,“我記得你以前說,不喜歡落葉喬木。”
喬晟回想一陣才說:“嗯。”只是随口的一句話,沒想到她會記得。
“偏偏學校裏都是梧桐樹,一到秋天,遍地的落葉。我當時以為你是傷春悲秋,有感而發,後來才發現,你不是這樣的人。”
喬晟失笑道:“其實是因為——學校劃了公共衛生區,每周五要義務勞動,落葉太多,很難清掃。”
李綏綏也笑了,這實在是一個誤會。
很快,網約車到了路口,李綏綏正要問問喬晟要不要一起走,他已經替她關上車門,退了兩步,說道:“到家後發個消息給我。”
後視鏡裏,喬晟站在原地,似乎在回想着什麽,片刻後,拾起了腳邊的一片落葉。
*
平靜的一周過去了,聽妹妹李如意說,外婆這幾天的狀态很不錯,精神飽滿,每天吃好喝好睡好,早起鍛煉,傍晚遛彎,還常常問李綏綏怎麽不回家來。
雖然李綏綏早早搬出去住了,她的房間還是一直保留着,這次正好空出來給外婆住,按醫生的說法,至少再觀察三個月,住在城市裏多少要方便些。
舅舅家住在同市的另一個城區,距離不遠,交通方便,卻從沒提過把外婆接過去住段時間。
周末,鄒女士打來電話,依舊是熟悉的問題,“要回來吃飯嗎?”
Advertisement
李綏綏是很想回去的,她放心不下外婆,但越是在意,越是有顧慮,她很難面對像之前那樣難堪的場景。
鄒女士又說:“還是回來吧,外婆說想看看你。”
回到家中,依舊是老李掌勺,餐桌上已經擺了七八個盤子,一看廚房裏,還有兩個砂鍋在熱騰騰冒蒸汽。
李綏綏還沒換完鞋,外婆已經迎上來,輕輕拍她後背,“累不累,綏綏,工作是不是好辛苦。”
李綏綏低着頭,心裏又暖又酸澀,說:“不累。”
往常周末都是一家四口,這次加上外婆,變成了一家五口,明明只是多了一個人,氣氛卻大不一樣。大概是有長輩在的緣故,老李不再貿然品評國家大事,說什麽哪國和哪國的戰争要如何收場,話題終于回到了切實之處,說起了正應季的蔬菜。
外婆不挑食,反而很捧場,嘗到每道菜都說好,誇完又喊李綏綏,“看你這麽瘦,多吃點!”
截至目前,都是氣氛融洽的一頓家宴。
然而,仿佛是命運在開玩笑,外婆在此前都表現得正常、健康,讓人懷疑之前的認知障礙只是假象,偏偏總是在這種時候,在見到最喜歡的外孫女時,又一次失常了。
筷子摔在地上,附近的碗碟也砸落,外婆暴怒的臉格外猙獰,指着李綏綏,卻是和二十多年前的女兒隔空對話,“鄒妙,我養你這麽大,反倒養出個仇家,你怪我,你憑什麽怪我?”
李綏綏沉默不語,鄒女士坐在對面,用手撐住了額頭。
外婆又說:“他們說閑話,說你不嫁人你弟弟就讨不到老婆,說我催你結婚是為了給你弟弟分家,說什麽你就信什麽,你就是這麽想我的?”
砰一聲響,是悄悄往後撤的李如意不小心撞上了茶幾。
鄒女士臉色鐵青,也站了起來,忍不住要開口。
李綏綏搶在她面前,拉住了外婆,說道:“媽,我有男朋友了。”
外婆停住了,鄒女士和老李也停住,李如意的表情更是精彩。
李綏綏說道:“媽,我們談了有一段時間了,對彼此都很滿意,就算你不催,我們也是打算結婚的。”
外婆怔怔地看着她,問:“那,你們是怎麽認識的?媒人是誰?”
“沒有媒人,我們是自由戀愛,就這麽認識了。”
外婆張了張口,臉色也一變再變,最後竟然一言不發,重新坐下,把碗筷撿起來,繼續吃飯。
李綏綏又想起那天喬晟說的另一句話,他說:“假如外婆是因為你媽媽沒有及時成婚而生氣,當你媽媽成家的那一刻,外婆的心願已經達成,所謂的遺憾也就不存在了,怎麽還會延綿這麽多年。會不會她遺憾的其實是另一件事?我們都理解錯了。”
另一件事?什麽意思?
喬晟說:“上一代的父母的感情表達非常含蓄,不會表達喜愛和贊美,更不會道歉和示弱,我想,外婆真正的心結不是女兒的叛逆,而是女兒的順從。女兒最終還是聽她的話結婚了,目的達到了,卻讓她産生了愧疚,她以為是自己的強硬幹涉讓女兒走入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她以為女兒一直在怨恨她。她在想,假如她當初沒有橫加幹涉,女兒的人生會不會比現在要好?”
