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還沒。”姜菱沒動,“媽也在家裏嗎?”
“她去超市買東西了,等下回來。”姜景雲松開放在門把上的手,轉過身去,也沒繼續說什麽。
門沒關,意思不言而喻。
姜菱呼出一口氣,這才擡腳往前邁了幾步,東西先被她放到了玄關的櫃子上,家裏的陳設都沒什麽大的變化,她熟門熟路地拉開鞋櫃,想要先換鞋,但鞋櫃打開的一瞬間又有些緊張,因為她不知道鞋櫃裏有沒有自己的拖鞋。
好在是有的,在角落裏,看上去很新,就連外面包裝的透明塑料袋都沒拆。
姜菱拿出來拆開,套上去這才直起腰,看向已經在沙發上坐下的父親。
姜景雲是數學老師,所有關于數學老師的刻板印象在他身上都有體現,比如喜歡襯衫紮褲子,比如戴着一副眼鏡,比如常年拿着一個不鏽鋼保溫杯,嚴肅、沉悶、不茍言笑,這些都是姜菱以前讀書的時候聽那些同學們對姜景雲的評價。
但與刻板印象又有些區別的是姜景雲哪怕今年已經五十出頭了,但也在認真地刮胡子,頭發也黑得發亮,除了眼角的細紋比以前明顯了一些以外,還是那一副英俊的樣子。
姜菱又提着東西過去,氣氛有些沉,又把袋子放在了茶幾上,這才張了張嘴:“剛剛的阿姨以前怎麽沒見過。”
“不記得你劉叔了嗎?”姜景雲雙掌放在膝蓋上,他輕哼一聲,“這是你劉叔的妻子,來找我們商量事情。”
姜菱有些意外:“劉叔結婚了嗎?”
劉叔是姜景雲多年的好友,也是一位老師,他們以前是大學同學,後來又一起來這所中學上課,很多年的情誼了,姜菱從小到大沒少見劉叔,只不過劉叔這麽多年來都一直單身着,沒有要結婚的打算。
姜菱沒想到現在人過五十了,倒真的結了婚。
“嗯,是我們以前的大學同學,他們以前談過戀愛。”姜景雲摸過自己的保溫杯,習慣性地擰開,但今天在家裏,裏面沒水,他又皺了皺眉。
姜菱起身:“我給您燒水吧。”她停了一下,“爸。”
姜景雲緩緩地點了頭,看着自己的女兒去櫃臺上拿了個搪瓷杯進了廚房,給他用燒水壺燒水。
Advertisement
四年不見,要說不想念女兒那是假的,可兩邊的人脾氣都倔,斷掉聯系以後就真的再也沒交流來往過,明明是在一座城市生活,又不是在很遠的地方,但卻就是沒有再見。
思及到此,姜景雲又拿過手機,給妻子陳淩珍發消息。
家裏沒有飲水機,燒水壺工作也要點時間。
姜菱來廚房就是為了躲避氣氛的,她來得終究是有些太沖動,有些不能适應,緊張得手心有些冒汗,廚房是短暫的避難所。
想着這些,姜菱還是給季持矜發了消息過去:【我回家了。】
【嗯?】
【是太累了嗎?】
【不是,是我爸媽這邊。】
【好幾年沒見,我都不知道說什麽。】
季持矜:【那他們态度怎麽樣?】
【暫時看不太出來,不過沒怎麽生氣,可能是還沒聊到我的工作這個話題。】
姜菱又覺得自己說了太多:【我見機行事吧。】
【好。】
姜菱關掉手機,等待燒水壺的時間裏看了看廚房,她在強迫症似乎是遺傳了姜景雲和陳淩珍,燃氣竈很幹淨,置物架上面的調味品也不淩亂,砧板和菜刀也都放得規規矩矩的,就連頂上的吸油煙機也都很幹淨,看上去是剛擦過不久,一切跟以前都沒什麽變化。
“叮”的一聲,水燒好了,姜菱取下燒水壺往搪瓷杯裏倒了一杯,八分滿的樣子,她就端着杯子出了廚房,重新來到了客廳。
姜菱把杯子放下:“要泡茶嗎?爸。”
“不用。”
家裏一直沒有飲水機,從小到大姜菱喝最多的就是涼白開或者熱水,以前家裏還有熱水壺的,但自從有次熱水壺炸掉讓姜菱的腿受傷了以外,家裏就再也沒用過了。
姜菱記得那都是她初中時候的事情了,她放學回家想喝點水,陳淩珍讓她自己去廚房倒水,說是下午新燒的,她去了,結果熱水壺炸開,不幸的是有碎片紮進了她的腿裏,幸運的是她沒被怎麽燙到,也就幾個地方起了紅泡,只不過那個場面看起來也有些瘆人,把姜景雲和陳淩珍都吓着了,連忙抱着她下樓去附近的醫院。
回憶襲來,姜菱的鼻尖莫名一酸,她“哦”了一聲,抿了下唇。
門口在這時候傳來了鑰匙入孔的聲音,姜菱又站起來轉過去,就看見母親提着兩個袋子站在門口。
四目相對,姜菱眨了下眼,盡量讓自己的聲線聽起來平穩:“媽。”
陳淩珍關上門,看起來很鎮定的樣子,她簡單地“嗯”了一下,又對着姜景雲道:“還不快來拿東西?”
