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65章
特務付遠過于努力, 為了有理有據地潛入劇組內部,他不惜速學表演,應聘了群演。須知, 舟導的演員并非全是舟導自己選的, 其中的群演部分是交給紀先生選擇的。那紀先生和藹可親, 總是與舟導形影不離,多麽像周總身邊那位管家啊!
付遠雖然開局被紀先生踢了, 但心中又多了幾分确信。他不肯放棄, 演員不行,他又嘗試了其他角色,比如造型師、燈光師,然而最終都被紀先生揪出來了。
于是他越發确定, 舟導就是周總, 畢竟連身邊的人那麽相似了。
“這絕不是我的想當然!”
付遠一邊自信一邊害怕,這有沒有可能是赫爾格設的局?有沒有他們早就發現自己了?
不能只有我一個人害怕!
他将此事告訴高層,高層随即就下達了指令。
“不用怕,我們可以攤牌, 天地可證, 我們就是要跟舟導做朋友!”
徐不拘的想法超乎常人,只要臉皮厚, 什麽事不能做?
他又将這件事告訴了大局長。
大局長摸着胡子,思考片刻:“準了!盡管做, 讓全世界看到我們的改革決心!”
徐不拘大聲道:“大局長英明!”
幾天後。
W區管理局對《導演卡特》的異常殷勤已經成了全球網不得不讨論的話題。
《導演卡特》理論上是電影市場範疇的事情, 或許是電影工會管,或許會是宣傳部管, 但一般來說, 管理局都不會去直接幹涉。可是W區是什麽情況呢?他們居然派出了官員親自監督《導演卡特》的電影上映!
Advertisement
真的假的?認真的嗎?
據爆料, 這還是W區管理局局長親自下的指令,說務必要把《導演卡特》辦好,振興文化市場,刺激區域經濟。
網友就疑惑了,W區管理局是抽哪門子的風,電影市場再大也到不了他需要親自扶持的等級吧,他們最近這些說法都快把發展電影當成一種基本區域政策在推廣了,難道W區管理局全員《導演卡特》的粉絲?可是《邱生自傳》本質上可是批擊管理局的電影欸,他們這是因為被罵多了腦子秀逗了,開始了自黑?
黃狗等人一看,感覺不尋常,這其中必有陰謀!
有人說:“無事獻殷勤,肯定不對勁,據我朋友透露,W區管理局好像在籌備一個大陰謀。”
反對聲道:“一個導演綜藝能籌備什麽陰謀?這幫軍閥怕不是集體得了失心瘋!”
管理局經常自稱有什麽專業智庫,任何決策都是經過科學的深思熟慮什麽的,其實大家懂的都懂,有些管理局的決策能力還不如一個鍵政網友,他們也就喜歡吹,說什麽難處很大障礙很多,呵呵,還不是自己的能力問題,管理局的人又怎麽樣,你幹不了有的是人幹!
不過,論壇元老心中琢磨道:“也許跟舟導有關系呢。”
有些網友一看忍不住笑了。
“元老,話不能這麽說啊,w區難道是為了舟導一個人這麽大費周章舉一區之力嗎?就算舟導是海森堡的厲害人物也不可能。”
“那太誇張了,元老你适合寫玄幻劇的劇本啊。”
論壇元老皺眉不語,但他的直覺總是對的。
“随便你們怎麽想吧。”
這時候,《導演卡特》剪輯好的節目已經開播,且一開場就震驚到了大家。
“舟導居然缺席了,代理參加的人是助手先生?”
鑒定官等論壇網友特別震驚,之前從來沒有過啊,錄制那天是幾號?舟導為什麽缺席的呢?
“奇了怪了,舟導是臨時有急事嗎?”
