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
來電影院前, 衆人都做好了各種準備。
現實向題材,片名《丫鬟》,短短兩個字像刺一樣梗在心口, 期待、好奇、不安, 讓線上走到線下的網友們多少有點忐忑。
不出意外, 五個作品第一檔的電影票都賣光了,所以第一檔的票房算不了什麽, 真正決定勝負的将會是接下來的一周。
常紅歸等人沒有去自己的電影點播場, 反而偷偷跑去了《丫鬟》那邊。
他掃了眼觀衆的組成,發現年性別齡組成非常豐富,他的預想中這類片的觀衆可能大多數是女性,但舟導吸引來的觀衆本就複雜, 遍布各種圈層, 實際線下看到這些網友後,常紅歸恍然間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蓬勃的戰鬥力,難怪這些人網上這麽能打,他們線下更能打啊!
收回注意力, 常紅歸與衆人看向屏幕。
衆所周知, 《導演卡特》衍生劇的拍攝時間比較短,也就兩周時間, 很多時候他們場地都搞不好,拍起來很多限制, 而這次, 節目總導演唐安延長了拍戲時間,綜合各劇組情況, 延長到了一個月左右, 正常的綜藝節目是不可能這麽做的, 因為熱度這種東西起起伏伏,得趕緊地追趕,不然就熄滅了,但唐安的想法變了,比起節目本身,節目的衍生劇更應該是主體,更應該把重點放在衍生劇上。
而這個月內,随着劇組消息的不斷放出,以及網友的主動擡熱度,《導演卡特》一直是全網最熱話題的前十。
這種奇跡般的傳播現象,放在以前常紅歸是想都不敢想的。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他們才相對順利地完成了各自的電影,也有時間去完成特效或加點別的東西,比如說片頭的設計。
點播開始後,不同場的觀衆基本上心情差不多。
常紅歸之所以能被盛世文娛看重的原因,現在可以清楚可見。
常紅歸确實是有名聲的。他的電影點播,他的老作品粉很多都來了,這些人并不怎麽關注網上的是非,一見是常紅歸又拍電影了,想了想就抽時間捧捧場,所以部分人看起來年齡會比較大。
他的《悠久假日》跟《導演卡特》前面的兩部相比,簡直是意外之喜。整體的影片調性回到了他年輕時導的感覺,惬意、風趣,沒有節制地歌頌生活的快樂與美好。
他抽到的是生活片題材,而他的編劇寫了三天,給到他的劇本是一個特務潛伏海邊小鎮遇到各種雞飛狗跳趣事的歡樂向故事,主角特務是個心理活動特別豐富的家夥,面目比較吓人,但心裏格外的細膩,總是隔那麽幾秒的時間才給人反應,于是周圍人面對他總是瑟瑟發抖。
Advertisement
故事的情節很簡單,流暢自然,充滿地道的生活趣味,特務的各種人前顯聖橋段結合了時下的熱梗,更有創新之處,引得人發笑不止。整體是博觀衆一笑的輕松故事,雖然可能情節上比較俗套最後的高潮橋段有些平淡,但依舊是及格的好片。
常紅歸的老粉有些笑得眼淚嘩嘩,或許是想起來當年和對象看常紅歸電影的歲月,如今青春不再,人也變了,但回憶總是美好的。有些名導演啊,盡管可能渾身非議才華不再,但不得不說,他們也曾是一代人的記憶。
藍從心這次沒有了明星偶像大陣容,手上的投資也不多,所以只能一切從簡,在基礎上多努力。
藍從心這個人愛慕虛榮,面貌普通身型矮小,不止受周圍人嘲笑逢年過節還會遭親朋好友集中調侃,他總是很羨慕別人條件比他好的人,而正因他強烈地存有這種心思,總是偷偷觀察着那些能讨人喜歡的人,所以他積累下了很多思考、體會。
這些想法有一天化為知識,成了他打造一個個流量偶像的秘笈。
“不管別人怎麽說,我都不覺得努力讨人喜歡是什麽錯。”
這兩個月裏藍從心成為鬼畜新明星,惡搞視頻一堆百萬播放,讓他成為了全網的笑柄。他自己也看見了,不爽過,憤怒過,但久了也乏了,他知道衆人嘲他有他們的道理,但是他死不悔改,仍舊堅持他的導演風格。
“讓主角讨人喜歡又不是什麽壞事,我導演的片啊确實不現實,但總有人愛看嘛,人的喜好又不一樣!我滿足我的觀衆市場關你們什麽事呢。”
拍片期間,藍從心無數次的碎碎念,心裏壓着一股火,但拍着拍着,火逐漸消了。
他的《情詩》跟他之前的劇同樣都是青春向,且是校園題材,故事是一個男孩暗戀女孩,想告別卻沒有勇氣,屢屢嘗試卻屢屢失敗,各種離譜奇幻科幻的事情導致他中途失利,不得不敗退回家。
戀愛是一場戰争,男孩清楚地意識到了這點,越敗越勇,期間跟夥伴團結合作,不斷提高各科成績,男孩通過考上年級第一引起女孩注意等做法讓觀衆直呼離譜的同時歡笑不止,很有青春風味,男孩那種為了戀愛不顧一切的執着勇氣讓很多觀衆共鳴了。
想當年,他們何曾沒有這種時光?當然場上也有沒有這種體會的觀衆,這種青春片某種意義上也補充了他們青春的遺憾。
最後男孩遍體鱗傷,戰争失敗了,他灰心喪氣躺在操場,左手擱在眼睛上,眼淚滾滾流。
他想放棄了,他頹廢起身,剛好看見女孩跑步而過的身影,他的瞳孔微微顫抖,又墜入了愛河,至今為止最強的沖動起來了,他翻出筆記,瘋狂地寫下了将近三千字長情詩。這段拍得很好,藍從心沒有選擇頂流偶像,而是選了一個邊緣的演員,因為對方太适合了!
