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
古人講究個天機不可洩露,雲這個字,在古語裏就是說的意思。這孩子既然起名叫說,這讓他還怎麽說?
聽說了這件事,王家統一意見,這孩子必須馬上改名。
改個什麽名字好呢?
就叫王守仁如何?
大儒王守仁,從此橫空出世,開始了他叱咤風雲、縱橫馳騁的非凡人生。
海盜船長方國珍
元朝末年,臺州黃岩出了個怪人,人高馬大,面黑如炭,黑夜走路看不到他的人,只能看到一排白生生的牙齒疾風而至。此人還有一樁異能,最喜歡跟駿馬賽跑,一旦他兩條腿飛奔起來,日行千裏的駿馬拼命地跟在後面追趕,也只能望塵莫及,硬是追他不上。
這個人如此能跑,按說在陸地上大有他的發展空間。可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在海上讨生活,最擅長的營生是駕一葉扁舟,十個黑色腳趾頭如十粒鋼釘,将他牢牢地釘死在小舟上,劈風斬浪,出沒風波,專逮最富營養價值的深海魚類,逮到後往嘴裏一塞,吧唧吧唧幾口,“噗”的一聲,吐出一根滑溜溜的魚骨頭,天生就是大海的兒子。
黃岩方國珍,生具異相,頗具異能,在當地赫赫有名。
俗話說得好,人怕出名豬怕壯。方國珍有了名氣,難免就會遇到大麻煩。話說大元帝國至正八年,也就是公元1348年,一支大張黑色骷髅旗的海盜船隊,突然出現在黃岩的近海上,一只官船不幸與這支海盜船隊相遇,結果悲劇了,官船被搶劫一空,連同押船的官員也被海盜砍了腦殼。
殺人劫船之後,海盜船順風直下,取路南洋,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而黃岩地方的官衙,卻為此愁得欲哭無淚,一籌莫展。
怎麽辦呢?海盜逃走了,這個案子,地方官也就沒法子結案了,更沒法子跟上級領導交代。
到底應該咋辦呢?
正在為難之際,跑來一位老兄,給地方官出了個好主意。
這老兄說:領導啊,你咋就這麽死心眼兒呢?海盜跑了就跑了,這關咱們什麽事?橫豎上面只是想要一份結案材料,要你逮個兇手交上去。黃岩這麽大,喘氣的人這麽多,看誰不順眼就把他逮起來,以海盜之罪砍掉腦殼,這不就結案了嗎?
地方官聞言大喜,果然是思路決定出路啊,你這個主意真是太好了……可黃岩有這麽多的人,逮誰合适呢?
Advertisement
那老兄笑道:這還用問嗎,當然是方國珍了。誰讓方國珍那厮,長得像塊黑炭,狂奔起來比駿馬還快。你說他一個漁民跑這麽快幹什麽?說他是海盜,那叫理屈情不屈。說他理屈,是因為眼前這樁事真不是他幹的。說他情不屈,他終年在海上讨生活,肯定幹過殺人劫船的勾當,只是沒有當場逮住他罷了。現在借這個事打掉這個犯罪團夥,說起來也算是為民除害……
當地領導在這裏琢磨着拿無辜的方國珍頂罪,早有唯恐天下不亂的人,飛跑着去向方國珍通風報信:老方你悲劇了,官府這次是要動真格的了,要借這次海盜船事件,打掉你們方家的犯罪團夥……
方國珍一聽就急了:這人誰呀,我好端端的漁民一個,招他惹他了?他非要收拾我?
