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77章
吳歌緩了很久, 才松了口氣。
“的确如舟導所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人物不複雜,故事也不複雜, 但是背後的戲劇構建, 讓人不敢深思。
電影的信息量太大, 是少有的觀衆比起故事可能更關注背景、場景的電影。
三十年後,我們的世界會變成這樣嗎?資源高度集中于極少數人, 這些人在物質、精神上奴役其他人, 有的人甚至不關心奴役,滿腦子把世人當作玩物。
電影時間的今年年末,赫爾格就會退場嗎?
不,不只是赫爾格, 那其實是大批企業的淘汰潮, 劣幣淘汰良幣,它只是最标志性的企業。
某種意義上,比起企業的淘汰,管理局的全部退場, 被財閥企業取而代之, 才是最讓人擔心的。
這個背景不像是幻想,而是确實可能發生, 甚至正在發生的事情。
這種不現實又現實的感覺,讓關注時事的觀衆不由緊皺眉頭。
原科技巨頭因技術更疊被淘汰, 財閥企業因愚昧自取滅亡, 這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嗎?
“有可能,端倪其實已經出現了不是嗎?”
“財閥勢頭暗中聚集, 早就在醞釀了。”
電影裏面, 未來那三十年多的歷史不像沒有根據的虛構, 而像是預測師針對現實情況預測出來的未來社會。
電影有一幕展開了三維全球地圖。
Advertisement
他們可以看見,26個地區各有各的情況,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來說,不變的是所有區都在財閥公司的統治之下。
毫不誇張地說,部分人被深深震撼了。
不過,剛剛看完結尾,大家可能有個比較困惑的點,那就是老人為什麽那麽相信李海,甚至不惜揮刀砍向自己的公司。
在死亡面前,人真的會為了一絲生的希望,為了抓住那根唯一的蜘蛛絲,犯這麽大的傻嗎?
“自古有之,這種事情其實不少見,為了長生吃毒藥的權力者歷史上就有很多,現實中,歲數快到,性情大變,瘋狂迷信,買功德,買保健品的人也不少見。”
吳歌說:“我家爺爺大學教授,都被騙去買了一個據說喝了就能延年益壽的飲水機。對于迫切地渴望某物的人,你只要給他希望,他可能就死死信上你了。”
還有被騙了幫騙子說話的,他們不在乎被騙的錢,反而還感謝對方陪伴他們。
這類事件吳歌就記得好幾起。技術的進步不能完全消除愚昧,對個人來說,信即是真,客觀的真假并不重要。
但,老人并不只是“愚昧”而已。
他的表現既是五分信了李海,還有五分是他自己想行毀滅之事。
為什麽這麽說呢?
這個老人越老越偏執,他的肉體越是衰老,他越是仇恨生命,開局的嗜殺傳聞是鋪墊,後面他親手掐死養了許久的金魚那一幕,正是他極端偏執性格的體現。
他或許要死了,那他更見不得別人活着,所以李海命令他對其他財閥發動戰争的時候,他驚異、猶豫的目光還有一絲得逞、興奮。
那位老戲骨演的太好了,能睡着不動,光憑着眼神和表情演出了一個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跟活生生的財閥一樣。
不知道給多少人帶來了心理陰影。
吳歌沒有親眼見過這個級別的財閥人物,唯一見過的財閥還是李智仁這種傻憨憨,所以理解不了。
《赫爾格的崩塌》中,故事戲劇的搭建正是社會層面推到了極致後的極端狀态。
有些作品就是這樣,它們就致力于構建極端的戲劇空間,讓人集中感受到其中的突出、誇張、強烈。戲劇就是對抗,取舍剪裁,把對抗性調到文藝的程度,以故事貫徹其中,就能達成戲劇的故事。
郝天元道:“看之前我沒想到這麽直接,真的是以赫爾格等企業的崩塌為背景的故事,真的沒有絲毫的天真啊,不過後來算是希望的回歸嗎?”
財閥企業大多毀于戰火,最後的場景好像有種百廢待興的感覺。
發人深省。
完全不關心時事的觀衆看得比較爽,他們不關心太多背景,只覺得後來李海忽悠財閥控制戰争的情節太爽了!就要看逆襲打臉!
之前舟導的電影除了《此路茫茫》、《星舞》,基本就是敘事類的,沒有多少刺激人眼的動作戲,但是《赫爾格的崩塌》設計了很多動作戲橋段,敘事節奏快,後期的緊張感直接拉滿,稱得上高科技般宅鬥,一掃之前主角等人身上的抑郁氣息。
看得人眼花缭亂,直呼痛快!
