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杏酪
初春時節,天氣乍暖還寒,昨日還暖陽高照,夜裏便飄起零星小雪,落于剛剛冒頭的小草之上,碧綠映着純白格外清新。暖閣之內,博山爐餘煙袅袅,房門被輕輕敲響,暖閣外隐隐聽得有人說話,陪夜的大丫環枕月披衣而起,先去悄悄挑了幔帳,看了看帳內甜睡未醒的女孩兒,伸手輕觸女孩兒嫣紅的小~臉,撫之微溫,并未發熱,才放心的轉身開了暖閣的門,輕聲問道:“怎麽了?”
同樣值夜睡在外閣的珊瑚、琉璃早已梳洗妥貼,正要與帶人進來的流雲說話,聽得身後門響,轉頭笑道:“夫人身邊的安媽媽過來了,說是夜裏落了雪,早起天冷得邪性,讓咱們伺候姑娘加倍小心,出去的時候給姑娘穿得嚴實些,可別像大姑娘似的染了風寒。”
看着枕月還未系好的衣服和有些散亂的秀發,流雲挑眉道:“懶得你,這時候還不起,小心誤了姑娘請安的時辰。”
枕月一面系衣攏發,一面笑道:“我看着時辰呢,哪裏就能誤了呢,偏你小心。再說,昨兒夜裏姑娘睡得不大安穩,我剛兒還想着要不要去回夫人一聲兒。”
“姑娘可是病了?”
“沒,我剛剛摸了摸,到沒發熱。”
流雲這才放心,微微唉了口氣,“還是叫姑娘起來吧。”自家姑娘到底是庶出,雖說是從小養在夫人身邊,親娘又是夫人的貼心人,到底是跟親生的不一樣。要不是姨娘去得早,夫人又只得兩子未曾育有女兒,姑娘怕是比現在難上許多。
枕月那邊早已先一步進了暖閣,邊挑起床帳,邊輕聲喚道:“姑娘,姑娘……”
“唔……”塌上女孩子纖長微翹的睫毛輕~顫,白玉般的小手自錦被裏伸出,慢慢的揉着眼睛,擁被而起。她披散着烏鴉鴉的秀發,斜靠在迎枕上,睡眼惺忪,含糊不清的問:“枕月,什麽時辰了?”
枕月将架子床~上的大紅幔帳層層挂起,輕笑道:“卯正一刻,姑娘該起了。”
“昨兒夜裏落了雪,早起天冷得很,安媽媽剛剛過來還囑咐咱們,讓姑娘出門的時候穿得嚴實些,可別染了風寒。”流雲一面說,一面将熏籠上的衣服拿起,走到床邊,與枕月一同伺候阿鸾穿衣。這邊将将穿好,那邊早有幾個小丫環捧了銅盆等洗漱用具過來,阿鸾梳洗已畢,坐于銅鏡之前,枕月拿黃楊木發梳輕輕梳着她烏雲般的秀發,邊輕聲道:“聽安媽媽說,大姑娘病了。”
阿鸾略略皺眉,“大姐姐病了?”她這個姐姐是元配嫡出,向來極得父親寵愛,便是嫡母所出的兩個哥哥平素也要讓她幾分。偏偏這個姐姐生得個纖腰楚楚,弱柳扶風的模樣,讓人覺得身子骨不大結實,時常鬧些小毛病。為着這個,父親與嫡母私下裏不知拌了多少嘴。當然,她爹那個慫人,是幹不過嫡母的。就算是這樣,每每因為這事吵嘴,即使爽朗如嫡母,也難免厭煩。
流雲道:“說是昨兒夜裏鬧了半宿,老爺早朝都告了假,親去請的太醫,這會兒還不知道怎麽樣呢。”
“母親呢?”她姐姐鬧了半宿,她爹大約也跟着鬧了半宿,不知道昨夜可是睡在主院,別擾了嫡母的安睡。相比那個偏心眼兒的、常常挑她毛病的爹,阿鸾當然更喜歡偏心她的嫡母。雖然嫡母偏心的目的性很明确,但是在這個家裏,确确實實是她在護着她長大,給了她與嫡女相比半點也不差的成長環境與教育。每當父母相争,阿鸾總是旗幟鮮明的站在嫡母這邊,暗暗吐嘈她那個慫爹。呵呵,明明幹不過嫡母,還總去找虐,不知道是個什麽心态。
流雲掩唇輕笑,“夫人休息的挺好,還是早上老爺去請太醫的時候,才知道大姑娘病了。”
