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幹活
既然決定了要利用村裏空閑的土地種菜,姓袁的一家子也搬走了,等李愛國買好了菜種分下去,這村裏的人家就轟轟烈烈的行動起來了。
自留地和自家院子裏産的菜都是自己的,不用交公,這也就導致了李愛國原本打算先把大隊公社的地給收拾好的計劃破産了。這時候家家戶戶對原本還不甚在意的自留地爆發了極大的熱情,誰也沒那閑功夫再去出工了。
可別小看這自留地和村裏人家的院子,不說其他人,光是李愛國家的自留地和院子,滿打滿算邊邊角角的加起來也得有那麽六七畝地呢。
就跟這會子的李家莊一樣,在別的村,有的人家比起公裏的地更看重的是自留地,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那公裏的地只要聽從生産隊長的,肯下老實出力拿個滿公分,到了該分糧食的時候分糧食就行了,至于夠不夠填飽一家人肚子的,一村一個狀況,這就不好說了。
但是這自留地可就不一樣了,在這地裏那是想幹啥就幹啥,誰都管不着,而且收獲的糧食什麽的都是不用交給國家的。說白了,就跟自己地一個樣兒,那還不得仔細的好好打算好了。
所以那些分到的糧食不夠一家人吃的人家,就在自家自留地裏種些地瓜土豆什麽的,這東西抗旱,就要澆點水,多照顧些,這自留地裏産出來的糧食,一家人可就真的盡夠了。
所以說,比起城裏拿着糧票買糧食将将夠吃的,農村人的糧食,只要一家子勤勤懇懇的,絕對沒有餓着的道理。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這自留地是可以“擠”出來的。
這公裏的地咋劃分的呢,說白了就是建國前已經開墾出來的土地罷了。
也就是說,只要是現在村裏再開墾出來的土地,那就可以算得上是自留地了。
這真要糧食不夠,在村頭地尾的犄角旮旯裏種上點東西,留下記號,這就算是占着地了。再勤快點的,找塊荒地開墾出來,村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也就算是自留地了。(當然可不能為了開地砍樹啥的)
所以啊,這只要不是大荒年大災年啥的,農村的人還真不難填飽肚子,頂多吃的不夠好罷了。
書歸正傳,因為大隊公社是公裏的地盤,按照李愛國的想法,那就是大家夥一塊幹,到時候也跟劃公分似得分錢,這可不就是皆大歡喜了嘛。
原本李愛國還想着,今年要是收獲不錯,他就帶領大家夥往村東頭多多的開墾土地,這樣可真就是要發家致富了。
結果他還沒來得及發表想法呢,這公社裏的地就徹底的沒人管了,明明他跟村裏的人打過招呼要先把公中的地給侍弄好的!
不過,這先顧着家裏的地也是人之常情,鄉裏鄉親的,他還真沒有必要為了這點事兒去說道一頓。
Advertisement
所以,李愛國也就幹脆随起了大流,先忙活自家的自留地算了。
這北方的菜也是好種,只要把土地規整平整了,撒上種子再澆點水就行了。當然了,這會子也沒有化肥啥的高能提高生産量的東西,有的也只是純天然的農家肥罷了。
肉肉放學後不顧胡老太的顏色,也跟在一家人後面來種菜了,而這時候她也終于明白了為啥那群子小屁孩同學一放學就着急忙慌的拾大糞了。
大糞能當做有機肥提高糧食産量,這點肉肉還是知道的。所以,同學們拾大糞,肉肉也就想當然的認為這是給公裏用的,拿來換公分的。
現在這麽一想,大糞不只可以換公分呢,還可以拿來給自家的自留地用啊。
要知道即使是家裏茅房的糞便,這也是要算作公裏的。當初肉肉知道這一點的時候的心情複雜得很,已經無法言喻了,但是這一點的規定也導致了如今他們李家莊種菜那是沒有肥料的。
那麽唯一的辦法也就出來了---拾大糞,就跟別村的小孩子一樣。
還沒等肉肉主動開口要接過這個艱巨的任務呢,就聽到胡老太吩咐二哥李洪禮道:“洪禮,把家裏簸箕搬過來。”
“哎。”李洪禮應了一聲趕緊跑回家去了,等回來的時候,手上已經抱了個裝滿了草木灰的簸箕。
肉肉暗嘆一聲聰明,這就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啊,不服不行,至少她就沒想到啊。沒有大糞,人家還有草木灰呢。即使是這草木灰對産量的幫助比不得大糞,那蒼蠅再小也是肉不是,不比裸着個地要強啊!怪不得奶奶平日裏把這些草木灰都用袋子裝起來擱隔檔棚子裏呢,感情這也是一種肥料啊。
就見胡老太把這一小片的土地細細的撒上一層草木灰,一邊撒一邊再澆上剛好能夠潤濕草木灰的水,這就行了。