特別是李海借着老人的威勢,對衆財閥頤指氣使的橋段,他狐假虎威,報複了殺死笛福的財閥,太爽了。
吳歌等人比較了解戲劇,會想得比較多。但絕大多數的路人只是看爽了就夠了。最終結局還有彩蛋,任醫生遇見了一個長得跟李海很像的患者,性格也是同樣的愛照顧人,習慣性地為別人付出、犧牲。
這個結局帶着幾分輪回的意味,好似柳暗花明,希望伴随着新生而至。
不過,網友在意的點也比較複雜。
比如說,所以李海從頭到尾是個鬼魂?那他怎麽跟肉人一樣,還可以做手術裝芯片?一只鬼還能做手術?
好家夥,細思極恐,這個設定到底是什麽啥意思?
要是賽博鬼大家還能接受,他可是活生生冒出來了,死後還把世界整得天翻地覆。
但是,回頭一想,他們又發現,其實前面就做過很多鋪墊了,比如李海碰見僧人時的忌憚,目睹佛象的與衆不同的緊張。
可是他甚至還去了寺廟,跟幾百號上千號人一起禪坐,這這這……他不是鬼嗎?還能學禪?
未來題材大多講科學,沒想到舟導“逆行倒施”,拍出了這種鬼故事。
讓大家猝不及防地受到了沖擊。
這也未免太吓人。
除了李海這只鬼外,電影裏還有其他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十步必出現的大小神廟、街頭巷尾路邊必出現的坐地僧……科技與宗教的碰撞太激烈,他們一時間還反應不過來。
這是設定而已?不,不一定,你看那個未來的社會形态,人的物質高度滿足,剩下的就是精神,那滿足精神的是什麽呢?
一個是信息,源源不斷的、刺激性的信息,讓人如墜深淵般的下沉到信息的世界。
另一個是無信息,也即空,在電影裏,主要體現為神佛信仰,這些人修行打坐,成天致力于将大腦裏的信息淨化幹淨,達到“覺醒”的目的。
前者是躁動,後者是平靜,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救贖方案。
電影的背景信息豐富的不像電影而像游戲,光是寫背景的文本量就已經足夠寫好幾個電影劇本了吧?
另一方面,電影裏面美輪美奂的飛天壁畫、機械神像等也非常令人震撼,它們的設計完全不帶重複,每一尊都能讓人欣賞很久,然而可惜的是鏡頭推的太快了,他們還沒來得及回味那是一種什麽樣設計。
某種意義上,這部電影就跟藝術展覽一樣,但不是有距離感的那種藝術,人在那個電影的空間,幾乎沒有距離感,因為,當對面的信息量龐大到一定程度,人或許就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初次被沖擊,回頭一想才逐漸回味起來。
有人說:“那是超現實藝術的盛宴。”
“不,你沒發現,裏面的古典成分也很重啊。”
“這是古典與現代的對撞!”
“還有現代和後現代的對撞!”
天啊,越說要素越多,得刷多少次電影才能扒出裏面的細節啊。
有人發現了,電影的配樂超級講究,不同場景的配樂編的都很細,配樂《天人》響起的時候,大家感覺天靈蓋都在顫抖。
鼓、琵琶、古筝合成的電子樂,搭配着空靈的男女聲合唱,将電影的意境推升到極致,而結尾更叫人毛骨悚然,竟是悠悠的蟬鳴。
不同于宗教場景,如果是街頭場景,他們就選擇了“漂移馮克”的音樂風格,這種音樂風格結合了爵士、funk等音樂,低頻的迷幻節奏,帶來極致的壓迫感。
如果說這部電影首先震撼大家的是cg技術,是表面的視覺感受,那麽接下來就是它的“內容”,它往它的內部容進了太多藝術。
有人說,這個電影播出之後,funk音樂估計會火一陣子。
電影播放完,全球各界說法各異,影視圈好像反而是最慢的。
克拉米思考了很久,說:“這個故事讓我心慌,算得上一種警世寓言吧。”
蒂雅微笑道:“一只鬼魂穿越未來掀翻了財閥的大局嗎,生存與死亡、活人與鬼魂……舟導看樣子很喜歡玩戲劇。”
朱莉則是感慨電影工業的恐怖生産力,舟導的劇組居然在短時間內制作出了這個等級的作品?這也未免太誇張了,比起電影本身,朱莉更想知道他們的電影是如何拍攝的,光是流程的安排就相當複雜了吧?
