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賴瑾挪到賴琦身旁的椅子坐下, 說:“老賈把我在清郡的仆奴都帶來了,其中有兩萬武仆,原是用來保護商隊、田産鋪子的, 都要編入軍中, 拉到淮郡郊區,先行操練上。你剛來,不熟悉軍中情況, 一并過去, 從兵卒子幹起。新兵訓練期間,能從中選拔優異者晉升為伍長、什長,若有顯著立功,可提拔為佰長。”
他又趕緊解釋道:“五姐和六姐過來是帶着兵來投的,所以給了千總待遇,但只是虛職, 先幹着是給寶月長公主訓練女兵的活, 直到後來進入草原,才算真正在軍中立穩。”
賴琦應道:“軍中有軍中的規矩, 我明白。我手上有幾百家兵, 亦都是武仆出身,本事樣樣不差, 可否從軍?”
賴瑾在陳王起兵造反時,可是親眼見過三哥上陣殺敵時的勇猛樣樣。他領着府兵攆在禁軍後面,跟攆雞似的,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三哥那話唠形象在他的心目中一下子變得勇猛起來。他看到賴琦如今對着他的小心模樣, 頗有幾分心酸。這是在大哥手底下, 日子不好過吧。
他說道:“你是猛将, 入了軍營,手裏有沒有這幾百家兵,沒區別。你後宅簡單,讓三嫂閑在後宅,浪費人才。”三嫂出自衛國公府的旁支慶安縣侯府,從小習武,學得一身本事。
賴琦有點不解:“何意?”
就是賴琦的夫人岚玉聞言,倏地一下子望向賴瑾,聆神聽兄弟倆說話。
賴瑾對賴琦說:“從長郡到草原的商路是通的,京城平原往東的這條道,以三嫂的家世,都能打點得下來。可以派人出去逛逛長郡以西的十幾個郡,東貨西賣,西貨東賣,一來一回,賺兩遍錢。不說旁的,草原的牛羊牲畜還有毛皮拉到東邊,清郡的礦鹽拉到西邊,一來一回,何止翻倍的暴利。大哥賣鹽給你,他能掙筆錢財,你也有賺,我呢,也不怕将來英國公卡我鹽。”
賴琦有點傻:“你還跟大哥做買……”
賴瑾說:“生意歸生意。鹽礦太值錢,我沒兵在那邊,守不住,但鹽必須得有。西邊的鹽,目前都是從南邊運來的海鹽。咱們家跟英國公府可是死對頭,柴絢已經開始卡我的鹽了。你去找大哥、二哥買鹽,他們會特別歡迎你。”這說明兄弟間還有往來,沒有翻臉,能讓他倆的臉上好看些。
賴琦應道:“成,那我回頭就跟你三嫂把這事張羅起來。”
賴瑾指向蕭灼華,說:“寶月長公主手裏可是有大量的馬,你要是肯賣鹽給她,她說不定能先賒你一批馱馬。”三哥分得的産業不多,要養一大家子,又千裏遷徙,怕是手上錢財不會太湊手。
蕭灼華颔首,道:“這是我與三嫂的買賣,我們商量着辦。”她扭頭對三嫂岚玉說:“我們可以簽定長期契約,我給你提供一批拉貨的馬車,作為預付款,待你拉來鹽以後,抵貨款。”她将現在的鹽價報給岚玉。
岚玉吓了一大跳,脫口叫道:“這麽貴!”竟是京城的三倍價。
蕭灼華又把草原的價格報給岚玉,說:“目前邊山防線以外,只有我名下的商隊才可以過去,但一些小部落,商隊跑不過來。若是把鹽賣到草原,至少是二三十倍利,他們買鹽,缺錢銅,向來是用皮子、牛羊來抵。草原多牛羊皮革,賣不上價。你的商隊若是想去草原賣鹽,我差人去給你辦通關文書。那通關文書要花錢買,且每批物貨過關都得交關稅。”她又把各項關稅的價格報給岚玉。
賴琦震驚地看向賴瑾:這麽賺錢的嗎?