這部青春戀愛輕喜劇受到了不少好評,雖然缺點也明顯,但它毫無疑問給到了一些特別觸動。
有時候,一部作品能做到這點就夠了。
藍從心的老粉也沒想到藍從心居然一改往日,不再浮誇,拍出了簡單樸素的戀愛故事,驚訝的同時對他也有些改觀。
藍導啊,你不用流量也是能拍的的不是嗎。
白吉安的《追夢人》一看就是勵志故事,故事完整,部分橋段令人眼前一亮,視覺音樂都能說是業界良心。據說是白吉安動用了他的人脈,找了很多厲害的業界人物共同完成這部片。
總體來說,《追夢人》絕對是合格線以上的片,雖是一個月內拍完的,但質量老高了,結尾感動了不少人。普通觀衆挑不出什麽缺點,一路看下來都很順,屬于是非常值票價的作品了。跟白吉安前面兩部完全不一樣嘛。
對此,白吉安只是笑了笑:“偶爾發揮了實力,大家好像才認識回我。”
相比之下,黃慧《海邊的小花》讓人驚奇,拍的居然是一家人的故事,這些年很少有以家庭作為“主角”的電影,而黃慧的切入點正是一家人。
一個老人家住水庫邊的淺灘上,他的家由紙箱、鐵板和水泥構成,五十多歲的時候他每天過着獨居生活,靠撿垃圾勉強生活,直到有一天他撿到被丢棄的女嬰,如果沒有人收養的話,她連哭都不會,肯定活不了,老人俯身将她抱起,養大了她。
他一共撿了八個被丢棄的女嬰,跟她們一起在水庫邊生活,他們的生活太艱苦,無不刺痛着觀衆的心,但是他們仿佛渾然不覺,彼此扶持着過了一下。
電影很長時間都在展現他們的艱苦,而他們積極生活,總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直到有一天,早上暴雨來襲,下午洪水突然發生,水庫的水位瘋狂上漲,這塊的地方本來就是洪淹區,他們住的更是水庫邊的淺灘,所以直接就是首當其沖。
老人一家意識到災難時已經遲了,他們本來在艱難修複房頂,可是洪水太得太快,老人只好一個把女孩送上屋頂。他們家就是一平頂屋,沒有樓梯,老人只好搭着各種撿來的廢品踩上去。
與此同時,水位不斷上漲,情況緊急,眼看着不僅他們,他們的屋子也要被一起沖垮,所有人都揪緊了心。
不該啊,為什麽非得是他們遭遇這種事!
觀衆忍不住質問。
後面便是關于如何洪水救援的精彩故事,拍得緊張感十足,鏡頭也抓得極妙。
黃慧這部片的質量肯定是中高水準,劇本硬,劇組各方面都足夠專業,可惜的是她沒有時間找到更适合的演員,小演員們的演技頗不好□□,而幸好作為老戲骨的主角老人表演出彩,掩住了很多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洪水的特效方面,因為趕時間明顯做得不夠好。
但盡管如此,《海邊的小花》還是大量好評,觀衆無不擦着眼淚出來。
這就是《導演卡特》導演們的真正實力嗎?
脫下資本操作與流量的外衣之後,這些導演居然也是能拍出好片的?
很多網友都震驚了,也更加意識到不專業者幹預專業人的災難性,其實本質上不是資本如何如何,那太抽象了,本質就是不專業的人試圖指導專業的人且硬塞更不專業的人,才讓內容市場那麽糟糕啊!
