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沐真在沒有生賴瑾之前, 她的那份産業是要交給沐弦的。後來有了賴瑾,沐真的那份自然是由賴瑾繼承,沐弦的那份由沐弦的小女兒繼承, 沐弦的兩個兒子, 自然是随太子去登那更高處。
未曾想到,沐弦一脈全斷,最後清郡沐氏的基業全部由賴瑾繼承。在賴瑾十二歲時, 就已經把所有的産業過到賴瑾名下, 交給蕭灼華掌管。即便賴瑾有個三長兩短,也當是由蕭灼華這個正妻承襲,除非蕭灼華改嫁或另立門戶,才由沐真重定繼承人。沐氏基業跟成國公的六個庶出孩子,沒有絲毫關系。
若是換作旁人打這主意,沐真早叫人摘了他們的腦袋, 把屍體扔去喂狗。
賴瑭和賴瑛畢竟是在跟前長大的, 也是她一手扶植起來的,多少有幾分舐犢之情, 若只是謀些産業也就罷了, 些許錢財還是舍得的,只是他們的心太大了, 動到兵權上。
謀兵權,必然伴随着流血清洗,如今又是在戰時, 主将想把誰埋在戰場上,可謂是輕而易舉。
沐真是絕不願讓沐氏兒郎平白送命, 絕不願拿他們的命去賭賴瑭會不會這麽做。她的打算就是想看看賴瑭、賴瑛兄弟倆到底是個什麽樣, 等賴瑾的消息到了, 看看賴瑾的什麽意思,之後便動手。
依沐真想的,自然是将賴瑛的人鏟了,給賴瑛留條命趕回家,讓他愛去哪去哪,別想再沾清郡。
賴瑾的意思卻是想将沐氏一族遷走。
沐真舍不得,這是沐氏一族經營數百年的地方,是他們世世代代紮根生存之地。
可賴瑾在信裏寫得很明白,産業得護,沐氏一族得護,清郡數百萬百姓也得護。
産業和族人可以撤走,數以百萬計的百姓卻是遷不走的,前線有戰事,必須得為戰局做考慮。無論如何,不能讓東陵齊國的大軍踐踏清郡的百姓。
大哥想要清郡,可以,拿錢來買,将沐氏在清郡的産業全賣給他,再将族人遷來邊郡。他一定讓族人過上比在清郡更好的日子,來邊郡還不用隔三岔五地受那戰亂之苦。地,哪兒都有,舍了不可惜,人在,一切都在。人往哪裏流,錢糧往哪裏去,哪裏就能昌盛繁榮。過上幾年,邊郡照樣是大盛朝數一數二的強郡,沐氏一族出了清郡,還是那個牛掰的沐氏一族。
沐氏一族的基業已然交給賴瑾,在意見相左時,沐真選擇聽兒子的。他能有本事在邊郡那等地方,僅憑兩萬兵卒就能穩占三郡之地,她相信他的決斷。
沐真拿定主意,當即張羅起回清郡之事。
賴琦讓大哥奪了手裏的兵權,也不惱。
爵位是大哥的,北衛營大軍一直是大哥在管,他當那一陣子北衛營将軍,還是家裏跟皇帝較量,拉他出來打擂臺。他又不傻,若是兄弟不睦,全家都得完蛋。大哥想掌兵就掌呗,反正阿爹給的錢財夠他吃用一輩子的,想練兵的時候,還有五千郡兵供他操練,沒事出去逮逮細作,也利于後方安穩。小女兒出生,他還有時間多陪陪妻女。要是去到前線,哪能天天抱着女兒咦咦吖吖地跟她說話。
他趴在地上,教孩子爬,喊:“阿月,來,到阿爹這來,來呀。”拿着羊毛編的小羊羔來回舞動。
賴月趴在地上,仰起頭看着阿爹,咧開嘴笑得口水直下往淌,興奮得兩條腿猛蹬,就是不往前去。
老仆人上前,行了一禮道:“家主,老公爺派人來傳你過去。”
賴琦從地上爬起來,整理好衣衫,穿上靴子,給她擦掉嘴角的口水,就抱去了成國公府。
他進門後,問了下老成國公在哪,便直奔主院,喊:“阿爹,你找我。”把女兒往老成國公的懷裏一塞,說:“抱一會兒就還給我,還在練爬呢。”
老成國公趕緊抱住小孫女,扮個鬼臉。
小孫女笑得露出剛冒出一點點的小門牙,眼睛都眯了起來,兩條腿用力地蹬。
老成國公哄着小孫女,對賴琦說:“小七來信了,派老賈送來的。”
老賈!能讓老賈橫穿大盛朝特意跑這麽一趟,絕非小事。賴琦立即明白,大哥、二哥将兩郡新兵合在一處操練的事,叫七弟知道了。
賴琦下意識想:要不然,我把尚郡的兵調回來。
可大哥當着尚郡的郡守,又掌着成國公府,成國公府的私兵都在大哥手裏,他想怎麽調兵就怎麽調兵。況且,大哥不是調的郡兵,自己可是半點插話的餘地都沒有。
至于他爹,兵權都交出去十年了,以前在京城時,能在朝堂上說說話,還有點威信,能說上話。如今他連爵位都讓出來了,五十好幾的人了,戎馬半生,身子骨也大不如前,已是含饴弄孫享天倫之樂的時候,已經不管事了。大哥、二哥要是聽他的,也不會鬧出這事。
賴琦“哦”了聲,說:“如今小七有信回來,母親的話,大哥還是得聽的。”阿爹手裏的兵權交出去了,母親的可沒有。母親要是動起手來,大哥手底下的兵,有一半得立馬翻浪。北衛營中,四萬清郡兒郎,全都是精銳,都已經叫大哥管了,還要去動清郡,也不知道大哥是真不怕底下的人反,還是篤定母親為了兩郡之地穩妥會妥協。
老成國公問賴琦:“你是想去清郡做郡守,還是想帶着你娘去邊郡?”