另一邊。
《導演卡特》節目組的成員想起了周疑的《拜欲教》,上一期的時候很多用藝術性拉踩《百年教育》,說舟導電影的藝術性成分不高,平淡無奇,不知道看完這部,那些人會作何感想。
《赫爾格的崩潰》的藝術性只要是看過的人都懂。
故事方面,電影的主要角色三個人分別代表了不同态度,李海來自過去,腦裏還是過去的價值觀,有他保守、不敢跨線的心理成分,任醫生立足當下,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笛福放眼未來,拼命只為未來。
他們的觀念真實而且鮮活,碰撞起來更加有戲。
舊都市中刻畫的不只他們三人,還有通過他們三人展現出來的未來社會百态。酒館的老板娘、熱衷于街頭塗鴉的小女孩……三教九流,呈現出混沌的生命力。
不同人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這部電影時長3個小時,信息量要訂得過一部三十多集的電視劇了。
莫斯利奇看着不解,問了身邊的下屬:“所以ai法是存在的嗎?李海到底在蓮座上寫了什麽?”
下屬搖頭:“我感覺應該沒有吧?李海後面的表現其實或多或少帶點緊張?他也擔心被揭穿吧?”
莫斯利奇感覺不好說,思考道:“既然這個世界裏,神經芯片能夠實現意識與機械交互,那就說明,人的意念也是一種物質,又或者說本來就不存在意識或物質的區別,本質上都是一種能量或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說,ai也是能量或信息,電影的人探尋的是一種能量的運行法則,它是存在的,證據就是我們人類的智慧是存在的,那既然存在,會被發現也不奇怪吧?”
本質都是同一物,只是狀态不同,影響它們狀态的正是它們的算法。
曾有人說,世界的本質是數,其暗藏的真理就是,沒有事物沒有量。換言之,若說世界的本質是算法,同理也即,沒有事物不在算法之中。
下屬思考道:“話說李海是靈魂狀态,所以電影從頭到尾是拍一只鬼魂思考ai法?”
“什麽?”
莫斯利奇忽地雞皮疙瘩,說:“不止,這只鬼魂還跑到寺廟裏禪坐了幾個月,這個時間裏,他都在思考什麽?”
還有肉體教、拜肉體組織等等,這個未來世界的構思未免太令人細思極恐了。
莫斯利奇想來想去,心中多少有點猶豫。
之前他推了兩次舟黎的電影,而這一次畢竟是《赫爾格的崩塌》這種名頭,作為周禮的朋友,他怎麽也不能唱衰周禮的企業。
不過,他真沒想到,桑托斯真的允許其他人拍出了這部電影。
桑托斯明明看重赫爾格更重過海森堡的,他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事?想法竟産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部電影不能說桑托斯翻車,只是……他也不知道周禮看了會是什麽感覺。
“當然,更有可能周禮看都不看電影。”
莫斯利奇想了想,選擇先靜觀其變。
他也好奇,對于這部電影,世界會如何反應。
-
A區廣場的一處長椅上,樸道基緩緩吐着煙。
他說着不看,最後還是忍不住去看了。
“《赫爾格的崩塌》……崩塌的又何止赫爾格呢。”
樸道基不禁一笑。
關于“為自己而活”的問題,樸道基可能感觸比較深,他覺得李海到最後都不是為自己而活,他關心太多,對很多不義之事奮不顧身,利他心比較強,這類主角其實不是電影的流行主角了,也不是主流文藝創作喜歡拍的主角,倒像是少年漫的主角,雖然現在的少年漫也不怎麽流行這種類型了。
大家就覺得,這種優秀品質現實不存在,比較懸浮,但是“不存在”這種斷言其實是過了,存在當然是存在的,只是不怎麽被看見而已。
“為自己而活”看起來是比較正的價值觀,可是當真如此?
電影裏面為自己而活的人少了嗎,街頭巷尾沉浸在各種麻醉物上的人,不正是為自己而活的人嗎。反正活着也是被算計、被愚弄、被操縱,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放縱、犯罪、傷害他人。
可是這樣的生存好嗎?
