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85章
饑餓、糧食、農業、買賣、技術, 又是一些令人觸目驚心的議題。
上個世紀的歷史光景有如昨日。
回想起來記憶猶新。
不是所有區的人都對人物的境況感同身受。
但饑餓至今仍是世界的主題。
有些區的人對電影人物的經歷深有共感,哪怕他們跟電影人物的經歷并不一樣。
有人說:“《百歲壽誕》讓我想到了很多往事,特別是我的父母、長輩, 我們總是不理解他們, 可是看完這部電影, 我感覺我走進了那個時代,好像看到了我的父母。”
今日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全是良知者們一步步鋪墊出來的。
“我們總說世界哪裏不好, 可即使如此,也是很多人盡力在維護的。”
同時,還有人想起了胡平安們發現的良種序號名。
這顆良種栽培反複實驗後,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推廣全區, 後來又推廣向了全球。不只是這顆良種, 還有後來出現的78號、79號,正式這些農業技術的研發在後來拯救無數人于饑餓之中。
那些區的人到現在還記得這份恩澤。所以看到一半的時候就知道了這是什麽人的故事。
這麽多年過去,電影拍過那麽多的題材,切入點千千萬萬, 卻沒有人聚焦在他們身上, 這還是第一部講述他們的電影。
為什麽呢,因為科研太無聊太枯燥, 沒有什麽戲劇性可以講嗎?
好像确實是一個理由。
但是《百歲壽誕》卻硬要拍這個類型的電影。
而且非要在賀歲檔這麽特殊的檔期,在《導演卡特》全球上映的這麽特殊的平臺。
舟導以及劇組人員的想法真的叫人意想不到。
事到如今你都不能說佩服了, 只能說舟導就是舟導, 大家都快習慣了他的超乎尋常。
藍從心對黃慧說:“你看吧,我就說他不會拍商業片。”
黃慧:“我也想到了, 只不過, 真沒想到他貫徹地這麽徹底, 連點喜劇成分都不加,劇情一路走到底。”
她轉頭就見常紅歸在抹眼淚。
常紅歸:“這電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我母親父親還活着的那時候……”
常紅歸的年紀比他們大,可能對電影的劇情更有感觸,對他們來說可能是追憶,對常紅歸等人來說可能是切膚之痛。
是埋藏在記憶深處的傷疤。
一個時代的疼痛回憶。
白吉安心裏感慨:“這個電影也讓我想到了很多。”
單就電影本身的內容,稍有點想法都會想到一個黑暗的悖論。
明明人類技術的發展已經完全可能提供足夠的糧食讓全體人類溫飽,為什麽時到今日,還是有地區深陷于饑餓與苦難。
電影裏面涉及了很多問題的碰撞。技術帶來了話語權,但同時他們也很清楚,技術說到底就是應用的知識。技術掌握在人的手中,可以帶來幸福,也可以帶來災難。
博弈之雙方,一方低技術,一方高技術,高技術方對低技術就享有相對優勢,如果低技術方又迫切存在需求,那麽高技術方更享有權力。
其間如果只有利益為導向,那麽高技術方自然會極盡壓迫低技術方,有權力為何不追求利益最大化,這就是貪欲的邏輯。
利益必然伴随着貪欲。
因而,這部電影揭示出來的表層矛盾,既贊頌技術的優越性,又警惕技術的風險性。
而歸根結底,還是人的欲望與良知。
人性的雙相性。
人類發展至今,發明各種各樣複雜的觀念和學問,把問題歸咎這個概念這個觀念,其實撥開這些表層的東西,看到最裏面,問題的根源或許幾句話就能概括。
那些障眼法反而是轉移矛盾,用以分散人們注意力的虛無概念。
這種做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壞是看不清真相,好是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對着空氣打拳,不至于意識到真實的矛盾本身,因此感到無可奈何甚至是絕望。
但白吉安并不絕望,他看透了之後,反而更輕松了。
什麽嘛,原來就是這麽簡單的事情啊。
他當年就是這麽說的。
——“好簡單的道理,那就盡量做個好人,盡量跟好人交朋友。這并不難吧?”