論壇元老打聽到消息說:“好像是因為開會,後面還是來了。”
《導演卡特》錄制基本需要一整天,有時候還要更長時間,換句話說,舟導忙的時間還挺長的。聽說,舟導最後還是飛機過來的。
看上去,舟導那時候不僅不在A區,還去了距離A區挺遠的地方。
鑒定官真名吳歌。看了這期《導演卡特》,那些抓馬的先不說,她忽然意識到了問題,話說回來,那天不是全區聯會嗎?記得後來還鬧得挺大的。
“舟導會不會去了全區聯會?這時間剛好還對上得啊。”
然而黃狗否定了這說法。他說:“拜托,那可是全區聯會,舟導再怎麽樣也不會去到這種場合吧,那是高層中的高層才有資格去的地方。”
“真的嗎?”
論壇元老點頭:“是的,而且《導演卡特》錄制的時候,舟導幾乎一直在線,誰參加全區聯會能一直看手機的?”
吳歌被多重否定,更執着于思考,然後還真想到了一個人,周總不就可以嗎?聽說周總一開始就是因為看手機被埃森特杠上了。
豈知,她這麽一說後,論壇網友都笑了。
“那不是一個級別嘛。”
“赫爾格的總裁看手機,那太正常了,人家那是工作。”
“我們舟導雖然厲害,但是跟周總比還是有距離的。”
論壇一片噓聲,搞得吳歌不太自信。但她還是覺得,舟導那天絕對去了一個重要的地方。
“到底是哪裏呢?”
吳歌有點擔心。
因為,她總感覺舟導本質上并不屬于娛樂圈,随時都可能離開。
不管怎麽樣,《導演卡特》第六期的播出已經引起了全球關注,關于導演演員等的讨論度、話題度越來越高,比起上一期,它的傳播指數足足提高了二十倍,已經成了具有全球熱度的節目,很多二次剪輯的視頻都獲得了千萬級別的播放量。
須知,各區文化差異極大,一個節目可能在一區火爆,但在其他二十多區,可能幾乎沒有水花。全球不同地區的觀衆口味差距極大,對于同一個人,有人喜歡,有人反感,有人無感,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喜好而不冒犯任何人,節目組上這麽多人,總有人是他人的雷點。
可想而知,做一檔全球綜藝有多難。
也正是因為全球向綜藝太難搞,所以才比較少這類的節目。
說白了,看節目,總是免不了投射自己的喜好,畢竟只是為了娛樂,何必想那麽多呢,很少人是抱着其他目的看節目的,比如吳歌這種純粹的追電影的人。
目的不同,性格不同,包容度就不同,這很正常。
在此基礎上,《導演卡特》出圈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它的多元性。不同個性的導演、來自全球各地的演員以及豐富的題材內容,總有人能從中找到自己喜好的一款吧。
時間一天天過去,熱搜不斷變換。這其中,吳歌格外關注周疑的劇組。
據她所知,周導為人相對冷漠,對作品有相當嚴格甚至變态的要求。不對他的眼,他可能看都不看,對他的眼,他就會表現得十分友善,不能說極致雙标,只能說極致的自我标準。別的不說,周導的興趣确實是大衆意義上的變态興趣。
她不擔心拍攝是否順利,而是擔心拍攝期間會不會出事。周疑是那種邊緣線的人,一旦越線,就走遠了。
“為了實現內心的追求,我會不惜犯禁嗎?”
吳歌不禁自問。
時間一天兩天的逼近,全球範圍內都有大事件發生。
B區財務局局長莫斯利奇以多重組合手段,短時間內不僅扼住了B區經濟的下滑,還實現了部分産業的升級。赫爾格、海森堡、極光等財團的投資盤活了一綠萬頃的B區股市,刺激了區域經濟發展。
同一時間,X區麻煩不斷,埃森特手下不斷被抓,失勢之居眼看着不可逆轉,他越來越瘋魔,已經開始昏招百出。
而同時,《導演卡特》的宣發已經差不多好了。
-
逼近上映。
桑托斯處理好所有事情,聯系季管家,問:“老板情況如何了。”
季管家憂愁道:“不太好。”
桑托斯一驚:“不是拍完了嗎?”