“哦。”阿鸾無所謂的應了一聲,既然知道嫡母睡得挺好,便把她爹與嫡姐扔到一邊兒去了。反正她那位大姐姐今年都十六了,正在議親,要不了多久便要出嫁,再讓嫡母煩心也煩不了多久,跟她更是沒多大關系了。再往後,她只要勞勞壓住其餘幾個姐妹,專心做謝府最有才華的千金,要給嫡母争足了排面就好。
Advertisement
八~九歲的小姑娘,梳個頭還是挺簡單的,挽上雙丫髻,纏上綴着明珠的頭繩,再帶上兩朵小~巧~玲~珑、幾可亂真的絹花,一個漂亮蘿莉便打扮好了。嫡母是将門出身的姑娘,大氣爽朗,從來都喜歡女孩子穿紅着綠,怎麽鮮豔明媚怎麽來。長于她身邊的阿鸾,所穿的衣服也是各種紅色居多,其餘也都是或粉或黃或碧或紫的鮮豔色彩,完全不像府中其他姑娘,着裝素雅,人淡如菊,更靠個人氣質取勝,這也是謝大人不怎麽待見阿鸾的原因之一。
阿鸾對着鏡子皺了皺小鼻子,看着鏡子裏的穿着紅衣紅裙的小姑娘也對她皺了皺鼻子,不甚在意的随口道:“大姐姐生病了,我是不是不該穿得這麽喜慶?”免得她爹又吹胡子瞪眼的。唉,這人與人之間的審美不同,也是沒法子的事兒。她爹慫,不敢說老婆,只好對着女兒使勁兒。身為女兒,受着父親庇護,還是得尊敬一下的。
“才出了正月,還沒到二月二呢,哪好穿得太素淨,不吉利呢。”熟知自家姑娘心思的琉璃笑着接口,看着活潑的小姑娘抿着唇,輕快的跨出暖閣,連忙跟上,悄聲道:“姑娘,待會去看大姑娘時,您可別離得太近,過了病就不好了。”
阿鸾頭也沒回,随意擺了擺小手,“哎呀呀,我都知道,就你磨牙。”說着,出了正房,轉過一道抄手游廊,從院子的角門出去,再抄近走過一段隐于花間的鵝卵石小路,便到了正院後門,謝府當家夫人徐氏便居住于此。
徐氏性情爽朗,所居之所布置的也格外大氣,院內一顆參天古樹遮陰蔽日,地上青磚漫地,尋常勳貴人家主母院內常見的花木卻半枝也無。正房門前,幾個身着青衣素裙的婦人并五六個三等丫頭恭恭敬敬站着,看見阿鸾過來,穿紅着綠的丫環連忙笑着圍過來搶着打簾:“五姑娘來了,剛才夫人還念叨您呢。”到是幾個婦人,面上陪着笑,卻未敢上前。
阿鸾心中暗嘆,這就是給人做妾的悲哀。大冷的天,府中的丫環們還能換個班,這些妾室們若不得正室發話,半點都不敢動。縱然百般滋味在心裏渾着,她面上卻絲毫不露,只略略點頭,便入內室去了。剛一進門,暖暖的熱氣和着茉莉花的清香撲面而來,阿鸾精神一振,暗暗深吸了一口氣。嫡母從來不愛熏香,一年四季屋內都擺着茉莉花,也不知道府中的花匠是怎麽伺候的,這茉莉真的是四季都開不敗。阿鸾其時有點奇怪,以嫡母的性格,原該喜歡牡丹、木芙蓉這些更顯豔~麗熱情的花才是,卻不想只對小巧清麗的茉莉情有獨鐘。果然,每個女人心中都住着個藝術家的靈魂,這句話半點都不錯。
轉過一道玻璃屏風,進入前廳,徐氏卻未在這裏,到是不少丫環和姑娘們的教養媽媽們都在四周貼牆而立。屋內人雖多,皆是垂手而立,半絲聲響不聞,只有內堂偶有細語聲傳來。阿鸾掃了一眼,便知除了府中的大姑娘謝媛病了未到外,其餘的姐妹皆在了。
“姑娘來了。”慈眉善目的安媽媽自內堂迎了出來,幾步搶到阿鸾身邊,體貼的伸手幫她除了鬥蓬,還關切的道:“冷麽?快過來喝碗熱熱的杏酪,驅驅寒氣,這可是小廚房才做了送上來的。”做為主母徐氏的貼心人,安媽媽這些跟着徐氏嫁過來的陪房們,從來都不會叫阿鸾五姑娘。