賴瑾解釋道:“邊貿向來是暴利,那關稅自然要高一些,而且需要用關稅來控制市場,以防止外來貨物把本土産業給擠壓死。不說旁的,若是将大量草原的低價毛皮拉到東邊搞傾銷戰,低價大甩賣,叫其他豪族手裏的毛皮賣一張都賣不出去,幾場價格戰下來,當地的毛皮市場商戶就得全倒閉。”
賴琦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表示學到了,心說:“難怪小七的勢頭能這麽猛。他不僅打仗厲害,做買賣也厲害。”他滿心佩服地朝賴瑾抱拳,道:“佩服。”
賴瑾嘿嘿一笑,心頭的郁氣少了許多,覺得還是跟兄弟姐妹讨論怎麽賺錢更開心。
有錢大家一起賺,多好,何必打個頭破血流。外面有那麽多的錢可以賺,那麽多的地可以打,沒必要盯着家裏的一畝三分地。争家裏人的東西,争來争去的,相互損耗,只會一大家子人都越來越窮。
賴琦雖然是剛到沒幾天,但蕭灼華早在他們到之前便派玉嬷嬷過來把宅子收拾好了,家具物什全都添置齊全,直接就能入住安置,到現在設宴待客都沒問題。
賴瑾也不客氣,在三哥家蹭了頓飯,又再聊了些家常,這才帶着蕭灼華離開。
賴瑗和賴琬從草原回來,沒什麽事,再聽到父親、母親和阿娘都在四姐家,她倆商量了下,便帶上衛隊,去梧桐郡。
……
賴瑾回到自家小院,沏上茶,又開始琢磨上。
清郡遷來這麽多的人,解決了人才饑荒,但同時又生出新的問題。
東邊幾個郡因為常年征戰,民風很彪悍,不好管,豪族也是相當血勇,從沐耀、沐罴他們就能看出是什麽樣的,包括自家三哥,提起戰刀,跟變了個人似的。
賴瑾挺欣賞血勇的人,但安置不好,刀子能落到他頭上。
舉族搬遷,舍了基業和土地,再加上沿途風餐露宿的,少不了要吃許多苦,怨氣絕對相當大。
賴瑾覺得,要是自己從小生長在清郡,賴瑭敢占他的地,八成已經抽刀子上去了。清郡的人肯妥協,遷過來,必然是覺得來西邊所賺的足以彌補清郡的損失,還有賺很多倍的,才會願意。
他們要是達不到心理預期,那怒火,能把他給撕碎了。
他起家的本錢,大部分都是來自清郡,要是沒有清郡,他的處境跟三哥差不了多少,絕不會有現在的勢頭。做人得講良心,他得到了好處,就得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必須給這些願意把身家性命、祖業都托付給他的人一個交待。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從東安關撤下來的四萬清郡精銳,絕對不能像之前擴編那樣,全部打散統編。這是清郡沐氏一族最大的依仗,必須得給他們留着,才能安人心,但不能四萬人都紮堆在一起,不然的話,萬一帶兵的是個腦子有坑的,非得跟他對着幹,也不好辦。
分成四個營,設營将,讓清郡來的人,自己挑選推薦他們可信的人,擔任營将之責。功曹、糧曹,倒是可以安排跟清郡和尚郡都不沾邊的人去。這樣雙方都有兜底的地方,一個出兵,一個出錢糧,合作愉快。
兵解決了,就是置業。
一部分務農,一部分經商。
務農的好說,淮郡、魏郡還有好多山可以開成地,加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兩岸,都是好地方。開荒工具跟上,投入點人力,就把地開出來了。
經商的,往來貿易能做的就那些,毛皮、鹽、糧食、布帛,旁的就是零零碎碎不掙錢的小項目了。現在的掙錢的産業都有了,給他們的,就只剩下開作坊。
造紙廠可以研究起來了,民用的皮革服飾、農業生産工具、糧食加工等,包括造紙廠都是可以安排上,民營企業可以搞起來。
賴瑾又跑去找蕭灼華,想問她,哪些作坊安排不過來,可以給他一些,他好安排清郡來的人去幹。
蕭灼華聞言竟然有種長松口氣的感覺。因為草原打仗,她整個都繞着産糧和軍需、修路打轉,終于有人能把賴瑾塞給她的瑣碎活計接手出去。
她轉身便到架子旁,将存放絹布的盒子拿出來。
抱了一大盒,除了急需處理的,都塞給賴瑾說:“你可以挑着辦。”
賴瑾接過盒子,只見每個盒子上都有小标簽,根據重要程度、急需程度排列。他翻開盒子,看到裏面的絹布,問蕭灼華:“我給你塞了這麽多活計嗎?”