季管家:“少爺的要求更高了。”
桑托斯笑了笑。
不過,他還是得提醒一下。
“老板花在拍戲的時間太多了,作為興趣愛好很好,但是否時間有點長了?”
就休養來說,這都将近一年半了。雖然一直都在工作,但人也不能總是打兩份工吧?主要是這兩個行業的跨度不是一般的大,基本上可以說沒有關系,兩種思維方式切換來去,負擔可想而知。
老板是老板,不是超人。
“關于這點……”
季管家心裏也糾結。
他自然希望少爺做喜歡的事情,可是……
桑托斯:“赫爾格方面也希望老板回來坐鎮了吧?”
赫爾格的創建跟老板的個人魅力有很大關系,說實話,很多人是沖着老板來的,後來越發展越龐大,人員越來越多了,但不變的是,大部分的高層人才是依靠老板維系起來的。老板宣布休養其實有部分消解個人權威的原因在吧,老板總是希望其他人能快速成長起來。
但是果然,老板不在,馮笑面對那些刺頭一樣的天才,多少有點孤掌難鳴,馮笑是管理型的專家,但她不是科技方面出身,理解方面或多或少有點咬不上科學家們的思路。
馮笑已經在呼喊了,要周禮快點回來,她也要年假休養。
季管家感到難辦,但想了想,還是說:“等少爺拍完這個片吧,他應該自己也有考慮了。”
桑托斯點頭,心想咋自己不會科學呢,不然就能為老板分憂了。
話說回來,好像新來一個家夥很有才能的?
他想了想,道:“祝老板順利。”
通話挂斷。
季管家走到監控室。
監控屏幕上是一間排演室,幾十個“演員”同時在對戲。他們每個人都要抓好說話的時機,讓對話連貫地推進下去。
然而麻煩的是,拍攝手法要求一鏡到底。
每個人都不能有差錯,都一定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少爺排了這場戲三天多了,幾十次都不滿意,特別是針對芳歲好的演技。
周禮回來談論此事,只是說:“‘徹底崩潰’是很難演出來的嗎。”
季管家:“沒有經歷過的話,很難體會這種心情吧。”
每個演員都有一套“情緒包”。
“情緒包”就相當于他們的彈藥包。
比如你一說悲傷,他們就立刻從情緒包中取出悲傷,迅速完成表演。
但是“情緒包”只能存儲他們有過的情緒,或者他們可以摸索、體會到的情緒。
一旦你向他們要求情緒包之外的情緒,他們就可能會遲疑幾秒,或通過表演的邏輯,或通過他們對人性的想象力,盡力為你表演出來。
芳歲好的問題就在這裏。
就是差那麽一點,還不夠“徹底崩潰”。
季管家:“如果真的徹底崩潰了,只怕就不是演的了。”
周禮點頭:“我既希望她徹底崩潰,又不能讓她真的徹底崩潰。”
他的顧忌就在這裏。
導演的工作是什麽呢,無非是引導演員作出正确的表演。
假設演員有兩種狀态,一種是演的狀态,一種是真實狀态,兩種狀态之間存在一層隔線,通常來說,他們采用的是演,而不是真正地成為劇本的角色。
可是演有時候表演力度不夠,需要他們跨過去,真正成為那個角色。
這種情況,如果角色比較普通,那還好,可如果角色精神比較複雜,比如殺人犯、精神分裂者,那怎麽辦?
一旦跨過去,還能回得來嗎?
