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賣菜
要不說這黃瓜、扁豆好養活呢,也就一個多月的功夫,在李愛國精心的打理下,這黃瓜扁豆就都爬上了棍子,長的差不多了,到了可以去賣的大小了。
既然可以賣出去了,那家家戶戶的少不得就在一起再開上一次會,商量好了啥時候去賣出去。
這黃瓜的長勢實在是太快了,真真兒是一天一個樣兒,這要是不早點賣出去,沒準兒就老了賣不出去了;倒是扁豆還好些,即使是老些了也不礙事兒。
因為這蔬菜的特殊性,所以最後開會得出的結果就是,每天派出一個人開着拖拉機把摘好的菜給送到另一個城裏去。
這人,首先他得會開拖拉機,這個他們村裏倒是也有三五個會開的,畢竟大多數都是當過兵,搞過運輸的;其次嘛,這人啊,他們一定要信得過的。
畢竟這可是要去城裏收購站送菜,送完菜還得把錢給拿回來。倒不是怕這人藏私,自己順下點什麽的,畢竟鄉裏鄉親的,低頭不見擡頭見的,誰也不好意思幹這個。只是這賬可得算好了!把錢準确的給拿回來,那就得要求這人頭腦靈活了。
這算來算去的,滿足要求的人還真是不多,最後大家夥一致的把目光投向了李愛國,嘿,這不就是他們要選的人嘛。
這兩條要求,李愛國還真是都滿足。
首先李愛國的身份就讓人又信服力,他是生産大隊的隊長嘛;再其次李愛國可是去城裏讀過書、會算賬的,比他們這些人那可真是強多了。而且這事兒還是李愛國挑起來的,這麽一琢磨,簡直就是給李愛國量身定做的事兒嘛。
看衆人的目光都投向他,李愛國也有數了。不過這事兒還得先小人後君子,約法三章先。
于是李愛國坐在衆人前面開口了,“送菜這事兒我來也行,但是我送菜也不是白忙活的,這事兒啊咱們還得合計合計,看給送菜的人多少份子才合适。”
底下的人又嘀嘀咕咕的說開了。因為知青搬了出去,所以公社也終于空了出來,如今他們這些人是坐在公社裏開的會,倒也是舒服。
“要我說,還是頭前說的那樣,咱們公裏地收成的錢就跟國家辦的那樣,按公分分,”李愛國說道,“這幹了活才能分錢,不幹活的一分錢都沒有。那自留地的菜在送去城裏之前,先在村裏用稱給稱好了,各人都記着賬,這個可是一分錢都錯不了的。”
“那開車去送菜也得算是一個滿公分,畢竟這活也不輕省。”
李愛國才不傻呢,雖說他是生産隊長,得一心為公。可他也有一大家子要養活呢,他也不能白忙活。
這送菜看着是個輕省活,就是開開拖拉機呗,可是你別忘了,到了城裏收購站,這也是要幫着人家把菜卸下來的,說白了也是要當一回搬運工,幹一回沉活的。
Advertisement
比起村裏人只是閑着沒事給菜澆澆水什麽的拿個滿公分,他可不想每天出上一回力連一個公分都拿不到。
這先說好了才能後不吵吵,沒得有他出白功的道理。
“我看行,”李立仁作為村裏的長輩開口了,“這幹活就給錢,到哪兒都是這麽個理兒,沒毛病!”
李立仁一開口,村裏人也跟着開口了。
“就是,沒有讓隊長出白功的道理。”
“隊長拿公分也是應該的。”
“這事兒出的力也不少呢。”
下面的人七嘴八舌的說着,李愛國臉上頓時就有了笑,大聲道:“大家夥放心,我一定把這菜好好地給送到了。這事兒就這麽說定了,明兒一早咱們在公社集合。”
等人都走了,李愛國這才關了門,又仔細打量了黃瓜一會兒,見黃瓜上一個密蟲都沒有,這才悠悠哉哉的回家去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呢,李愛國家全家都起了個大早。不只李愛國一家子,全村人都是一家子冒着大霧,手腳麻利的摘黃瓜扁豆呢。
這時候也沒啥保鮮技術,為了讓人家能夠對這些菜看得上眼,那就得早上早點摘好早點給人家送了去。
每天都有長得差不多的黃瓜扁豆,李愛國家今年的自留地全都種上了菜,所以摘的量還不少,得虧家裏人也多,手腳麻利點,兩個鐘頭也就差不多了。
這黃瓜可是精貴的菜,李愛國找人打聽過,這黃瓜要是磕了碰了的,人家可就把價錢給降下來了,就這樣,收購站的人還說,那些國營大飯店還不一定要呢。
好在村裏的提籃啥的都挺多的,在提籃裏鋪上一層厚厚的野草,路上再小心點也就差不多了。
一家人到了公社,村裏的人也都差不多到齊了。
