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謝繼寧想着這樣也好,算得上是一對一了,主要是一個學習氛圍,知識謝繼寧雖然可以自學,但是府試需要的一些知識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帶,郭童生的基礎其實還是挺紮實的。
到了書房,謝繼寧打開書箱,這是他仿照現代曾經看過的電影裏面寧采臣背的那種樣式請爺爺幫忙做的,裏面做了功能分區,書本和筆墨紙硯都是分開放的。
謝繼寧拿出了一本名家字帖,是劉方傑為他準備的的臨摹字帖,磨好墨,就認真的練起字來。
拜師之後,謝繼寧師父劉方傑見到謝繼寧的字,就叫謝繼寧練字。
因為謝繼寧的字就是為了考試練的,加上郭童生沒有好的字帖,導致謝繼寧的字跡工整,匠氣十足,看得劉方傑吹胡子瞪眼,特地找來了字帖,要求謝繼寧趕緊練習,趕緊改正過來。
謝繼寧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就暗下決定将自己的字跡練出來。
每天給自己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每天練習一個時辰的字,臨摹名家半個時辰,然後自己抄寫詩文,名家文章半個時辰。
寫字的時候謝繼寧特地懸挂了沙子在手腕上,重量慢慢增加,這樣的手部才能有力量。
對于練字,手部力量很重要,現代那麽多的訓練手臂,手指力量的方法,謝繼寧結合實際,每天堅持鍛煉,俯卧撐,引體向上;做手指操,然後裝了兩小袋豆子,手腕不用力,用手指頭提起來堅持,每天都這樣做。
同時,每天讀經典,并且翻譯解釋,寫觀後感,将《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等等做出日程計劃表,重新學習,這樣更加能打牢基礎。
就連郭童生看了都佩服不已,有如此天賦還有如此的勤奮,又拜得名師,板橋謝家灣要出人才啊!
謝繼寧在私塾堅持到了冬天,天實在太冷。
之前幾年謝如方都堅持寒冬臘月的每天都送,天氣不好,路不好,沒辦法拉牛車,都是謝如方背着去的,那時候沒辦法,只能堅持。
但是這個冬天,謝繼寧想着,師父給自己準備了那麽多書,自己在家學也一樣,就去辭別了郭童生回家讀書了。
郭童生雖然早有預感,但是還是舍不得,一是謝繼寧在,私塾聲名在外。
二是這一段時間,和謝繼寧一起學習,看了青川先生的一些注釋,感覺自己對經典的理解有又深了一層,感覺到了自己的學問在進步。
Advertisement
謝繼寧耐心的解釋,拒絕了郭童生的挽留,給自己放了一個寒假,就是寒假作業有點多,每天都要按部就班的學習。
冬日裏的冷風讓人瑟瑟發抖,謝繼寧打起精神,認真細致的抄寫着手裏的《三字經》,這是他抄寫了一天的結果,冬日裏,墨水冷得快,只一會兒墨水就凝結了。
謝繼寧只能過一會兒就攪動幾下,每當這時,謝繼寧就分外想念公司的自己辦公室那臺老舊的空調。盡管熱風開起來的時候嗡嗡作響,但是暖和啊!
那個時候為了省錢,用的老空調,對于這問題多多的老空調,謝繼寧內心是非常嫌棄的。
直到穿越之後,才知道在溫暖的辦公室裏敲電腦,筆筒裏精挑細選的真知簽字筆換着寫,在網上選了又選筆記本有多香。
但是一切都是過去了,發黃的草紙,凝滞的墨水,才是謝繼寧目前學習實際情況,就這,還是謝繼寧自己努力許久才得到的用紙自由。
謝家實在太窮了,來到這個時空已經8年了,謝繼寧絞盡腦汁才讓謝家的條件稍稍改善,只能夠吃飽穿暖而已。
在現代,這是基本的要求,在古代,貧窮落後的李家屯謝家灣裏,足以讓屯裏的人們羨慕謝家的生活了。
可以吃飽,孩子都能養大,在這個時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況且還能讓子孫讀書,就更了不起了。
村裏的人心裏酸道,謝老三家運氣好,生了個好孫子,以前窮得賣田地,自從謝繼寧出生了之後,日子一天天的過起來了。
這世人極其看重子長子長孫,謝繼寧是謝家小三房的長子長孫,自從出生開始就備受重視,況且謝繼寧還聰明,讀書天分還高。