據說有人因為演了極端的角色,自己也落入那種狀态,此後都不得不看精神醫生。
作為導演,周禮猶豫了。為了作品,他可能希望芳歲好跨過去,可是為了芳歲好,他就得放棄這段戲的極致追求。
他以前是沒有這種困擾的,現在有了,原因不是別的,正是因為他看得更深了。
他能夠明顯看見,表演還可以再深入,而不是停留在真實的表面。
“這是我的問題吧。”
周禮思考,“我應該告訴她怎麽做,而不是讓她自己想。”
季管家明白周禮的猶豫,想到了一個人,道:“同樣的情況,如果換做周疑,他一定會讓她跨過去吧。”
那倒是,周疑就是這種人。
他會讓演員在一部作品中傾盡所有,好像演員一生就只能拍這一部。
而演員又何嘗不願意。
飛蛾撲火,就燒這一遍,但好歹讓全世界看見了自己。
他們就是這麽想的,所以才選擇了周疑的劇組。
就為了一場戲,這麽做值得嗎。
周禮心中思考。
季管家關切地看着周禮。
演技是一項關鍵打分點,《邱生自傳》的高分正是因為維爾的精彩演繹。
是演一個角色。
還是成為一個角色。
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
周禮沉默了幾分鐘。
“好吧。”
-
上映前幾天,預告海報陸續上線,各區線上線下物料都出來了。
其中W區的響應比A區還迅速,他們幾乎是火速全區宣傳,要讓全區人乃至剛出生的小嬰兒都知道《導演卡特》上映了。
付遠等人知道機會來了。前面一段時間,舟導忙着拍戲,肯定無法關注太多事情,他們如果去打擾,肯定會招致惡感,而現在電影即将上映,說明舟導快要閑下來,他們“交朋友”的機會來了!
X區特務被盯得緊,幾乎做不出什麽事情,只得眼睜睜看着舟黎拍完電影。
平靜之下亦有風波。
網友轉頭湧向梨子影視的官網,期待感拉滿。
官網上已經列出了電影名。
常紅歸《上臺》
威廉《奶爸歷險記》
黃慧《和親》
周疑《拜欲教》
舟黎《百年教育》
電影名可以說相當符合各個導演的風格了,光是名字都可以感覺到具體的故事基調。
吳歌:“舟導的電影名我竟然一點都不意外,教育題材嘛,正式的名字很正常。”
但是她轉頭看《百年教育》的電影海報,驀地一愣。
舟導的電影海報向來很高審美,而這一張……構圖樸素,但相當有故事性,一眼就能讓人留下印象。
可是,她認了好久才知道海報上的人是扮相年輕的芳歲好。
吳歌疑惑道:“是化妝師太厲害了,還是芳歲好的演技太強了?我居然完全認不出芳歲好了?”
《百年教育》具體是什麽故事她不确定,因為舟導這次也沒有放出太多文字,估計讓宣發很煩惱吧。
可以确定的是,《百年教育》的一番應該是女主。
接着,她看向周疑的電影海報,随即一陣雞皮疙瘩。
《拜欲教》單單海報,就能讓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黑暗氣息”,絕了。
海報上是一個蒼白的男人,畫面只有黑灰白色,整體藝術感極高,但對于觀衆可以說完全沒有吸引力,想想也知道這是個小衆題材中的小衆題材。而且毫無疑問,這個電影絕對是放棄票房的類型,右下角還标着一個明顯的R18。
某種意義上,周疑也是個奇人了,居然能毫不動搖地堅持自己的風格,即使是在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導演卡特》上都能貫徹始終。
好壞且不說,但他确實擁有一種極其強大的自我。
吳歌摸了摸自己手臂上的雞皮疙瘩。別的不說,周疑的電影她是一定要看的。
時間仿佛被按上加速鍵,轉眼就到了上映的那一天。
觀看電影的有各行各業的人,其中當然包括老師、學生。
這是人類歷史上總是會存在的兩個身份。
其中,學生還是看電影的主力人群之一。
A區,剛好電影上映是周六,不少大學生提早趕去了第一檔。
不知道為什麽,他們覺得搶首映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特別是舟導的電影首映,因為晚了你就可能面臨全網的劇透。
其他區不知道,A區的《導演卡特》電影一周內基本上是滿座的,這也算是一種例行活動了吧。上映的早晨。
常紅歸拉夥威廉、黃慧一起去看《百年教育》。
周疑也去了,但不是在用一個片場。
至于周禮……
老實話,每次電影首映當天,他都是在睡覺,因為補眠很重要,其他的後面再說。
A區早上8點,電影上映即将開始,已經有人開始緊張了。
《百年教育》的放映室內有父母帶孩子來看的。孩子沒看過電影,心裏很不耐煩,《百年教育》一看就是那種雞湯教育型的電影,要不是父母逼着他來,他是絕對不會來的。
啊,好想回家打幾局游戲啊。
父親注意到了他的不耐,說:“耐心點,毛毛躁躁,以後出了社會,有你好受的。”
孩子哼了一聲。
母親:“先看看,不喜歡我們再出去。”
父親皺眉:“別慣着他,連個電影都看不完,他還怎麽讀書?”