你看現在不就好了一點嗎,投資商雖然有,但由于《導演卡特》的機制設置,他們只能出錢投資,沒有辦法幹預劇組的創作,所以少了不專業人幹預的問題,各個劇組都在發揮自己的實力。
沒錢就拍不了片,資本投資是必不可少的,而如果機制合理,互不幹預,內容市場不是就能這樣嗎?建好機制才是關鍵啊。
當然了,藍從心在這裏面還是沒少被批戀愛腦,被嘲浮誇,但他的流行也是一種大衆愛好的體現,又不是違法犯罪了,何至于把人家黑這麽離譜呢。有些人忽然這麽認為。
有吐槽博主說:“哈哈,我都準備現場寫稿吐槽藍慫,沒想到這家夥還是挺能整活的,讓我笑了,今天就放藍慫一馬,明天再寫!”
今天這場點播真是給了他們不少驚喜。果然啊,文藝就是要競争!沒有競争哪來的好作品!《導演卡特》幹的好啊!
而五部作品之中,最受矚目的還是要數《丫鬟》。
衆人之中,投資商也有想法。
《導演卡特》有一些比較新的模式,但A區整體上的內容市場不太好是事實,即使他們不會看影視劇也能感覺到,投資《導演卡特》一方面是為了品牌曝光,一方面也是因為市面上沒有太多值得投資的優質資産,所以就勉為其難投個《導演卡特》。
沒辦法啊,有時候老板給你劃下營銷費用,讓你想辦法推廣品牌,那你的任務就是想辦法花完這筆錢,花不好且不說,花不完就是你的能力問題,所以他們這幫人寫營銷的分解方案也是費勁,寫完之後的執行又是問題,話說為什麽總是要找流量代言?是因為基本只有流量有轉化啊,但凡用些老一點的明星,代言費就是白送,而經過今天之後,他們稍微有點改觀了,覺得A區內容市場也不是一點可取之處都沒有,看看他們的動員能力,感覺很有繼續合作的可能性呀。
“聽說其他導演的作品都有出彩之處,黃慧老師的作品還引起了廣泛共鳴,舟導作品能贏他們嗎。”
“誰知道呢,文無第一,不去親眼看,誰能說呢?”
他們或許明白了舟導為什麽要大規模收購影院公司,打造電影點播的局面,因為,在電影院觀看,和在電視上甚至手機上看都不一樣,那是一個包圍的空間,除戲之外的一切都不能打擾你,進入其中,你很容易沉浸在戲裏面,也更能品味其中的細節。
《丫鬟》放映場上還來了一些相當專業的影評家,以及大大小小的相關專業學生。親身感受“傳播”的發生流變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必要的。傳播系的學生最要會看清傳播的眼力,他們之中不少人曾把《豪替》、《此路茫茫》的傳播作為課業論文的研究對象,甚至舟導本人也成了他們的關注對象。
這幫專業人士的關注或許是舟導劇組之厲害的側面表現,但他們也可能成為一把刀。
專業人士的殺傷力可是極強的,盡管他們的說法不受傳播喜愛,播放量點擊量低,但你一去看了他們的評價,就有可能備受打擊。
常紅歸就在身邊發現了這樣的人,更令他驚訝的是,居然還有一些外區的人來了,可能是逛街路過來看的吧。
常紅歸壓下心中的雜念,因為《丫鬟》開播了。
旋律比畫面更快出現。三秒而已,他們就被旋律抓住了心。該如何形容這音樂呢?
仿佛是從一片蒼茫大地上自然升起的黃沙聲。
人走在那大地上面,太艱難,太凄苦。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飄零感、無助感。
光是開始的音樂,情感極度敏感的人眼眶就不禁濕潤。
熒幕畫面逐漸展開。
女孩的哭聲忽然打破平靜,鏡頭殘酷地聚焦到了草屋門前,骨瘦如柴的夫婦數着手上的銀兩,渾濁的雙目沉着複雜的神色。
然後一道吆喝,來人把破布衣裳的瘦小女孩一把抓起,扔到了牛車上。
她哭得更大聲了。
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仍像個嬰孩般哭嚎,可能以為哭的話就有人關心她了。
可是沒有,什麽都沒有。
開頭沒有一句臺詞,但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們的交易。
這是一對父母在賣女兒。
劇組冷漠地還原了古代的實景,房屋、工具、服裝、環境等,一看便是某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連出場者瘦骨嶙峋的身材都能讓人感覺到一種近乎從歷史中走出來的還原。
分明只是幾秒而已,這過分真實的畫面就已讓人觸目驚心,
習慣了A區當下影視作品的人心裏不禁有點發慌。他們有些人腦中已經有了某種成見,以為影視作品就該是光鮮亮麗的,可是《丫鬟》太灰暗了,他們簡直透不過氣。
真實系的燈光演出,将影片和現實的界限打破了,讓他們仿佛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看真實紀錄片。
銀幕對面的,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們。
接着,一道窺探的長鏡頭展露了一個古時的大家族。
那是一場家族晚宴,家族成員齊齊登場,一下出現了不少人,但可怕的是,觀衆并不會覺得人多亂眼,因為家族成員們等級太過明顯,随着鏡頭轉移道出的幾句臺詞直接揭露了家族成員的具體身份。與此同時,家族成員身後各自跟着發式呈現“丫”型的女人們。
僅這一串鏡頭,就讓不少人眼睛亮了。
因為太過還原!