樸道基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因為他知道,他身上兩種成分都存在,大部分程度上的利己還有小部分的利他組合成了他這個人。
電影構建了一個高科技、高文化、高娛樂的社會形态。比起故事本身,它對于現實的刺激性更大。三十多年過去,時間留下了什麽,淘汰了什麽,看似做這個選擇的是導演或編劇,但他們又是基于誰做的選擇?難道不是大衆的人性嗎。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完全有可能出現的未來。
所以看了才讓人不安。
只是看個娛樂的人會從中看到娛樂。
而想看到更多的人會從中看到更多。
科技發展後的人心安在。資源若不集中就無法發展技術,而集中之後又容易被有心人控制,這該如何解決。
前所未見的世界觀刺激着思考者們。
好幾個鏡頭令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
比如其中一個場景。
李海禪坐中驚醒,左右惶顧,卻看到幾百上千張沉默的臉,以及四周牆壁上五顏六色的宗教繪圖。
燭光幽幽,香火沿沿,魑魅魍魉好似亦端坐其中,目光直勾勾地聚焦在他身上。
不知道為什麽,這個鏡頭實在驚人。
好像刺中了靈魂的某處。
令人心悸不斷。
電影的戲劇對比單拎出來都能做很大的文章。
過去與未來、科技與神佛、進步與愚昧、利己與利他、肉身與靈魂、欲望與良知、急躁與平靜、出世與入世。
……等等。
電影對于文化的格外重視也成了一種景觀。
往淺的想,只是以一撼衆的爽快故事,往深的想,全是人的處境問題。
深深淺淺,就看觀衆怎麽想了。
但是後面的情節也有争議。
有網友懷疑,財閥公司的高層怎麽會這麽愚昧,最後竟然被一個神棍耍成這樣?
這太不現實了,財閥的高層即使沒有高智商,也至少擁有正常人級別的智商吧?
而接着,有人打出了原周家家主的事跡,配圖是周家家主的衰老照。
此招一出,質疑的人不得不閉嘴了。
周家家主竟猶有過之而不及?
真的假的?!
他們愣住了,轉而懷疑這老人是不是原型就是周家家主?
說到這裏,衆人登時一顫,再算一算歲數,好家夥,居然差不多對上了。
敢情這就是財閥家族的寫照?
等等!郝天元馬上想起來了。
“你們知道周家家主是怎麽死的嗎?也是自殺啊!他在自己出生的舊屋裏一把火燒了自己!”
衆人恍然大悟,争議立刻停息了。
這還用怎麽争議?現實就妥妥存在一個原型者。
吳歌及時過來說:“不是原型啦,只能說五分相似,他們偏執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郝天元道:“确實,不過相似也說明,這個人物或多或少取材于現實。”
問題是,舟導為什麽這麽熟悉周家的事情?
他當初拍的《丫鬟》是否就是衆人懷疑的周家?
人最熟悉的東西,基本上就是這個人經驗最多的東西。
換句說,舟導十有八九就是周家的人,還跟周家高層牽扯不輕。
特別是……
“他一定特別厭惡周家家主。”
郝天元仿佛想到了誰,但又很快覺得不可能。那個人這麽忙,怎麽會有時間高強度地拍電影呢?
-
另一方面。
赫爾格的員工看完之後或多或少感到心梗。
看之前,他們還抱着可能是對赫爾格欲揚先抑的念頭,沒想到開頭赫爾格就崩塌了,已經是過去式了。
他們震驚得不輕,當場就想要反駁或吐槽,坐在電影院一股子勁都不知道往何處使。
有人道:“開頭說我們崩塌了,我就一直想知道我們赫爾格到底是怎麽沒的,結果看到後面,主要原因居然是內鬼!這是否有點看不起我們?”
他下意識想否定,但也清楚,這是很有可能的。
赫爾格作為科技公司,以前沒有少被盜取技術,出名的內鬼間諜數起來一巴掌都不夠,後來難道是員工都積極起來,追求起理想信念美德,才不向外洩露的嗎?
大錯特錯,答案是公司內部的技術監控,嚴格防止技術外洩,以及技術保護等多項措施,特別是對于盜取技術者的追究。
強大的法務部才是赫爾格立足的根基,但即使如此,面對外面的巨大誘惑,也還是有人心中難耐。
企業打工假設一年一百萬,別人反手抛你一億,你能拒絕嗎。
員工們倒是想挑毛病,但想了一想,打了一半的字又删了删,心裏感到不安。
“電影裏的情況好像确實是可能發生的事情。要是對方公司真就通過踐踏倫理的方式彎道超車,我們真的能對抗嗎?”
