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晚清異聞錄·詭歌謠(2)
學術研究本也是平常的事,但怪事發生在這本古籍面市後的第十四天,看過這本古籍的學生開始失蹤。如今已有四個學生失蹤了,學校方面怕此事會鬧大,憶及冷翡翠勇破走私販賣國寶一案,她的能力學校方面是絕對信得過的,所以請了翡翠出面。
而翡翠一心留在家裏照顧昏迷不醒的未婚夫子剔透不想再管外事,所以請顧玲珑代為出面。畢竟顧玲珑比起翡翠無論是知識面還是格鬥能力都更出色,再者他行事極為低調,沒有人認得出他的身份。而學校方面明白了她的用意,表示會全力支持顧玲珑的工作,為了辦事能更低調,顧玲珑改回了原名盤長生,畢竟新聞報紙等公衆媒體報道的只是唐宋元等人勇破奇案,應顧玲珑的要求沒有提及他,而盤長生的名號更是沒有人知道的。
思緒又回到現實中,這《晚清異聞錄》等于是一本地方志怪錄,真與假糅合在一起,但是從學術上來說有利于研究晚清市民的風土人情。這冊子書共分為四冊,但現在面世的只得一冊,這冊書是為整合冊的第二冊(卷二)。講述了一個奇怪的家族,和他們會在陰歷娶妻的古怪習俗。
可惜的是這第二冊書有缺頁,以至于裏面的許多重要內容都失傳了。“如果唐宋元你在就好了,馬上能為我解開第一個謎團。”盤長生閉上了眼仰頭嘆息。
眼本就閉得不緊,忽然一點猩紅更是刺破了眼球,跳将出來。盤長生一個激靈,星眸怒睜,四周很靜、人也不多,哪有什麽猩紅。
圖書館二層的書籍是教授級人物才能借閱的貴重書籍,也珍藏了許多古籍善本。學校的重視程度是不用說的了,學生是不允許進出這一層的。經過盤長生的詢問,這冊古籍并不屬于學校財産,那冊子最初出現在何處?和失蹤的學生又有什麽關聯?為什麽看過本冊書的學生會無故失蹤呢?一大堆問題冒了出來,看來首要任務就是得查清古籍的出處。
盤長生還在思考,而小貓玲珑則靈活地畫了一條弧線,再優雅落地。一雙盈綠的貓眼在黑夜裏特別的幽綠詭異,只見它很快就消失在圖書館的另一則。
奇怪,那裏不是死角嗎?這一下引起了盤長生的注意。玲珑消失的盡頭是圖書館的休息室,那裏只得十平米,是個密室。盤長生跑進了休息間。
休息間布置得簡潔舒适,一排複古的書架子擋在玄關處,隔絕了來人的視線。書架子後是一張小床,供人乏了休息。盤長生看向架子上的書,是一些珍貴古書籍的拓本。他發現了一本名為《詭府奇案》的拓本放在了書架子中間。
其他書都落下了灰塵,獨獨這本顯得過分幹淨。盤長生将書取了出來快速浏覽,突然他的手停了下來,他被眼前的一幅圖畫震住。那是一組玉面具,通稱玉覆面,組佩玉是很難得的文物,早前一段時間曾有許多富豪不惜砸重本,花大價錢也想得到一套組佩玉,更何況是做工精美而神秘的玉面具!
