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節
人看畫的時候,經常會被畫中人的眼神吸引住,五官只掃視一下,只是覺得哪兒不對勁,有不知道哪裏讓你感覺不舒服,瞧來瞧去,越瞧越晃眼,越瞧越頭暈。”
“我這回就是這個感覺。”
“我告訴你,看人臉得把整張臉分成三段看:從前額到眉心,從眉心到鼻尖,從鼻尖到下巴。這在相面學裏叫‘三停’,三停應該大致均衡,兩邊對稱。接下來看額頭是否飽滿;鼻子是否小巧□;下颌是否圓潤細致。符合這些要求,這張臉就可以稱得上完美了。”
“經夫人這麽一點撥,我真是茅塞頓開。你瞧,這人前額太高,這人中間這段太窄,還有這人鼻子太大,這人兩只眼睛不對稱。”
“悟性挺高的,但看女人不光美貌,還得看她的體态和氣質。形神兼備才能稱得上美人。”
樊姬用她獨特而犀利的眼光,将送來的三百多張畫卷,刷下了一百多張。挑選了二百人,通知其帶人三天後在鳳翔宮等待樊姬的面選。
【二】後宮選秀
三天後,二百位來自各地的佳麗,身穿各色錦衣華服,畫着細致的妝容,個個漂亮的如春天枝頭上盛開的鮮花。按每行十個,分成二十行羅列在鳳翔宮的大殿上。大殿正中高臺上端坐着樊夫人。左右兩邊的桌子上,每邊坐着六名女官,總共十二人。入選美女的關系人,在隔壁東廂房等待。
樊姬說道:
“今天哀家來主持為國君選擇品貌兼具的女人,侍奉國君。公開公正的進行篩選,若哀家徇私誤斷,底下的女官可以提出異議,若在座的十二名女官一致反對,将交由國君處斷。”
話音剛落,下面二百名姑娘,出現躁動,有人竊竊私語;有人交頭接耳;有人轉來擺去。樊姬輕咳一聲,底下頓時鴉雀無聲。樊姬從榻上站起,小珠陪伴在左側。女官在桌前做記錄。樊姬款款走着,她輕聲地對小珠說話,小珠大聲的唱出來:“三號,皮膚粗糙。”
“六號,腰圍太粗,上□比例失調。”
“八號,肩寬頸短,上身過長。”
“十三號,身體有異味。”
“二十號,骨骼粗壯。”
“二三號,背躬,頸椎傾斜。”
Advertisement
“五十號,牙齒不齊整,牙黃。”
“六十一號,體毛過密。”
……
樊夫人繞過一圈,回榻上坐下,侍女奉上花茶,樊夫人茗上一口,将玉杯放回托盤,掃視一下衆人,小珠大聲的說:“請十二位女官複驗。”
十二位女官站起,走入隊伍,一一仔細查看。隊伍中有人紅着臉;有人嘆息;有人啜泣;有人面露喜色。
樊夫人平靜地注視着下方,臉上沒有表情。十二位女官繞一圈,向樊姬回禀到:“無異議。”
沒有入選的人陸續退出大殿,大殿上留下了六十人,大殿中一下子寬敞了很多,空氣也順暢了。
樊夫人授意小珠宣布,第二項檢查開始。
樊夫人以及十二女官移向西廂房,西廂房門窗緊閉,內中除了一套座椅,沒有別的擺設。樊夫人在座椅上坐下,十二女官依次分為兩排,站在左右。小珠在門口喊道:“一號進來!”
一號進屋見過夫人和女官。小珠例行公事地說:“淨身檢查!”
一號将衣物脫掉,樊夫人站起來,繞着她走,用手順着她脊柱從上向下,輕柔地一路摁下來。轉身對女官說:“骨骼柔軟,皮膚滑膩,身材飽滿,是個美人!”
轉身對小珠點點頭,小珠大聲喊道:“一號通過!下一個!”
淨身檢查又淘汰了三十個人,她們當中大部分因為身上的皮膚有缺陷,或身體發育不成熟,或者身體骨骼的原因。
黃昏降臨,樊夫人有點疲乏了。将剩下的三十人安置在蘭臺閣住下,由宮中的嬷嬷教授禮儀。受到很好的招待。
此後半個月樊夫人沒有任何舉動,蘭臺閣裏的三十位美女喜形于色,都夢想着有一天成為楚宮裏的貴人,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三】得遇賢人
國君夫人親自為國君挑選姬妾在楚國國都郢的大街小巷,成為熱議的話題。香橼閣是郢都城內最大的酒樓,這裏彙聚了來自四面八方,三教九流的人。有錢的在酒樓後院的別苑消遣,想要安靜的話,可以間雅室,喜歡熱鬧的話就在閑人、士子聚集的二樓大廳說古論今、交流思想,評議國家的大政方針。這是一個自由而開放的場所。瞧,北面靠窗的地方就圍攏着一對人,一幫人已經喝得酒酣耳熱,說起話來嗓音都比平時高亢了許多。
“聽說,大王的夫人這次親自為大王挑選美女。”
“你說奇怪否?自古女人在後宮都是争風吃醋,夫人此舉可謂亘古少有啊!”