“剛想說這部電影抹黑我們赫爾格,仔細一想,又好像是一種if線。”
“一個可怕的世界線,看着光怪陸離,好似一場噩夢,但真要否定它,卻好像也找不到有力的論據……”
今天是周末,赫爾格人當然在休息,也正是因為休息,才很多人聊起了這部電影。
他們也有公司群,人數衆多,其中有個分部的人在群裏面讨論起來了。
這事不談不行啊,但凡是赫爾格的人,看完電影之後,怎麽就沒有幾句話要說呢?
抛開電影本身不說,海森堡拍這個電影是什麽意思?我們高層是知道的嗎?以海森堡和赫爾格的關系,他們這麽讨論沒有問題。
不過這件事确實是連自己人都騙了。
大家的關系網都是相通的,赫爾格內部不知道,還不能去問海森堡的人嗎?但是海森堡的人也一頭霧水,大家的統一口徑是,桑托斯先生投資拍的。
桑托斯先生對周總的态度衆所周知,反複思考後,他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想不通。
他們真的想不通,這部電影的拍攝動機是什麽。
上映之前,大家擔憂這是拍來黑赫爾格的,看完之後也有這種感覺,畢竟一半以上的赫爾格內鬼啊,真的會有這麽多嗎?
但非要說黑的話,這部電影不如說平等地黑着每一方,財閥企業幾乎連底褲都扒了。
不,“黑”這種說法不對,應該說平等的揭露。
不管你是財團還是財閥,誰有問題我就說誰,誰贊同?誰反對?
赫爾格內部的讨論風聲越來越大。
馮笑等高層也知道了這個消息。
馮笑忙于工作不知道情況,中午的時候才知道輿論變天了。什麽啊,桑托斯拍了赫爾格的電影,名字還叫《赫爾格的崩塌》?我看是他桑托斯翅膀硬了!
赫爾格高層的反應也有點大,回頭才知道,咱們公關部居然宣傳了這部電影的海報。
欸?這是什麽情況?赫爾格的公關部背後是情報部,是直屬于周總的部門啊?
公關部神出鬼沒,沒有固定辦公地點,高層都不一定能聯系到他們。
馮笑想了想:“好吧,周總肯定知道這件事,大家不要猜那麽多了,周總肯定有他的考慮。”
有一位高層疑惑道:“電影的赫爾格編年史中,周總他……”
馮笑皺了皺眉:“我已經習慣了他的超前想法,你們不要緊張,八成是他覺得有意思才讓拍的,《赫爾格的崩塌》聽起來好像是針對我們,其實是象征舊時代的崩塌,我們不過是其中倒得最響亮的巨頭。”
方總思考道:“不,我是說,其實讓赫爾格的人看看這部電影也還好吧?我們自己更應該居安思危,危機無數不在,外面盯着赫爾格的人太多了,我們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競争出來的。現在赫爾格的年輕人歷練少,是有點飄了,看看這部電影也好,警醒一下他們。我們自己也可以看,裏面确實有很多警示,特別是……具體不說了,你去看看吧,我感覺不是特別了解赫爾格的人,是拍不出這部電影的。”
“你看了嗎?”
馮笑有點驚訝,對方是赫爾格的老人了,是跟周總當年一起打拼上來的,馮笑還以為他會不喜歡這種電影,畢竟誰樂意看到自己的心血被糟蹋?沒想到,對方竟對《赫爾格的崩塌》如此關注,還有這麽多體會。
方總笑了笑:“我以為是嘩衆取寵的電影,碰巧女兒給我買了電影票就去看了,沒想到實際的內容這麽驚人,電影裏面我們被財閥公司吞噬了。這并不是沒有可能,最近幾個月我一直在關注財閥的動向,他們的确在研究什麽,其中有一個科學家就是搞智能方向的,我擔心了好久,因此做過噩夢,還跟周總聊過。”
馮笑一驚:“他怎麽說?”
方總:“周總說沒有不可能。”
那他就是默認了這種未來的可能性,這麽說,這部電影肯定得到了周總的首肯。馮笑心想。
方總:“對了,還有一件事,這部電影的藝術指導是弗洛倫蒂諾。”
前面馮笑聽得還好好的,到這裏她頓時跳了起來。
“弗洛倫蒂諾那老頭什麽時候跑去拍電影了啊?”