一家子差點就在電影院中吵起來,還好旁邊有人調解了。
-
早上9點,電影正式上映。
先是常紅歸的《上臺》。
常紅歸這次拍的是純種特務片,劇情概述為主角去隔壁區出任務,中途遭遇各種雞飛狗跳的事件,最後莫名其妙地當選了管理局局長的戲劇性故事。
常紅歸愛拍特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特務電影比較受市場青睐也是事實。
特務電影為何總是有受衆?除了本身現實也存在外,它的主角特殊性也是重點。
特務,即是有特殊任務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樣的人。它遠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英雄神話,再到後來的歷史英雄小說、近代的特務題材、現代的超英題材,人類仿佛腦子裏固定了一個欣賞系統,對于這類主角的故事總是喜聞樂見。
總體來看,《上臺》劇情流暢,節奏飛快,定型為動作喜劇,結合時下熱點,拍的是大衆喜聞樂見的題材,電影有幾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一個是主角餐廳智鬥敵方特務,再是主角街頭追逐戰,如何鬥智鬥勇,如何戲劇性地上臺。
題材的突破方面,他甩開了他以前常被诟病的文青病,大膽擁抱流行。
以前他的視覺基調總是比較沉郁,追求一種高級的美學體驗,但這次他大膽地放棄了以前的審美,用起了他以前無感的視覺表現方式。
相對來說,《上臺》的人物弧度可能弱了點,但這類型的故事畢竟受時間限制,能在兩個小時完整地講完就差不多了,通常塑造不了太複雜的人物形象。
有人說電影是取舍的藝術,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就是常紅歸劇組的取舍選擇。
這個片子無疑是各種意義上的主流電影,是喜劇,有想法,節奏好,劇情通順簡單,還帶有諷刺意味,老少皆宜,觀衆會比較喜歡。
有人看完之後說《上臺》很有成為票房冠軍的潛質!
但是常紅歸說害怕《上臺》引起管理局不滿也是真的。因為,管理局在電影裏面集合了現實中的所有缺點,高層思維僵死、中層投機主義、低層推卸責任等等,雖然這是一種極端的藝術表現方式,但難免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編劇或許是為了推動劇情刻板化了管理局的形象,或許是寫過火了自己都沒察覺,但一旦細細琢磨,就會發現《上臺》或多或少有點過度戲劇化了,總之,這方面可能會成為诟病的點。
不知道觀衆對此會如何反應。也許大多數人都感覺不到吧。
-
威廉的《全職奶爸》是一部親情片,主角是個修車師傅。一次意外,主角被飛碟選中,被迫收養了外星人的孩子。
這個外星崽崽是通體灰色的,眼睛有拳頭大,頭的比例快是正常人的三倍,體型有點像偏瘦弱的人類,還長滿褶皺,比起崽崽更像老人,要套一層皮衣才能變成人類的樣子。
那修車師傅只是普通人,哪裏經得起外星飛碟的陣勢,幾道電波傳音就把他吓得不輕,回過神時已經抱着一只外星崽崽了。
“我該怎麽辦,如果照顧不好,它們不會來找我麻煩吧?”