簡直就像實拍的!
你仔細一看,人物的衣服、頭飾、妝容、珠寶,場景中的花瓶瓷器挂畫等等,無不是歷史現實的還原!
非要說的話就是一種歌劇級別的還原!太細了!強迫症啊!
常紅歸驚了,他本來以為舟黎抽到現實向題材,就應該拍現代劇,但沒想到他選擇的是古代,古代的現實也是現實!完全沒錯!
可是還原古代場景何其艱難,你要準備好無數的細節,一個不對就可能被看破,更重要的還是人物,你還得讓演員演出那個時代原汁原味的精神面貌!難上加難!
“他居然做到了,雖然我知道他有很多資源,但他居然真的做到了。”
僅兩個鏡頭,常紅歸等人就已經服了。
舟黎這個人還有個特定風格,那就是喜歡凸顯人物,且必須是幾秒的時間把一個人物性格完整地交代完,而在《丫鬟》的開頭他又将他的風格完美凸顯,長鏡頭之下,一場家族宴會的戲就将人物性格展露無疑,在此之上,人物之間還各自有戲,眉來眼去之間就埋下了人物關系的伏筆。
三代同堂,代代風貌不同,但自上而下的壓迫感尤為明顯,一家人之間言語裏可都是刀劍啊。
他們身後服侍的丫鬟戲更精彩,有些丫鬟可以服侍在主人身邊,有些丫鬟只能幹些粗活,時不時向主人投去目光,大小丫鬟,等級分明,又各有風采。
一時之間,信息量極大的戲看得觀衆只恨不得慢速播放。
當然了,這些觀衆是比較專業的觀衆,大多數觀衆還停留在剛剛那個被賣女孩的命運上,忽然看見這麽紙醉金迷,莺莺燕燕的場景,只覺對比強烈,令人心裏難受。
鏡頭切換到了女孩。
女孩果然被賣到了這個大家族,她已經哭歇了,紅腫着眼,她才十二三歲,很多事情都不懂,前幾天她母親還誇她聰明伶俐,但她不懂為何今天她就被抛棄了。
這裏的一切她都不認識,她害怕,緊張地看着周圍,帶她來的人毫不關心她的想法,等着不耐煩,還掃了她一眼。突然小門打開了,一個五六十歲的女人走了出來,視線定在她身上細細地打量,然後走過去,一把捏住她的臉,仿佛在體會着她的手感。
“太瘦,臉蛋還成。”嬷嬷說。
她愣了愣,似乎意識到了什麽,幹破的嘴唇顫抖。
她擡頭,眼裏倒映着那龐然的大院。
她屏住呼吸,仿佛連鏡頭都跟着她顫抖。
對未來命運的迷茫、不安甚至絕望的複雜心情映在她的眼裏。
為什麽不逃跑?似乎有觀衆已經在問,可是熒幕上的她,連産生這種想法的勇氣都沒有。
然後,她被嬷嬷拽進去了。
她面朝外,上身被拉着,腳不斷踏地掙紮的這一幕,好似比任何恐怖片都可怕。
門一開,裏面黑暗仿佛能吃人。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年輕人不忍直視,腦中的現代意識瘋狂否定熒幕上發生的。
這個女孩會些針線活,有點聰明,性格溫柔,性子弱,怎麽就得賣進這種地方做丫鬟,她會怎麽樣,裏面那些人看起來很可怕啊。
人們不禁關心起她的命運,就像看到不幸的新聞标題,會想點進去看一下具體事件一樣。
門一打開,她過的日子就變了,她似是被突然的變故吓傻了,成天愣愣的,夜晚在屋子裏窩着發抖,周圍還有跟她一樣的女孩,有人是被拐賣的,有人是被貶的,她們性情各異,表現出的态度也不同。
丫鬟玲珑認清了現實,積極上進,觀察着周圍環境,留心記下周圍人的性格習慣,尤其是嬷嬷,她每天努力完成嬷嬷的任務,新來的丫鬟之中,她無疑是最優秀的,她很少跟其他丫鬟打交道,而她們大多羨慕她的聰明,眼看着她就要被嬷嬷看好,送給主人當貼身丫鬟,甚至是通房丫鬟。
在玲珑眼裏,其他丫鬟都是競争對手,但一方面,她又打從心底鄙視其他笨拙的丫鬟。
女主木讷的表現在她眼裏更是可笑,還在女主面前嘲笑過:“你吶,一輩子只配做粗活!”
