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是不是大哥的親生女兒?
大殿裏極為的寂靜,落針可聞,太陽從緊閉的窗戶裏透了過來,拉長了四人的身影。
餘默收回了目光,低下頭道:“周姨,我餓了。”
周姨忙向着餘溪看去,再看向趙姨。
趙姨看了看餘溪,見她沒有表示,知道她心裏難受着,勉強對着餘默笑了笑:“今兒咱們說的都是私房話,出了這門可不能再在別的地方說第二遍了。”
“我曉得利害。”餘默點了點頭,這話傳出去被人利用的好了,可能害死一群人。她也沒有對餘溪行禮,轉身就走了。沒行禮自己是故意的,她都這樣傷心了,還能記得行禮,太理智頭腦太清明,會讓人有危險感。
本來這一場哭訴,為的就是讓嫡姐愧疚、心軟,然後借着這種心理,好讓她不要敵對自己,讓她庇護自己。但是不能讓她輕視自己,以為自己可以随意被犧牲,更不能讓她防着自己。
其中分寸與把握,皆是她路上再三斟酌而後定的。
回去後,餘溪沒什麽胃口,吃了一點,只覺得心累,就想着上榻歇着。
周姨屏退了宮婢,餘溪看她欲言又止的樣子,坐起來勉強露出個笑容:“有什麽話就說吧,你還能害了我不成?”
周姨跪坐在榻邊的墊子上,認真的看着餘默:“咱們進了宮,從前的過往,都不存在了。”
餘默恍惚了一下,眼裏有了淚花,輕聲道:“是啊!餘家三娘子,從來都沒有定過親。”要是讓外人知道,自己對這婚事不滿,心裏還想着別的男人,那不是找死嗎!
周姨聽餘默這樣說,心疼于餘默的懂事明理,連鼻子都酸了,哽着喉嚨一時說不出話來。
半晌,她才道:“我就知道,七娘那樣聰慧,你也是聰穎的。”
餘默擦了一下眼角,笑着問周姨:“周姨,我今天對姐姐,是不是太厲害了些?”餘家三娘子,從來都是沉默安靜的,少有她在安寧宮表現出來的強勢與激烈,所以在這個熟識她的人面前,她要裝不堅強,要讓她知道,這一個月來的堅強,都是假象。這才符合餘默的性格。
“沒。”周姨哽咽着,眼裏突然就蓄滿了淚水,“你與七娘,都是同樣的性子,隐忍而堅強。”
餘默一怔,才明白過來,這個七娘,指的是自己的生母萌氏。
Advertisement
“我如今長大了,你能說說,我阿娘她們隐瞞着我的那些事嗎?”餘默直直的盯着周姨的目光問。她原本只是懷疑,現在已經确定了。
古人納妾其實并不容易,而且有諸多講究,都是處在金字塔頂端的一群男人才會擁有的權利,妾的身份本來就低,所生子女更是不能跟嫡女相比,就算丞相家的家教極好,對于她的優待也有一些過了。
四品大員的兒媳,說高不高,說低也絕不低,但以這個社會的規矩,她做六七品官員的兒媳才是正常,五品已經有點算是高嫁,四品更是罕見。官宦人家一般都不願意娶一個庶女做正室,就算她是丞相家的庶孫女,那也是個庶的。古代人,或者說這陳朝人,對于庶出子女的不看重,還沿襲了前朝的風氣。
做丞相的人是她爺爺是不錯,可那不是她父親,她父親只是個正四品下的尚書右丞,差了一輩,可就另當別論。
可以說,她以前的婚事,是家裏人用盡了心思才得來的。
她跟阿娘都不是八面玲珑的人,也沒讨的大父大母與大哥過多的喜歡,嫡母不去破壞她的親事已經是好心性,花心思為她勞神才說不過去,反正她感覺那女人沒有那麽白蓮花!
那,要多麽大的故事,多麽深的淵源,才能惠及到她身上?
就算心疼她,她也不覺得人生過半有着豐富經歷與見識的周姨會一開口就眼淚汪汪,想到婚前阿娘曾經在她榻前看着“熟睡”的自己,嘆息的“命啊,這都是命啊”的那句話,她反倒是覺得周姨是在心疼自己的阿娘。
周姨不防餘默問出這種話來,猛然睜大了眼睛,目光很是閃爍,卻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僵在了原地。
餘默心道果然,自己的身世還真的有問題。
“你不說,我就去問我阿娘。”
“別!”周姨一着急,身子向前傾,連忙勸阻,感受到自己過于急切,才面色嚴肅的道,“你要是孝順,就別去惹你阿娘傷心。”說完又不放心,再加了一句,“都過去的事情了,就別再提了,你阿娘也不會告訴你!相公和夫人也不會說!沒有人會說!”