他不去搞他的銀行,陪桑托斯拍電影去了?馮笑無法理解,弗洛倫蒂諾喜歡陽春白雪的古典文藝,比如歌劇舞臺劇,看電影比較少,突然間的怎麽了?被桑托斯騙了?
方總也不清楚,道:“培養了新興趣吧。”
這下馮笑不得不看了,弗洛倫蒂諾還藝術指導呢,高低也要給朋友捧個場吧。
不過,沒想到弗洛倫蒂諾也能包容這個題材的電影,當年一手扶持起赫爾格就是弗洛倫蒂諾為首的老派銀行家。
要不是弗洛倫蒂諾等人篤定赫爾格的未來,放通各方面融資,他們的研究經費都沒有着落呢。
技術企業基本都是資本密集型企業,沒有資本支持,基本上寸步難行,在此意義上,沒有弗洛倫蒂諾就沒有赫爾格的今天。
不然周總也不會那麽依順弗洛倫蒂諾,被弗洛倫蒂諾帶去看這看那都不說什麽。
恩重如山呢。
馮笑想不通弗洛倫蒂諾是怎麽着了桑托斯的道,而且看網上的說法,拍的還挺好?
她考慮着方總的話,最後就在朋友圈發了個電影安利。
她沒有寫電影名,但是發了電影的海報,說大家有空可以去看。
其他人看見她的朋友圈,震驚疊上震驚,赫爾格高層的态度居然完全不反對!
這樣真的好嗎?
難道是我們的包容力太低了?
衆人感到不可思議,本來不喜歡這類電影的人都心生了看電影的想法,既然馮總這麽說了,那自己有空也去看看吧。
危機意識很重要,不管是赫爾格還是其他企業,越是強盛的時候,就越應該謹慎,這部電影能幫高層傳達他們平時不太好傳達的信息。
與此同時,赫爾格的态度随即發散到了外界,熱搜#赫爾格高層安利電影,瞬間沸了。
海森堡等其他財團的人都有點傻眼,真的有企業會支持唱衰自己的電影啊。
極光的封昕知道之後覺得莫名其妙,心想自己難道趕不上潮流了嗎?可這是周總認可過的吧?周總覺得好就好!
羅開複沒有公開态度。
安娜發了個意味深長的感想: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我還是希望宴席永遠繼續。
這些人的想法傳達到全球網,引起了一個接一個的熱議。
沒人能預想到這個情況。
赫爾格高層居然反手一個安利,這真的是大多數人都想象不到的包容了。
網上熱議不斷,而同時,全球範圍內也出現了二創!
在此,率先反應過來的竟是時尚圈。
《赫爾格的崩塌》,延申一下就是理想的破滅、良知的湮滅。
這類概念、符號、觀念,容易刺激他們的靈感。
其次,電影中的未來主義服裝、妝容等尤其讓他們拍案叫絕。
當幕後名單出來的時候,他們無不大驚,因為設計團隊實在太驚人了,全是世界一流的服裝設計師、藝術家!
這些人看着電影上映,就覺得時候到了,紛紛發推說了電影幕後的花絮。
據他們所說,舟導當時給了他們一個主題,讓他們自由發揮,最終展現出來的成果就如衆人所見,是大型的走秀背景板。
未來的人會穿什麽,會化什麽妝容,誰也不敢說準,但重點不是預測出未來的社會風貌,而是讓觀衆一眼覺得“對這就是未來人的穿着”。
讓他們忍不住說出:未來人就該這麽穿!
要在幾秒鐘打消觀衆隔閡,将他們送進未來世界。
設計給到的時間很短,只有三個小時,這個時間非常緊迫,你要迅速理解舟導給到的概念,再進行構思,發揮靈感,開始設計。
有時候不逼出不來作品,現在看着電影的播出,他們也比較感慨。
而看着全球不同群體對此的反應,可以預見這種“未來主義風”的穿搭将會成為流行。
直到這時,A區的朋友才回想起來了。
是哦,舟導最開始拍《豪替》、《此路茫茫》都曾經掀起過一時流行啊。
只不過《導演卡特》進軍全球後,舟導拍的都是比較嚴肅現實類作品,大家或多或少忘記了舟導的“堆砌”風。
舟導就是有這種習慣,喜歡用最頂級的東西,既要質量,也要量。
奢華、華麗、闊綽。
沒有一絲浪費。
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綜合的藝術越多越和諧,越能給人帶來震撼。當然前提也是你能綜合好,不然把風格迥異甚至互相排斥的作品放在一起,你想達成什麽視覺效果呢?