瘦弱的女主在這裏花名牡丹,但沒人記得她的花名,她混沌的腦子在這一刻仿佛被敲醒,模糊意識随着鏡頭變清晰了,牡丹看着玲珑,眼神透出求救的意味。
玲珑擰了擰眉,最讨厭這表情,好似看見髒東西一樣甩手走了。
“……”
牡丹似乎慢慢地有了意識,或者她這才接受了自己進了這座大宅的現實。
她沉默了,腦子開始轉了,她發現其他丫鬟都在為未來思考,可她什麽打算也沒有。
夜晚,丫鬟房內,幾個丫鬟聊起了聽來的故事。
她們年輕很小,面目幹淨,圍在還原出來的灰暗屋子裏,燭光照得她們的眼睛如寶石般美麗。
燈光與攝影都在發力,真實地捕捉到了美麗、生命力,但除她們之外,周圍仍是可怖的黑暗。
有人說影視作品不能太還原現實,比如殺人畫面,你肯定不能太真實,要簡單化處理。
其實也不止這點,影視作品虛化了太多真實,不敢聚焦,仿佛怕一旦聚焦,看清之後,會有什麽東西受不了。
總言之,你不能讓人太觸目驚心。
但是《丫鬟》不同,它太聚焦了,仿佛無數的眼睛在歷史的對面洞察着她們,他們只是看到了這些眼睛收錄的部分畫面。
她們天真地讨論着,哪裏有丫鬟成功嫁給了好人家,如果她們努力讨主人歡心,是不是也行呢。
玲珑一聽不滿了,她漂亮的臉在燭光下更為透亮,她說她才不嫁,她要跟主人共繁榮,跟嬷嬷一樣,一輩子待在府裏。
粗活丫鬟忍不住笑了。
牡丹奇怪地看向玲珑,問府裏比外面好嗎。
玲珑冷冷地笑了:“這兒有飯吃。”
丫頭們倏然一頓,露出複雜的神色,是呀,嫁在外面的丫鬟就能吃得好嗎?這兒至少有飯吃。牡丹的眼睛泛着水光,她好像想起來了,她被賣的前一晚,又挨了打的母親在她身旁低喃着:“去王府,你能吃飽飯。”
然後便是母親的漫長抽泣。
熒幕中的燭火仿佛是某種意象,點燃的它跟她們的命運是何其相似。
幾個丫鬟在黑暗中入睡,一陣沉默,就在觀衆還在思考剛剛的故事時,嬷嬷突然提着燈出現,用力推開了門,視線迅速捕捉到了她們的睡姿。
她們聽到動靜立刻驚醒,可是根本來不及,在這裏丫鬟們的睡姿也是固定的,嬷嬷作為宮女出身,平日最摳禮法,見她們睡得不對,當即發狂,就近揪住了一個丫鬟的耳朵。
那丫鬟名叫雪梅,相貌普通,手粗腳粗,性格陽光堅韌,有時候她們水提不起來,雪梅就會過去幫她們,但每次被嬷嬷看見都會挨罵。雪梅骨子裏還是有點倔的,被嬷嬷揪住耳朵,沒有立刻求饒,反而不服氣地看向嬷嬷。
嬷嬷面色發冷,轉身拽雪梅出門。她們吓壞了。
牡丹立刻沖出去,可她害怕得連雪梅的名字都叫不出了。
嬷嬷把雪梅的頭按在水缸裏,不顧雪梅掙紮,嘴上不斷咒罵,為什麽不聽話為什麽不聽話。
平時聰明的玲珑看愣了,僵在原地動彈不得。
那是活生生的人,前一秒才笑着聊天呢,觀衆不忍直視,卻都被這些女孩的命運牽住了心。
她們不敢說話,眼見着嬷嬷摁着雪梅的後脖,将她按進水裏又抓出來,雪梅從開始的激烈掙紮到動作越來越小,她的叫喊聲在院子回蕩,也在電影院裏回蕩,這要是網劇,估計有些人已經退出了,看不下這種畫面,但是影院裏他們還是坐了下去。有些觀衆心裏喊着:別認輸啊。那嬷嬷就是被宮廷的變态禮教折磨瘋的瘋子!