當然,在原三巨頭的壓迫下,即使是這麽簡單的事情,也變得無比艱難。
不過如今時過境遷,三巨頭已經成了過去式。
白吉安更加确信了一個道理。這世上還是有很多良知者的,他們分散在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守護着他們各自的田地,他們很願意必要時拉你一把,但是你要找到他們。
道不同不相為謀,道同則積極與謀。
找到自己的安逸之所很重要。
顧非道:“電影主題之一是技術啊,這确實很重要,我們幾乎默認了人類未來的前路與技術息息相關。”
而從現狀來看,人們自然會聯想到當今的各個技術巨頭,特別是赫爾格。
實話說,它的內核是劍指赫爾格等科技企業的。
糧食的科技,發展太快,被掌握在惡人手裏,就成了電影中的糧企。
它們所造成的悲劇即使是今日也在重演,管理局破産的n區正是最現實的寫照。n區現在是大量依賴進口糧食的島區,當年可不是,他們以前還是可以勉強實現自給自足的,但是糧食巨頭的財閥入場之後,廉價糧食的傾銷導致大量農民破産,農民為了生存只好打工或者找其他工作。
開始還好,卻不曾想一場經濟危機導致n區管理局破産,信用淪喪,貨幣一貶再貶。他們窮了買不起糧了,糧企財閥可不會做慈善,其導致的結果就是n區社會大亂,糧食危機,遍地苦難。
多麽可怕。
而這就是現實。
不要心存僥幸,不要把自己的命挂在那群唯利是圖的人手裏。
所以啊,胡平安們的遠見和堅持才讓人佩服。
顧非:“不過,企業确實只是企業,是以利益為中心導向的人類組織,為盈利而誕生,又怎麽可能不注重盈利。管理局強大起來守護人民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常紅歸忽然發覺:“所以這是對管理局的警醒?”
黃慧:“給管理局以及全世界人,提醒科技企業的危險性,讓管理局多注意科技企業,同時也讓人們多監督管理局。”
人們監督管理局,管理局監督企業。
多簡單的邏輯,一開始不就是這麽設計的嗎?
怎麽反倒現在需要做分析了呢。
白吉安忽然笑了,仰頭道:“舟導也真的是,前面才拍了赫爾格崩塌的危險性,現在又拍赫爾格繁榮的危險性,左右都是先攻擊自己啊。”
與其攻擊別人,不如攻擊自己?
哪有這麽熱衷自我批判的導演呢?
白吉安自以為見多識廣,但也是第一次見到舟導這樣的人。
要不是舟導的真實身份可能是赫爾格總裁,他都要懷疑舟導是哪個成天面壁的高僧了。
白吉安:“我無法評價了,也許這就是舟導的作風吧。”
藍從心:“我也無法評價,我放棄了思考。”
另一方面。
克拉米、朱莉、樸道基、威廉等人也有想法。
克拉米:“鮮活的藝術,這是人的故事。”
樸道基:“都說演員要信念感,導演也同樣要信念感而舟導的故事充滿了他獨有的信念感。”
朱莉:“我仿佛在電影中感受到了一種神性的力量。”
就戲劇而言,《百歲壽誕》是一部沒有多大戲劇性的劇情類電影,對追求戲劇沖突的觀衆來說,它的情節可能平淡無奇,沒有多少抓人心弦的懸念和劇情導動力。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這種沒有多少雕琢的純粹的劇情,反而讓無數人深有共感。
因為回憶本身就沒有所謂的戲劇取舍。
它就是自然發生的人類思維活動。
無論如何,《百歲壽誕》首映出來後,全球網果不其然爆了一個個熱搜。
網友熱議不斷。
有人說:“《百歲壽誕》又讓我看到了更廣大的世界,這是我看電影的初衷,我喜歡這個看世界的角度。”
有人感慨:“我老之後,會有這麽多人來參加我的壽誕嗎,胡平安沒有組建家庭,可是他看起來有很多家人啊。”
我也想成為這樣頂天立地、桃李滿天下的科研者啊。
與此同時,好幾個區的管理局主動擔上了熱度,財務局、農業部等相關人也出來說話。
這種蹭熱度的行徑要是放在一般情況肯定要被網友戳戳脊椎骨,但這次網友可以稍微等等看他們要說什麽。
而沒想到,他們上來公布的卻是招聘通知。
這下把網友整愣住了。
特別是w區農業部,他們居然發了個花式招人通知。
網友可能正心頭熱血着要梆梆打管理局,管理局這招一出,就好像在說,你想說我們知道了,所以我們共同建設美好農業吧!