“你說夫人是不是通過這招把比她美貌的女人全過濾掉。在後宮獨獨她最漂亮,大王就專寵她。”
“仁兄,此言差矣!聽說這位夫人不但風華絕代,更兼才智過人,當年大王癡迷打獵,夫人屢次不止,夫人就不吃獸肉。大王沉迷于“繞梁”古琴的悠揚柔美,她以夏桀、商纣惑于妹喜、妲己的亡國之音力勸大王。大王終于決心毀了古琴。此等女子必定是有遠見卓識、大智大勇之人。豈會做出這種讓所有人都看得到的拙劣之舉,蒙混大王,那豈不是等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依仁兄所見,夫人此舉意欲何為?”
“依我看夫人應該有足夠的自信和氣度把最美最好的女人為大王選進後宮。”
“如果那樣,她豈不失寵了。”
“老兄,你錯了。夫人若真有這樣的肚量,她在大王的心中就樹立起了一個別人無法企及的标尺,這個标尺會成為今後大王去衡量所有後宮女人的一個标準,試問世間有她這樣胸襟和自信的人能有幾個。這樣一來,她在大王的心中就變得不可逾越。”
“既然她又美又有智慧,花心思讓自己獨寵後宮豈不更穩當。”
“仁兄此言差矣!夫人要的是大王的敬重,不是寵愛。寵愛就像夏天的食物,歷久就會變質,而敬重就不一樣,即使她将來年華老去,她依然能永遠保持她的尊貴。”
“那她天天看見大王被那些美女圍繞,能不眼饞,不寂寞嗎?”
“一個有大智大仁的人,首先是一個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樊姬為體察民情,簡裝出宮,今天就在酒樓上,她聽到那人的一番言論,覺得她的話說到自己的心坎裏,為此人的不入俗流的獨到另眼相看。
“大王剛執政那會,天天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還宣示敢進谏者,殺無赦!是伍舉冒死用隐語啓發了大王。”
“鄙人不這麽認為。大王若是昏聩之人,即使用金鐘玉器鼓蕩他的耳膜,也無濟于事。大王表面上看是沉迷酒色,其實是在韬光養晦。”
“兄臺此言着實讓人費解。”
“仁兄可知當年西伯侯姬昌從羑裏被國人解救出來,回到周部落,天天歌舞升平,誰敢進谏就殺誰。背地裏卻興農養兵,慢慢剪除纣王的羽翼,當時商朝有很多諸侯國,纣王還是一個上山能擒虎,下海能降龍的人。而姬昌能取而代之靠得就是那份隐忍。姬昌在羑裏囚禁時悉心推演《周易》深曉從弱轉為強最需要的智慧就是‘韬光養晦’四個字。大王之所以三年不理朝政,在我看來有三個原因:
一、國中暗中湧動着禍亂的暗流,需要冷眼觀察,靜觀其變。
二、穆王時期,國家一直在用兵,大王即位之初,楚國遭遇饑荒,需要修養生息。
三、大王要想實現北上中原争強,必須保證後方安全,而後方蠻夷地區,一直存在騷動,需要迷惑他們,讓他們盡早跳出來,果斷予以剪除。
四、大王用淫樂的方式,來檢驗朝臣,誰是真心為國家,為社稷着想的股肱之臣。果然伍舉和蘇從不畏個人生死勸谏大王。大王覺得時機成熟,就躍上枝頭,一鳴驚人。”
樊姬聽到這番話,心下很震驚,就走過去說道:
“這位仁兄如此大膽的議論朝局,不怕召來橫禍嗎?”
“這位夫人此言差矣,楚國先君鬻熊,當年騎着牛,穿着破衣爛衫,侍奉文王,追随武王伐纣。周成王時,楚國被冊封為子爵,封地只有50裏,到現在楚國縱橫長江、漢水流域,國土有幾千裏,稱王于天下,靠得是什麽?靠得是楚人的血性,楚人筚路藍縷的精神,楚人的拳拳愛國心。當年先君楚文王打了敗仗,一個守城的獄卒,敢緊閉大門不讓其入內,文王是以浴血奮戰,征服巴人。君王若荒淫無恥,王師可以再宗廟裏在歷代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