這時候剛好是收完麥子,夏天快要來了的時候,天氣很是暖和,也就是個三五天,種下的菜也就出來了。
回去的路上,肉肉發現家家戶戶都跟胡老太的做法一樣,都是用草木灰代替大糞來當肥料。
這時候的人民想法都挺淳樸的,就拿李家莊來說,即使是知道大糞比草木灰更好,但是也沒有一個提出來拿些大糞勻出來用的。
當然也可能是他們更看重地裏糧食的産量,但這也是很難得了。
這“割捯麥子”,在農村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要放暑假、升學了。這才剛剛忙完家裏的地,暑假放假,公社的土地也要開始忙活了。
這時候家家戶戶的都忙完了自家的自留地,對公社的地也就熱情多了,少不得也得出上把子力氣,畢竟隊長可是說了,這也是按幹活多少來分錢呢。
誰都想多掙點,這一個個的,除了老的小的下不了地的,全都出動了,也就一個上午的功夫,就把原本鋪滿沙子的公社土地給規整好,種上菜了。
李愛國看着被草木灰鋪滿的灰撲撲的土地,打心眼裏感到高興。雖說這祖宗祠堂沒了,可是他們沒有被這文化運動牽扯到,即使是姓袁的也找不到理由告發他們,而且還要掙錢了,日子就要過得更好了,這就夠了。
等播下了種,李愛國就天天的跑去公社盯着,連自家的自留地都少去看看,一門心思的就想着先把大的地給照顧好了,等着地裏生出錢來呢。
胡老太看兒子不管自己的地光顧着村裏的地,倒也沒多說什麽。這些日子兒子的眼神亮亮的,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感覺竟然跟他那死了的爹倒是越來越像了。
這種精氣神她還是頭一次在兒子身上看見過,怪有趣的。
這種下菜種,還能有啥要注意的?
那要注意的也是可多了。
聽從城裏收購站收購員的建議,李愛國這次買的菜種只有黃瓜和扁豆這兩種,聽說這兩種菜城裏人都挺稀罕的,所以也就緊俏得很,這收購價也就相對別的菜每斤要多兩分錢。
這兩種菜,他們這兒都是可以種出來的,而且産量還不小呢。
不過,這兩樣菜也都是會爬蔓子的。所以,在菜苗冒出頭兩指長的時候,村裏家家戶戶的都開始插杆了---就是在菜苗旁邊插上跟木棍。
李愛國早就不指望村裏的人先顧着公社的地了,好在插杆倒是輕松的很,村裏人忙完家裏的活也就兩天功夫,忙完了不用李愛國吩咐都自覺的跑到公社插杆去了。
這插杆用的木棍是在農村很常見的,幾乎算得上是随處可見的棉槐條子。
這種棉槐條子細細的,就跟割韭菜似得,春天割了一茬,第二年春天又能再冒出來,所以也不是啥稀罕物件。
這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得備着點棉槐條子,為啥?因為棉槐條子的用途之一就是用來編提籃。
這提籃可是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的東西,用來裝糧食啥的,用處可大了。所以這村裏的人基本上都會編提籃,或者說農村人都會編。
所以說啊,這棉槐條子還真是家家戶戶都有,這時候用來插杆還真是在合适不過了。不值錢也就導致了,各戶人家來插杆的時候都是帶着棉槐條子的,倒也不用李愛國吩咐啥的了。畢竟這東西當季的,要是編提籃用不完,也就只剩下燒火這一個用途了。總之還是那句話,不值錢。
肉肉看見那片插了棉槐條子的公社土地,倒是想到了她更小的時候收到的小提籃那種激動的心情。
她四歲那年,李愛國用細細的棉槐條子給她編了一個非常精致的小提籃。肉肉沒想到自家老爸還是個手工藝者,把她美的睡覺都要放了枕頭邊上才放心了。她覺得這可是工藝品啊,她得好好的保管好了。
結果,第二天她跨到大路上想要顯擺的時候,發現跟她一個年紀的小破孩手裏幾乎都有一個,而這個時候肉肉才知道,這小提籃還真是不值錢,會編小提籃的人更是不缺。
給四歲的小孩子編一個小提籃,就代表這孩子立住了,能養活了。肉肉覺得還有一個潛在的意思,能幹點活了。
拿着個小提籃,可不就是讓小孩子長眼色幫着大人多幹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嘛o((⊙﹏⊙))o
肉肉在這家裏倒還真沒幹啥重活累活啥的。胡老太寵着,李愛國慣着,趙紅袖念着,李洪玉頂着,李洪禮随着,得虧肉肉是一個成年人的心裏年齡,不然搞不好就得被這一大家子寵出個混世魔王來。
肉肉覺得,她的心裏還真是強大的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