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争吵
争吵
于瑤想到這兒,有點頭疼,她站起身将窗戶打開一條縫,渴望着從廚房透進來的一絲涼氣能讓她清醒。不對,她已經足夠清醒,因為鬧劇當晚回家後的發生的每一處細節又在她的腦海裏重映了。
提着書包往外走的第一時間,于瑤想到的是一下子奶奶的懷裏,即使不跟她講這些來龍去脈,也要讓奶奶有些粗糙的手拂過自己的臉頰和額頭。然後陪在奶奶身邊看她生火煮飯,自己也順便把當天用過的一些廢紙扔進小小的火堆,就當是解氣了。可想完卻意識到自己要回的家裏沒有站在小屋旁等待自己的奶奶,而是勝似陌生人的爸媽和弟弟。
她只好把眼角抹抹,隐藏起自己的情緒避免被他們發現。結果回家,卻發現自己的所謂\"隐藏\"都是多餘。剛一開門,她就看到嘴角流血的弟弟赤着腳,嘟囔着一些聽不懂的話沖進卧室。他有些肥胖,雖然比餘姚小一歲,但個頭已經遠遠超過她了。他跑起來的腳步聲很沉重,白瓷地板似乎發出了咿咿呀呀的求救。他的後面是不斷謾罵的媽媽和眼角有些通紅的爸爸。
媽媽的謾罵是針對爸爸的,怨恨他沒控制自己對弟弟動了手。“他個孩子他有啥錯,他又不知道他說的話是什麽意思”,這些還有些理智的辯解中夾雜着諸多難聽的髒話,媽媽的聲音震耳欲聾,有種把房頂掀翻的錯覺。爸爸站在陽臺,他可能也有些後悔,眼角發紅,嘴巴微張,想要有所反駁但又說不出口。只在偶爾媽媽發洩的空隙,講幾句\"差不多得了,閉嘴\"之類的方言。
于瑤站在門口,始終沒有移動腳步,要回到卧室就要橫穿這戰場,可她之前絲毫沒有應對這場面的經驗。她只能沉默着,避免怒火燒到她這邊來。
\"明天,明天就去北京給他看病。\"爸爸擠出這句話,把頭扭向窗外。
媽媽愣了神,她沒想過這條解決方法。當地的人們看病多是在當地的區醫院,如果是區醫院難以解決的疑難雜症,才有可能跑到省會城市去。去北京,去的起嗎?
但媽媽聽完,顯然是認同了爸爸的說法,\"行,那你趕緊請假。明天來不及,還得先查一下去哪個醫院好,還得買票和定住處,一堆事。\"他們都冷靜下來,因為有了共同的目标而回到了同一戰線,媽媽迅速收拾好地上的玻璃殘渣,門一關,兩人已經回到卧室商量去北京這件大事。
于瑤松了口氣,他們撤離的速度之快倒是避免了打照面的尴尬。她回到窄小的房間,放好書包後從鍋裏盛了一小碗飯。爸爸媽媽都不是會做飯的人,面條切的粗細不同,差別很大,導致粗的面條還沒有完全煮熟。西紅柿調料也不像奶奶調制的那麽勻稱清澈,有些大塊兒的西紅柿飄在表面,而這一直是餘姚最不喜歡的。以上種種都能看出這當家人的粗心。幾支筷子摔在案板上,旁邊還有一份沒吃完的面湯,于瑤估計争吵就開始于做飯的時候。
飯即便難吃,她也吃光了。這是奶奶從小教育她的,她也一直照做。
就像是第一次去北京的時候,她得了幾天空閑時間,媽媽讓她去城裏的姥姥家吃飯,其他時間便可自由支配。于瑤的回憶收了回來,明天他們又要去北京了,給弟弟做複查。她有個大膽的想法,或許這次她有機會回到奶奶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