“來了。”
姜菱本來想過去幫忙的,但姜景雲速度比她快,沒幾秒就提着一個袋子過來,放在了飯桌上,他招呼着姜菱:“這是你以前最喜歡的那家炒粉,你媽給你帶了一份回來。”
陳淩珍這時候也去洗了手過來:“不吃午飯就過來,不要身體了?”
姜菱的眼眶泛紅:“沒來得及。”
飯桌也沒換,實木的,擦得幹幹淨淨。
姜菱坐在椅子上打開面前的飯盒,裏面是一份加了很多料的炒粉,正冒着誘人的香氣,她拆開一次性筷子,捏在手裏了才擡起頭,又看着在她對面站着的父母:“你們看着我吃嗎?爸媽。”
“……”陳淩珍先走了,姜景雲跟在後面,兩人來到客廳。
桌上放着的水果一目了然,而另一個袋子他們也不陌生。
這些年來總是收到一個叫“HI笑”的店鋪送來的月餅和粽子,剛開始那會兒他們以為是哪個學生送的,還挨個問過,但沒有一個學生認下來,他們哪兒還有不知道的呢?
這幾年來也不是沒想過去這個店鋪看看,但又不知道見到女兒以後該說什麽。
他們也就在網上搜搜這個店鋪,有時候在評論區裏會刷到別人不小心拍到的姜菱,哪怕是不那麽高清的畫質或者有些糊的照片,也能了一點他們的想念。
可姜菱不愧是他們的孩子,脾氣倔得很,這家炒粉店在這邊開了很多年,姜菱以前就常去買,所以老板都眼熟姜菱了。
兩年前他們也去買的時候,還聽老板說過姜菱這孩子前兩天剛好來買過。
寧願來買炒粉,也不願意回家,明明不過幾百米的距離,卻又那麽遙遠,至此他們也就絕了去看姜菱的想法,照例上網搜搜店鋪,看能不能運氣好點。
現如今面前就擺着女兒親自提回來的餅幹這些吃食,饒是陳淩珍以前都不愛吃,現在也打開嘗了嘗。
就跟姜菱寄來的月餅和粽子他們悉數吃掉了一樣。
姜菱一擡頭,就正好看見這一幕,随後她當作沒看見,又繼續埋頭吃着眼前的炒粉。
味道還是以前的味道,可怎麽就讓她想流淚呢。
但分量實在是太多,姜菱的胃口就只能吃一半,她皺了皺鼻子,把桌子收拾幹淨了,才又走過去,在兩位長輩的對面坐下,她已經處理好了自己的情緒,眼眶也沒再紅了。
她露出了一個笑容來:“媽,爸,我這次回來,也不是想說我想當老師了,而是想說我選擇了別的人生道路也過得很好,我在那邊還買了一套房子……”她吸了口氣,“你們還在生我的氣嗎?”
作者有話說:
寫什麽小說并不重要,反正最後也是在小區門口煎餅果子(放面糊)(抹勻)(打蛋)(抹勻)(塗肉醬)(撒豆角)(撒蔥花)(放火腿腸)(放脆脆)(放生菜)(打橫卷起來)(切一切)(打豎切兩段)(疊起來裝進紙袋)(裝進塑料袋)(遞給過路人)(擦汗)(看一眼彈出的女朋友發的消息)(繼續煎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