急怒之下,殺機頓起,方國珍率家裏最能打的幾個兄弟:方國璋、方國瑛、方國珉,召集手下小馬仔,沖入官衙中一頓大砍大殺,把正琢磨打掉他的人殺了之後,衆家兄弟呼哨一聲,疾奔海邊,是日千艘獨木舟與方國珍同時入海,從此就真正地做起海盜來,劫運船,堵海道,殺官兵,幹得熱火朝天。
聞知黃岩漁民方國珍入海聚寇,大元帝國勃然大怒,遂派了大将朵兒只,率重兵前來,要盡剿方國珍匪部。
升官的快速通道
大将朵兒只,是個性情率真的好青年,接到任務後立即率軍士出發,到了海邊先高薪聘請工匠,伐木造船。眨眼工夫船只造好,朵兒只率手下士兵登船,去海上尋找方國珍匪寇進行決戰。沒多久就看到了前方帆影無數,白帆中一面面黑色的骷髅旗極是刺眼。朵兒只大喜,手中長刀一揮:弟兄們,砍人大賽開始啦,給我沖啊!
朵兒只的戰船,向着方國珍的海盜船隊沖了過去。
朵兒只的戰船,精工良造,左右各有二十八對船槳同時劃動,船速極快,相比之下方國珍的海盜船就像是蝸牛一般。眨眼工夫朵兒只追了上來,眼看着槳手們再劃幾下,就追上方國珍了。可奇怪的是,這時候船速突然慢了下來,不僅船速慢了,而且海平面也在奇怪地慢慢上升。
海平面怎麽會無緣無故地上升?朵兒只驚訝地低頭一看,噢,明白了,原來是戰船正在沉沒。
可好端端的,戰船怎麽會沉呢?
因為方國珍派出了小海盜,潛入水中,在官兵戰船的底部開鑿了幾個大洞。
道理算是弄明白了,可朵兒只這時候已經浸入在海水中,他深有感觸地說道: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咕嘟咕嘟……噗!他沉入水中,灌了一肚皮海水後,被幾個小海盜揪住頭發扯了出來,噴出了一大瓢海水。
朵兒只被小海盜揪住頭發,拖到了方國珍的腳下。他爬起來,猛抖一下身子,濺了方國珍一臉的水珠:方國珍,你是想死,還是想活?
我想……方國珍眨巴着眼睛,詫異地看着他:有沒有搞錯,現在你是我的俘虜,這話應該是我來問你才對。
差矣,你嚴重地差矣!朵兒只一個華麗的轉身,大聲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你輸還是我贏,這沒有區別。有區別的是你方國珍,是想借這個機會,從此享受快活的人生呢,還是死擡杠瞎拗勁,死不認輸呢?
方國珍道:我認什麽輸……明明是我贏了你嘛……
朵兒只哈哈大笑:差矣,你又嚴重地差矣,須知輸便是贏,贏便是輸,輸輸贏贏,世道翻覆。人生于世,只有一樣東西是真實的,那就是逮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升官發財,現在你我會晤于海船之上,正是你出人頭地、升官發財的好機會。方國珍,你幹嗎沖我鼓着牛眼珠子?莫非你想錯過這次人生難得的機遇嗎?
方國珍:我……你……有你的。
于是元将朵兒只雖然戰敗,卻以伶牙俐齒,說得方國珍盡降,強烈要求招安。大元帝國遂封海盜方國珍為定海尉,從此成為國家正式領導幹部。然而沒過多久,方國珍吃驚地發現他上當了,朝廷給他的官位忒小,油水也忒少,遠不如當個海盜,自謀職業利潤更高,于是他又反了。
這一次大元帝國是真的怒了,遂由左丞相孛羅帖木兒親自出馬,去擺平他。
可是孛羅帖木兒也是旱鴨子一只,不習水戰,結果他跟前一個朵兒只一樣,也被方國珍鑿沉了船,逮了活的。可孛羅帖木兒既然身拜左丞相,其領導能力比起朵兒只,那是只高不低,所以孛羅帖木兒輕而易舉地說服方國珍,再次接受朝廷招安,這一次,方國珍官拜海道漕運萬戶。
人到中年,方國珍終于發現了一條升官的綠色通道。不久他再反,朝廷繼續派兵來,再被他打敗,捉住主将,然後接受招安。這一次,他官升行省參政,已經進入了省級領導班子。
三反三降,官位疾升,方國珍很是激動。于是他就想,我再來一次,大概就能夠進入朝廷,怎麽也得弄個一品大員幹幹。
可是不承想,他第四次造反,卻遭遇到了一個厲害人物,這一次非但沒能捉住對方,如願升官,還差一點兒賠光了老本,被朝廷一撸到底。
那麽他遭遇到的對手是誰呢?