真是一拳打在棉花上。
不是農科專業還真是對不起啊!
熱搜出現了幾分喜劇氛圍。
有嚴肅的讨論也有輕松的聊天,人們當然也談起了舟導拍這個故事的動機,讨論得最熱烈的是影視論壇。
吳歌作為徹頭徹尾的舟導影迷,從影院出來之後就一直在思考。
因為是告別,所以舟導大膽地返璞歸真,回到了人文故事本身了嗎。
吳歌:“确實是,這些天來,我一直在想,舟導的電影不同他人的特質在哪裏,現在我好像看清楚了,舟導的電影是一種古典人文精神的回歸。”
“文藝低迷的現狀,原來被解構得分崩離析的古典價值觀在今日重現,我們看的既熟悉又陌生。”
“不能說之前的影壇沒有這類型的電影,肯定還是有的,一直都是存在的,但是舟導無疑是近十年來,所有這類型導演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是真的敢撕破臉,真的能改變什麽。”
吳歌将想法都打在了論壇上,帖子很快引起衆人圍觀。
“但這不是教化的電影。”
郝天元出現了。
“它只是說了一個故事而已,或許碰巧又有教化的作用,但那只是附帶的,不是它的動機本身。”
吳歌點頭:“正如有些人喜歡贊頌自我、贊頌藝術,這世上也有人喜歡贊頌良知。”
王福道:“古典戲劇也挺有趣的,我記得看以前的戲劇,除了故事外,後面全是勸善哈哈。”
吳歌無所謂道:“善又何嘗不是一種美?“我就喜歡善。”
王福道:“當然了,那也得故事好才行,再說了,戲劇沖突還不能太廉價,嗯……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這時,匿名用戶也跳了出來,直說:“觀衆要求高沒問題啊!我就對舟導有全網最高的标準,我覺得舟導拍的還不夠好,必須再拍下一部!”
吳歌哈哈大笑:“匿名哥,你的算盤都砸我臉上了!”
匿名用戶道:“那也沒辦法啊,全網都在說這是舟導的告別之作,說實話知道是告別作,我連分析的心情都沒有了,有誰跟我一樣嗎?”
他這麽一說,大家也沒辦法,心中只有惆悵。
吳歌道:“我覺得這部收尾挺好的,返璞歸真,回歸本心,致良知,算是舟導一貫的作品內核了。”
這時,有人跟着跳了出來,說道:“其實你們有沒有發現,致良知不就是心學嗎?舟導其實是隐藏的文化人吧?”
心學?
好家夥,這裏面還有一層古典文化的碰撞嗎?
吳歌愣了愣,仔細一想才發現這裏面确實互為響應。
舟導真是文不外顯啊。
網友繼續道:“其實都能看得出來吧?《百歲壽誕》的主題是良知的傳承。”
王福猛地點頭,急道:“開頭兩個孩子的鏡頭就讓我莫名一身雞皮疙瘩了,你們能感覺到嗎?這仿佛是一種……性善論的強調!”
它絕不是說性善論就是真理,而是……王福撓了撓頭,忽然感覺詞窮,無法形容。
不可能中的可能性?
非要從人性中尋出神性的一種執着?
承認人性仍要以神性要求人性?
