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宋茶藝、梅花脯 蕭屹走的第一個時辰……
誠然, 水秋千是極有挑戰性和技術性的個人項目,很受喜愛。但是在百姓心中,還是能展現國力的飛舟争标和最後的大龍船更有沖擊力, 讓他們那一股子“生逢盛世”的驕傲油然而生。
可對關鶴謠來說, 她的金明池之旅已經結束了。
鼓樂喧天,人聲鼎沸之中,她百無聊賴地倚欄嘆氣。北岸“嗖嗖嗖”竄出許多小龍舟、虎頭船,還有什麽飛魚船、鳅魚船,都無法在她內心掀起波瀾。
就像是吃鹹鴨蛋。
已經把蛋黃摳了吃了, 剩下的蛋清呢,不能說不好吃,也不能說都扔掉, 但是就是絲毫勾不起興趣了,真是硬吃下去的。
要不是為了讓掬月玩得盡興, 大起大落了一天的她只想躺回床上,好好想一想她的鴨蛋黃兒。
池面缤紛小船亮過相,又列隊奔回北岸奧屋,牽引出今日金光閃閃的壓軸嘉賓——長約三、四十丈, 建有兩層高樓的大龍舟。
那龍舟上載紅衣軍士數百人,又有數也數不清的彩旗朱傘, 鳴着金铙, 響着寶铎, 騰飛一般朝着南岸而去。接下來官家要登臨龍舟觀看水軍陣法、賽舟争标了。
臨水殿前插着一根纏繞織錦的鮮豔竹竿,參賽的軍士都屏氣凝神盯着這根錦标。
忽令旗一閃,鼓點驟起,二十艘小龍船如閃電般齊齊射出!
水聲、呼號聲、如雷的鼓聲,交織成一股可破崇山的猛厲之勢, 自水面向所有觀衆澎湃撲來,将氣氛推向最高.潮。
争标共有三輪,衆人熱情卻絲毫不減。第二輪剛結束,掬月嗓子已經喊啞了。她轉頭卻見關鶴謠神色淡淡,忙道:“小娘子,你是不是累了?那我們回去吧。”
“來都來了,”祭出這句能與世界上所有景點和解的友好發言,關鶴謠一笑,“再去西岸轉轉吧。”
掬月暗惱自己耗着小娘子陪她,也想讓關鶴謠早些回去休息,拉着她就走,“反正大龍舟也看過了,咱們現在就去吧。”
因為活動都聚集在東岸,果然如蕭屹所說,西岸游人不多。
垂楊蘸水,煙草鋪堤,遠遠鼓樂之聲傳來,倒是有一分幽靜的意趣。
Advertisement
此處有小游船租賃給游人,有不少小童戲水,還有一些什麽算命、字畫之類的安靜攤子,最好玩的,是河岸邊站着一排垂釣之人。
關鶴謠情感終于有了點波動,不過是負向的。
“你瞧,咱們怎麽沒想到帶根杆子來釣魚。”她無不惋惜,真是錯過一個億啊。
“哎——小娘子此話差矣!”身邊正垂釣的一位郎君聽了她話,扭過頭來搭腔,“自己帶竿子不能釣。”他摸出一個魚形小木牌,往西門一指,“需在池苑所買這個木牌,才能得個釣竿在這裏釣。要五十文呦!”(1)
“啊?這也太貴了!”
“誰說不是呢?”那郎君一臉悔不當初,“但是……來都來了。”
關鶴謠無語了。
看來這四字是有資格算作成語的。畢竟言簡意赅、內涵豐富,而且古今通用。當然,這景區的賺錢手段更是古今通用。
多麽精準,多麽有效,直擊游客痛點!
她猶自感嘆,忽聽幾聲歡呼響起,原來有人釣上一尾魚。她走幾步去看熱鬧,這小鯉魚……十文錢不能再多了。
那釣魚的人卻很開心,正與他娘子說:“直接請店家做成魚脍吃,如何?”他娘子有些猶豫, “聽說這裏斫脍要收三、四十文,比街上腳店貴太多了。”
兩人糾結了一會兒,最後還是娘子一咬牙定了主意,“也罷!聽說官家年年都在那臨水殿用旋切鮮魚脍呢,咱們今日也效仿一回。郎君好容易釣上來的,來都來了——”
夫妻倆便拎着魚,興高采烈地朝不遠處一小棚走去。
關鶴謠心服口服,鬧半天還是一條龍服務,這成熟的商業運作比起現代也毫不遜色啊!只是她現在還沒閑錢享受這些冤大頭服務。她與掬月對視一眼,牽着小丫頭回家了。
來都來了,走也走得。
做人啊,還是要潇灑一些。
不怪掬月愛看,關鶴謠也是第一次見識如此盛會,似乎全金陵城的人都趕着和天子一起出行。
她們回家這一路,目之所及都是喧鬧的人群,有攜家帶口的,有郎君娘子們結伴的,還有緩步游賞的長者……街市上、林苑邊到處都是商販,這無數盡情享受春光和生活的人,共譜出一曲喧鬧歡樂的市井樂曲,昂然灌入關鶴謠耳朵,她有些惆悵的心情便漸漸雀躍起來。
正巧在一位賣貨郎那裏買了塊肥皂團和新的布巾,擇日不如撞日,她便帶着掬月到常去那家香水行泡個澡。
說是常去,其實上一次來是去年盛夏,上上次來是前年盛夏。因為沒錢,剩下的時間都是在家擦洗糊弄一番。
……好吧,起碼有進步,這次沒到一整年就來了。
這家香水行分為前後兩區,前面是供人休息的茶邸,擺着幾套桌椅,後方才是澡堂,男女分域。雖小了些,但是幹淨整潔,關鶴謠一直很滿意。尤其門上那副楹聯,她看一次笑一次——到此皆潔己之士,相對乃忘形之交。(2)
誰說古人刻板保守呢?分明可愛得很,浪得很吶!
