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有人問到買牛,謝老三忙轉話道:“縣裏牛便宜,到時候大家約着一起去買,我們這次給大家帶來了東西,這次我家就不請吃飯了,等我家寧哥兒以後有出息,再請大家吃飯。”
講到這些,謝老三就反應過來了,寧哥兒還小,自己家還沒有到擺闊的時候,可不能多說,還好寧哥兒安排了東西送給族裏的人家,謝老三感慨,自己一個大人,還沒有自己的小孫子醒事。
謝老三将話題轉到了謝繼寧拜師的那一天,酒席,考問,衣食住行都有好多要說的,可以想象得到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們幾個人身邊都熱熱鬧鬧的了。
在謝老三等人在外面說話的時候,謝繼寧陪着家裏的女性長輩在堂屋,李杏花不住的拉着謝繼寧撫摸,然後說廋了瘦了。
謝繼寧笑了笑,将自己準備的禮物拿出來給李杏花分發,李杏花打開一看,盒子裏面裝着四支銀簪子還有兩個手镯,看見是銀的,李氏就想關了藏起來,結果看到旁邊三個兒媳婦緊緊的盯着自己的手裏,想收起來的手就猶豫了。
一咬牙就說道:“這是寧哥兒帶回來的禮物,你們三個一人一支,手镯就我和老大家的有,這是寧哥兒的體貼,你們可要記得他的好。”
說這話的時候李杏花心裏在滴血,這輩子她都沒有銀簪子,而族長家大嫂子就有,李杏花每次看着她帶着出門,都心酸的不得了,結果沒等到老頭子和兒子給自己買,等到了大孫子的。
謝繼寧的娘李麥穗笑笑不說話,楊氏孫氏連忙保證,并且将謝繼寧止不住的誇獎,饒是謝繼寧見多識廣,也被兩個嬸嬸誇得害羞起來。
李杏花不舍的将東西遞給三個兒媳婦,等人出堂屋門之後,拉過謝繼寧坐在面前,将謝繼寧帶回來的糕點拿出來遞給謝繼寧,然後小聲的對着謝繼寧說:“你小小年紀,奶奶不要你的東西,自己留着讀書用錢。”
謝繼寧道:“這些都是別人送我的銀錢,我特地買的,還有其他的好東西,只是現在的咱家不合用,所以我都留着,以後再說,另外讀書的錢留得有的,您放寬心,夠的。”
“你要感人家的情啊!”(感激的意思)李杏花教導道,這是她小市民樸素的思想,別人的好要還的。
謝繼寧道:“孫子會的,會将師父師母當自己爹娘一樣看待,他們對我好,以後我一定會報答的。”
李杏花接着道:“你呀!以後有什麽好東西要悄悄的給奶奶,你二嬸、三嬸娘家不是好的,”
她不願意在孫子面前說兒媳婦不好,之前說了、罵了幾次兒媳婦,孫子會勸說她,現在她不當着謝繼寧的面罵兒媳婦了,就說兒媳婦娘家不好。
謝繼寧明白自己奶奶這樣的小心思,就是舍不得把東西直接分了,苦日子過慣了,舍不得。
謝繼寧想,自己奶奶會這樣,也是因為沒有得到太多,自己以後多給她買一些,就不會這樣了,心裏下定決心,嘴上還是說道:“好好好,以後我就買了悄悄給你,你想給誰就給誰,歸你管。”
Advertisement
李杏花哈哈笑:“你就會哄我高興。”
謝繼寧說:“不哄你,以後我會讓您和爺爺,讓咱家裏過上好日子的。”
“還要什麽好日子啊,現在就是好日子,這樣的日子奶奶就滿足了,人的福氣是有定數的,現在就夠了。”
謝繼寧不接這話,轉過頭提醒李杏花:“這次我爺爺他們帶來了不少東西,在來的路上,我們已經商量過了,之前族裏湊了不少錢,而這次拜師買東西花費了。”
“但是酒席是師父師母辦的,禮錢全部給我們了,又多多的返回來,現在咱們家裏的錢財趁手,就将我爹爹買的布匹一家分一匹。”
“分一匹啊!這太多了,裁一下分也行的啊!”李杏花不舍的說。
謝繼寧勸說道:“我們家有事情,大家都幫忙,現在我們家有這麽多,分一點也是應該的。”
李杏花雖然舍不得,但是她一向願意聽謝繼寧的想法,再加上謝繼寧已經和老頭子還有兒子商量過了,所以她就安排下來了。
打算叫謝如方帶着謝繼寧去送,這樣大家也記得謝繼寧的情分,謝繼寧對這樣的社交活動一向不太習慣。
幹脆直接說:“奶奶,你帶着我弟弟妹妹們去送,去和我大堂奶奶她們說說話,”
聽到這話,李杏花立馬就心動了,做為一個小兒媳婦,家裏窮,她年輕時候也是受了不少的氣,這下,倒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想到此處,李杏花立馬就叫兒媳婦來幫忙,她要送禮。
楊氏和孫氏見婆婆這樣大方,都想不明白了,楊氏勸說道:“娘,就是天上掉銀子了也不興這樣浪費啊,這麽好的布,這麽好的糕點,咱們家留着多好啊,怎麽能送人呢?”