王福腦袋混亂,作為陰謀論博主,他絕對堅持性惡論,正是因此,他才對那個畫面印象深刻,因為……太颠覆了,仿佛硬是要跟人性做對一樣。
這要換在以前,王福絕對認為這不可能,一個還沒有健全思維的孩子怎麽可能關心其他孩子?他關心自己都還來不及啊。
但是電影就是這麽拍了。
從這個畫面開始奠基了整個電影的主要戲劇性沖突。
它同時也是人類最本質的戲劇性沖突之一。
試想一想,若有高維生物當人類是故事來看,人類最基本的那些戲劇性是什麽呢。
可不就是那些嗎?
王福想來想去,心情多少有點複雜。
不過,《百歲壽誕》會是他放在記憶裏珍藏的一部電影。用以緬懷過去,警示現在。
郝天元:“我也覺得是一場良知的接力賽。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大半輩子都在倒黴,但是我還是撐下來了,那不是因為我有多堅強,而是因為有人幫我,很多人幫我。”
吳歌點頭:“找到好人很重要。做個好人也很重要。”
王福:“但是有點悲傷啊,那一代人還是有傳統文化的道德規訓在的,我們現在……該說流行利己主義嗎?利己也不是說不好,只是……”
有些人欲言又止,不知道該怎麽表達。一代有一代的精神風貌,一代有一代的價值觀。
但也确實……好像确實有部分美好逝去了。
以前我們還能活着“溫情”的傳統集體價值觀之中,現在我們自我突出,越來越無法在集體尋求慰藉,只能由自己塑造自己的價值觀。
這樣聽起來更自由了,但同時也是負擔。
自我虛幻的全能性經常給我們帶來各種麻煩的精神內耗。
無限的欲望與有限的能力之間激烈矛盾。
這些想法是過度解讀了電影嗎?舟導可能拍的根本沒想這麽多。但因為他把那個時代的人拍得太真實了,導致他們切實地從中感受到了價值觀的碰撞,或者說代際的隔閡。
讓他們真的感覺到,時代原來真的變了。
“我們的想法原來跟上一代們之間發現了這麽大的變化。”
他們聊的很遠,而且非常分散,幾乎是想到什麽就說什麽,或許真的過度解讀了什麽,但并無所謂,就當是頭腦風暴嘛。
後來也有人說:“哈哈,比起劇情,我更在意畫面欸。《百歲壽誕》的攝影太好看了,這真的不是公路電影嗎,不,這是旅行宣傳電影吧?”
這個人分析說,《百歲壽誕》絕對是世界頂級自然紀錄片的水準,宗秋以前是拍藝術類的平面作品的,沒想到轉向轉的這麽徹底,還什麽都能拍了。
“說來慚愧,我是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田野的風景原來這麽美。”
“我倒是震驚舟導哪裏找這麽像的演員,成年胡平安是胡問演的吧?童年、少年時代的演員還哪裏找的這麽像的。”
啊!吳歌看到有人說演員,立刻來了精神。
《百歲壽誕》中,維爾演胡加成。芳歲好演徐妹。林群演瘦子。金玉兒演了胡平安一度怦然心動,卻沒有去追求的一位女性,她仿佛象征着胡平安對家庭的向往,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電影裏充滿着誰人都懂的道理,有些人卻裝聾作啞,維持着虛僞的和諧。
那在當今世界也最為常見。有地位的人不發聲也罷,卻還要張口欺騙閉口忽悠。
打破現狀唯有實力,唯有讓良知者站上歷史舞臺。這聽起來是相當理想主義的想法。
但是,歷史有時候就是兩種力量的碰撞,體現在個人,體現在更宏觀的世界,其機制很複雜,複雜到一般人怎麽想也想不通,但現實總是如此。
認識到這些會對心理造成壓力嗎?