做人不帶這麽無恥的
卻說方國珍發現了升官的綠色通道,要升官,殺人放火受招安。每反一次,官升幾級,讓方國珍興奮莫名,連睡覺都要笑醒。
方國珍是樂了,可是朝廷卻受不了了。于是朝廷開會,說:不行啊,這樣不行啊,那個什麽黃岩的方國珍,他太能搞了,反一次他官升幾級,升完了之後接着造反,造反完了之後接着升官。要我說這厮是吃定了咱們,如果不把他的嚣張氣焰打下去的話,遲早有一天,他會升到朝廷裏來,騎在咱們的脖子上拉屎撒尿。諸位,我說諸位,你們誰有招搞掉他?
衆官想了半天,無計可施。于是有人說:咱們這麽多的高官想不出招來,是正常的,因為咱們都是混飯吃的庸官,朝廷壓根兒就沒有能幹的。就算是有,也早被大家擠出去了,所以要找個能夠搞掉方國珍的人,不能從在任的官員裏找,只能從那些被開除解職的官員裏去找。
衆官聽了,連連點頭,曰:這話沒錯,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奈何不得數量龐大的貪官庸官在背後算計你,不幹不錯,多幹多錯,只要你幹活,就少不了受到冷槍暗箭的襲擊……甭說了,快拿以前被開除解職官員的名單來看看,瞧瞧是不是真的有能幹的。
拿過被開除解職官員的名單一看,嘿,還真找到一位。
這裏有位劉基劉伯溫,此人天賦異秉,智慧博學,乃大元帝國科舉進士,曾官拜江浙儒學副提舉,是個副局級幹部。這個劉伯溫雖然官不大,可是超能幹,大家一發火,就把他搞掉了。
讓劉伯溫重新進入領導班子,搞掉方國珍!
嗯,對了,再給劉伯溫一個幹活的位置,叫什麽好呢?就讓他當江浙行省元帥府都事。
這個官位,于劉伯溫而言,意義非常重大。
話說那異人劉伯溫,生具異相,五绺須髯,身材高大,風度翩翩。走在街上,成群的女孩子因為愛慕他的豐儀偉岸,就在後面狂丢水果示愛,經常砸得劉伯溫腦殼青紫淤血。他不惟是外貌出衆,更兼智慧過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智者。
劉伯溫知道當下的大元帝國,業已是風中殘燭,折騰不了幾天了。唯其有樁事讓他鬧心,眼看大元帝國要散板完蛋了,可他的個人知名度還遠不夠高,他迫切需要一個機會,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便在行将到來的大時代,搶到上風頭,賺他個盆滿缽滿。
所以,盡管知道朝廷讓他出山對付方國珍,不過是在玩他而已,可如果能夠擺平悍匪方國珍,這對他來講,卻是擴大自己知名度的最好辦法。
于是智者劉伯溫欣然走馬上任,對付海盜方國珍,他就用了一招:高築城牆,拒絕出戰。
這一招聽起來寡淡無味,卻是恰好掐在方國珍的死穴上。要知道,岸上的人可以不下海,可海裏的方國珍卻必須要上岸,上了岸搶吃搶喝搶淡水。可讓劉伯溫搞了個堅壁清野,迫使方國珍放棄海戰的優勢來攻城,而城上只要備足了強弓硬弩,照着下面不緊不慢地射,就足夠讓方國珍上火的了。
見此情形,方國珍急了:這個劉伯溫是誰啊,好端端的一條升官發財綠色通道,被這麽個人擋住了,他怎麽可以這麽胡來?
