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提線傀儡小皇帝(13)
拆完東西,紀城臉上終於露出一個挑事的微笑。
聞人恩的徒弟們愣了一下,立即接過那被二次傷害的木鳶,仔仔細細地查看:「……這個斷面實在是太完美了!」
「不愧是神仙陛下啊!」
「陛下出手,就是不凡!」
紀城:「……」
大臣們:「……」
好像學到了什麽的樣子。
聞人恩:「……」
他怎麽會收這麽群徒弟!!
畢竟是吹自己的彩虹屁,紀城在最開始的無語過去後清了清喉嚨:「你們知道就好。」
而後他便正了神色:「這次和北夏的戰争,辛苦各位了。」
徒弟們連連擺手:「不辛苦不辛苦,陛下才辛苦。」
聞人恩也正色表示:「草民當初答應陛下便是希望能出自己的一份力,怎能算是辛苦?」
他表情有些慚愧:「而且若是沒有陛下,這任務能否按時完成也是個未知數,是草民辦事不力才對。」
紀城道:「聞人大師也不必自輕,若沒有你們出力,光憑朕一人也生不出三頭六臂把這些事情全部完成的。」
商業互吹環節結束,他面上也多了些慣常的笑意:「再者,将大師召回京城,也是有新的任務想要交付。」
Advertisement
聞人恩連道:「陛下請說。」
紀城道:「朕想成立一個專門的官部,用以機關術的研究。」
不只是聞人恩,在場的大臣們都是一愣。
紀城自顧自繼續道:「或者說也不止是機關術,其他的可堪用的、利民的,凡對大寧有好處的技術,都要納攏進來。」
他語氣平靜:「天下能工巧匠衆多,放在民間,他們至多不過是有些名氣的匠人,為自己積累些錢財名氣,幫助周圍鄰裏寥寥數人——但如果有了朝廷的支持呢?」
「聞人先生研究改進的連弩可左右一次小戰争的結局,如果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精力來投入到這些研究中呢?」
順着紀城所說想下去,在場人不由有些眼亮。
一個聞人恩和他的徒弟們就能搗鼓出連弩、投石機還有會飛的木鳶,那要是再多幾個的話……
「不過這暫時也只是一個設想,」紀城話鋒一轉又道,「要招募工匠又将他們統籌起來并非一件易事,朕現在的想法是,先建立這樣一個部門,由聞人大師為主導,如果可以的話,再招收些學徒進來培養。」
「不一定要教導他們創新改進,但有些基礎的知識,至少在機關制造和操作上我們不會太欠缺人手。」
他看向聞人恩:「聞人先生以為呢?」
聞人恩不由有些猶豫——他自是知道此舉利益,但一來他本人對於功名利祿并無太多向往,二來現今大家對技術的傳授是很吝啬的,各家敝帚自珍,收個徒弟與養個兒子差別并不大。
而聽紀城所言,這個部門一旦成立,他所學所會必然是要傳播出去的。
如此實在有些違背他一貫以來的觀念,但……
聞人恩最終咬牙點頭:「但憑陛下吩咐。」
如果能夠對大寧有益,他願意一試。
紀城似乎驚訝地擡了下眼皮,但随後他便笑眯眯道:「那便多謝聞人先生相助了。」
他指指站在一邊的江立:「那麽此事便由江丞相全權負責了,有事和他溝通就行。」
正眼觀鼻鼻觀心的江立:「……啊?」
紀城眼神輕飄飄看過來,江丞相立刻朗聲應下:「沒問題!交給老臣!」
怎麽他身上的事情又多一件啊?
但上級布置了任務,做下屬的自然是要趕緊完成,江立當場又點了幾個大臣出來,成立新部門研讨小組,當下麻溜地就去乾活了。聞人恩等人在禦書房也沒其他事乾,待了沒多久便也告辭。
紀城要求的新部門職能屬性指向明确,現在可堪用的也就聞人恩和他那幾個徒弟,所以這個名為「匠作坊」的部門便搭建起雛形來,名義上匠作坊挂靠在九卿之一的少府之下,但明眼人都清楚它背後的能量——皇帝親自吩咐下來,丞相等重臣一手經辦,誰敢不重視?