“還好吧,看得越清晰,活得越通透,我自己倒是看開了。歸根到底,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
郝天元笑了笑。
王福:“哈哈,我也是,來看電影就是讓自己開心嘛,娛樂的故事可以看得開心,這類人文故事也可以看得開心,滿足感是不一樣的。人的精神需求就是很豐富,好看的作品看得越多越好。”
吳歌:“偶爾感受一下人文精神也不賴啦。不過這部電影的拍攝也是真的很細,畫面、音樂……好多地方都可以講一講,紮紮實實地談電影也好啊。”
真的,相對藝術盛宴般的《赫爾格的崩塌》,《百歲壽誕》真的太樸實了,太細了。但是很神奇,它就跟施了什麽魔法一樣,讓你既知它拍的是現實,同時又神奇地感覺到,它還是電影。
不可思議,吳歌難以形容這種感覺。
看這個電影,就像人在回憶一樣。
熒幕對面,是記憶的重現。
是悠然的、自由的。好像在這部電影不是別人剪輯的,而是由自己剪輯的,很不可思議,很舒服。
非要打個比方的話,就是小時候睡覺前爸爸媽媽在床邊講故事一樣。
剪輯為什麽能這麽絲滑呢?
看的時候吳歌自己沒有察覺,因為确實是太絲滑了,回頭一想才覺得不一般,同樣的故事給她來講,肯定達不到這種效果。
電影很長,涉及了很多人生線,你甚至可以說故事有點散,除了從始至終主角貫徹其中,是個不折不扣的正敘的敘事。
但或許電影就神奇在這裏吧,總有地方讓你感覺它用了什麽魔法。
有的電影喜歡用插敘、倒敘混搭,講一個可能非常簡單的故事講得很複雜,好像很懸疑一樣,而脫離這些手法後,一看故事就是平平淡淡。這類的電影有趣的有趣,但大多故弄玄虛,說什麽敘軌耍着觀衆玩,結果是他們自己玩的開心了,觀衆一臉莫名其妙,這不是玩我嗎?
文藝手法的過度發展有時候也讓人煩惱,先鋒文學以及先鋒電影不太受歡迎,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它們大多不考慮觀衆,而只關注自身的表達。有意義的一面是它們有時候會探索出新鮮有意思的東西,激發電影人的靈感,沒意義的時候就是沒意義,甚至令人莫名其妙,或者過個幾十年,人們又會重新從文藝史上把它撈出來說,哇,這個電影多有意思,是當時的人無法理解的超時代級別藝術作品。
這種讓人無法徹底下判斷的地方,也是電影這類文藝的有趣之處吧。
所以保留意見也是很重要的。
在如此背景下,《百歲壽誕》即使放在舟導所有的電影裏面,都是采用了非常單純的敘事方法。
這意味着什麽呢?
或許意味着舟導放棄了那些多餘的,專注在了故事本身吧。
“很多的放棄組成了這部告別之作。”
吳歌在內心整理想法。
平平淡淡就是真。
而平淡之中,那粒良種的發現,又如黑暗之中綻放太陽。
讓電影院的一些人突然間熱淚盈眶。
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動。
是否,良種還是良知的隐喻,象征着良知的“結果”呢?
吳歌等人心中感慨。
只不過,他們心裏也有擔憂。
因為無論怎麽看,對比其他導演的電影,《百歲壽誕》可以說完全沒有票房競争力,除了舟導的影響力加成,宣發方面只能說馬馬虎虎,這要是能獲得高票房,絕對是奇跡中的奇跡了吧。
“那不好說,《導演卡特》的性質不一樣,大部分電影的票房重點都在前一兩周,後面漲的就比較慢了,目前的情況……”
“《奎斯納之王》應該更有優勢吧?”
他們分析來分析去,還是覺得懸,怎麽也找不到理由讓觀衆賀歲檔不去看喜劇類輕松向的電影,而是來《百歲壽誕》看一群人奮鬥如何種田的故事。
“這個時間點拍這類型的電影,舟導也是真心在告別了吧,票房确實是不重要了。”
與此同時,李智仁淚目,在直播間瘋狂捶牆,慘叫道:“哇啊舟導不要啊,這就是最後一部嗎,不要啊,我們是你的影迷啊!”