阿鸾挽了安媽媽的手,笑顏逐開,嫩嫩的蘿莉音脆聲聲的,“真好,我正覺得有點冷呢。”幾人轉過前廳入了後堂,徐氏在正中的塌上斜靠着大紅織錦的迎枕,手中端着甜白瓷的蓋碗,慢不經心的撥着。下手左右兩邊的紅木椅上,端坐着四個女孩子,最大的已是豆蔻年華,其餘三個都跟阿鸾差不多大。只是相比阿鸾紅衣紅裙穿得嬌豔,四個女孩子皆裝束淡雅,即便才出正月,也不過是或淺粉或嫩黃或青碧的錦衣長襖,卻都不約而同的着了素白绫裙。除了女孩子們,在徐氏的腳踏邊還跪着個三十左右的婦人,微微低垂着頭,鬓發有些散亂,容色憔悴,紅着眼圈,面上還帶着淚痕,顯然剛剛哭過。
看到阿鸾進來,最小的六姑娘靜柔起身相迎,其餘的三個女孩子雖端坐未動,卻也含笑點頭示意。長幼有序,謝家向來注重這些。那跪着的婦人也忙道:“五姑娘好。”聲音尤帶顫意,顯得格外可憐。見到自己親娘跟阿鸾示好,坐于左手邊第二個官帽椅上的三姑娘靜怡垂下了眼睑,掩住自己憤憤不平的眼神,細白的牙齒無意識的咬住了紅唇。
徐氏看到阿鸾,面色微見緩和,嘴角上揚,眼中有了笑意。阿鸾先與徐氏見禮,又跟幾個姐妹道好,方才回到徐氏身邊坐下,被她一把摟在環裏,摸~摸小~臉,捏捏小手,百般愛~撫:“看着到還精神,早起過來冷着了吧。”
早有徐氏的貼身大丫頭春芳用填漆的小方盤捧杏酪過來,“姑娘,這是夫人昨兒特意吩咐廚下預備的,快嘗嘗看,是不是跟廣仁樓一樣的味兒。”阿鸾有點小愛好,頗喜口腹之欲,偏她生了個靈敏的舌頭,吃過的東西,裏面有些什麽一嘗便知。元宵燈節時,她曾随兩個兄長出門賞燈,在廣仁樓嘗到了杏酪,回來便念念不忘,磨着徐氏小廚房裏的廚娘硬是複制了出來。只是才學會不久,難免生疏,其間調料的配比又常常改動,今日這碗算是近日來的總結。
阿鸾對徐氏笑得甜蜜蜜的,“母親真好。”
“就你嘴甜,天天哄我。”徐氏無奈的戳了她一指頭,催促道:“快嘗嘗,是不是那個味兒了?我剛剛也略沾了下,甜滋滋的沒什麽趣,偏你惦記了這麽多天。”
阿鸾端了碗,借着輕輕吹着氣的時候,眼睛悄悄的溜達了一圈,發現其餘姐妹手邊的小茶桌上,別說杏酪,連茶水的影兒都不見,心下暗笑她這位母親,從來都活得這麽真實,今天不待見你們,連茶水都沒有,何況旁的。她慢慢抿了一小口,嘟嘴道:“有點不夠甜。”這根本不是她給的加糖的量,肯定是安媽媽說給廚娘的,不許給她多放糖。
徐氏聞言白了她一眼,恨聲道:“你那口小牙不想要了!天天就想着吃甜的。”這丫頭還在換牙期,還天天盯着糖吃,真讓她不知道該說什麽好。唉,到底是小孩子。
“夫人……”跪着的小王氏好似終于鼓足了勇氣,細聲細氣的開了口,“妾……”
徐氏略不耐煩的開口攔道:“行了,你那麽心疼大姑娘,這不放心那不放心的,就自己去照顧她。我許你在大姑娘好之前,都住在她院子裏,早上也不必來請安了。”
小王氏有些不安,想悄悄擡頭看看徐氏的神色,不想正對上她滿含嘲諷的眼睛,不禁蠕動了兩下嘴唇,沒說出半個字,只能面含羞色的嗑了頭,方才慢慢退了出去。
三姑娘靜怡盯着小王氏的背景,眼裏滿是不甘,略高聲道:“姨娘!”小王氏側過身,朝着她小小的擺了擺手,悄悄對她使了個眼色,才連忙垂了頭出去。
阿鸾把這場眉眼官司看在眼裏,暗暗吐嘈:“三姐姐和王姨娘真不愧是親母女,想借着大姐姐在父親面前刷好感的想法都一樣。”想也知道,以她爹那副緊張嫡女的心态,肯定會守在芷蘭院,難怪王姨娘會哭着求到嫡母面前來。
