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十三章
九月十日,這天一大早,邱曉便被小智給叫起來了,昨晚上陪着小智聽了半晚上的初一英語磁帶,睡下後夢裏都是幾只山雀在叽叽喳喳的說着鳥語。迷迷瞪瞪地也沒睡好。
用涼涼的溪水洗了把臉,整個人這才清醒過來,先巡視過菜地,在小智的科學指導下,給需要澆水的地澆上适量的溪水,将冒芽的雜草堅決拔除。
不到七點,三兒就來砸門了,“曉曉哥,曉曉哥,起來沒?快起來,快起來,太陽照屁股了。”聽得邱曉滿頭黑線。
趕緊去開門,否則邱家的大門就要被三兒給砸出窟窿了。
“我早起來了,叔和嬸也起了?”
“起了,起了,都起了,我媽讓我叫你過去吃早飯。”
剛好邱曉正犯愁燒火的事,就有飯可以蹭了,真好!
邱曉回屋拿了書包,好跟着三兒到了李家。進屋就被李嬸拉着坐到飯桌旁。
“趕緊的,吃飽飯好出門。”
“哎。”邱曉看到自己面前被端來的一大碗米粉,桌子中間還有一碟雞蛋餅和一碟泡菜,忙答應着,拿起筷子呼嚕呼嚕吃起來。
大家吃罷飯,邱曉和三兒背起書包跟着李叔出門了,來到村口,同村的李二喜騎着火三輪正等着呢,三輪車上還坐着兩個七八歲大的孩子。邱曉一看,哎,原來都認識,都是之前和自己一起上山玩并參與了自家“水利工程”的倆夥伴們。
石灣村不大,只有二三十人家,近幾年出外打工的人家又多,因此适齡學生就少得很了,村裏沒有建學校,村裏孩子上小學和初中都是到鎮上去上學的。但怎麽着兩地也有10幾公裏,于是村裏有學生的人家就和平時在鎮上蹬三輪的李二喜商量,每天讓他早上把孩子拉過去,晚上再給拉回來,每人每月給點錢。這對李二喜來說,是又結善緣又有錢賺的好事啊。于是每天早上七點一過,他就騎着三輪在村口等着,等人到齊了,一氣兒送到鎮上去。然後他接着做他的生意,到晚上6點再接上孩子們一起回村。
今天加上邱曉,全村小學到初中的孩子一共才4個,1個一年級,1個2年級和三兒上五年級,再就是邱曉這個準初一生了。今天再加上李叔一個大人,車上有些擠,但車廂兩側架着的兩條木板挺長,擠擠也是能坐下的,再說火三輪比人力三輪,動力強勁,人蹬着不費勁。
一路上花了半個多鐘頭,車子到了龍角鎮西口。放下大家,李二喜自己拉貨去了。說好,晚上六點以前就在下車處等着一起回村。
李叔領着幾個孩子沿着主街向鎮東走去。鎮上的小學和初中是建在一塊的,都在鎮東頭,都是新建的校舍,聽說是前年從九龍鄉出去南方打工的一個人在外發達了,不忘鄉裏,捐了錢給希望工程,在鎮上重建了小學和初中。現在問人,鎮上最好的建築是什麽,大家夥兒一定會說是學校了。這點讓九龍鄉的人在全縣就是心有榮焉。
邱曉和大家一起走在鎮上唯一的這條主街上,街兩邊都是最高不超過三層的房子,多是老房子,新建的不多。邱曉根據門口的牌匾認出有公家的郵電所、合作社、還有糧油店一類的私人店鋪,現在還不到八點,大多還沒有開門,只是在路兩邊的便道上支着幾個早餐攤子。鄉政府位于主街的正中,看着大門和門裏露出的建築,上面都爬滿了植物,一看房子就是有年頭的。再往前走,就遠遠看到學校了。
兩所學校并排建在鎮東頭的街北,街對面是個圍牆很高,很大很大的一個院子,聽李叔講那是部隊的院子。裏面有好些大卡車。後來才知道那個院子是山裏駐軍的一個後勤補給站,平時進山或出山的車輛人員都會在這裏歇腳或過夜,來探親的家屬每次也都是住在這裏的,山裏是不讓去的。
因為是鄉裏的學校,兩個學校都有一個大大的操場,教學樓都建在進大門的正對面,兩棟樓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小學是四層樓,而初中那邊只是三層樓。
一衆人先經過的是小學,在校門口揮手告別其他人,邱曉和李叔接着往前走幾步來到隔壁另一個校門口,走了進去。邱曉只見正對的一棟三層的教學樓。教學樓整體是個對稱建築,中間是樓梯,二三樓都是左右各3間教室。平均下來每個年級兩個班。而一樓則是樓梯東側被隔成了一樣大的6間房子,西側則只隔了兩小間和一大間,邱曉後來知道了,一樓東側是教師辦公室,西側是老師宿舍和食堂。
今天因為初一新生報道,校園裏的操場上三三兩兩站着不少人,其中有很多像李叔這樣送孩子入學的家長。李叔帶着邱曉走近人群打聽報名情況,一位家長答道,還沒見到老師呢,也不知道今年報名怎麽個章程。
大家正寒暄的工夫,一樓東側靠近樓梯的那間屋門被從裏推開,走出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男老師,沖等候在操場上的大家喊道:“大家安靜一下,……初一的這邊報名。大家都排好隊,一個一個按順序進來。”
人群聞聲迅速靠過去,在間或一點小争執後排好了隊伍。邱曉前後望望,這學校老師的威信還真是不低啊,剛才還鬧哄哄的人群不一會兒功夫就迅速安靜了下來,只有個別人還在小聲交談。邱曉數了數在他前面有27個和他查不多的新生,後面看着也有四十多號,也不知今年初一是否就這這些人,還是有人還沒到。
整個報名過程應該還是很快的,邱曉覺得沒過多一會就輪到自己了。李叔和他一同進了辦公室,辦公室還是不小的,有三分之一間教室大嘛,裏面靠窗對着擺放兩張辦公桌,兩邊靠牆都是一溜櫃子。現在兩張辦公桌的椅子上各坐着一位男老師,左邊的正是剛才見過的年輕男老師,右邊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男老師。兩人一進去,年輕男老師就開口了,
“戶口本和小學畢業成績單帶了沒?”