直播間上百萬在線,評論框全是一群網友的嚎叫。看了的人和沒看的人都在一起抱頭嚎叫,不知道是真情實感的還是單純湊個熱鬧而已,看起來熱鬧非凡。
李智仁大概也沒想到,他這個爆料機器人還能存在到現在,但是他看得很開,既然他還能辦下去,說明還有源源不斷的料!爆料不能停,直播觀影也不能停!
“有人知道舟導的真實想法嗎?《百歲壽誕》就是最後一部了嗎?”
李智仁無法接受,他甚至想現在立刻就飛去世界經濟貿易會議現場,親口詢問周總!
-
不得不說,《百歲壽誕》的內容的熱度是一方面,舟導退影的熱度其實更大。看熱搜榜就知道了,關于舟導的話題全是爆的,平臺幾次卡殼。
特別是配合世界經濟貿易會議的大熱點新聞,舟導等于周總的可能性推到了最高!
然而這又如何,反駁派雖遲但到,他們就是不認為舟導是周總。
他們說:“你們真的太離譜了,《百歲壽誕》明顯是批擊科技巨頭的電影,周總再怎麽閑也不可能拍出這種作品吧。跟《赫爾格的崩塌》不一樣,《赫爾格的崩塌》本質是外部矛盾,怎麽說都無所謂,可是《百歲壽誕》揭示的可是內在邏輯矛盾,你們見過哪個導演拍電影解構自己的存在合理性嗎?沒見過吧!搞不好舟導非但不是周總,還非常敵視周總!他們壓根就是不同的兩人!”
但是論壇上的匿名用戶非常狂熱,已經迫不及待宣告了。
“你們居然還在狡辯?舟導就是周總!周總開會忙,沒空管劇組,所以不在A區!不在場證明太明顯了!周總本職工作忙,沒時間再拍電影,所以只拍到了《導演卡特》第八期!這還不明顯嗎?反駁我的人啊,你們能拿出任何一個證據反駁我嗎?!”
“再仔細一看,《百歲壽誕》的內容還不明顯嗎,說的全是技術的反思,裏面涉及的種種思想全是周總偶爾透露過的!這世上有幾個人的思想如此相近?我不相信!”
“你們說周總自我批判不可能,你們真的太小看周總了,作為赫爾格的老員工,我負責任地跟你們合說,這完全是周總的基操!”
反駁派哽了哽。
“你們不回答就是默認了!我沒有證據?但到處都是證據啊!在我心中舟導就是周總!啊!可是這麽一來,周總不就不拍電影了嗎?可惡,難受啊。”
“嗚嗚,你們看,《導演卡特》方好像已經隐隐透露了第九期沒舟導了。”
唐安看完電影出來果不其然被記者圍堵,問的問題直指舟導。甚至有人錯口叫混了。
有記者大聲問:“唐導,《百歲壽誕》真的是周總的告別之作了嗎?周總還會來A區嗎?”
唐安聽得滿頭大汗,靠,你們現在是直接無視馬甲了是吧,快把馬甲還給表哥!
唐安正經道:“你們問錯人了吧,舟導是舟導,周總現在C區開會。”
那位記者靈活道:“舟導下期還會拍嗎?”