“那,我是不是大哥的親生女兒?”餘默對于周姨的話不置可否,繼續追問。
初來的時候,你會覺得陳朝是個很奇怪的朝代,尤其在稱呼方面。
把娘叫娘娘很好理解,就跟将媽叫媽媽,将爹叫爹爹一樣,可女性方面沒有問題,男性方面真的問題很大啊!雖然她能很快的接受,卻還是狠狠的刷新了一遍她固有的觀念。
比如她就想不通為什麽要将父親叫哥!父親排行老幾就叫幾哥,她父親排行老大,就叫大哥。而同時父親又有另一種稱呼為耶耶,依她這些時間的理解,應該是只有已婚人士才能這樣稱呼自己的父親。原本只有爵、尊、大權、貴這四類人才有資格這樣稱呼,如今已經演化到士族基本如此了。
再比如祖父不叫爺爺,叫大父。不過這個大與排行無關,只要是爺爺,都會被稱為大父。
她結合了中國古代“大長公主”這一詞,才明白這個“大”字在稱呼裏,除了“排行第一”的意思外,還有一層意思是“上一代的長輩”的意思。比如說中國古代多數皇帝的女兒叫公主,姐妹叫長公主,姑姑叫大長公主,這其中的大就是那個意思。
所以她很能理解大父就是父親的父親,大母就是父親的母親,大娘就是女性長輩、大郞就是男性長輩,大陛下就是先皇,大皇後就是先皇皇後,可是她學識有限,真的追究不到父親稱呼為“哥”的來歷與淵源。
不是別扭不适應,她很适應,只是好奇而已。
就如同好奇大哥對她的态度,寵而不愛,卻也幾乎從不親近,也從來沒有嚴厲的對待過自己,搞的小時候的餘溪還吃過很多醋。
身為父親怎麽可能對兒女不嚴厲?所以她懷疑,一直懷疑自己的身份。
周姨瞪大了眼睛,臉上的血色刷的一下就褪了下去,微微張着嘴望着餘默,反應卻也是快,怔了一下快速道:“自然是了!你不是大郞的女兒還能是誰的!?”
餘默松了一口氣,笑着道:“我多心了。”
周姨心裏也松了一口氣,追問着:“誰在你跟前嚼舌根了?看我不撕爛了她的嘴,連這種造謠的話都能說出來!”
餘默搖了搖頭,有些困倦的道:“沒有,是我心思太重了。”她阿娘其實就是個想的多的人,女兒像娘,很正常。
“你歇着吧!我出去準備回門的禮物。”周姨見餘默困了,建議道。
餘默點了點頭,躺下了。
背着身子聽到關門聲,她心裏終于肯定:她不是大哥的親生女兒!
如果自己是大哥的女兒,正常人最直接的第一反應,應該是驚訝愕然的,她會問“你怎麽會這樣想”的可能性遠遠的要大于直接回答。不會急着肯定,也不會将詢問放在最後。再結合她的面部表情,其實很好猜很好猜,不是嗎?
還有,周姨沒有追究到底。
如果她真的認為是別人在自己面前嚼舌根,就會追究問底,将那個嚼舌根的人找出來。她應該是怕問的多了讓事情生變,才不敢提及,避之不談,好将這件事快速的揭過去。沒有問題怎麽會是這種反應?
那麽,她的親生父親到底是誰?
第一種可能,她身上有着餘家的血脈。
第二種可能,她身上的血脈與餘家有着莫大的關系或情緣。
其它的都不太可能,因為那樣餘家人也沒有必要對她那麽好。
大父生有四子三女,第四子與第三女皆早夭,二子早逝。假設都活着:她阿娘與第三女年齡不符,首先排除;第四子年齡按她出生時間來算那時候還有些不适合生育,可能性很小所以同樣排除;第二子年齡合适,成為最佳懷疑對象。
其他餘家有血緣的人,都在老家沒在京城,可能性不大。而根據餘家人的态度,她也不可能是逆倫常的産物。至于第二種可能,就要了解餘家的歷史與萌家的歷史和兩人者之間的關系了。
在餘溪與餘默起争執的時候,大皇後已經到了禦書房,追問下才知道穆淵與餘默的事情,便也緘聲了,對餘默心底倒是升起了些心疼來。
等餘默睡醒後,吃了午飯,去廚房看了看,也沒打算單獨開火。真要害你了也防不過來,而且她現在身邊的人除了周姨可信外,也沒有可信的人,在彰化宮的廚房裏其實反而安全些,因為他們擔着主責。況且皇宮裏的女人可怕不可怕,要看你處于什麽樣的朝代與社會的形态,毒藥也不是那麽好有的,都被國家管制着。
然後,她就又晃到了安寧宮去。
越來越覺得自己那個嫡姐有些異樣了。質問自己的時候,都是什麽“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這裏的人,好像最常用的是“為何”而不是“為什麽”,她相信一個人最憤怒的時候,用的會是心底裏最直接的詞語。
而且嫡姐雖然強勢,對于自己進宮的反應真的有些激烈了。還有她比以前沉的住氣,再加之那句“賊人就是矯情”,自己有懷疑很正常。
其實這些都是微末之處,拿來懷疑都不夠份量,可誰讓她愛想的多,心思重呢?
她得去試探一下,看能得出什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