徐氏只當沒看到那母女倆兒的作派,只憐愛的摸了摸阿鸾頭上的小揪揪,叮咛道:“解解饞就行了,可別都喝了,省得早飯吃不下去。”囑咐完阿鸾,才擡頭對其餘的庶女淡漠的道:“行了,你們也都回去吃飯吧。如今正月也過了,今兒是頭一天上學,可別誤了時辰。再有,你們大姐姐病了,沒事少去芷蘭院叨擾,讓她清清靜靜、自自在在的養病。等她好了,有你們表現姐妹情深的時候,不急在這一時。”這話一聽就是說給三姑娘知道呢,果不其然,三姑娘攥緊了帕子,張口欲言,卻被六姑娘悄悄扯了扯袖子,才不甘心随着其餘的姐妹給徐氏福了福,被四姑娘和六姑娘拉着出去了。
小王氏原是謝大人元配的庶妹,當初謝大人迫于父命再娶,繼妻是勳貴千金,父兄皆為皇帝寵臣,其母又與現任陛下的親娘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妹。他擔憂再娶之妻性情嬌橫,會對薄待女兒,便央告謝老夫人,把女兒養在了母親身邊。謝大人每次被繼妻打擊之後,都會格外懷念前妻,又因前妻憐及幼女,對謝媛是百依百順、愛之若命。謝老夫人畢竟年事以高,有些事情不好總是讓她老人家勞神,謝大人千思百慮之下,接受了前岳父的建議,納了元配王氏的庶妹小王氏為妾,說明白了,只為照顧女兒。
小王氏與王氏一父所出,容貌上頗有幾分相似,又性情柔順,比之王氏另有一種可愛之處,日常相處下來,謝大人很是憐惜愛妾。再加上小王氏又為謝大人生下一對雙生兄妹,這可是謝府從來沒有過的,謝大人不免對小王氏和她所出的子女多有愛護。可以說除了嫡出的子女,只有小王氏所出的三子謝沐與三姑娘謝靜怡最得謝大人的歡心。故而,在謝府後宅,也只有小王氏才會每每暗中生事。徐氏平時懶得理幾個妾室私下裏的争頭,偶爾心情不美好時,才會敲打一二。反正在她入門又後,這些小老婆都經過她的手段,沒誰敢明着起刺兒。
人常說被優待者,必生驕矜之心。滿府的女孩子中,除了嫡出的大姑娘謝媛外,三姑娘認為自己的出身最好,并且也最得父親喜愛,任什麽在嫡母面前矮阿鸾一頭不算,在其他事情上,也要處處不如她!故此看阿鸾格外不順眼,常與之争鋒。
阿鸾自幼喪母,養在徐氏身邊,知道嫡母向來驕傲,必不肯讓自己養的女兒弱于府中其他女孩兒。嫡母再好也不是親娘,兩人之間的關系必然要好好維護,阿鸾拿出渾身解數,事事力争第一,從來都是力壓衆姐妹一頭,也故不得她這樣做是不是欺負小孩子了。徐氏心滿意足之時,對阿鸾更是上心。至于謝大人是個相當傳統的讀書人,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很是看不上阿鸾事事撥尖兒的性格,每常暗自嘆息,這個女兒被老婆教壞了。只是家中女孩兒的教養從來都是當家夫人負責,他這個當爹的也不好多說,只能偶爾在徐氏不在的時候,訓上阿鸾兩句。嫡母?親爹?孰輕孰重?阿鸾暗自衡量了一下,覺得還是跟着嫡母走更靠譜些!更何況,嫡母不是親的,爹是親的,再加上謝大人雖說官迷,更注重名聲,肯定不可能做出巴結上司把她送人做妾的事。反而,會老老實實找個不錯的人家把她嫁出去。既然如此,她便把謝大人的話當耳邊風,随他說去,反正好幾天都碰不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