唐安面色複雜,忽道:“很有可能不拍了。他有他的事情要忙,顧不上《導演卡特》了。”
衆記者表情變了變。
最前面的記者問:“唐導,您能否透露一下,舟導的真實身份到底是……”
唐安搖頭:“舟導就是舟導,請大家關注電影本身吧。”
他的嘴巴意外的嚴,密不透風,一點情報都沒透露。
衆人包圍着他,幾乎忽視了一旁的蘇方梅。蘇方梅或許也有所感,自己走入人群中離開了。
記者反應過來時,就完全看不見那位傳奇女星的身影了。
全球網輿論大爆,各區人都在瘋狂讨論。W區大局長看完電影,當即下令:“關注糧食安全,千萬不能讓不軌之徒有機會操縱我們。”
B區莫斯利奇同樣說了這類的話。
莫斯利奇作為周禮的朋友,看到的事情比其他人多,他已經認定了舟黎就是周禮。
“舟黎,周禮,你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做我們意料之外的事情。不過,即使我問你,你估計也不會承認那個身份吧。你總是不肯告訴別人你心中也有柔弱的地方,也關心着很多東西。”
強硬的表象也不是不好。
至少人們會因此畏懼你。
而“舟黎”關心的東西太多,暴露了你太多不為人知的心事。
你不想讓別人知道吧。
莫斯利奇思考了很久,從《豪門的替身》、《此路茫茫》……到《百歲壽誕》,他仿佛看見了一個複雜心路的歷程。
兩年前周禮宣布休養的時候,莫斯利奇跟周禮有過一段對話。
“你要休養多久?”
“不知道,你就當那是我給某些人的障眼法,實際上該做的工作我還是會做。”
“……你的聲音聽起來有點累。”
那個時間點,赫爾格沒發生什麽特別的事情。
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赫爾格總裁“休養”這個決定是為什麽。
而莫斯利奇知道,原因是積年的勞累。
周禮在思考企業之外的事情,憂慮着那些不是本職工作的事情,但他只是企業家,越線思考其他事情,特別是管理局的事情,無疑只是多了幾分思想負擔。
“你想做更多的事,但那對于赫爾格總裁的你來說……”
莫斯利奇嘆了口氣,接着他又笑了笑。
因為看到《百歲壽誕》的結尾,他認為周禮一定找到了更重要的東西。
你也有迷茫的時候,現在想法更清晰了嗎。
“也是,拍你喜歡的電影就好,做你開心的事情就好。”
有空,我也會去找你玩的。
-
另一方面。
影評人已經在對比五部作品的情況了。
從票房上看,毫無疑問,最賣座的電影是克拉米的《奎斯納之王》,神話題材,場面宏偉,又是大合家歡劇情,感染力強,令人印象深刻,很難對它吹毛求疵。
《極限追殺》作為高水平的喜劇動作電影,元素多,笑點豐富,娛樂性強,自然也會非常賣座。
《摩天大樓》、《熱戀》就偏小衆,特別是《摩天大廈》,這類題材的電影某種意義上能全球規模的上映都是很難見的事情,賣座就不說了,正常情況下能回本就是成功。
《百歲壽誕》按理說,它也跟賣座沒有關系,但是它的導演可是舟導。
而且這兩年來,觀衆市場也在慢慢改變,大家對這類電影的接受度明顯是提高了的。
究竟會怎麽樣,誰也無法預料。
當然也有人說,我們沒必要太關注票房,想看的就看,做出自己的選擇很重要,沒必要因為争奪什麽票房第一刷來刷去。
不管怎麽樣,我們都是觀衆,也只是觀衆。
再說了,排名的高低并不能說明什麽,電影是什麽質量,看口碑便知道了。
讓電影回歸電影。
讓觀衆成為觀衆。
別被熱度裹挾了,這些也是一種說法。
不過充其量,大家也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罷了。
-
從早到晚,讨論一波接着一波。
這一期電影上映,讨論度竟然還超越了上一期。
記者何偉傑想,這就是賀歲檔的原因吧,假期大家都很閑,在線人數多,話題度、熱度會這麽高并不奇怪。
“而且……”
無論如何,舟導的告別作啊。
只要是關心影視圈的人,都會對此感到心情複雜吧。
何偉傑的助理道:“前輩,我們不搶先問下桑托斯先生采訪的事情嗎?”
何偉傑搖搖頭:“我問了,但是桑托斯先生語焉不詳,沒幾秒就轉移了話題。”
助理奇怪道:“桑托斯先生看起來很好說話啊。”
何偉傑瞥了助理一眼,說:“桑托斯先生才是最難說話的人,想通過他打聽舟導的情報,還不如找舟導本人。”
助理一頓:“啊?怎麽會這樣?”
