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賴瑾沿途不斷收攏派到各縣打豪族的隊伍, 派出小股隊伍将繳獲的金子銅錢布帛等貴重物品拉到淮郡郡城交給蕭灼華,糧食則全部随軍拉往魏郡的虎城縣。
每家豪族都會留有防備災荒的保命糧,囤得足足的, 即使淮郡豪族看着今年是豐年, 在五月份的時候賣了不少糧給賴瑾,留在倉庫的保命糧也一顆沒動,如今拉出來, 足夠二十萬大軍吃到明年。
大盛朝地廣, 産糧地多,糧食現有人口綽綽有餘。百姓過得苦,是因為豪族把糧都收走了,寧肯爛在倉裏也不肯分給賤民。在他們看來,給賤民一口能活命糧就足夠了。
百姓們交的各項稅加起來占比達到七成,最多只能留下三成養活全家老小, 遇到災年只能靠賣兒賣女賣自己活命, 賣不出去的,常有餓死者。
如今各千總掏空豪族們糧倉, 翻出來的糧食, 多到推車都裝不下,只能用挑子挑。
打仗, 不僅是打兵,更是打糧!沒糧,那就跟淮郡的守城兵一樣, 餓到手腳發軟沒力氣,一天不到就被攻破了。
他們不嫌重, 盡最大限度地運糧, 運不走的就統一存放在縣城糧倉, 等着回頭調糧來拉。
出了淮郡便是魏郡的富水縣,再往前走,就是黑石縣,之後才到虎城縣。
一條兩列馬車寬的官道貫穿沿途,道路兩側是農田、莊稼地、山、湖泊、小湖,一鄉一風景,變化頗多。
通往各鄉、各裏的小路、岔道挺多,大部分都只有三四尺寬,單人推的小推車足夠兩輛車交錯而過,但那種五六尺寬的大糧車很難過去,遇到點窄的路段,連下輪子都沒地兒,很容易翻到田地裏。
田間小道旁還種滿用來養蠶的桑樹,枝繁葉茂的,也對運大糧車形成阻礙。
大軍找各鄉的塢堡,都不需要斥侯探地方,順着足夠跑馬車、大糧車能過去的寬敞的路找過去,一找一個準兒。
如今往魏郡去,沿着官道走就成了,反正只有這一條能夠供大軍行走的大道。
因為有沐耀提前去了虎城縣駐防,賴瑾算着趕路時間走,并沒有什麽擔心的,悠哉地坐在馬車上看風景。
天氣炎熱,馬車簾子都掀起來通風散暑氣。
周溫作為參軍,幹的是幕僚的事,但出謀劃策都派不上用場,無用武之地,很擔心哪天賴瑾就不設參軍了,因此格外積極。他蹭上賴瑾的馬車,講起各種典故。出謀劃策用不上,深識淵博,見多識廣,總是還有些用途的。
Advertisement
他将手裏扇風的羽扇指向道路一側,說:“從這過去,有一座黑石山,山裏有一種黑色石頭,能煉燃燒,能煉鐵……”他的話到一半,忽然見到賴瑾打個激靈,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看他着,吓得打個哆嗦,趕緊道:“我……我只是略有聽聞,不曾親自前去瞧過。”
賴瑾很懷疑周溫說的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煤炭。他趕緊翻出地圖去查看黑石山的位置 。
他見到黑石山位于離這裏只有十幾裏地遠的黑山鄉,很近,當即叫道:“停車。”叫阿福牽來他的馬,帶上三千衛隊和周溫,沿着毫不起眼的鄉間小道往裏去。
這路窄到馬車根本過不去,只能騎馬或步行。
周溫騎在馬上,又是忐忑又是期待。将軍家裏世代掌兵,而煉鐵與兵事休戚相關,他應是有所耳聞的,聽聞此事必然關心。若此地确定有煉鐵之物,就地開采,怎麽都比伐樹燒木炭要便宜些,多少也算是點功績。若是沒有,叫将軍白跑一趟,萬一贻誤戰事,自己可得受過了。
十幾裏的路程,沒一會兒就趕到了。
面前是一片約有幾百戶人家聚集的地方,周圍都是些低矮的草棚頂破房子,中間有一片高牆黑瓦的宅子。
村子裏靜悄悄的,連點聲音都沒有,想也知道八成是逃到山裏躲避兵災去了。
賴瑾看了眼村子,比起沿途其它鄉要窮得多的樣子,不像是有煤富到流油的樣子,但想想當地豪族的作派,再富,跟賤民們有什麽關系?