接着,電影的前半段就是男人帶外星崽、讓它上學、幫它學習、确保它不惹麻煩、确保它周圍人安全的故事。
這種另類溫馨養崽故事很受觀衆歡迎,它有創新性,又有趣,現實與奇幻的碰撞也叫人不由得心生興趣。
一開始,男人害怕這個異種生物,對打擾了他生活的它肯定沒有好感。但是後來相處之後,男人發現外星崽雖然愛搗蛋、愛到處跑、好奇心特別強烈,但它對他沒有惡意,不僅不會傷害人類,連花花草草都不敢踩。
對它來說,好像就連一顆石頭都是有生命的。
它不會說人類的話,開口只能咿呀咿呀,有時候想跟男人說話,但沒辦法溝通。
男人知道了它的語言困境,也嘗試着跟它交流。
生活的雞飛狗跳中,逐漸地,他們有了羁絆,真的跟普通的父子一樣生活着。
電影的後半段陰謀開始了。
反派勢力出現,是某區管理局的科學家。
外星崽要被反派勢力拐走,男人當然不可能允許了,所以就開始了鬥争。
可是他只是個普通人,哪裏打得過管理局。他幾下就受了重傷,被槍擊了心髒。
外星崽慌了,不知道動用了什麽手段,渾身冒光,好像在體內聚起了能量。
反派見狀就喜了,心道不愧是外星的玩意,果然有點門道。
最終主角打不過,外星崽還是被抓走了。
主角暈死過去,幾個小時奇跡般地複活,還有了一定的超能力。
接着就是動作戲加玄幻的追逐戰,威廉的拿手好戲上來了。
後面劇情飛速,主角一路過關斬将,笑點的運用也并不俗套,有創新,甚至還有品味、想象力、爆發力,看得出來出自大編劇之手。
之後,主角找回了外星崽。但是外星崽虛弱了很多,體內的能量已經幾乎被抽空。
主角怕外星崽出事,可是也知道人類的醫院肯定救不了外星崽,他靈機一動,努力回想起外星崽之前對他的咿呀咿呀。
他認為,這些咿呀肯定是有意義的,搞不好是外星的語言!
他極力回想,真的記起了他将死時外星崽迫切叫喚他的咿呀咿呀。
他學着重複向天呼喚。終于,飛碟飛下來了。最後是團圓結局,外星崽複活。
家人來了,它得跟他告別,可是它又不會人類的語言,因為發音器官都不一樣,它陷入了困境,但最後它還是成功了,跟主角說了為什麽會來這顆星球。
原來,那是因為主角小時候曾經向流星許過願。
而當時的那顆流星正是它。
它們的習俗是第一次被人許願,就要幫忙實現,不然就會能量衰弱直到死亡。
它來這裏,就是為實現他的願望。
故事的最後是溫馨的結局。盡管分開了,但男人依然守護着這段記憶,生活面貌有所改變,性格也更加積極樂觀了。
總體來說,《全職奶爸》是個相當完整的電影,符合商業片的各種基本素質,童話的創意性比較強,估計能得到不錯的票房,但問題可能是人物比較普通,對比起來可能沒有辨識度。
《上臺》和《全職奶爸》作為同類型片,故事框架可能有點撞,但氣質還是不一樣的。這類故事相對簡單,為了提高評分,勢必得在細節上加倍用心。
總體來看,它們拍的都很細。
也算是壓力之下能給出的最好的答卷了。
-
黃慧的《和親》是古代題材,講的是一個宮女遠嫁邊蕃和親的故事。
這好像是電影市場從來都沒拍過的故事題材。
故事由歷史事實改編,扮演主角宮女的是一位全球知名女星。
從海報上看,故事的基調略微沉重,但實際的開頭是比較輕松歡快的,僅用幾個情節立住了主角的宮女形象,她不甘冷落、不甘平庸,然而皇宮全是桎梏,她沒有背景沒有能力,根本無法擺脫自己的處境。
然後事件就發生了,外族想要和親。
皇帝不準備讓公主去,便在後宮尋找替代者。
她眼見着這是一個機會,于是想辦法應了下去。
她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或者至少離開這該死的皇宮。