何偉傑道:“我倒是信了網上流傳的一個說法,赫爾格和海森堡……周總和桑托斯先生之間是……”他話音剛落,助理就露出了相當不可思議的眼神。
“這個消息未免太驚人了吧?!”
-
A區時間晚上19:12。
季管家遙望市中心,開始眉頭緊張,随後逐漸舒展。
“少爺拍這麽久也累了,是該停一停,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了。”
季管家人在酒店的陽臺,白天剛剛開完會,晚上自然就回來休息了。順便一說,周禮又去補覺去了,敢情白天他一直都很困。
陽臺上還有另一個人,那就是穿着不花裏胡哨的桑托斯。
桑托斯:“不是還有時間嗎?我來帶老板旅游玩玩。”
季管家:“哪裏旅游?”
桑托斯:“哈哈,那當然是海島啊!老板喜歡曬太陽,我找了個陽光最舒服的地方,包老板曬的滿意!”
季管家歪了歪腦袋,語氣怪異道:“你真的很關心少爺。”
桑托斯:“季管家,你這就不懂了,人啊就是有張有弛,老板就是多體驗多生活。”
他滿臉笑容,怎麽看都很純良。
季管家盯着桑托斯,有時候就連他都看不清桑托斯的真實想法。
不過也罷,少爺信任他。
這就夠了。
桑托斯見季管家逐漸妥協,心裏別提有多高興。
他跟季管家認識快十年了吧,季管家因為太記仇,居然十多年都在重視提防他,逐漸才态度變緩。
怎麽能這樣呢?
不過也罷,老板信任季管家。
這就夠了。
不管怎麽樣,我們以後相處的時間還很長不是嗎?
-
第二天的世界經濟貿易會議現場。
原先很多人還奇怪周總為什麽來聽第一産業相關的議題,現在《百歲壽誕》的內容全網透露後,他們也就明白了。
周總何止關心農業,他還拍了一部震驚世界的農業電影!
這回糧企巨頭不由得心驚膽戰。
周總不會對他們有什麽偏見吧?不會要來擊潰我們吧?
可是行業根本就不一樣啊。
難不成周總要以《百年壽誕》為開始,一舉進軍糧食産業?
赫爾格這是要拓展業務嗎?
衆人議論紛紛,但是第二天周禮根本沒出現,現場來的是其他赫爾格代理。
弗洛倫蒂諾問季管家:“你們家周總還沒出現,是去A區了嗎?”
季管家搖頭,義正嚴辭道:“在補睡眠。”
“睡覺?!”
弗洛倫蒂諾手上的紅茶都差點濺了出來。
季管家:“小心拿穩。”
弗洛倫蒂諾道:“行,就讓他睡,多睡幾天,說不定一覺醒來世界就變了。”
桑托斯保證道:“有我就夠了。”
三人小圈子聊天,路過的羅開複掃了他們一眼,心想還是他們一如既往。
封昕倒是仍然敵視桑托斯,恨不得來一場禦前決定,來證明極光比海森堡更優越。
安娜自然是沒管他們,Boss一休息他們就吵架,共榮會查到他們內部敵視彼此絲毫不假,他們的确是有競争關系,相較于他們,常青藤倒是很少跟誰競争。
但是考慮到共榮會的虎視眈眈,安娜還是警告了他們小心周圍。
桑托斯早有所料般點頭,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每次他這麽笑,都是布局套人的時候到了。
共榮會要來?我巴不得他們來。
-
另一方面。
《導演卡特》第八期的首映票房出爐。
唐安工作繁忙之餘,果然還是接到了一條短信。
【《導演卡特》第九期我将退出,這幾天如果有需要我配合的活動,可以說,有空我會過去】
唐安面色凝重,自喃道:“表哥……”
果然是最後一部了嗎。
次日,《導演卡特》官方宣布了這條消息。
全球網仿佛卡頓了幾秒。
而同一時間,本屆奧美卡獎提名正式出爐!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