“帶了,帶了的。”李叔說着話從從邱曉那裏要過兩樣東西交給男老師。
“不用給我,給郭老師。”年輕男老師看李叔把東西遞向他時,忙揮手指向他對面的老教師。
這時,對面的老教師擡頭看過來開口說道:“這不是石灣的李大偉的爹嗎?叫…叫什麽來着,哦,對了,李正海。怎麽,送你家小兒子上學?不對哎,我記得你家小三沒到年紀啊?”
“哎哎,原來是郭老師啊,是我,是我,我家三兒今年才上五年級,今兒是幫着送我家隔壁的邱正鲲家的娃,這不人家兩口子在城裏打工,不清楚咱鎮中的開學時間,把時間算差了。趕着進城了。托我把孩子今天送過來。來,曉曉過來,我給你說啊,這是郭老師,就是教過你大壯哥的班主任,可厲害了。”說着話,把邱曉拉到身前。
邱曉被帶到桌子前,郭老師接過李叔遞上的相關憑證,看了下說道:“哦,叫邱曉啊,今年多大了?”
“12,年底就13了。”邱曉緊張地答道,這個年紀見到老師都會有些緊張的。
“呦,小學還是在城裏上的。”
一提到這個邱曉更緊張了,那張成績單上的數字可不怎麽美妙。
但郭老師沒再說什麽,擡頭向對面低頭在一個好像是登記本的本子上用筆寫了些什麽的年輕老師說道:“小高,這個孩子分到你班上吧。”說着把手裏的戶口等憑證又遞給高老師。事後邱曉才知道,這兩位老師都帶初一的班,一人負責一個班,因為老郭老師不僅是一名老教師還是這所學校的校長,因為老師實在人手不夠,不得不頂上來親自帶一個班。而小高老師則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縣裏緊急調到這裏新手老師。
報名的時候為了顯得公正,郭老師私下裏定了個“兩人規矩”,就是根據的報名的順序單數進一班,雙數進二班。因為邱曉是第18個報名的所以被分進了小高老師負責的初一二班。
這時候的邱曉終于知道這位年輕老師姓什麽了。高老師接過邱曉的資料,在本子上登記好,拿過手邊的收據本對李叔和邱曉說道:“邱曉是吧,你分到我們二班,現在把學費交一下,書費加學雜費一共二百三十五元。”
邱曉一聽不等李叔提醒,趕忙掀開上衣角,從裏衣腰上縫的口袋裏拿出一疊錢,數了正好的數交給高老師,高老師接過錢,開了一張收據塞到邱曉手上。然後說道:“好了,手續辦好了,上樓西邊第二間是二班的教室,去吧,先找位置坐,一會報完名,我們發書。”
兩人一聽,趕緊答應着向兩位老師道謝道別從辦公室出來。到了外面操場上,李叔拉過邱曉說道:“曉曉啊,這報好名了,沒啥事我就先回村了。戶口簿我先拿回去,晚上你過來取。再個,中午學校應該有食堂,不行你也可以到鎮上吃,或者去找三兒,他媽給他午飯帶的多。”
邱曉點頭答應。李叔又道:“記得晚上放學到鎮西頭等李二喜的車,找不到地,就和三兒放學一塊過去。我走了,快去教室裏坐着。”
邱曉點頭表示都記下了,目送李叔離開出了校門,這才轉身順着樓梯上到二樓,在樓梯西邊的第二間教室找到了自己未來三年将要學習的班級“初一二班”。邱曉走進教室,原來有些紛亂的教室裏瞬間一靜,只見七八個先到的同學一起望向門口,發現不認識又重新轉頭聊天去了。
而邱曉卻是真的誰也不認識,也沒主動和誰打招呼,徑自向教室最裏邊走去,在離門口最遠的角落裏找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了下來。坐到座位上,邱曉擡眼打量着四周,這間教室看上去确實挺新,桌椅板凳也都是新的,課桌是單人的,四條桌腿都是鋼管的,看着就挺結實,教室的兩邊牆上都有窗戶,初升的陽光把教室照得亮堂堂的。教室前後各有一面黑板。在邱曉背後的角落裏放着幾把掃把和拖把。
被早晨溫暖的陽光一照,邱曉覺得又困了,昨晚做了一晚上的鳥語夢,實在是沒休息好,看這同學還沒來齊,打個哈欠,爬到桌子上,呼……先眯一會。
呼……呼……
作者有話要說: 我承認自己的文筆不夠流暢,敘事可能也有些不明,請大家多多包涵,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
只有大家留言指出我的問題,我才好改正錯誤,改進不足啊。各位親,留個爪印吧。可憐的蟲子跪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