周溫翻身下馬,從路邊撿起一塊石頭,弄幹淨上面沾的泥,遞給賴瑾,說:“将軍,黑石山裏産的黑石,想必就是這個。”他暗松口氣。有就成,說明自己不是道聽途說,确實有這樣的東西,至于是不是真的能煉鐵,還得試試才知道。
真是煤炭,明顯是運煤時掉到路邊的。賴瑾扭頭吩咐随從:“散開找找,看看地上還有沒有。”
阿福一揮手,衆侍衛當即散開,沿着道路兩側,找了半天,零零碎碎的撿到不少黑色的石頭渣子,拿去給賴瑾。
阿福将撿來的石頭捧在手裏,呈到賴瑾跟前,說:“地上掉了許多,零零碎碎的都讓踩到泥裏去了,顯是經常有人背着這些黑石頭路過。”路太窄,又沒有車轍印,只能是背或者挑。
賴瑾點點頭,深深地看了眼旁邊那座不算高但林子頗深的山,又看了眼空無一人的黑山鄉,說:“回去。”如果村裏的人都躲到了山裏,自己過去容易遭襲,雖說自己帶的人打得過,但沒必要在這裏耽擱。既然見到了煤炭,确定這裏有,回頭再派人來就是,反正山在這裏不會跑。
他回想了下,魏郡并沒有鐵甲,穿的還是皮甲,應該還沒有大規模煉鐵,不然的話,瞞不住。煤炭重,運輸起來也是個麻煩。開采又危險,稍不注意就容易塌方造成礦難事故。
賴瑾回到馬車上,又問周溫:“魏郡的兵穿的都是皮甲吧?”
周溫應道:“是。除了陛下的禁軍,沒有誰裝備得起鐵甲。魏郡的鐵,大多數都是供應到了京裏裝備禁軍。魏郡郡守蕭峻是陛下的義子,封為忠敬伯。”
賴瑾知道魏郡有大鐵礦,也是因為魏群的鐵礦是供應禁軍的。
他沒想到居然還有煤礦,很顯然,蕭赫肯定是發現煤煉鐵好用了。
那麽,魏鬼很可能已經大規模開采鐵礦和煤礦了,但只供應京城,以避免大家都用鐵甲,進一步削弱禁軍的優勢,甚至為此隐瞞了煤炭能煉鐵的事。
如今這三縣之地已留,這會兒煤礦和鐵礦可都落到了他手裏。狗皇帝叫博英郡侯來打他,現在連鐵礦和煤礦都丢了吧。嘿嘿!
賴瑾一樂,對周溫說:“給你記一大功。”
周溫喜上眉梢,抱拳道:“多謝将軍。”
賴瑾又問道:“你從哪聽來的這消息?”
周溫道:“在京城酒肆的時候,在同人喝酒時,聽到隔壁屋的黑山縣令提了一嘴,但他說完,驚覺到說漏了嘴,岔開了這事。我覺得有點可疑,把這事記下了。”
賴瑾又問道:“當時博英郡侯的人在嗎?”
周溫說道:“那是京城最大的酒肆,那時剛入冬,有許多進京納稅交糧跑官走門路的,有人想走成國公府的門路,求到我這,請我去喝酒。我去時,那是廂房爆滿,不提前訂好根本沒有。”
賴瑾聞言了然,道:“也就是什麽人都能聽去,是吧。”
周溫颔首。
賴瑾琢磨道:“那博英郡侯得發了瘋一樣打我了。”狗皇帝也得瘋。
不過,沒關系,大家一起瘋呗,反正他在淮郡幹的事,說出去,也都挺瘋的。
賴瑾往身後的靠背上一窩,嘆道:“這場仗有得打了。”
周溫再次颔首,只能附和,沒有話說。他有點體會當初方士澤當參軍時是什麽心情,可退一步想,要是自己沒那麽大的抱負,混日子倒也不錯,不用殚精竭慮。
驀地,前面有馬蹄聲響,逆向行來的,聽聲音有十幾騎。
三萬多人的大軍運着糧趕路,還敢逆向騎馬飛奔的,除了鎮邊大軍有緊急軍情,沒誰敢這麽跑。
賴瑾當即起身,從馬車廂的車門前探頭出去,便見到來了一個什的人,領頭的什長身後插着一面寫着急字的令旗。
果然是有緊急軍情。
他問道:“出什麽事了?”
