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五十章幾方會談【下】
關榕祺見到康熙與胤礽一同出現,心裏大概有底了。不過,這幾年英吉利以及法蘭西的事物一直在入侵大清,說起來有他與胤礽的手筆。法蘭西和英吉利何嘗少了大清了事物呢?茶葉和陶瓷,每年都會帶來巨大的收益,而刺繡利潤更是撐起來整個兵工廠大半年的消耗。
而英吉利這幾年試圖傳到大清內的福壽膏,胤礽也花了不少力氣盡量的壓制。說起來,關榕祺一直都有雨胤礽說福壽膏的危害,并且也讓他瞧見了吸食過福壽膏之後的那些人。個個都是無精打采,而且傾家蕩産也會繼續想要購買這福壽膏來嘗試。
說起這個福壽膏,名字雖然聽起來寓意十分好,但是它的危害卻十分廣泛。關榕祺已經準備好了奏折與康熙訴說此事的重要性,盡管他與胤礽之前已經刻意的壓下了這件事,但是怎麽說都比不上康熙徹底下旨嚴查。
“皇上,奴才有事請奏。”
魏珠見康熙沒有反對,接過關榕祺的奏章。而胤礽大概知道他呈奏的是什麽事。這幾年,他一直都在四處查找收集福壽膏的危害,這本奏章可以說是他辛辛苦苦了許多個日日夜夜才得到的。
常寧、福全和傑書三人都十分好奇的看着關榕祺,他們沒有料到他會在這個時候又呈上奏章。關榕祺這幾年一直都很低調的辦差事,在宗人府內也沒有什麽大動作,此刻他遞奏折,還是讓不少人吃驚。
胤礽與關榕祺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之間都有了些默契。看來,今天康熙的心情必然大怒,而且最幾年必然會有很多的動作。邊境的布防,海上的防衛,還有福壽膏…….
說實在的關榕祺心裏有很多想法,但是他不可能全部說出來,起碼他認為清朝的覆滅是有跡可循。雖然他不可能一一與胤礽分析,胤礽始終是這個時代的人,不管他是不是重活一世。他所生活的時代與清朝真的是兩個不同的時代,思想還是物質都不相似。
若說關榕祺之所以會幫助胤礽想要大清改變,并非想要大清一直這樣的封建繼續下去,他想改革,他也渴望改革。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他只能一丁點一丁點的與胤礽溝通探讨,也為漢人謀福利。
漢人在大清的地位真的不高,不說漢人,就連滿人在康熙面前都要自稱奴才,可見這種種的不平等。
關榕祺這時候遞上奏折,也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找時間又再來乾清宮,各種的禮儀煩惱充斥着。他不喜歡單獨見康熙,所以他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遞奏折。
康熙看完那一本奏折之後,什麽都沒有,而是命魏珠給胤礽看。而胤礽看了幾眼,沒有說話,讓常寧感到十分好奇。他也想知道這本奏折再說什麽,不過他有一種預感,內容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康熙心裏原本還有些七上八下,但是見到關榕祺的奏折,他完全只有震怒兩個字可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
梁九功突然打開了偏殿的門,然後四五個奴才将長桌搬入,桌面上擺放着一副十分清晰的地圖,上面的标注的國家十分清楚。饒是剛剛從邊關述職回京的将士,也是難掩一股興奮以及震驚感。這幅地圖的地形标得與實際基本沒有多大的變化,而且若是全部都沒有出入,那大清四周的國家真的是數不勝數。
“胤礽。将你的想法說說,今日朕想知道你的話能有多少的可行性。”康熙看着衆位大臣,以及胤礽。他很想知道,胤礽接下來的話,大家都有什麽樣的看法。他十分重視軍事上的事,而關榕祺剛剛遞上來的奏折的事,也是他想要查實的事。如果都是真的話,此事應當重視以及好好處理。
Advertisement
胤礽開始指着那幅地圖,開始講述他的看法以及這幾年他收集到的資料。福全、常寧和傑書都沒有想到胤礽呢剛說的是海上防衛,還如此侃侃而談,衆人心裏都有自己的想法。不過,想法最多的大概是回京述職的那一衆将士。
一直都知道胤礽當初跟随大軍一同參戰噶爾丹一役,但是沒有想到胤礽分析起當今的局勢還能如此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而關榕祺之前已經與他探讨過不少這方面的事,他與大家都不同,沒有那麽多感觸,但是他也是一直認真在聽着胤礽說的話。
“大清四周的各國都對大清虎視眈眈,胤礽以為不能坐以待斃。”胤礽一口氣說完了心裏想說的話,看着大家的表情,他也知道這番話是給了不少人一個炸彈似的宣言。
常寧是第一個開口問:“皇上,此事重大。皇上,常寧以為應該審慎查訪,确定此消息。”
常寧的話說完之後,福全立刻附議道:“确實,皇上此事關系重大。若是是真的,也該盡快想出辦法,若不全是真實,常寧以為亦當重視。想我大清泱泱大國,地大物博,洋人這幾年一直派人來大清傳教。一方面确實有心來傳播他們的宗教信仰,但是只要人一多,防不設防。”
“裕親王,此言差矣。”傑書立即說道:“傑書以為傳教本身并無什麽大錯。相反,洋人來大清傳教,大清也能清楚洋人究竟是如何。更何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關榕祺原本并不打算說話,但是想了想,他說:“察爾祜倫以為裕親王、恭親王與康親王三人的話都并無道理。只是光是約束傳教士是無法真正做到富有以及強大,大清更應該加強自身的抗敵能力。若是固步自封,那是無法真正的強大起來。西方國家一直都致力研究大炮火铳這些武器,察爾祜倫認為,大清亦應該加強武器以及将士方面的培養。”
“皇阿瑪,胤礽附議察爾祜倫的話。”胤礽說道:“大清不該固步自封,而是應當将主動權掌握在手中。”
康熙看了看胤礽說道:“噢?太子以為該如何呢?”