這時候李愛國就得出面了。
讓村裏人先排好隊,然後和李愛黨一塊兒,挨個兒的給鄉親們把菜的重量給稱好了再記下來,這等着都是要算賬的。
等村裏人的菜都稱好了,這才又把公社的菜給摘好。人多力量大,這一家只出了一個人,也只用了不到半個鐘頭的功夫就摘好了。
這時候就得把菜給裝上車了,在木頭車板上鋪上厚厚的野草,黃瓜放下邊,扁豆放上邊。等整整齊齊的碼好了,在用高粱杆子蓋上,這就可以出發了。
滿載着村裏人對未來的期盼,拖拉機終于突突突的跑出去了。
李愛國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量,這開起車來也就格外神清氣爽。
因為他們起的實在是早,即使李愛國把車開上馬路這會子,路上的人也是不多,或者說是幾乎沒有。李愛國頓時就更加放心了。
這時代那是“我窮我驕傲”,誰要是富裕點,得來的可不是羨慕啥的,那是眼紅。所以說,李家莊也是冒了巨大風險的。雖說他們幹的這些事兒都在國家的政策體制內的,可是也怕出點啥事兒的,所以他們也都盡可能的小心些,對外更是把嘴給閉嚴實喽。
往東兩裏地,就到了一個三叉路口,李愛國毫不猶豫的就往東南方向島城的路口去了。
他們這兒離兩個城市差不多遠,說是差不多,其實也是有遠近的。離肉肉去過的那個城密城是最近的,可是離島城的距離也只比另一個城要多上七裏路。
這七裏路,對于一個腿腳麻利的農村人來說,也就是要走上半個鐘頭的功夫罷了,如果要是開車,頂多也就多開上幾分鐘,耗上幾滴油罷了。
別看這兩個城市離得近,但這兩個城的經濟狀況差距可是不小。島城那可是沿海城市,那裏的人建國前捕魚捕蝦的,可比他們掙的錢多多啦,這也導致即使是建國後,他們的生活條件也比他們好。
而且那城裏可是有國家的機械廠呢,雖說人家幹的是重活,可是這裏面工人的工資可比密城紡織工人高多啦,而且人家供應的糧食也更多。那條件可不就比密城更好了嘛。
就像是過年時候必備的那條大魚,這都是從島城運過來的,雖說他們也算是離海近,可那也比不上直接就是在海邊上不是。島城的地倒也不缺,魚蝦啥的更是不少,可是他們那兒蔬菜水果啥的倒是挺稀罕的,開的價竟然也比密城那裏多上兩離錢。
為了不打眼,也為了那兩離錢,村裏人和李愛國都決定要往島城送。所以,這拖拉機突突突的就往島城的方向去了。
一開始沿路上都是些茂密的樹林子,少有人煙。等離島城中心越來越近了,屋舍也就越來越多了起來,到了市裏,可了不得了,竟然有了鋪上了水泥的路。
李愛國還挺羨慕的,他們那兒劃分的時候,上面猶豫了一段時間還是分了密城去了。這要是化了島城,沒準兒日子過得比現在還要好呢。
這蔬菜也是屬于糧食,是要送了收購站裏去的。
到了收購站,就見一個瘦高個兒,穿着土黃汗衫的中年漢子靠在門口處,坐了個馬紮兒上,翹着二郎腿,大早上的眯着個眼打盹兒呢。
李愛國把車開了門口放好,就跟漢子打招呼,“李大哥,這菜都送來了。”
他來之前可都是跟這收購站的人都打好招呼了的,所以對這收購站的人也清楚地很,也知道要跟誰打交道。
就像這姓李的漢子,那以前也是上過戰場負傷後退下來的,雖說跟他們家老爺子沒啥交情,可用那老話來說,都是姓李的,五百年前是一家不是?!那人品也是沒得挑的,不像那些城裏人看不起他們。所以前頭就是聽了這漢子的意見種的黃瓜和扁豆,現在也是找這漢子來忙活。
那漢子睜開眼睛,見是李愛國,立馬從馬紮上站起來了,大笑道:“愛國兄弟,這就來啦。”
“是啊,”李愛國的臉上笑眯眯的,“這一大車子都是菜,你去瞧瞧?”這是讓那漢子驗貨呢。
“行。”漢子笑眯眯的應下。
這年頭菜可是緊缺貨,下面農村都去種糧食填飽肚子去了,誰還在意要吃個菜啥的。而且菜這東西容易遭蟲子,産量也不如糧食高,價兒也就那樣兒。也就這大兄弟村竟然還有餘力種菜,可真是了不得了。
他也得好好的跟他打好關系,畢竟菜這東西限量供應,從來都是供不應求的,城裏的國營大飯店都斷菜好幾天了,領導的臉色也就更不好看了。
想到這裏,漢子臉上笑的更加燦爛了,一邊走一邊道:“走,大兄弟,咱這就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