沒辦法,只能派人去聯系劉伯溫:要求招安,這次招安後官升不升都無所謂了,能夠官複原職,方國珍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總之,方國珍這邊低開低走。
按理來說,劉伯溫那邊應該逢低吸納,順水推舟,答應方國珍就是了。可劉伯溫是有為而來,自己下半輩子的飯碗和在歷史上的影響力,都取決于這一次對陣的效果,所以他希望取得完勝,當即回絕了方國珍的請降要求,一定要搞死方國珍,成就自己的赫赫威名。
眼見得劉伯溫如此不通人情世故,方國珍氣得直罵:這什麽人啊都是,合着他只顧着自己顯擺,絲毫也不考慮別人。做人不帶這麽自私的,不帶這麽無恥的。既然你劉伯溫不明事理,那麽好,我方國珍就開導開導你。
有分教:黑海盜大敗劉伯溫,五洩山代有智者出。劉伯溫枉負絕世智者之才名,卻終于被海盜方國珍算計得一敗塗地,結果引出了終南山智者,由此衍生出一朵奇異的智慧之花。
可是那海盜方國珍,又是如何擺平劉伯溫的呢?
有問題,找領導
細究海盜方國珍擺平智者劉伯溫的法子,說出來的話那可謂乏味至極。
就仨字:找領導!
找哪個領導呢?
哪個領導沒關系,只要派幾個親信海盜,扛着搶來的金銀財寶,去京城随便找家領導的門一敲,沒個不讓進的,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正是因為不缺心眼兒,豈會把如此多的金銀財寶拒之門外?
見到領導,方國珍的親信就大放悲聲,沉痛譴責了劉伯溫野蠻的工作作風。這個劉伯溫竟然森嚴壁壘,高築城牆,不讓海盜方國珍入城開搶,斷人財路,這實在是太無恥了!
領導們收下了財物,紛紛道:這個事吧,還真是劉伯溫的不對,你說他修這麽高的城牆幹什麽?噢,他想餓死海盜,渴死海盜。有沒有搞錯?海盜也是人,也有人權,你劉伯溫一個讀書人,竟然如此心狠手辣,要把這些善良的海盜們活活餓死,這真是駭人聽聞、令人發指的暴行啊!
朝廷下文,嚴厲譴責了劉伯溫這種慘無人道的無恥暴行,勒令他立即招安方國珍,如有稍慢,一切後果自負。
劉伯溫發現方國珍還有這一手,頓時有點兒暈菜。但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決定咬牙頂住,橫豎朝廷那邊官僚主義嚴重,做事極是拖沓,只要頂上幾天,等方國珍渴死或餓死,他劉伯溫就全勝了。
于是劉伯溫咬牙頂住,卻不承想,往日裏工作效率超低的大元帝國,在這時候卻突然體現出罕見的高效——對官員的個人物質刺激,是提高行政官僚體系效率的不二法門。枉劉伯溫學富五車,硬是不曉得這麽個簡單的道理。結果不過一日之間,朝廷的任命書就已經下發,授予了方國珍一個比劉伯溫還大的怪官。
接到任命書,方國珍笑得滿地打滾,然後跳進澡盆裏,洗幹淨在海裏沾染上的鹽花,帶了大隊的儀仗,要來檢查劉伯溫的工作。
劉伯溫終于傻眼了。
等方國珍到了城門前,他是自己乖乖出去,讓方國珍橫捏豎揉,擰耳朵踢屁股,還是在城上放箭,繼續拿方國珍當海盜呢?
