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1.
阚稷最近有一個在意的人。
在意到讓他推了所有下午的行程,雷打不動來市圖書館報道。
12.
對方是個二十出頭的小男生,隔着幾張桌子,一直偷偷摸摸地盯着自己瞧。
每當他回首時,小男生總是猛地把頭低回去,做賊的模樣怪可愛的。
像是一只只會臉紅耳朵紅的小兔子,惹得阚稷喉結微動。
他想要這只小兔子。
13.
該怎麽自然而然地過去搭話呢?
如果小兔子看的是一些文學類的課外書,那麽他可以自然而然地過去與他讨論書中
劇情。
可小兔子挑的書都是考研資料,有些難以下手。
這個問題壓根難不住阚稷。
搭讪是一門學問,作為時常出席各地宴會的社交家,他自然精通着這門學問。
一日,他的對面坐下了一位美人。
纖腰翹臀,媚眼如絲。
阚稷嘴角一挑,又迅速拉下,理所當然地換去了小兔子對面的位置。
壞心眼地欺負對方,直逼得獵物落荒而逃。
14.
他不怕他的小兔子會逃。
他要的就是對方慌張的模樣。
阚稷躺在家中的沙發上,于落地窗前俯瞰夜景。
身上整潔的西裝已經被扯得松垮,配上昏暗環境下嘴角上挑的弧度,竟顯出與白日
截然不同的兇狠。
他捏着那薄薄的學生卡,望着上面拇指大的人像,只覺口幹舌燥。
他一遍遍嗅着上面殘留的氣息,興致越發濃厚。
阚稷任由下`身興奮腫脹,打電話給了一位熟人。
望着傳遞來的整套消息,他指腹不斷摩擦着上方那張腼腆的笑臉。
深夜空曠的房間裏,只剩濃重的喘息,和低沉的笑。
15.
小兔子并不難找。
發現目标時,對方正像是一個失意的稚子,蜷縮在B大圖書館門口。
阚稷滿意地在獵物臉上看見了最令他心動的表情。
羞怯、害怕和仰慕。
他心裏越是狂濤駭浪,表面越是雲淡風輕。
溫柔是他最好的面具,也是他最好的餌。
而他今天就要放下餌食,引誘他的獵物咬上鈎。
阚稷指尖裝作不在意地擦過面前伸來的那只手,笑着問:“游佐同學,我專門來B大
一趟,你不打算請我用午餐嗎?”
他篤定小兔子不會拒絕,他最了解這類獵物。
果然,游佐眼神閃躲,略帶不安,但臉卻紅到了耳根。
那副模樣像是快要被煮熟,姣好的唇緊抿着,結結巴巴反問他:“那、那您……想吃
點什麽?”
16.
游佐的手很軟,捏起來十分舒适。
似是與他原本就該契合,永遠乖順地被包裹在自己寬厚的掌心裏。
阚稷帶着游佐去了一家古色古香的餐廳,要了盡頭處安靜的包間。
畢竟只有這樣,他才能充足地欣賞對方臉上那種令他渾身都興奮到顫栗的神情。
菜上完後,阚稷遣去服務生,咔噠一聲反鎖了包間的門。
游佐拿着筷子,眼睛愣愣地望着這邊,似乎不太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阚稷卻清楚得很。
現在,他把他的小兔子,關在了這個臨時的籠子裏了。
17.
“您、您是把門……鎖了嗎?”
小兔子慌起來時,手指習慣性地握起又松開,一遍又一遍。
像極了感受到危險時跺腳的生物本能。
阚稷慢條斯理地脫去外套,挂在門後衣架上。
他耐下心來,溫和地答:“我不喜歡用餐時被打擾。”
無論是用桌上的飯,還是用對面的獵物,他都不喜歡被打擾。
18.
游佐信了,濕漉漉的眼睛斂下,時不時舔一舔并不幹澀的嘴唇。
阚稷體貼地替他盛了一碗湯:“之前問你的問題,怎麽不回答?”
游佐“啊?”了一聲,像是不明白自己在問什麽。
他耐心地重複了一遍問題:“在圖書館裏,為什麽一直看我?”
阚稷坐在門前,将籠子堵住了出路,困在其中的小兔子已是插翅難飛。
直到一碗湯見底,游佐才明白自己的處境,緊閉着眼答了。
“因為……因為您很耀眼,我不知不覺就……”
阚稷笑了笑:“不對哦,重新回答。”
他的小兔子在發抖,怪可憐的。
可憐到他呼吸都開始發燙,有意無意地摩挲着牽過對方的掌心。
良久,獵物還是屈服于獵人,眼淚順着臉頰淌下幾滴,像是受了委屈。
“因為我……喜歡您……”
19.
筷子落地,帶着殘汁的瓷器摔成幾片,折射出一道青光。
阚稷把他的小兔子壓在牆上,前胸抵着對方纖細的後背。
那雙指甲并不尖銳的手被按在頭頂,掌心下的肌膚光滑,卻也并不瘦弱。
本來以為是個飼料喂出的肉兔,沒想到還是個善于奔跑的野兔。
肌肉恰到好處,結實流暢,像是經常鍛煉的人才會擁有的。
阚稷掌控着他的小兔子,愉悅地喃喃:“……你真讓我感到驚喜。”
游佐臉帶潮紅,費力地扭着頭,眼睫上還帶着潮濕:“什、什麽?”
20.
阚稷還是頭一回這麽近距離打量他的兔子。
發型清爽,眉目秀氣,脖子白皙又纖細,似乎伸手一握就能掐住。
就像一個月前在街上偶然遇見時,只是匆匆一瞥,他便有了心思。
他尾随了上去。
或許并不能稱之為尾随。
畢竟阚稷跟得正大光明,衣冠楚楚,像是其餘恰巧通路的行人而已。
他耗了一個月的耐心,終于下了決心。
他要在那修長的脖子上留下齒印,啃食脆弱的喉結,舔去眼角的淚水。
他要讓他的兔子乖順趴伏,要讓他的兔子搖尾乞憐。
他要讓他的兔子喘息呻吟,要讓他的兔子抽搐哀叫。
他要讓白淨的臉上通紅發燙,要讓光潔的身軀布滿印記。
他要編織牢固的籠子,鋪下緊致的絲網,鍛造結實的鎖鏈。
阚稷将熱氣盡數噴在游佐的耳根,溫柔誘惑着:“我有一套空房,你搬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