後來,她确實是成功了。
遠走和親那天,四個人的轎子搖搖晃晃地将她送出皇宮,她掀開窗布一看,外面人來人往,她聞到食物的香味,她覺得自己仿佛自由了。
一路上的颠簸,她吃得住苦。而望着遙遠的西方,她心情萬分複雜,期待、陌生、恐懼……
人們經常聽到的和親故事是公主嫁到邊疆,以智慧等優秀的人類品質維護着兩方和平安寧,多麽美好。
但是只要稍微一想,再一聚焦,就知道這樣的故事充滿了破綻。
事實總是沒那麽美好,而這部電影揭示的正是一件真實的和親故事。
後來的故事僅此一段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妻其妻。”*
期盼最終破滅,不僅沒能活得更好,甚至活得更遭殃了。
也許留在官裏麻木,都比出來受盡折磨好吧。
最後的最後,宮女瘋了。
《和親》是一個掙紮無果的故事,是一場場悲劇的縮影,宮女的命運在那個時代太過微薄,再聰明再機靈也找不到一條生路,甚至慧極而傷,命運更加殘酷。
《和親》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因其真實,因其殘酷。
另一方面,《和親》不憚于展現當時的真實生活情态,細節還原度極高,看得出來請了水準極高的歷史系教授。
演員的演技方面也是頂級,沒有一個角色挑得出毛病。
總體來看,《和親》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鮮明,和親的切入點有一定意義,電影服化道自不用說,演員演技、視覺等方面綜合起來的質量都很高。
即使票房可能低,但評分不會低。
-
另一方面,說到周疑的《拜欲教》就複雜了。
《拜欲教》很多人開局的幾分鐘就愣住了,被電影畫面震驚得難以言語。
看完之後,他們心中不禁想,只能說不愧是R18,連內容都不好多讨論。
他們唯一能公開說的是,這個劇本太變态了,18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來看,只想看獵奇的也不要過來,容易被刺激得精神恍惚、懷疑世界、懷疑人類。
如果你剛好吃這種風格的電影,你絕對還會去看第二遍,如果第二遍你更上瘾了,你就更可能看第三遍。
但如果你完全不吃這種風格的電影,那最好看個幾分鐘就出來吧,再看下去你身上的美好品質都可能破裂。
珍惜自己,不要勉強!
就連吳歌看完《拜欲教》出來,都是一臉的面色蒼白,走路摸不着北。
《拜欲教》劇情的簡單描述就是一個高潔的男人,因為一次意外的遭遇,陷進了一個名為“拜欲教”的地方,從此淪為被諸惡凝視的對象。
男人雖然無力,但就是不想同流合污。
其中的痛苦與掙紮可想而知。
具體故事無法描述,總之,這個電影的主題是權力、性、凝視。故事情節相當可怕,幾乎可以說是把最美好的東西以最惡的方式破壞給你看。
遍布電影的是人在權力下的異化、在凝視下的變性……
其中,好多個情節屬于看一眼就能讓人一輩子印象深刻,再忍不住罵一句變态的。
總言之,那種人性的惡的極致與自我之間的激烈博弈,吳歌估計有人都要看出心理陰影了。
但《拜欲教》恐怖的是演員的演技。
吳歌無法形容,非要形容的話就是“驚心動魄”,她看得時不時雞皮疙瘩。周疑不知道是怎麽導的,他用的那個演員絕對不是演技好的類型,也不是什麽演技天才,但在他的導演下,那演員演得仿佛自帶一種巫術,眼神深處的不是戲,而是……更加觸目驚心的東西。
真的太吓人了。