蕭灼華點頭。她猶豫了幾息時間,沒忍住,問:“你是不是把我當丞相了?” 她總覺得自己跟賴瑾不像夫妻,中間總差了些什麽,又說不上來。
賴瑾趕緊否認:“沒有,沒有,絕對沒有,丞相可沒你的權利大。”他小心翼翼觀察蕭灼華的神情,隐約猜到點原因,說:“讓你幹這麽多活,還不給你發工資,讓你幹白工,确實有點欺負你。”
蕭灼華心道:“倒是沒幹白工。”她想怎麽花錢就怎麽花,賴瑾對阿兄那般好,也是因為她。這點她領情的。
她計較的不是賴瑾讓她幹活。她喜歡忙碌,忙起來,靠着本事立足,更加踏實安心。她只是覺得賴瑾待她的态度,不像夫妻,有些難受。
她又覺得,賴瑾已經待她夠好了,這些情緒來得莫名。她壓下心頭的情緒,回到座位上,繼續處理公務,又有些靜不下來,莫名煩躁。
賴瑾小心翼翼地湊到蕭灼華的桌子邊趴着,湊近了看着她,問:“你是不是喜歡我?”
蕭灼華擡起頭看向賴瑾。
賴瑾說:“肯定是,要是你不喜歡我,你才不想看到我,人不要回來,錢拉回來就成。”
蕭灼華:“……”
賴瑾說:“你覺得你喜歡我,我不喜歡你,就不高興了。”
蕭灼華:“……”
賴瑾說:“我十五,你十七,年齡都挺小的,我不想欺負你。我想等到你覺得我倆平等了,發自內心地接受我這個人,想跟我一起過下去,而不是因為我們成過親,你需要靠着我過活,等你再長大些,能為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再讓你決定。現在保持距離,給将來選擇留餘地。人生一輩子很長的,過得開心很重要。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會過,會很痛苦。”
蕭灼華擡眼定定地望着遲在咫尺的賴瑾,道:“你……”
賴瑾說:“等你再大些。”
蕭灼華說:“你比我小。”
賴瑾:“也要等我再大些。我現在往你跟前湊,有負罪感。你長得好看,又有才華本事,樣樣出衆,要是在親事上,不喜歡我,又不得不低頭湊合着過,過得不如意,抑郁憋屈,我會覺得……好遺憾的。我想你……樣樣都好。”他擡眼看着蕭灼華,滿臉認真地說道:“你是自由的,我們都是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活成自己想活的樣子。”
蕭灼華震驚地看着賴瑾。自由?要活得自由?她見過無數人追求權勢地位,為了那至高無上的權利,無父子,無兄弟,無親人,卻其從未想過竟然有人追求自由?她叫道:“自由?”
賴瑾說:“對呀,自由,想幹嘛就幹嘛,何必要讓自己過得憋屈。”
蕭灼華呆滞住了。她心說:“能嗎?”望着賴瑾,腦子都似停止了思考,轉不過彎。
賴瑾又補充句:“我覺得還是有點喜歡你的,要不然,才不會舍不得霍霍你,把你扔軍營裏打滾,讓你曬得比五姐六姐還黑。”
蕭灼華莞爾,心情一下子就好了。
賴瑾不敢再招惹她,派人搬了套桌椅過來,坐在離蕭灼華不遠的地方辦公。
他從盒子裏取出絹書,一項項整理好以後,又根據目前的情況進行調整,再将一些自己有想法,但因為人手不夠而暫時擱置的,都開始着手安排。
賴瑾把要做的項目理順以後,又忙着把老賈帶來的人安排出去。武仆編入新兵營訓練上,擅織布的安排進了紡織作坊,會種地,給他們打散後安排到各村去種地。
今年的兩場大戰,傷亡過半,戰亡的有兩萬多人,受傷退下來的,有五萬人,輕傷還能繼續作戰的繼續回營。那些傷退的,好多落了殘疾,也得安頓。
負擔太重,承擔不起每個月給他們發錢,只能一次性撫恤,那些錢不夠他們活下半輩子的。兵卒掙的錢不算太多,不安頓好,甚至不用到晚年,再過些年,就能落到格外凄涼的境地。
腿傷了的,拐拐杖,做輪椅,可以安排去做手工活計。
手受傷的,握不了長矛,腿能走,可以幹跑腿的活計。
要建作坊,就可以把他們安排進去。這些作坊如果征招身有殘疾的退伍兵卒,達到多少數量,能有多少減稅比例,這樣的話,作坊願意招,兵卒們也有營生。
忙忙碌碌的,轉眼就到年底了,賴瑗、賴琬把老成國公夫婦、許姨娘從梧桐郡接來了。
他們先一步過來,沐氏族人要等到開春才從梧桐郡動身。
賴瑾收到信,再算一下行程,他們應該已經到魏郡了。他趕緊帶着人快馬加鞭趕去接。為了趕路,連馬車都懶得坐,一路疾奔趕過去。
三年沒見,他還是挺想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