什長抱拳道:“報将軍,虎城縣的糧只夠吃兩頓了,博英郡侯率領五萬大軍,已經趕到了魏郡郡城,另外還有十萬大軍押着辎重糧食,約有五日便可抵達魏郡。”
賴瑾扯出地圖看了眼,還有五十多裏路到虎城縣,說:“不用着急。”他今晚就能趕到。博英郡侯從郡城過來,要走一百一十裏,就算博英郡侯不歇氣,立即過來打,虎城縣的十萬大軍可不是好攻的。不是還有兩頓飯吃嘛,餓不着。
他對傳迅兵說:“回去告訴沐耀,我們今晚就能到。”
傳訊兵抱拳領命,又騎着馬,調頭往回跑。
賴瑾帶着大軍抵達虎城縣時,都夜深了。
他進城,直奔縣衙,踏上臺階,發現有月光照下來,再擡頭,頂上的瓦呢?他扭頭看向跟在身側的沐耀,問:“房頂的瓦呢?”
沐耀抱拳道:“回将軍,搬到城樓上禦敵。”他随即又補充句:“縣令家的宅子留着沒拆,幾家富戶的也留着。”
賴瑾無語地看了眼沐耀,說:“我們跟博英郡侯的兵力相當,誰攻城,誰吃虧。打的不是攻城戰,是拉鋸戰,持續戰,消耗戰。博英郡侯要是出魏郡郡城,失去城牆防守的優勢,我們就跟他硬碰硬,打他!他要是不出城,我們就窩在虎嘯縣駐紮在這不動,這以後就是我們的駐兵點。這些房子就是你們的駐紮帳篷。住屋子,總比住帳篷舒服吧!有城牆,總比軍營栅欄安全吧。虎城縣這麽寬的地兒,這會兒糧食都收光了,正好擺開了打仗。”
沐耀的頭皮頓時麻了,問:“那……那城門?”
賴瑾問:“你把城門怎麽了?”
沐耀說:“我把城門都拿石頭堵了。我這就去拆。”
賴瑾說:“過陣子再拆吧。博英郡侯死了兒子,又領了诏書要來打我們,不可能按兵不動,必須進攻打幾場。我們先守好城,耗他幾波再說。”
沐耀應了句:“是!”
賴瑾說:“瓦都抗上去了,先備着吧,萬一派上用場了呢?沒派上再運回來重新鋪房子上就成。”
沐耀抱抱拳,低下了腦袋,有點蔫了。
賴瑾又換了個有房頂的地方住。
他暗自慶幸,這是秋收季節,雨水少,今晚月郎星稀的不下雨,不然這麽大支軍隊,連帳篷都沒有,得淋得夠嗆。
行軍帳篷還得過一陣子才運到,賴瑾思量過後,決定先撤一些瓦回來鋪回到房子上,給大軍蓋個住的地兒。雖說有點損沐耀的面子,但大軍或糧食淋雨,都不太好。
人多,半天時間就把瓦片重新蓋了回去。
他們再歇了兩天,博英郡侯集結十萬之衆,氣勢洶洶地來到了虎城縣外。
他并沒有分兵,而是在東面的城門外列陣排開。
博英郡侯手提長刀,親自來到陣前,對着城樓上的賴瑾大聲喊:“賴瑾小兒,我必取你性命,以奠我兒。”
賴瑾趴在牆頭上,大喊着回話:“博英郡侯,你不來打我,你就是我孫子!來啊,互相傷害啊,反正我已經拉夠墊背的,夠本兒了,再打下去全是賺。你還沒開戰,就死了兒子,有沒有覺得自己血虧好氣啊……你要是不來打我,兒子也不用死,是不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好慘啊——哇嗚嗚嗚……”他還做出捂臉痛哭的樣子哇哇大哭。
他身旁的兵卒子、都尉、千總都紛紛側目,連侍衛都忍不住看了他好幾眼。
将軍這是夠氣人的。
博英郡侯手裏的刀指向賴瑾:“你下來,大戰三百回合。”
賴瑾大喊:“有本事你上來跟我大戰三千回合。你個慫包,不敢打攻城戰!我一天不到就打下淮郡郡城,你打一個虎城縣,要是一天打不下來,你就是我孫子,算了我不要你這麽沒用的孫子。我嫌棄!”
博英郡侯用長刀點點賴瑾,調頭回去,下令攻城。
戰鼓響,博英郡侯所率的大軍發出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攻向虎城縣。
虎嘯縣的城不高,攻城梯搭在牆頭還高出一大截。
守城的人密密麻麻地站在牆頭上列成陣,用長矛去戳爬到牆頭上的人,來多少戳多少。
十三萬大軍駐紮在這裏,比博英郡侯攻城的人還多出三萬。
賴瑾排成兩班倒,讓他們輪流守城,免得累着。
作者有話說:
雙方兵力相當的情況下,誰打攻城戰,誰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