和諧兩個字說來容易,其實內在需要極高的審美把控能力。
不得不說,舟導平時的穿搭偏極簡主義,但舟導明顯具有極繁主義的精神世界啊。
靈感激發靈感,帶來的是規模宏大的二創,電影上映6個小時後,各界反應迅速,以短視頻為首,衆多剪輯內容湧出流量池。
影視區開始了五部作品的對比分析,娛樂區開始了玩樂子,音樂區則開始了分析模式。
視頻配樂《天人》達到了千萬級別的播放量。
很多人在這首歌之中感受到了洗滌、淨化靈魂的震撼力量。
游神的場景同樣拿到了千萬級別的播放量。
也許人的天性就有幾分愛戲劇,再不了解戲劇的人,看到這種古老與科技的碰撞,都會心情激蕩,生發敬畏。
人們拜神佛,因為以為神佛會給他們的好處,但多少人正視了神佛背後的殘酷世界觀呢。見肉體苦,見萬物皆苦,見世間就是苦海,才是佛性,才是有了慈悲心。連苦都看不見的,如何能說進入了他們的世界。
有人不禁想到了這些,感慨道:“這部電影真是講了很多東西。”
當然,它只是客觀的展開,述說事實的存在,并不涉及任何褒貶的價值判定。
而人們難免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不同的價值褒貶。
內容市場的常态是,對于某人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對另一人也有價值,有時候人們以為自己在争論內容,其實是互相的價值觀在打架罷了,吵到最後,根本跟內容本身無關了。
看到這片社媒狂歡的盛宴,周啓合氣得要發瘋。
他的計劃完全被打亂了。
之前的所有鋪墊全部泡湯,被舟黎區區一部電影全部擊碎了!
而且,出問題的不只是他的輿論戰布置,還有共榮會的戰略部署。
為什麽?
因為《赫爾格的崩塌》所涉及的財閥手段,全是他們即将要用在赫爾格等企業身上的,懂這意味着什麽嗎?
這是先發制人!
——“我知道了你們的計劃,我還要讓全世界人知道你的計劃。”
舟黎分明就是在威吓共榮會!
周啓合怒不可遏,罵道:“他把即将發生的未來拍成了電影,別人知道這種未來肯定會規避,到時候我們共榮會行事就會非常不利,特別是管理局方面!”
不是所有管理局都是廢物,同一個管理局裏面也不是所有人都廢物。
有些人本來就在提防共榮會,這部電影出來,怕是會更加強化他們的認知。
《赫爾格的崩塌》是在說赫爾格的崩塌嗎?分明是在攻擊共榮會!
周啓合渾身發抖,事到如今,他基本已經确定了舟黎的身份。
舟黎絕對就是周禮!
“周禮,我真沒想到,你的休養居然是去當導演。”
用海森堡隐藏你赫爾格總裁的身份,真是好想法!
但是他發現了又能怎麽樣,他有證據嗎?就算說出去了,那又怎麽樣,周禮會有什麽不利嗎?
非但沒有不利,還有一堆的利好!
周啓合不是坐以待斃的人。
他的身後十幾只電話同時在響,是共榮會的高層同時給他電話。
原因肯定不用說,全是被周禮氣的。
周啓合咬牙切齒,同時後背冷汗直冒,神色緊張。
再不想辦法,他們肯定要收拾他。
-
另一方。
H區反應劇烈,選舉日輿論聲翻湧如海。
《赫爾格的崩塌》中,26區表現最差的就是H區,三十年後,他們區可全是一群行屍走肉了。
你說這像話嗎?
不行!
絕對不能讓財閥力量上臺!
-
與此同時。
w區的反應可以說相當醒目。
作為熱烈支持《導演卡特》的區,大局長這回做了震撼全區的大動作。
提高經濟犯罪的處罰力度,發現、舉報者財閥勢力者,重重有賞!
大家夥看到錢眼睛都亮了。
好啊,這個措施有用多了,絕對能動員全區公民!
-
電影上映12個小時後,全球範圍內熱度大爆發。
緊接着,《赫爾格的崩塌》成了當之無愧的首映冠軍!
-
外頭風起雲湧,整整一天過去。
周禮才慢慢起床。
-
而同時。
論壇對于舟導身份的讨論壓都壓不住了!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