整部電影的藝術、審美已經到達了當代電影的頂級,結局最終萬事破滅般的詩意表達更叫人震撼不已。
吳歌以前看過周疑的電影,知道他以往的風格。所以更清楚,周疑這部電影超越了他之前的所有電影,他的劇情框架并不特殊,但是他拍出了……一種難以想象的高度。
“拜欲教”極有可能成為近代電影史上不得不提到的隐喻符號。
吳歌甚至從中聯想到了太多東西,比如看似膜拜神佛,實則膜拜欲望的人們……
就是可惜,內容放出來絕對分分秒被和諧,網上的讨論度必然不會太高。
另外,沒有這方面愛好,不是這方面興趣的人,肯定不會喜歡這種類型的電影。
“票房先不說,但分數絕對很高。”
吳歌出來之後還想看第二遍,如果可以截圖的話,她多想截幾個圖下來。
最後,她做出一個評價:“這部電影講了重重擠壓下的人性的分崩離解。”
可你要問《拜欲教》能不能贏,她的答案是不太可能。
因為真的太小衆了。就是她看完了也不敢聲張,告訴別人我今天看了《拜欲教》。連她都這樣了,其他人更不用說,所以《拜欲教》只可能是小衆圈內鑒賞的影片。
“假如我的喜好是小衆中的小衆,不為世俗認可,我敢跟人坦誠嗎。”
吳歌不禁思考起這些問題。
文藝行業的“自我”很重要,與自我相配的還有“自由”,但是任何人都知道,自由是不可能自由的,大衆能夠認同的內容是有限的,你一旦跨出線外,就有可能遭到鋪天蓋地的惡語,無數的人會要求你糾正你的思想,仿佛光是擁有這種思想,你就罪無可恕。
歷史上也确實有這種情況。
某個地域的古代時候,宗教的神明與其綁定的“善”控制了絕大多數人類,要求人人禁欲,按照非人的規範行事。如此下來幾百年,人性在宗教的壓迫之中滋生反抗之心。
後來,有些作家被逼得瘋了,居然通過歌頌“惡”來反擊“善”,通過贊揚惡魔來反擊神明,通過贊美惡魔的醜而對抗神明的美。
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這些作家被他們的時代批判得仿若臭水溝下的老鼠,卻在後世被世人銘記,被認為是推動人性覺醒的先驅。
時過境遷,他們的作品現在廣為流傳。
“是否,我們現在無法認同的作品,在不久的将來也會成為一種大衆常見的作品?”
吳歌忽然感慨。
但說實話,她并不清楚。
文藝太複雜了,誰也不能預測文藝的未來。
不能預測幾百年後人類世界将流行着什麽樣的文藝。
也許周疑拍這個片,在意的只是“質量分”吧。
特別是……能不能贏過舟導。
吳歌想了想,自喃道:“但是舟導未必在意吧。”
-
當此時,九點檔的電影差不多都播完了。
陸續有人離開放映室。
同時,熱搜也陸續跳起來了。
而常紅歸幾人仍留在《百年教育》的放映室。
他們倒是想走,但是莫名地站不起來。
“這部電影……好長。”
常紅歸忽然道。
另一方。
周疑也看完了《百年教育》。
他望着屏幕上滑動的幕後名單出神,不知道在思考什麽。
而同時,有人闖入了他所在的放映室。
他們正是X區特務。
其中一人道:“周先生,麻煩你跟我們回x區吧。”
-
另一方。
劇組宿舍。
季管家察覺到了x區的動靜。但這個時間少爺還在補覺。
助手小聲說:“跟我們沒關系吧。”
季管家同樣小聲道:“的确,那是別人的家事。”
比起這個,《百年教育》的放映情況才是他們該在意的。
所以,《百年教育》到底講了什麽故事呢。
那就要慢慢講了。
12點的第二檔,又一群觀衆走進了放映室。
抱着期待與緊張,他們看向了電影屏幕。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