喬晟問李綏綏,“站在你的角度,你認為父母的婚姻幸福嗎?”
李綏綏只能搖頭,“我不知道。”
在李綏綏的印象裏,父母經常吵架,很少單獨聊天,也不見得有多麽深厚的感情,但看一看身邊的大多數普通夫妻,不都是這樣的嗎?他們都說,現實就是這樣的,柴米油鹽,粗茶淡飯,就是最好的愛情。
此時,李綏綏又問外婆,“媽,我沒有事先問過你的意見,自己去談戀愛,你不生氣嗎?”
外婆神情複雜,搖了搖頭,只說:“你覺得好,就好吧。”
這樣一來,李綏綏想,喬晟的猜測或許是對的。
*
在李綏綏表示,她,“鄒妙”,會把自己的男朋友帶來正式見家長之後,外婆也恢複了正常。
真是立竿見影,靈丹妙藥都沒這麽神奇。
鄒女士看了李綏綏一眼又一眼,她低頭裝作沒看見。
吃完這頓飯,剛離開餐桌,李綏綏就被逮住了,鄒女士說:“你是聽了你舅舅的鬼話,為了哄外婆開心,随便找了個對象?”
面對這種問題,李綏綏當然只能回答:“不是。”
鄒女士眉頭一皺,忽然想起什麽,她猶豫道:“哦,是不是上次那個,那個……什麽決。”
李綏綏說:“不是那個,是另外一個。”
鄒女士驚疑不定,“……這麽快?”
糊弄一時,不能糊弄一世,但既然選擇了糊弄,還是應該做得專業一點。為了更好的表演效果,李綏綏不打算說出實情,用的還是面對外婆的那一套說法,“其實我們交往有一段時間了,正好借這個機會來見見長輩。”
鄒女士有點聽糊塗了,“上次那個什麽決,不也是來見家長嗎,這也沒多久,怎麽又來一個?”
李綏綏說道:“媽,談戀愛分分合合很正常,現在又不像從前,吃個飯就要定名分。對外婆來說,她覺得這是大事,是個必要程序,但對我們而言,真不用太看重,就當做是我帶朋友來家裏吃個便飯,好嗎?”
鄒女士說:“吃頓飯沒什麽,但你要和人家說清楚啊,你外婆只是暫時生病,偶爾認不清人,別到時候把那你男朋友吓跑了……真要帶你男朋友回來?你真沒騙我?”
鄒女士的眼神充滿懷疑,李綏綏差點就要被盯得心虛了,幸好她又想起一茬,“不信你問大姨,人就是她介紹的!”
鄒女士還要詢問細節,李綏綏已經快步躲進了妹妹的房間。
*
“見家長”的時間定在下個周末,一方面,李綏綏都說了,這次要帶來的是她認真談的正牌男友,雖然她表示不用太費心張羅,但家裏人都認為應該盛情款待,留有一周的餘裕,也能準備得更充分。
另一方面,喬晟那邊……李綏綏打算把話說得更明白一些。
成為同事還是有好處的,至少下班約着一起吃飯很方便。
青少年時期和朋友交談,總覺得随時随地都能暢聊,不明白為什麽成年人總喜歡找個特定的場合談事情,非要兩個人正襟危坐,食物和飲料隔在中間,好像不這麽做,話就說不出口似的。
真到了這個階段,李綏綏才發現,原來有些話題真的只有在特定情景下才能開啓。
按照李綏綏原本的計劃,是去一家安靜人少、私密性強的西餐廳,這種場合,吃什麽是次要的,說什麽才是正題。
喬晟卻說:“我記得你不喜歡吃西餐。”
總之,最後去了一家烤肉店,這家店是店員負責烤,往往是李綏綏剛提起話頭,服務員就走過來,站在兩人對面,給烤架上的肉翻面。
眼看時間飛快流逝,人也吃了個半飽,李綏綏決定忽視服務員的目光,切入正題。
“這一次你能幫忙,我很感謝,其實這種事挺尴尬的,假裝情侶去見家長,可能後續也會有連鎖反應,總之是給你添麻煩了。還有就是……我們是朋友,也算是熟悉,這件事比較特殊,我希望不會影響我們之後的相處。”
服務員依舊兢兢業業地剪着肉排,喬晟則看着她。
“不要把我看得太低,在你心裏,我是這樣卑鄙的人,會利用你的親人,乘虛而入,假戲真做?”喬晟說道:“你放心,不會的。”
他把話說得這麽明白,李綏綏也輕松了不少,她拿着裝果汁的玻璃杯和喬晟碰杯,“不是不放心你,既然是約定,提前說好細則嘛。”
其實,如果換做是別的任何一個人,李綏綏都不會把這些顧慮說出口,喬晟不同,他正直且堅守原則,不會因為李綏綏的猜測惱羞成怒。
正如之前所說,假如站在一個普通朋友的角度,李綏綏其實很能夠欣賞喬晟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