有人也說:“別擔心,丫鬟是主人的財富,那嬷嬷不敢随便幹什麽的。”
接着,雪梅終于支撐不住哭着求饒後,嬷嬷才終于放手,相同的手法她肯定用過很多次,要讓小丫頭聽話,這招是最有效的,瞧這丫頭不就聽話了嗎。
窒息很容易讓人産生恐懼,而這恐懼又能轉移到她身上,這嬷嬷屬實是變态。
衆人看到這裏,幾乎沒人思考演技的問題,真的覺得是過去的某個場景在眼前活了,自己看的不是電影,而是殘酷的紀實錄象。
雪梅激烈地咳嗽,牡丹這時候才驚醒,連忙跑了過去扶着雪梅。牡丹轉過頭,看到嬷嬷的臉在月下如幽鬼般兇惡可憎,她從沒見過這麽可怕的人,心裏産生了莫大的恐懼。
——為什麽不聽話為什麽不聽話。
嬷嬷的尖銳叫聲在她大腦內回蕩,叫她渾身毛骨悚然,哪怕還有一絲的反抗心都要被掐滅。
其他丫鬟更是恐懼。
第二天,雪梅忽然高燒了。
牡丹在外忙活一天,回來叫着雪梅的名字,雪梅沒有應,幾個丫鬟笑着說,她是睡着了,讓她昨天跟嬷嬷做對,早求饒就沒事了。牡丹沒說話,走近雪梅一看,卻見雪梅臉色出奇的蒼白,一探呼吸已經沒了。
雪梅死了。
影院內無數人同時抽氣。
牡丹愣了,倒退好幾步,臉上表情的複雜很難想象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能表演出來的,房中的其他人也發現了不對勁。
剛進來的玲珑察覺事态,站在雪梅的身旁良久無言,忽然笑了,她說在這裏就是要聽話,不然就會是雪梅的下場。
牡丹臉色變了,她心裏有股沖動跑去打玲珑一巴掌,要知道玲珑你提不起水的時候,可是雪梅幫你一桶一桶提過去的啊。但是牡丹忍住了,因為她聽見嬷嬷鬼魅般的腳步聲在她身後響起。嬷嬷仿佛貼在她的身後,視線落在雪梅的屍體上,然後緩緩地掃過全員。
“都別說出去。”
當晚,嬷嬷叫人處理了雪梅的屍體。作為新丫鬟的調教者,丫鬟的死她難辭其咎,若被老主人知道,肯定要被罰的,但她已經不是第一次掩飾這種事了。
丫鬟房內死一般的沉默,只有玲珑還在哼曲。
他們聽說,雪梅的屍體被投進了一口井。
牡丹望着窗外,可能想起了自己的姐姐也是一夜風寒去世的。
她們的命很薄很弱,比院子裏的草還弱,草你把它拔了,它春天還能長,她們死了,就沒有了。在這兒,能記住雪梅的,只有她們了。
牡丹低着頭,眼眶濕潤,卻怎麽也留不出淚。
那之後,她們的學習內容又多了。
玲珑的學習能力非常驚人,她還能識字念書,深得嬷嬷喜歡,這幾個月裏,玲珑已經把嬷嬷的喜好摸得一清二楚了,每天只盼着嬷嬷把她派去大少爺那兒,因為她聽說大少爺少一個貼身丫鬟,之前那個惹怒了主母,說是偷竊不認,自己跳井死了。玲珑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她知道她是嬷嬷手裏最好的丫鬟候補。
牡丹經常見玲珑變着法兒讨好嬷嬷,但她對此只有沉默,手上的針線活越學越好。
嬷嬷對她,只是重複着:“牡丹啊,你最聽話,會有好運的。”
牡丹每次一聽都是渾身發毛。
她們學成了就會被派給各個院子的主人,現在時間快到了,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表現自己,觀衆見狀都為牡丹着急,別人都在努力,你怎麽還不想辦法,難道想一輩子做粗活丫鬟嗎?
可是,牡丹對他們的建議充耳不聞,要麽只是靜靜地觀察着別人,要麽就是獨處,戳着針線。
她的眼神不再像之前那般仿佛泛着光,對嬷嬷也是言聽計從,只是偶爾,她在害死雪梅的水缸前、某個丫鬟自殺的井前都會站上一陣子。人們想象不到,一個十五六歲女孩能有這麽真實的演技。
她是成長了嗎,從傻愣的女孩變成現在無言的少女了嗎。
不不,這真的能叫成長嗎?