玉面具也屬于組佩玉,整個五官是由一套特定的專配一個人的臉面而做成的一幅組套面具。這樣花費的玉料也會更多。玉面具的每個部分都是用金絲固定,形成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再用天珠,瑪瑙,綠松石,琥珀等名貴寶石料子串成面譜的各根支線,一張華麗精美又帶了神秘的玉面具就形成了。為了更好的遮蓋住臉,玉嘴的部分比例特別的大,使得整張玉臉揚起的嘴角線就如在微笑,令人看了毛骨悚然。
那是冥具,只有死人才會以玉面具覆臉。而這本書上有記載,詭府鬼節娶新娘。新娘必以冥器壽服裝身方能嫁入詭府。這與《晚清異聞錄》記載的有相同之處,不同在于,《晚》一冊書說新娘是紅妝紅嫁衣。兩者之間又有什麽必然的聯系嗎?《晚》說的是歸府,而這拓本說的是詭府,這兩者間會不會是同一個府邸呢?歷史考古的課題不能随便開,一旦開了就要大膽設想,小心求證。
把拓本放進自己手袋裏,正要往回走,卻覺得背後有雙眼在冷冷地盯着他看。他停下了腳步,轉過頭,那雙眼透過書架上缺了書的空隙射過來。那雙眼如此空洞,如此冷漠。
盤長生吸了一口氣,從休息室門口邊轉回來大步向床走去。
床上什麽也沒有。
玲珑到底跑哪去了?不對,玲珑是訓練有素的貓,它絕對不會不服從命令無緣無故的失蹤。這裏沒有窗戶,它進這裏後再沒有離開,只能證明這裏一定有秘道。
盤長生在房內小心地摸索,走近床前,床下傳來空心的聲音。這裏竟然有秘道,這一發現着實讓他一驚。休息室的門他已經反鎖,放下心來他就開始研究打開密室的機關。
書架的書類擺設引起了他的注意,國學類,志怪類,地方史記,文學等等都是由一批批按同種類的書擺放在一起作歸類,偏偏中間那幾格書的書種順序是全然亂的。而且書脊顏色的走向也很怪,盤長生把《詭府奇案》拓本放回原處。走遠了看,書脊顏色的走向果然有古怪。看着拼湊而得的零零碎碎的畫面,盤長生終于明白了個中玄機。飛快地先将各書歸類,随後再根據書脊顏色調整,最後一本書放進去,就是一張玉面具的圖譜。書放進去剎那,“咔嚓”一聲床板翻動過來,露出了一段斜坡。
盤長生舉起手電往下走去。地下道尚算闊落,而且沒有想象中黑。他看了看四壁,原來壁中嵌有燈盞,盞上放了白蠟燭。而白蠟燭此時正燃燒着,跳動着昏暗詭異的火光。只一刻的出神,盤長生就想到了《晚清異聞錄》裏歸府大婚的那對白蠟燭。
穿堂風吹到他臉上,悶悶地沒一絲涼氣,悶得心裏起了毛,很不舒服。有風就有出口,這裏究竟通向哪?忽然秘道內的白蠟燭全滅了。靜——無比地安靜。除了他自己,再沒有生命體象征的安靜。被盯視的感覺又來了,前方三點鐘方向發出了淡淡幽光。盤長生調整一下氣息,慢慢走近。牆壁上吊着一個人。
那人的臉面覆着玉面具,沒有呼吸。手電打在人臉上,組佩玉面具在昏暗的燈光中展現着它詭異的微笑。放出幽光的是玉面具上用熒光材質的珠類編織的面譜聯系線部分,奇怪的是這玉面具在眼珠處應是空心的,但這裏卻鑲嵌了兩顆熒光石。
手在要揭開玉面具那刻,心猛地一跳,想起了唐哥唐宋元的話,“考古有考古的規矩,我們是考古工作者不是盜墓賊。對先人我們得畢恭畢敬,如果你們有機會遇到首覆面具的棺,那可得好好燒香祭奠後,屍身每一處細節都檢查收拾好,最後才能揭開棺主人的面具。這也是我們這行的行規,大家可得記好咯。”
這神秘“玉覆面”文化的背後承載了多少秘密無人知道,外行人眼中顧忌的是面具的詛咒,故不能随意揭開;而考古學者不會懼怕更不會相信什麽詛咒,但前輩們的話總得要遵循。盤長生那“人”帶出了地道。
看手表現在是晚上八時,玲珑已經侯在床邊上。盤長生把床翻過來恢複原位,再把人平置于床上。盤長生發現這是個身穿冥服壽衣且死去多時的女學生。
燈下,盤長生伸手小心翼翼地取下玉覆面。女學生身形很魁梧,足有一米八高,所以在昏暗的地方錯把她認為是男性。女學生長相中性,和校長給他的失蹤學生的照片上的容貌吻合。且為第一個失蹤的學生,名叫陳晨。她戴的玉面具是仿的,并非古物,但上面的玉石卻是真的。誰花費那麽大的心思去部這個局?屍身在冬季的低溫條件下保存得很好,看屍斑初步鑒定為死了一個星期左右。但她已經失蹤了将近半個月,這期間的空白時間她去了哪裏,見了什麽人,遇到了什麽,以致于遇害?
舊的問題尚未有線索,新的疑問卻又出現,盤長生真的覺得是無從下手,此案看似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為了不引起大家注意,他馬上聯系了校長和通知了在北京的警察同僚秘密處理屍體。他要将這件事控制在最少人知的情況下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