這兩條都不妥當。
所以,劉伯溫只剩下最後一條路:
挂印封金,擡腿走人。
枉稱絕世智者,劉伯溫竟然被小海盜方國珍玩兒殘,說起來真是太沒面子了。劉伯溫辭官後不敢走大道,怕人嘲笑,專挑荒山小徑走,走着走着,走進了一座山裏。
這座山叫五洩山,山不高,樹不多,沒什麽名氣。劉伯溫正滿臉郁悶地走在山徑上,前面來了個壯小夥,和他打了聲招呼:嗨,小基子,這一次吃虧吃大了吧?劉伯溫定睛細看來人,頓時吃了一驚:你你你……你好像……你莫非……你的模樣,長得好像我二十年前的一個朋友王綱……
那小夥子笑道:小基子,你沒有認錯,我就是王綱。
不可能!劉伯溫大叫起來:二十年前,我是個剛剛十多歲的小朋友,那時候你比我年長十歲,是個奔三的小夥子。現在二十年過去了,我三十多歲,已經長成了一條壯漢,你也應該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了,怎麽你的模樣還像二十年前一樣?
小夥子王綱聽了,哈哈大笑:小基子,你說得沒錯,今年我四十多歲了,人到中年,可我的模樣不會變,不只是現在不會變,再過二十年,等你出人頭地,名傳八荒九域,已經是個糟老頭子了,可那時候的我,還是現在這個模樣。
我不會衰老。
王綱說。
玩兒你的人已經來了
據《明通鑒》記載,劉伯溫在五洩山遇到的小夥子王綱,正是他少年時期在老家青田縣的故友。王綱的年齡,比劉伯溫大十歲,所以在劉伯溫十多歲的時候,王綱就已經是青年了。可是王綱說再過二十年,他還是個年輕人,這話又是什麽意思呢?
這個事,說起來就奇特了。話說王綱此人,自幼聰明絕頂,又勤奮好學,文武兼備,雖然有一身的好本事,卻淡泊名利,不願出仕。又适逢元末朝綱失墜,天下大亂,刀兵四起,王綱的家鄉也鬧起了土匪,擔心匪人傷害到母親,王綱就攙扶着老母親,躲進這五洩山中,逃避兵災。
他在山坡上搭起了一間小茅屋,再開墾出半畝荒地,一邊種地,一邊讀書,從此避居人世,倒也是其樂融融。有一天夜裏,山下忽然來了一個道士趙緣督,叩門要求借宿,王綱借月光細看這道人,發現這老道容貌煞是奇異,滿頭烏發,五绺長髯,那張臉就如同嬰兒的屁股,皮膚紅潤細膩,透着說不盡的清奇之氣。
王綱知道遇到高人了,就熱情款待,拿出野味來讓道人吃個痛快。等道人吃得開心了,王綱湊過來,請教道長駐顏之術。
道長說:駐顏之術,小Case(事)了,不過有句老話說,察知淵魚者,不祥,人知道得太多可不是什麽好事,如果你真想學我這一手技術的話,那麽我可要告訴你,你以後必将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王綱吓呆了,問:那我要付出的代價,究竟如何個慘痛法?
老道說:這慘痛的代價就是,等你七十歲的時候,你會死在這門技術上。
七十歲才死?當時王綱差點兒沒大笑起來,有沒有搞錯?人生七十古來稀啊,在這亂世竟然能活到七十歲,這已經堪稱奇跡了,還有什麽可猶豫的?