他們親眼看見原先那些美好的特質在她身上層層剝落,然後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她夜裏反複做着噩夢,夢着那天嬷嬷折磨雪梅的那一夜。
如果她發聲了,會不會結果就會不一樣。
分配院子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觀衆都在替她着急,再不想辦法你就只能永遠混再泥沼裏了啊。
所有人都在緊張,可是牡丹反而不緊張了。
那天主人們都來了,嬷嬷跟主母好言好語,一會引着這丫鬟,一會引這那丫鬟,玲珑如願配給了大少爺作貼身丫鬟,站起來的表情那叫意氣風發,她打聽過了,大少爺學識淵博,假以時日必能有所作為,跟着大少爺,她臉上仿佛都貼金了。
只是她沒想到,那個傻愣的牡丹竟被配給了小少爺。原因是照顧小少爺起居剛好少個丫鬟。
衆人替牡丹松了口氣。
牡丹卻是愣了愣,視線投向觀察她的小少爺,這小少爺她知道,今年十五歲,還沒有通房丫鬟。
牡丹眼裏閃過猶豫,可是她又知道自己沒有選擇權,自甘堕落和深入大宅之間,有股力量把她推向了大宅。
她下唇微抖,心中五味雜陳,最後全部吞下了。
身後就是懸崖,如果想生存,你就只有……
她默默地轉頭,對小少爺勾唇一笑。
小少爺當下就迷了眼。
直到看到這一笑,有的觀衆才意識到,你想要牡丹往上走,可那上面是什麽?是更可怕的……啊!而牡丹意識到了,所以她才試圖放棄,她一直在思考,總是皺緊眉頭。
這一戲劇性對部分觀衆造成了沖擊。
《丫鬟》無疑是非常細膩的劇本,它光上半劇情就塑造了很多形象,有些形象他們看一眼都敢說這輩子可能忘不了,這次的故事沒有仰光偏愛使用的各種技巧,也沒有浮誇脫離的橋段,有的只是大宅底層的小丫鬟們的掙紮求生,她們曾經活潑善良,富有生命力,但現如今美好層層剝落,有的只是聽話,聽主人的話,她們曾經徹夜聊過幸福的話題,但現在的她們眼裏只有如何繼續生存,最好可以配上最高的主人,成為主人最信任的丫鬟。
下半劇情,則是圍繞着主人們的宅鬥。主人們暗自争權奪利,丫鬟們也不置身事外,她們甚至積極為主人出謀劃策,因為她們平日裏常在宅內走動觀察,她們了解着很多主人們的喜歡習慣。新來的丫鬟們分向了不同的命運,牡丹也在為她的小少爺擔憂,但作為新來的丫鬟,她被其他丫鬟排擠,命令她不能靠近小少爺,端茶送水都不行,她們主要是嫉妒牡丹的臉,因此更加防範。
牡丹沉澱性情過後,已經不是之前的牡丹。
她瞧住機會就靠近小少爺,說着打動小少爺的各種話,小少爺沒什麽心思,對她一下産生了好感。觀衆這時的期待感又起來了,就想看見牡丹上位!
而牡丹也不負衆望,她果然是母親眼裏的聰明女孩,憑着她平日裏各種人的觀察,她積極給小少爺出謀劃策,比如讓小少爺多親近主母,多說誰誰的好話,她的建議都是細節,連茶水的溫度都會提醒。
觀衆一看就解氣多了,心想仰光你們啊還是能寫爽文橋段的嘛!
後來的一系列情節他們越看越爽,牡丹一抛之前沉郁,穿着更好看了,身上的裝飾越來越高級,整個人越來越光鮮亮麗。曾經打壓過她的丫鬟被她教訓,不敢再跟她做對。而她逐漸地,不僅成為了小少爺最親近的貼身丫鬟,還成了主母比較欣賞的丫鬟。她被誇聰明伶俐,大局觀明事理,處事穩健周到。新來的丫鬟中,她俨然成了最受矚目的。
有人說,這孩子本來久善于觀察和思考,如果她有想法,下決心,她确實是可以脫穎而出的。
而玲珑太工于心計,性情多急躁,得罪了人家其他丫鬟,自然就被人針對。
女主牡丹在衆多對照組中成長起來,終于獲得主母的同意,成為了小少爺的通房丫鬟。
仿佛一切都順風順水,在她的聰明和努力之下,即使是這塊封建大宅,她也能安穩地度過一生。
可是困難越來越大。
為了幫小少爺排除障礙,牡丹日日絞盡腦汁。
有天她意外聽到了大少爺和姨娘的談話,裏面全是有利于小少爺的信息。
宅鬥推向了高潮,各院主人激烈角逐。
牡丹暗自不動,等他們走了才開始呼吸。她笑了,把他們的談話內容給主母告密,大少爺這支就徹底廢了。
暗夜裏牡丹匆匆走過小院,眼裏全是争權奪利,她路過那口井,不與一絲眼神,路過那口缸視若無睹,她轉身走進那黑暗,第二天就跟主母告密了。
當天宅鬥推向高潮,主母憤怒了,真就廢了大少爺。大少爺的丫鬟全被賣給了更低賤的人家,玲珑臨走時慘淡地掃了牡丹一眼,那複雜的眼神裏百味交雜。
接下來的劇情如若火車,在牡丹的幫助下,小少爺成為了主母眼裏最受寵的少爺。
牡丹一心想成為小少爺的妾,反複在小少爺耳邊吹着枕邊風。
也是直到這時,觀衆才逐漸發覺不對。
不對啊,牡丹是什麽時候變成的這副模樣?