賴琦叫道:“我去清郡做什麽郡……”那個泥潭,他才不去。要是小七在管清郡,他可以去給小七幹活,小七不在,就算是為了避嫌也不能去。他忽然反應過來還有下半句,問:“去邊郡?”
老成國公點頭,道:“去邊郡。”
賴琦意動了。邊郡有戰事,比天天蹲在郡裏抓盜匪細作有勁多了。小七的志向可是在草原,要是能在草原建功立業,可就美了。
他又有點猶豫,阿爹年齡大了,戎馬半生,操勞一輩子,每個孩子都是他手把手帶大教出來的,別到老了,跟前一個孩子都沒有。他說道:“不去,我好端端地當着郡尉,去西邊做什麽。”從老爹懷裏抱過孩子,逗着她玩。
老成國公一眼看透老三,說道:“你母親要去邊郡,我随她一起去。”
賴琦的眼睛倏地瞪圓,緩緩扭頭看着他阿爹,問:“你跟母親一起去?”
老成國公說:“再帶上你娘。小五、小六在那邊,你娘有一兩年沒見着她倆,總惦記。”
賴琦滿臉驚悚地看着他爹,吓得猛咽唾沫。
大哥襲爵繼承家業,父母本該由大哥奉養,結果,父母不讓他養,跑去找幼弟,還帶着膝下其他的孩子和妾室一起跑過去。哪怕他們不說什麽,旁人見了,也會說肯定是賴瑭做了什麽事情寒了全家老小的心,搞得衆叛親離。這傳出去,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大哥。帶兵打仗的,最怕失人心,底下的人要是起了猜忌,誰敢賣命。
賴琦勸道:“這麽大的事,跟大哥商量下吧。”他的聲音壓得更低:“眼下剛起苗頭,還沒鑄成大錯,回頭還來得及。小七心善,對下人都能體恤愛護,對自家親大哥,是絕不會置他于絕地的。”
老成國公說:“你大哥、二哥想謀清郡之地,小七讓你大哥拿錢來買。”
一郡之地!拿錢買!賴琦立即知道,這事沒法勸了。
大哥要是拿下清郡,就還能維持成國公府如今的勢頭。清郡、尚郡都是常年征戰之地,比不得不用抵禦外敵的衛公府、英國公府等地安穩富庶,要是拆開,等于是把一個國公府拆成了兩個郡侯府。
大哥作為庶子上位,是想要争口氣證明自己能撐起家業的,若是叫成國公府在他手裏沒落,會比殺了他還難受。他是絕不會願意放棄清郡的。
賴琦暗嘆口氣,不好說大哥。他想要讓成國公府厲害起來,打東陵齊國去呀。
二十年前,阿爹、清郡、先太子聯手打下東陵呂國,将地盤擴大了一大圈,小七才十二歲,跑去邊郡開荒打草原。大哥一個三十多歲的大将軍,欺負還沒成年的幼弟。
賴琦說:“我跟爹一起走。”
老成國公說:“你若是想去,趁早請辭動身。”過幾年等老大的孩子長起來,老三連郡尉之位都留不住,不如去西邊搏一搏前程。小七那勢頭,老三要是去晚了,仗都打完了,空負一身才華本事。
賴琦應下,道:“是。”他抱着孩子起身,準備回去安排,想了想,沒忍住,壓低聲音對老國公說:“小七對哥哥姐姐真沒得說。”一郡之地,說讓就讓。
花錢就能買一個郡的地,去京城問皇帝要不要,翻十倍價都樂意買,找其他國公府問一問誰要買,立馬把錢拉過來。
大哥手裏有錢嗎?老爹的家業可是分成了七份的,前線還在打着仗,天天糧食軍饷人命往裏填,跟無底洞似的,他手上哪還有閑錢。他要是有那錢,就不會這麽急不可耐地去謀清郡之地填窟窿。到最後,大哥要走了清郡的地和産業,錢欠着給不出來,跟白拿沒區別。
那些産業,可都是每年有産出的,拿在手裏就能掙。
賴琦都替小七委屈,可這是大哥跟幼弟之間的事,人家都定好了,他一個分家出去的兄弟,沒說話的份兒,只能默默地抱着孩子走了。
老成國公等賴琦走了,也是重重地嘆了口氣。小七要是早生幾年,成國公府的勢頭絕不會止于此,老三他們幾個也不用出去奔前程。如今這形勢,老大能守住如今的地盤就已經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