霧氣蒙蒙的澡堂裏鋪着青石板地磚,以粗竹管引水。熱水池、冷水池都有,還有穿着短打衣衫的娘子給人搓澡。關鶴謠和掬月洗了個身心舒暢的大澡,又到前面茶邸休息。
這家掌櫃的是出了名的風風火火的性子,故她雖姓馮,大家卻故意喚作“風二娘”。風二娘招呼二人坐下,笑着問幾句水溫合不合适,親切又爽朗。
“剛炒了西瓜子,小娘子們可需要?”
關鶴謠應下,請她看着上幾樣茶食,再點兩盞茶。
“今年片茶還未做得,只有去年的。散茶倒是下來了,小娘子喝什麽?”
這觸及到關鶴謠知識盲區了。
她在此世倒是也買些茶喝,但那都是最便宜的青散茶,和草葉子沒啥大區別,喝個心理安慰而已。這時茶藝和現世差別很大,她只知皮毛,又是第一次正經在茶邸喝茶,算是兩眼一抹黑,但是心裏明鏡似的。
于是她重點清晰地回答:“貴的不要。”
“好嘞!那便喝些紫芽片茶,七文一盞。”風二娘玲珑笑意未減分毫,從茶焙籠裏取出一餅茶給她驗看,“也是正宗的福建茶,加了甘草壓制。雖是去年的,但味道不陳。”
關鶴謠裝作深沉點點頭,風二娘用小槌敲下一撚茶葉,包在白棉布裏用茶碾子碾碎了,便轉頭去備水。待那細頸水瓶嗚嗚作響時,幾樣吃食也端上來了——是一碟炒瓜子,一碟膠棗,一碟雕花姜,一碟“梅花脯”。
山栗、橄榄切薄片同食,有梅花風韻,故被贊為“梅花脯”。(3)
關鶴謠攔住掬月伸向膠棗的手,“先吃橄榄。”
橄榄入口酸苦又澀,掬月小臉立馬皺成一團,關鶴謠笑着勸,“多嚼嚼,嚼嚼就好了。”全靠着對小娘子的絕對信任才沒吐出來,掬月趕緊把那橄榄在齒間颠來倒去猛嚼一通,“哎?”她眉頭舒展開來,“好像變甜了。”
關鶴謠也嚼一片,苦澀漸退,橄榄的絲絲甘甜幽幽滲出。這反倒是一種尋常甜食沒有的甜味,一點兒也不膩,一點兒也不嚣張。雖極淡卻也極持久,以至于吸一口氣都唇齒回甘。
掬月最是不挑食,适應性極強,竟立時喜歡上了橄榄,吃得有滋有味,兩人就先把橄榄片消滅了。關鶴謠這才給她吃棗,“現在吃甜食會覺得更香甜。”
“小娘子們會吃,”風二娘笑道:“要是先吃了甜的,可就吃不下這橄榄喽。”
“是店家的茶食配得好,這道梅花脯很雅致呢。”
“嗨呀,我哪懂得這些?是我那讀了幾天酸書的小叔讓賣些橄榄,說現下讀書人好這口。”風二娘語速劈裏啪啦,手卻穩穩地沿茶盞壁注入熱水,“說是因為橄榄味道先苦後甜,一如人生,所以那些士子們都愛吃得很。”
不得不說,自古以來文人這借物喻情、無限拔高的能力都是一絕。
“什麽先苦後甜,甜苦并存的。呸,淨瞎說!難道人生一直甜着不好麽?”風二娘妩媚眸光一橫,手中茶筅轉得飛起,“要我說呀,說這話的人根本就沒苦過!”
關鶴謠深以為然,她估計橄榄也是。
橄榄要是成精了,怕是要高呼否認三連,人家就長這樣,請不要随便閱讀理解。
注水,擊拂,再注水,再擊拂,如是反複共七次。雖然茶器盒茶葉都極普通,風二娘手藝卻到位,得了兩盞浮着乳白色厚厚泡沫的茶湯。
日本茶道學走的就是這宋時的茶藝。
那泡沫如洶湧白霧,溢盞而起,襯着玄色的樸拙茶盞,仿佛海浪擊崖岩,激起千層雪。
小小一盞茶,居然帶着驚心動魄的壯美。
關鶴謠看得新鮮,顧不得欣賞,忙呷了一口。
綿密的泡沫沾舌就消,但這調皮的一跳而過,已經“嘶拉拉”地激活了味蕾。茶葉被碾得細碎又被充分攪打,均勻地藏到這一盞熱湯中,難見影蹤,唯留下濃厚的口感和悠長的香氣。
那點甘草也很妙。淡淡的甘草香并未妨礙到茶味,反而自覺查缺補漏,溫柔地添上一抹若有似無的甘甜,使得整盞茶全無苦味、澀意。
關鶴謠驚豔地又喝一口。
她在現世都是喝泡茶,頂多煮煮普洱或是老白茶。看宋人點茶常要加些香料、藥材,高興了連鹽啊胡椒啊都往裏扔,她心中本有些抗拒。
卻未想到,只要手藝得益,最低價的茶都這般美味啊!
一盞意猶未盡,她又要了續杯,坐在溫馨的小廳堂裏,和掬月享受安穩美好的春日午後,仿佛剛才在金明池邊幽怨憑欄的人根本不是她。
蕭屹走的第一個時辰:想他、想他、想他。
蕭屹走的第二個時辰:想他、想他、想他。
蕭屹走的第三個時辰:呷茶去!好喝好喝!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