于是王綱懇求道長賜教。
吃人的嘴短,道長在王綱家裏吃得肚皮肥圓,不好意思不教,于是就傳授了王綱筮法,實際上是一種占蔔之術。教會了王綱之後,道長現場給王綱占筮,得出結論說:你啊,你的後人會有一個了不得的厲害人物出現,但是你七十歲的那一年真的會有麻煩的。要不然這樣好了,你幹脆收拾收拾東西,打個小包袱卷,做我的道童,跟我一塊兒雲游去好了,說不定能夠逃過這一劫。
王綱很是為難:父母在,不遠游,我母親還在山上住着,如果我走了,誰給老人家打水做飯啊。
道長哈哈大笑:所以說,你俗緣未了,就等着七十歲的時候倒黴吧。
言訖,道長揚長而去。而王綱卻繼續居住在山裏,并等來了灰頭土臉的劉伯溫。
王綱把劉伯溫帶到家裏,請他喝茶,說:小基子啊,你把海盜方國珍搞得灰頭土臉,這事說起來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因為你和方國珍鬥的是兵法,比的是技術,他和你玩的卻是心眼兒。就短時間內,玩兒心眼兒的肯定比搞技術的吃香,但從一個長時間段來看,玩兒心眼兒的卻比不過搞技術的。
劉伯溫道:話雖是這麽說,可輸的還是我啊。
王綱哈哈大笑:沒關系,小基子,你聽我的沒錯。盡管鬥心眼兒你輸給了方國珍,但你的本事,別人也全都看到了,很快就會有識貨的人來找你。但有句話我事先要告訴你,像方國珍那種玩兒心眼兒的人,只有碰到比他更會玩兒心眼兒的,才能贏得了他。可是比方國珍更會玩兒心眼兒的人,那又是何等可怕的人物?你将來要跟的老板,就是這麽一個可怕的人物,只有跟着最可怕的人,你才有得混。但既然對方可怕,少不了也要玩兒玩兒你。唉,人生在世,不過是被別人玩弄,捎帶也玩兒玩兒別人,人生的痛苦與郁悶,都是大家相互玩兒出來的……
劉伯溫聽得心悸,就道:要不然我也躲在山中,跟你一塊兒避世好了,也免得被人玩弄。
王綱:晚了,太晚了,跟你說吧小基子,要玩兒你的厲害人物已經來了,怪只怪你非要招惹方國珍,早已是名聲在外了。我只跟你說一件事,再過幾十年,等你玩兒出名堂來了,那時候你無論如何也不可提起我的名字,咱們壓根兒就不認識,聽清楚了嗎?
劉伯溫目瞪口呆地看着王綱:……聽清楚了。
劉伯溫只是個馬仔
那王綱,果然是占無不驗,言者必中。劉伯溫剛剛回到家鄉,就接到了朱元璋請他出山的邀請函。
當時劉伯溫心裏怦怦打鼓,這個朱元璋,聽說是個下巴超級大的怪人,不知道他是不是王綱說的要玩兒我的人。管他是不是,反正我拒絕了他,不出山就是了。
劉伯溫這次猜對了,朱元璋正是王綱所說前來玩弄他的人。朱元璋不僅要玩弄劉伯溫,還要盡玩天下人,甭管男人女人,有一個算一個,通通都要玩兒過來。劉伯溫不出山不要緊,朱元璋再寫第二封信,劉伯溫再拒絕,朱元璋再寫第三封信。
連寫了三封信之後,朱元璋覺得差不多了,就吩咐手下人:給我找一個人來,這個人呢,他要喜歡吟詩弄賦,名氣不可太高,但才華必須橫溢。這樣的人,咱們這裏有沒有?
