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初到北京
初到北京
于瑤從火車下來的時候,有一種別樣的感覺,終究是到另外一個城市去了。雖然這座城市有着跟家鄉幾乎無差的溫度和濕度,映入眼簾的場景也并不像于瑤所幻想的那樣繁華奢靡。她從火車站拎着箱子走出來,轉悠了幾圈才發現應該走回去坐地鐵。這倒是個很新奇的事情,于瑤也就跟着人潮一起往前擠,買了到學校那一站的地鐵票,然後總算是站到搖晃的地鐵上了。
其實地鐵根本算不上搖晃,如果要跟她每兩周去學校的公交車比的話。她從未坐過地鐵,之前跟着爸爸去省會城市的姑姑家,出行也依舊是公交或者自行車。看來北京是真的大,大到于瑤腳都已經酸麻,目的地還是沒有到。
好不容易拖着箱子來到學校,路上沒什麽樹,九月的太陽還是有些刺眼,把地面照的格外明亮。于瑤突然有些畏懼,低下頭看了看自己有些醜笨的運動鞋,加快腳步,向着宿舍樓走去。
她故意比既定的開學時間早到了一些,想着先去獨自熟悉自己即将面對的生活環境,這樣便能在減少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可能遭至的異樣的眼光。走進宿舍,整個房間很空曠,房間的兩側各放了兩套上床下櫃,床的旁邊是嶄新的書桌。上床下櫃的設計讓她覺得很新奇,初高中的住宿經歷讓她習慣了八人上下床的擁擠,雖然開學前已經提前搜索過這所大學的宿舍布置,但親眼所見還是有所驚喜。她利落地将自己帶來的床墊鋪下,躺下來卻發現床板太硬、床墊太薄,自己後背的骨頭硌得生疼。她安慰自己,先适應适應,說不定過段時間就好了。
鋪好床于瑤從臺階上下來,将自己帶來的兩本書擺好,又将衣物挂進衣櫃。她故意帶了兩本自己已經不知翻閱了多少遍的小說,因為提前預知了可能面臨的陌生和孤獨,帶上熟悉的書也算是一點安慰。自己的東西很快收拾好,卻發現整個宿舍依舊空曠,只不過自己的床位邊多了幾點顏色。她拿的東西很少,要坐一夜的火車過來,帶的東西自然是能省則省,其他的後期再補也來得及。
收拾結束,她在椅子上坐了一會便準備出門,打算先去找找食堂,了解一下菜的種類和價格。宿舍和食堂距離甚遠,她又有些不自信的局促,避免碰上其他行人的目光。好在沒開學,她去食堂的時間也不是飯點,所以路上并沒什麽人。她跟着地圖找到食堂一樓,點了她常見的土豆絲和酸豆角,再加一點米飯。将兩個菜配着米飯扒拉下肚,她才覺得這些菜的味道都不甚美味,思來想去,覺得這與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學生活不甚相同。但終究也是快樂的,遠離了那個讓自己壓抑和崩潰的家庭,自己便能勇敢支配自己的生活了。
她作為免費師範生,除了學習專業課知識之外,便要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相關的內容。幸而她對這些課程都充滿着熱情,學起來也輕松。學習壓力不大,有比較多的充裕時間,但她卻不知道怎麽支配。于瑤依舊延續了高中時候的沉默和腼腆,同學之間的交往似乎并不太順利。不過在大學,随着對校園生活的逐漸熟悉,各種各樣的機會和活動便湧上來,瑜伽社團、圖書館兼職、辯論社團、新聞宣傳學生會、戶外探索活動......于瑤也主動參加了幾個,也算是讓自己有的忙,也在其中認識到了幾個朋友。除了待在學校,周末于瑤忙完在圖書館的兼職之後,便會趁着下午的太陽出發去頤和園,在園林中散步或是坐在湖邊看書,成為了她一周最喜歡的時光。
後來生活更加進入正軌,于瑤對出行這件事情也已經無比熟悉。她辦了一張北京出行的地鐵卡,選擇一些有門票優惠的地方,盡可能做到每周去打卡。父母每個月發來的1500塊錢生活費,再加上她在校圖書館每周三次勤工儉學的工資,應對開銷已經足夠了。省下來的錢她便坐着地鐵去北京的各種地方,去爬長城,去逛故宮,去北京各種大大小小的公園。有時候能約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但很多的時間都是自己前往。但于瑤也樂得如此,她可以足夠慢下來,仔細看故宮紅色的磚牆,或者盯着湖面看一圈圈的漣漪。有時候随手拍幾張照發給梁若昕,在上海讀書的她也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自由生活,時不時把自己身邊的新聞發給于瑤看。兩個人還保持着頻繁的聊天,就像是高中那樣。于瑤從她的口中得知了大家的所在地點,班上有一半的學生選擇了北京和上海,于瑤便想着,說不定哪天在北京的路口還能碰到熟悉的面孔呢。
游玩的時候,她也幻想着在暑假的時候帶着奶奶再把這些地方走一遍。奶奶大半輩子基本上沒出過遠門,最遠到過的地方就是她們的省會城市。到時候跟奶奶一起坐火車過來,攢點錢讓奶奶住在舒服的旅店,白天便帶着她走遍這些景點,再給她買點北京當地的特産。于瑤就這麽想着,心裏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