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一章征戰之始
圖哈爾十分不解胤礽為何留下他在北京城,雖然胤礽将手上大部分的事都交了給他,但是怎麽說他還是有些不解。北京城的事只交給關榕祺就沒問題了,帶上他,他能在旁邊協助胤礽。
胤礽知道圖哈爾心裏肯定會有很多的疑問還有不解,只是他并不打算讓關榕祺知道緣由。留着圖哈爾在京城比跟他上戰場來得好,胤褆在京城,他始終不能放心下來。胤褆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胤褆了,他們現在完完全全已經是對立。他們各自為了自己想着,道不同不相為謀。而且他讓圖哈爾留在京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爺不在的時候,若是發生了什麽事,你告訴世子,世子若無解決辦法,你再書信告知爺。記得,萬事都要謹慎小心。切莫因小事而誤了大事,大哥若是找茬,你應付就是,別沖動行事。”胤礽交代了圖哈爾些事,他擔心圖哈爾會沖動做事,平時有他在還沒有多大問題,但是現在他離開京城出征準噶爾,時間多久無法知曉,也不知道期間會發生多少的事。
圖哈爾跟着胤礽已經這麽長時間了,他也明白胤礽交代這麽多的原因。無非就是擔心他有問題處理不好,也不知道找誰。胤褆若是找茬也不能硬碰硬,他這些都十分清楚,也很明白萬事皆忍。
“太子,奴才明白。”
胤礽看着圖哈爾,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萬事小心,切記謹言慎行。出事了,想辦法讓情報站通知爺跟納蘭恒泰。爺會想辦法的。”
圖哈爾明白胤礽的話裏的意思:“奴才定不負太子厚望,太子平安歸來。前方有将士頂着,自身平安才是重中之重。奴才在京城定必認真做事,若有問題定與世子商議,若有大事定必想辦法告知太子,太子大可放心。”
“恩。爺信你。”
信任,這兩個字說出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不易。胤礽信任圖哈爾,不為了什麽而是有信心。他一直都很相信自己看人看事的眼光,之前關榕祺曾經有說過很多話,但是他還是堅信自己。
圖哈爾已經跟在他身邊多時,是要背叛他也不必等到今時今日。當初海上貿易以及情報站的事,若非他不放心圖哈爾,他也不會讓圖哈爾知曉。現在恐怕除了關榕祺最了解他才做什麽之外,圖哈爾也十分清楚。
“萬事小心。”
“平安歸來。”
胤礽與圖哈爾會心一笑,兩人都沒有再說什麽了。他們心裏很清楚,過了這段時間,相信他們的未來絕對有更多創作的可能性。未來的大清要朝着如何的目标上前,那是有他,愛新覺羅胤礽主宰。這一份功勞,自然是少不了圖哈爾。
幾日後,康熙放出了聖旨,派胤礽出征準噶爾。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将軍,簡親王雅布為副,而恭親王常寧為安北大将軍,胤礽為副,佟國綱與佟國維等十來位內大臣跟随其後。
盡管佟國綱與佟國維都擔任要職,只是佟家始終不是原來的佟家了,再也不複當初的光彩,而佟國維也似老了十歲似的,不如當初那般意氣風發。而佟國綱雖然看不出有何變化,只是眉宇之間多了一份謹慎以及謙遜。想來,佟家近日是真的受了不少冷嘲熱諷,不然依照往日佟國維的性子,現在指不定趾高氣揚的在指手畫腳。
Advertisement
說起這麽多位跟着的內大臣,胤礽對阿密達和彭春最為關注。阿密達早早已經立下了不少戰功,可以說為大清的平定立下不少汗馬功勞,若是此戰能夠再立功勞,阿密達的地位更加牢固。
而彭春,胤礽知道這個人還是因為他調兵遣将的實力超群,而且為人正直,只是卻是功過相抵。當時彭春的事,在朝堂之中也是一時有不少人意議。
康熙看了乾清宮的一花一草,心裏的感觸良多,已經過去了五六年了,只是他還是忘不了那個人的一颦一笑,舉手投足之間的那份淡然與從容。不知道為什麽看到胤礽,偶爾會想起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他。康熙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想起他了,他死去已經這麽多年,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這幾年越發清晰的想起了他的事。
“這次,好好的跟着恭親王。”康熙嘆了一聲氣。
“皇阿瑪,保成一定不魯莽行事。保成必定會讓大清的鐵騎踏遍準噶爾的土地,讓準噶爾的子民明白,誰才是主宰他們生死的人,誰才是他們真正該臣服的人。至于沙俄,保成更是要讓他們知道,大清的國土絕非他們沙俄能夠觊觎。”
“好,朕等着你凱旋而歸,有志氣。到時候朕定必好好犒賞那為大清出生入死的将領!”
“謝皇阿瑪。”
胤礽如願以償的出征,上戰場。而胤褆心裏卻是滿滿的不樂意,明明是他先于皇阿瑪說的事,怎麽最後卻是胤礽出征呢?他不服,他也想要建功立業,也想跟着一同保家衛國。
胤褆見到胤礽說話是毫不客氣的諷刺,只是胤礽卻沒有開口說什麽,他已經如願以償了,也不必跟胤褆多費嘴舌。況且這件事若是傳到康熙那,又多了不少煩心事。大戰在即,明日就是出發的時間,他要準備的事還有很多,何必一時意氣用事跟胤褆在這裏吵起來呢?