謝老三總是在夜裏被窩裏和謝老婆子李杏花說到,整個謝家灣,甚至說整個鄉裏都沒有比謝繼寧更聰慧的後生了。
當然這話謝老三不敢在外面說,但是不妨礙謝老三把看重謝繼寧,所以謝繼寧雖然年幼,但是卻可以對家裏的事情提出看法,并且被采納。
謝繼寧正細思,只聽得家裏的小狗大聲的叫嚷,特別興奮,謝繼寧就知道,謝老三他們回來了。
雖然是冬日,但是一家人卻并不得閑下來,依然要辛苦勞作,謝老三帶着一大家人去南坡“鏟地埂”,将地埂上的雜草,小樹清理用鋤頭鏟幹淨。
謝家南坡的地都是坡地,為了來年的收成,老早就準備了,肥沃的平地裏的小麥種下之後,謝家就轉戰坡地,打算好好的平整地面,多多施肥,養好坡地增加收入。
要是往年,謝老三可不敢拿這麽多糞肥地,但是今年,采用了謝繼寧辦法,眼看農家肥就要多了許多,由此才敢去耕種荒坡地。
在家的時間多了,謝繼寧就知道家裏愁的一些事情,每天謝老三都感嘆農家肥不夠。
謝繼寧記得,在現代曾經看過的三農紀錄片,講述了現代的農民,為了種植綠色有機的産品,特地用的堆綠肥的方法。
就瞞着謝老三開始嘗試,一開始沒有經驗,失敗了,索性謝繼寧又同時弄了幾個對照組,成功的将農家肥弄出來了,謝老三才放開手種坡地。
“爹,孩子他爹,弟妹你們回來了。”
謝繼寧的娘李麥穗從屋裏提出熱水,裏面早早就泡好了野茶。
大家在院壩裏坐下,謝老三掏出一個大葉子,裏面包着十多個黃殼蟲,遞給從小房間出來的謝繼寧。
謝繼寧伸手接過葉子,然後把它遞給堂弟謝繼平,謝繼平才7歲,就背着小背簍和爺爺一起上山幹活了。
謝繼寧心想:‘這些弟弟妹妹年紀尚小,放在現代還是學前班的人,在這一世已經帶上山幹活了,讀書是奢侈品,家裏尚且做不到,黃殼蟲分給他們,只能香一下嘴罷了。’
‘自己上輩子父母疼愛,生活富足,給堂弟堂妹們的零嘴都是網購一大箱,這輩子,竟然只能給幾只黃殼蟲了。’
謝繼寧上輩子在的世界,所有的孩子都是國家免費義務教育9年,不允許孩子不讀書,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教育。
這一世,家裏太窮,都把孩子當做勞動力,小小年紀就要帶上山幹活了。
大人幹體力活,謝繼平和弟弟妹妹一起打豬草,這樣等到大人忙完,他們幾個小孩子已經打了足夠的豬草了,撿了木柴了。
家裏貧窮,孩子也是半大勞動力,整個謝家,除了這兩天身體不舒服的的謝繼寧奶奶,才一個月的謝繼寧弟弟,兩歲的堂弟堂妹之外,所有人都要幹活。
謝繼寧的娘才出月子,就要開始做飯,喂豬了,如果不是謝繼寧堅持,那就是謝繼寧奶奶李杏花帶病做家務,李麥穗上山了。
李麥穗生了孩子能坐滿一個月的月子已經是村裏少有的人家了。
為此,李麥穗心中感念,兒子會心疼人。
俗話說,養兒防老,但是還沒等兒養大,李麥穗就已經享受養兒的福氣了。
謝繼寧打小就體貼,李麥穗成婚的時候年紀還小,生孩子生得艱難,生下來之後除了頭三月之外,都不愛哭鬧,只有餓了拉了才哼哼幾聲,才站穩腳跟,就會端水捶背。
家裏男人發怒時動手,小小年紀的兒子就會擋在前面,為此李麥穗把謝繼寧當做心肝寶貝。
謝老三也很器重這個長孫,俗話說小兒子大孫子,爺奶的命根子。
本來就重視大孫子,結果這個孫子小小年紀就體貼孝順,這器重就更添了幾分真心,對這個孫子的話就更加重視了。
謝繼寧心疼自己這一世的母親,小小年紀就生下自己,吃不好穿不暖,辛苦把自己帶大,所以極力勸說爺爺奶奶同意自己的母親在二胎三胎的時候好好做好月子,這樣才能減少病痛。
出月子又留在家裏做家務,李麥穗才能不用上山,為此謝繼寧的二嬸孫氏和三嬸楊氏還在背地裏嘀咕了好久。
謝老三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個子很高,聲音洪亮,拉來一張板凳,坐在門前的臺階邊上,緩緩的舒了一口氣。
謝端着熱茶,茶還在冒煙,就喂到嘴裏,然後叫到:“寧哥兒,你現下還要看書不,不看書的話和爺爺一起去看看咱們家的糞土好了沒有啊!我這心裏放不下。”
謝繼寧連忙答道:“爺爺,家裏飯菜娘已經做好了,你今天累了一天了,吃過飯再說吧!”
謝老三點頭道:“好吧,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