胤礽繼續說道:“胤礽認為應該成立海上軍隊,姑且稱為海軍。就是在海上作戰,胤礽也命人調查了一下附近沿海的國家并沒有一個國家有海軍。洋人的船只制作能力十分厲害,不能保證他們沒有建立海軍的想法。而且他們的大炮再結合船只的話,那簡直是如虎添翼。而且他們一直都有攻打大清的意圖,若非如此又如何會挑撥蒙古與大清的關系呢?先是沙俄,之後肯定還會有其他的國家。”
“而且平日的軍隊胤礽以為還有一個弊端。”胤礽的話,讓不少将士都暗暗的留意着,他的話不少人都是十分贊同的。現在的軍隊還有不少的不足之處,至于弊端他們也很想知道是什麽。
“火繩槍的威力,相信在座不少人都見識過它的威力吧?”胤礽知道不少人都上過戰場,也見識過槍支在打仗的重要性:“若是平日的軍隊都能配備上那威力強勁的武器,再加以訓練,胤礽以為那以後的作用很深遠。但是,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大清應該加大力度投入工部。工部應當要有人才懂得如何制造以及改革武器,若只是制造相信必然是無問題,但是關鍵是如何才能讓武器威力越來越強,那真的是一件頭等大事。”
“…….”
胤礽的話說完之後,整個偏殿鴉雀無聲。唯有關榕祺開口了:“皇上此事重大,應當好好考慮。只是察爾祜倫贊同太子的話,大清泱泱大國人才輩出,相信只要皇上下定必然會有不少的人才出現。”
關榕祺的話十分篤定,讓常寧也有了幹勁:“皇上,察爾祜倫的話有道理。八旗是時候該好好整頓了!這幾年皇上雖然也有派大阿哥以及七阿哥整頓,但是效果卻并不好。常寧覺得這個時候就是一個機遇了,八旗之弟閑暇了如此長時間,不勞逸一下他們,真的怎麽也說不過去。”
福全一副想笑的模樣,勞逸八旗之弟,也虧常寧說得出口。不過,想想胤礽和關榕祺的話,他的熱血就沸騰起來了,他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而傑書心裏也是很激動,确實這一字一句都讓他的心裏充滿了想法。
康熙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直說:“福壽膏之事,察爾祜倫是否與衆人說說。”
關榕祺嘆了一口氣,定下心來,開始與人說起了福壽膏的事。福壽膏雖然還沒有到幾十年後那般流行,但是只要一查就可以查出不少的地方都有這類似的煙館。不少煙館還是宮中的太監投資開設,八旗之弟恐怕摻合的人也不少,據他所知惠妃就有參與其中。
“福壽膏危害居然如此之大?”顯然福全是知道福壽膏的事,卻沒有預料到居然會有如此大的危害。
胤礽心裏暗暗的笑了,說:“皇叔知道福壽膏的事?”
“不瞞皇上與太子,在廣州福建等地,這福壽膏的煙館十分受歡迎。”福全之所以會如此了解,當初她也有心想要摻合在京城整一家煙館,現在看來幸好當初開不成,否則現在就有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這一日,大家都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海軍需要審慎之下建立,而且是非建立不可,而且武器的配備也應該想方設法的完善。工部需要再單獨成立一專門研究以及生産武器的部門,而且必須秘密的進行。而這由常寧以及關榕祺兩人全權負責,而福全則與胤礽一同調查福壽膏之事與沿海各國之事,其餘的将士康熙都安排他們去訓練軍中的士兵。
康熙這幾年接觸了不少傳教士,他知道洋人的野心,而且不管此次如何,他都想要按着胤礽所說那樣好好的改善大清的武器,并且建立海上軍隊。至于其他的事,再一步步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