見胤礽沒有還嘴的意思,胤褆也沒有再說什麽了,只是離開的時候還是一臉不爽的樣子。少了個出征了機會,他的心裏不高興也是情理之中。胤礽一點抱歉的意思都沒有,只不過是康熙不親征,胤褆也無法出征罷了。
康熙對胤礽與胤褆之間的事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他很清楚知道胤褆對胤礽一直都有些不滿,尤其是這幾年開始。他不是沒有想過要調解,只是效果卻不明顯,隐隐之間還有些反效果。而胤礽每當胤褆想要發作的時候,都不會吭聲,這是他沒有想到的。只不過,他卻很滿意胤礽的做法。胤褆畢竟是胤礽的大哥,不是嗎?自古以來長幼有序,不管是滿人漢人還是蒙古人,都沒有任何的不同。
小李子跟何玉柱在毓慶宮一直急急忙忙的幫胤礽整理衣物以及随身物品,他們對着眼前一座小山似的東西就是一陣子的頭疼,也不知道能不能帶上這麽多的東西。
太子每日都要換兩套衣服,還有洗漱的用品,連茶葉糕點,小李子跟何玉柱都巨細無遺的一件一件的檢查。他們不想放過一絲一毫,萬一若是帶漏了,或者路上胤礽問起,他們才更加煩惱。
胤礽一回到毓慶宮,便見到小李子跟何玉柱東忙西忙的在整理這他的東西。他定定的站在門外看着他們兩人一進一出,一直在不停地做事,手腳并用。看他們恨不得多一雙手腳的模樣,胤礽也忍不住笑了。
“小李子,何玉柱。這毓慶宮都要被你兩搬空了。”
“太子吉祥。”小李子跟何玉柱聽見胤礽的聲音,急忙的跟他請安。小李子說:“回太子,奴才正在收拾行裝。太子出征在外,奴才擔心便在收拾上下功夫。”
胤礽看着那大包小包的行裝,他搖了搖頭說:“衣服只需要備裏衣與一套常服,鞋帶幾雙輕便即可。其餘的,小李子你看着如何精簡吧。小李子跟何玉柱說說在外要守的規矩吧,這毓慶宮爺回來的時候要一切如常,小李子你知道該如何辦了吧?”
“是太子,奴才馬上就辦。”
小李子跟何玉柱又急急忙忙的在那幾個已經裝好的行裝精簡了一部分,按照胤礽所說的話,他們精簡成了三大包。胤礽也沒有再管行裝的事了,出征在外,能有多好呢?他一早已經有了吃苦的心,他也不擔心有太多的突發狀況。
本來是帶小李子還是何玉柱,胤礽也是考慮了一小會兒。只是小李子留在毓慶宮能管制底下的奴才,而何玉柱并沒有辦法管制得整個毓慶宮裏裏外外的奴才,一想到這裏,他就沒有多少考慮,直接帶上何玉柱,留着小李子在毓慶宮。
出征的隊伍浩浩蕩蕩,胤礽跟着恭親王與康熙道別,便整理行裝出發了。出發之前見到胤祉、胤禛、胤祺和胤祐四人,他的心裏很是高興。他原本以為會有胤祉和胤祐會來,只是沒想到還多了胤禛和胤祺兩人。
“二哥,一路平安。包子等你會來帶出宮,跟着二哥吃喝玩樂。”胤祉的話讓胤礽忍不住發笑,他心裏是有多怨念榮妃管着他不讓他出宮啊。
“平安歸來。”胤禛說的話很簡短,但是他的神情意外的認真。
“太子哥哥,大勝噶爾丹!”胤祐急急忙忙的沖到胤礽身旁,出征打仗一直都是他心裏最希望的事,看着胤礽的裝束,他心裏更是想着以後總有一天他也能夠穿上這一身的裝束。
“太子哥哥,萬事小心,平安歸來。”胤祺為人有些木讷,但是話說卻一點都不含糊。
“等太子哥哥回來,帶上老三老四老五老七到宮外。這段時間好好用心跟着師傅讀書識字,回來太子哥哥可是會檢查的。”胤礽笑着摸了摸他們幾個人的腦袋,他的心裏是暖暖的,能夠看到他們四人出來送他,有一股莫名的溫暖湧現在他的心頭。
一路上的将士騎着馬匹,浩浩蕩蕩的朝着準噶爾出發。将士們都是一副能夠大勝準噶爾的喜氣,一路上也有不少的平民百姓經過,一直送上不少的祝福。
常寧對胤礽十分滿意,特別是看到了他的行裝。原本以為嬌生慣養的胤礽會帶上七八袋的行李,只是現在這麽一看只有三袋,而且都是日常不可或缺的用品,他的心裏也不禁點了點頭。
看來福全說得沒錯,康熙教得胤礽确實很好。常寧也想看看這次出征,胤礽能夠有何建樹。噶爾丹的叛亂,一直都是大清心中的刺,若是能除去,必然是建功立業的好時機。
胤礽想得可沒有常寧多,他一直都在看着四周的景色,常年在宮中,極少機會能見到如此美景。雖然是大戰在即,但是他的心裏卻并不緊張。
作者有話要說:困死了。九號,我想恢複到八點半更新了,每天寫到那麽晚整個人都沒精神了。QAQ。
晚安了,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