孫氏也同樣說:“您的孫子孫女都還沒有衣服穿呢,那裏有拿來送人的,我爹娘一輩子也沒有穿過好衣服。”
李杏花背過身體不說話,
還是謝繼寧接口道:“二嬸,三嬸,這次買得多,我們家都有,每家三匹,不同花色的,另外還有平哥兒祥哥兒的外祖父家,也有單獨的一匹,這些都是我爹爹特地買的,感謝他們之前送的肉條。”
謝如方聽了這話想打人,他買這些布是打算做生意賺錢的,結果在路上就被謝繼寧安排的得妥妥當當。
還說得特別有道理,什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有的就要分享,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套一套的,就被說服了。
謝繼寧想的是,整個板橋,包括隔壁的橋頭,生産力低下,經濟基礎差,承受災害的能力不強,這樣的地方暫時沒辦法做什麽大生意。
如果去外面,自己家老爹這樣的性格,要被那些老狐貍吃了,目前适合自己家的就是穩紮穩打,團結能團結的力量,這些族人和親戚,就是最好最天然的同盟。
兩人驚喜的看着謝繼寧,然後又看向李杏花,李杏花點頭說道:“你們先挑,挑完了之後和我一起去送,完了之後你們在回娘家,老大家的也是。”
李麥穗說,“兒媳不着急,寧哥兒舅舅使人來說了過幾天家裏殺雞吃肉,來接寧哥兒去他家裏坐一下,寧哥兒外婆想他了。”
李杏花接話道:“我也去,帶着寧哥兒去看看你舅姥爺。”李杏花和李麥穗是同族的姑侄,娘家在同村。
熱熱鬧鬧的過了幾天,謝繼寧收下心來開始認真讀書,在學堂看到謝繼寧的時候,郭童生還有一些驚訝。
因為謝繼寧是他私塾的蒙童的原因,這一場考試,他也很關注,所以謝繼寧拜師的事情他也知道,還想着謝繼寧不回來自己這裏讀書了呢!
謝繼寧笑着道:“夫子好!”
郭童生道:“你這是還來上課,”
謝繼寧回答道:“是的,我師父去江南書院講學了,叮囑我繼續學習,等我正式取得童生的功名再到書院讀書。”
“哦,真的嗎,青川先生同意你繼續來我這裏進學。”
不怪郭童生感到驚喜,他雖然家在橋頭鎮上,但是家境普通,加上資質雖然有,但是一般,考到30歲眼看科舉無望,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就放棄科舉,專心辦私塾了。
郭童生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給蒙童啓蒙還好,教童生秀才教不出來的,而以謝繼寧的資質,明年的府試十拿九穩,他是這一場童試的第一名,按照慣例也會得的,除非謝繼寧出什麽意外。
郭童生本來以為謝繼寧之後就要跟着青川先生劉方傑學習了,沒想到還能讓他教,因為出了一個謝繼寧,郭童生的私塾的學生就多了許多。
如果謝繼寧還在他這裏,那之後謝繼寧考上童生,私塾就更出名,以後就不用愁。
謝繼寧道:“童生考試我還需要先生您指教呢!”
郭童生又問:“青川先生對你有安排嗎?”
謝繼寧見郭童生問得認真,就回答道:“師父給我安排了讀書日程,我的字尚且稚嫩,還需要每日練習,也安排了每日讀書,演文訓練。”
郭童生松了一口氣,謝繼寧這樣的天分,放在自己手裏是浪費,青川先生将謝繼寧放在他這裏學習,他要是把謝繼寧教不好,有何面目面對其他讀書人,也承受不了青川先生的失望。
謝繼寧道:“之後我報考童生,還需要先生的幫忙呢?”
郭童生道:“好說好說,你之後就在書房學習罷,我又收了些蒙童,他們年紀尚小,才剛剛開始學習,”
其實郭童生心裏還有另外一層顧慮,謝繼寧太過優秀,只怕他的同窗要被壓得擡不起頭來,之前的還好,現在的謝繼寧身份已經不一樣,只怕會移了這些蒙童的心性。
郭滿感嘆的想,如果自己不是一把年紀了,見到這樣的人,只怕也是心生妒忌的,上天給謝繼寧的資質太讓人感到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