有!有人推薦了處州總管孫炎。這個孫炎就是一個喜歡哼哼唧唧、吟詩弄賦的怪人,卻混跡于朱元璋這幫武夫的殺人團夥之中,武人瞧不懂孫炎的詩,文人又讨厭他和武人混在一起。所以這個孫炎,就屬于那種有文才,卻沒有文名的怪人。
然後朱元璋吩咐孫炎:小孫啊,組織上交給你一個光榮而神聖的任務,去找劉伯溫,去跟他一塊兒寫詩,寫什麽爛詩我不管,但劉伯溫這個人,你得活着給我帶回來,有沒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
孫炎急忙道:有,請組織上考驗我好了……
于是孫炎就去找劉伯溫,見面後先吟詩,後作賦,露了一手。劉伯溫則是非常驚訝:咦,你這個人詩寫得蠻好啊,怎麽江湖上從未聽說過你?于是劉伯溫欣然和孫炎泡在一起,每天你吟詩我作賦,玩兒得特別開心。
玩兒了幾天,劉伯溫拿出來一把寶劍,送給孫炎,說:小孫啊,你遠道而來,我這也沒什麽好東西送給你,你是從軍之人啊,幸好我有一柄家傳寶劍,就送給你吧,說不定你能用得上。
見到寶劍,孫炎眉毛一挑,計上心來。
當天夜裏,孫炎不辭而別,寶劍卻沒帶,而是挂在劉伯溫的門口,還附了一首詩。大意如下:自古寶劍贈英雄,美女到處找老公。請你三次還不來,你比諸葛還孔明。你的寶劍不敢拿,因為拿了也沒用。這次登門只吟詩,下次就取你老命……原文是:劍當獻天子,斬不順命者。
話說開了,臉皮也撕破了,去了就活命,不出山就宰了你,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看了這封信,劉伯溫當時就哭了,說:王綱這個烏鴉嘴,都讓你說着了。眼下這個朱元璋,端的不好惹,要不你就得給他當馬仔,要不他就把你宰……這事可如何是好呢?
與其被人宰,不如做馬仔。
劉伯溫一咬牙一跺腳,我認命了還不行嗎,那就去吧。
于是劉伯溫投奔朱元璋,從此為朱元璋出謀劃策,絞盡腦汁。朱元璋剪除了一個又一個對手,終于到了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城宣布:大明帝國,建立了!
在劉伯溫等智囊的協助之下,大下巴朱元璋,終于如願以償地成為了大明帝國開國皇帝。
但是帝國猶在草創初期,四面八方,潛伏的階級敵人特別多,武将們都在東征西讨,文官也得上前線搞軍糧作宣傳,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幹部,在舉拳宣誓之後就被派到了戰場之上,從此一去不回,空餘馬鳴風蕭蕭,寒沙覆紅草。年幼的大明帝國,面臨着嚴重的人才危機。
到了洪武四年,人才危機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到了必須解決不可的程度。于是朱元璋升殿,發布招賢令。朝中衆官,不論職務大小,每人都分配有指标,必須引薦幾個德才兼備的隐士來朝中為官。尤其是劉伯溫,他是大名士,結交的盡皆山野高人,推薦幾個,應該不在話下。
可既然是山野高人,那肯定都是洞察了世情人心,知道權力這玩意兒是天底下最最恐怖的東西,除非萬不得已,絕對不會只為一口草料,出來挨刀的。所以劉伯溫面臨着完不成指标的困境。
可再難也得完成,朱元璋那厮,可不是跟你開玩笑的。讓你推薦人才你不推薦,鐵定有你的好看。
于是劉伯溫苦苦琢磨,咋整呢?這可咋整呢……忽然之間他想起一個人來:
五洩山隐士王綱。
算計時日,自打劉伯溫給朱元璋做馬仔以來,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王綱如果還活着,他也是個七十歲的糟老頭子。按理來說,五洩山上缺衣少食,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王綱很難活到這個歲數……
說不定,王綱已經死了。
那就推薦他了!
劉伯溫終于作出了決定。
海盜,又見海盜
饒是劉伯溫千算萬算,還是錯失了一招。
那年逾古稀的五洩山隐士王綱,居然還活着。
活着倒還罷了,最離奇的是,王綱雖然已經七十殘年,形貌卻仍然沒有絲毫的變化,烏黑的頭發,白嫩的皮膚,明亮的眼睛,仍然是二十歲上下的小夥子模樣。如果不是劉伯溫與他有五十年的交情,絕不會相信有這怪事。
不光是劉伯溫自己看得傻眼,朱元璋也不信這個小夥子七十歲了,認為是劉伯溫搞怪瞎掰,也不理會,簡單地和王綱聊了幾句,朱元璋頓時變了臉:好你個劉伯溫啊,你知道有如此大才之人,竟然不早早向朕推薦,你你你……真是太不像話了!