不過匠作坊招募的是工匠,官員能進去的并不多,大多數人也只能望而興嘆。
而聞人恩也沒有辜負紀城的期望,匠作坊成立短短數月,便拿出了不少成果來——不過不是武器,而是農業生産方面的工具。
比如更便利更節省人力的水車木犁之類的,經少府的官員測試,可以提高不少耕種效率。
這些東西首先是在京畿和更偏南的地區應用,而後再慢慢推廣到整個大寧去。
朝中官員們也都十分驚喜:之前和北夏戰争裏拿出來的新型連弩和投石機等武器太過驚奇,以至於他們先前聽紀城說「匠作坊」的構思是只想到是要研制武器,反倒被自己局限了思維,忘了這位聞人大師本來就不是專搞兵器研發的。
畢竟光是武力強大也不夠——君不見那北夏版圖如此之大,每年冬天還不是缺衣少糧到處亂搶?
於大寧而言,農業生産力才是根本啊!
不過這些新型工具推出時還是冬末,其真正效果如何還要等來年收獲時才清楚。
初春時大寧的邊境線上又是一陣蠢蠢欲動,所有人都嚴陣以待,預備迎接北夏的進攻——現下天氣已經暖和不少,北夏去年沒從大寧這裏搶到多少糧食,新仇舊恨算在一起,怕是會比往年更早發動大型進攻吧?
然而他們等了又等,北夏的大軍沒等到,倒是等到隔壁東宜國的求援。
東宜毗鄰北夏,與大寧也有接壤,但論領土比大寧還要小上不小,國力的話也不怎麽樣,可以說北夏沒滅東宜,很大程度上是把他們看成了免費糧倉——北夏人不善種植,每年東宜都會向他們上貢大量糧食和金錢以換取和平。
東宜事情做得上道,往年北夏也确實沒什麽攻打他們的意思,更多還是盯着大寧。
只是今年開春,北夏沒有攻打去年讓他們吃了大虧的大寧,反而将矛頭對準東宜,短短半個月,已經拿下了他們兩座城池。
須知東宜比大寧還要小上不少,兩座城池已經算是極大的損失,更不提北夏似乎還沒有收兵的意思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東宜的使者帶着禮物來了大寧京城,向大寧求援。
他們的使者在太寧殿上聲淚俱下、言之鑿鑿:「那群北夏人來勢洶洶,短短半個月就攻破我們東宜兩座城池,照這個速度,三個月後我們就要滅國了也說不定啊!」
「大寧與東宜毗鄰,去年更有連挫北夏多次進攻的戰績,我們東宜子民聽說以後也是佩服得很吶!也正因此,我們國君想來想去,才向大寧發出了求援,想要請你們幫忙出兵,趕走可惡的北夏侵略者!」
「這是我們東宜準備的一些禮物,小小心意不成敬意,還望大寧陛下能夠收下。」
大寧的大臣們有不少聽得也是被誇得蠢蠢欲動:「東宜和大寧毗鄰,唇亡齒寒這個道理我們還是聽過的……」
「北夏真可惡!」
「咱們現在比以前也強了不少,這出兵援助之事也并非不能考慮……」
江立和部分清醒大臣沒有立即表态,而是表情糾結地立在原地。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當然懂,只是東宜和大寧彼此之間的關系能談得上唇亡齒寒?
據他們所知東宜對北夏早就是半稱臣的狀态,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原本北夏沒來攻打大寧而是去打一個沒太多進攻價值的東宜就夠奇怪了,現在東宜如此危急,還只向他們一個國家請求出兵援助?
這事怎麽聽怎麽有詐騙嫌疑啊!
而那頭使者還在積極游說:「我們東宜早聽聞大寧現在武器強大,若是漏出來個一星半點怕就夠我們反擊北夏的了!」
「而且大寧若能相助,此等義舉傳播到天下間也必讓大家美名稱頌啊!」
「當然,」那使者又驀地低頭苦笑道,「若是大寧不願……到時候我們東宜國滅了,自然也不會再說什麽了。」
江立等人:「!!!」
觊觎我們的武器不說,還拿名聲威脅上了?!
紀城坐在龍椅上看對方表演了半天,半晌打了個哈欠:「東宜準備的禮物真是很有誠意,你們的遭遇朕聽說了也是十分同情,所以……」
那使者大喜:「所以大寧陛下是同意出兵了嗎?給點兵器援助也行啊!!」
紀城表情嚴肅:「所以朕将昭告天下,對北夏這種不仁不義、毫無人道主義精神的行為進行痛斥,以表示朕強烈的譴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