她、她還是當初那個女孩嗎?
衆人一頓,仿佛親眼目睹到美好被殘忍地撕裂在面前。
牡丹現在跟那嬷嬷有什麽區別?
她現在還有人樣嗎?
她還記得她慘死的姐妹雪梅嗎?
《此路茫茫》的主角林群雖然遭受種種的不幸,但他最終抗擊命運,得到了自我的圓滿。他雖死無怨。可是你呢,牡丹你現在都在做什麽?
可劇情的發展更為可怖。
在牡丹的幫助下,小少爺最終成為了老爺,牡丹心心念念着老爺把她轉為妾,可是老爺總是以各種借口搪塞她。
她知道那是為什麽。
因為對方當年就是圖色,現在她容貌衰老,不複當年,他已經感到厭倦了。
明明是自己幫你奪來的地位!
牡丹老了,嬷嬷死了,牡丹成為了新的嬷嬷,新來的丫鬟必須經過她的調教。
牡丹的做法跟當初的嬷嬷如出一轍,仿佛竟得真傳,觀衆看到這裏都看不下去了,心中不斷叩問着為什麽,到底是什麽讓她變成這副模樣!
《此路茫茫》寫出了一個人的升華。
《丫鬟》卻寫出了一個人赤裸裸的敗壞!
她原來美好的品性都壞掉了!消失了!兇手是誰?是那嬷嬷?是這大宅?還是……整個變态的社會!
《此路茫茫》尚且有希望。
《丫鬟》完全看不到希望啊!
然而看到這裏,真正沖擊的情節還在下面。
面對牡丹的變态調教,有幾個丫鬟往死裏倔,眼裏竟冒出了殺氣。
她們不堪受辱,又不知大宅深淺,竟三個丫鬟聯手,要當夜勒死牡丹。
這一幕驚心動魄,觀衆親眼看到了殺人的全過程,每步計劃、每步操作。
牡丹突然被人從床頭勒住脖子,本身就習慣淺睡的她立刻就醒了。
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伸手居然在脖子上摸到了繩索。
她仿佛無法置信,這幫小丫頭竟敢做出這種事。
她們可知道她是誰?!
她可是老爺最寵愛的人啊!
然而,三個丫鬟既然下手,就不可能半途而棄。
她們的瘋狂穿過屏幕刺入了所有人的眼睛。
牡丹掙紮,四肢瘋狂抽打,滿眼血絲,她拼了命仿佛要喊什麽,是求救,還是別的,沒人知道。
或許有那麽一瞬間,她想到了她的過去,想到了雪梅,還有曾經的小丫鬟姐妹,想到了她們曾經半夜聊着出府嫁人。
那些憧憬、期待……
可是一切都被嬷嬷尖銳的叫聲打破。
“聽話,我讓你聽話!”
牡丹掙紮着,拼命地叫喊,仿佛激烈地否定什麽。
但她最終還是死了。
三個丫鬟趁夜把她丢進井裏,搬來土、石頭、草木等等掩飾。
這毀屍滅跡的一幕也不知道成了多少觀衆的心理陰影。
舟導拍的太真實,太可怕!
事發之後三個丫鬟被抓了,成了一時慫人的京城事件。
電影結束,很多人目瞪口呆,久久沒有回過神。
這就是《丫鬟》。
這就是舟黎劇組導的《丫鬟》。
裏面最精彩的是四大院宅鬥的橋段。最令人印象深刻是牡丹之死。
包括影評專家在內,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丫鬟》。
如果說真實有萬鈞之力,那麽他們就是被這力量沖擊得無法言語。
久久……無法緩過神來。
沒有親眼看過《丫鬟》的人,只通過梗概知道的故事情節的人,肯定沒有他們這種驚心動魄的體會。
整片電影沒有一句“奴”,卻到處都是奴!
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銀幕作品聚焦在丫鬟身上,這部電影不僅聚焦了,還刻畫出了衆多丫鬟形象,她們每個都是活的,她們曾經活過!
他們心情難以平複。
但是,他們不得不評價!
不得不把五個作品放在一起評價!
首檔點播結束,全網轟動!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