傳旨,任命王綱為兵部侍郎。
朱元璋說:我們要實現幹部的年輕化。
于是七十歲的糟“小夥”王綱,就苦着臉去兵部報到。到了地方,衆官員大喜,曰:王綱,你來得真是太好了,兵部裏擠滿了老頭,出外勤的活兒啊,總是找不出來人手。你最年輕,恰好這裏有個去廣東催糧的差事,就辛苦你跑一趟吧。年輕人,不要苦着臉,我們這些五十多歲的老頭,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你就別抱怨了。
王綱哭了,說:其實,我已經七十歲了,跟我比你們才是小夥子……
兵部衆官哈哈大笑:小王你少胡扯,馬上去領差旅費,對了,這個兵部侍郎調整一下,你這麽年輕,做什麽侍郎呢?以後你就是廣東參議了,主要的工作就是風裏來雨裏去,催催各地的糧款。年輕人,多跑跑腿兒對你有好處,增長點兒見識,對你将來的人生事業,大有好處啊。
直到這時候,王綱才明白了三十多年前,道長趙緣督說的話是什麽意思,駐顏之術是好東西嗎?聽起來好像是好東西,可你都七十歲了,大家卻硬是拿你當壯勞力使用,這駐顏之術,未免也太不人道了吧?
可是沒辦法,跟朱元璋這些野蠻人,是說不清楚這種道理的。于是倒黴的王綱把自己的兒子王彥達叫來,說:兒子啊,你爹我都七十歲了,可你才十六歲,不怪你爹生你生得晚,怪只怪那破道士趙緣督,他傳授給你爹的道術太怪異了……沒法子,這次你爹出遠門,鐵定是不可能活着回來了。你呢,就跟在爹的身邊,等爹死了,你可記住把爹的屍首帶回來啊。
小夥王彥達道:爹,看你說得這麽可憐,至于嗎?我還不了解你,爹你的本事超大,這點兒小差事,肯定不會難住你。
這王彥達說着了,王綱的能力,實際上比劉伯溫強得多,他到了廣東之後,催糧催款,順風順水,很快就辦妥了。然後父子二人,就心情愉悅地坐在大船上,踏上了回鄉之路。
大船正行之際,忽然前方水面上,出現了兩個黑點。黑點霎時變大,迅速推至眼前,竟然是兩艘疾如奔馬的小舢板,上面各有一條壯漢操舟,見到大船,舢板上的漢子齊齊抱拳,高喊了一聲:迎龍頭!
王彥達沒聽清,急忙問父親:爹,這兩人喊的是什麽?
王綱臉色陰沉沉的,只是低聲說了句:兒子,記住臨來前爹吩咐你的話,到時候一定要帶着爹的屍首回家。
什麽什麽?王彥達正在詫異,就見那兩艘小劃子已經急速地掉轉方向,跟随在大船後面不疾不徐地前行。王彥達正不明所以,前方又飛也似的疾沖來兩只小船,操船人同樣是肌肉塊兒超大的壯漢,沖大船高喊一聲:迎龍頭!然後掉轉船向,跟随王綱的大船一起走。
不多久又有兩艘小船迎來,然後又是兩艘,總計八艘小船,都喊過“迎龍頭”之後,小船就跟在大船後面慢慢地走。行不多久,就見前面黑壓壓的,一眼看不到邊,盡是連天的帆影,無數只海盜船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前面,阻擋住了王綱的去路。
骷髅旗下,海盜船上,有上萬名小海盜,齊刷刷地跪在甲板上。一名戴着眼罩、左手臂嵌有鐵鈎的海盜頭子,對着王綱哈哈大笑:老龍頭,你終于來了,鐵手蛟龍曹真,率手下兒郎迎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