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章節
憶,一部小小的字典承載了她兒時的美好歡樂的時光,我翻開字典的第一頁,上面寫着幾個字:獎給***同學,祝***同學在以後的學習中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
泛黃的字典裏充滿了歲月的味道,我那時真的都聞得到歲月也是有味道的。我一頁一頁的翻看,每一頁上都有媽媽用鉛筆做的記號,旁邊還有備注。有些字都已經模糊的看不清了,裏面還夾雜着幾張紙,都是随堂測驗的考試的試卷,都是100分,還有老師的紅色的筆打上的對號。媽媽告訴我這是她特意留下來的,當她嫁給爸爸的時候也把這部記載着她青春的字典一起帶過來了,就是想告訴她以後的孩子,每個人的青春都會逝去,不要在這美好的時光裏留下遺憾。
後來媽媽上了初中,他們村子裏的孩子好多都不上了,可是媽媽還是一直在堅持着,成績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因為她想上學,她想讀書。那時候家裏很窮,每天都只帶着幾個饅頭去學校,到了吃飯的時間媽媽就把饅頭放在學校的食堂裏的鍋裏熱一下,然後就着學校發的鹹菜吃,有時候連饅頭都吃不上,挨餓是很正常的事。初中三年就這麽過下來了,後來媽媽上了高中。
上了高中他們村裏幾乎已經沒有人再上學了,媽媽每天都還要走一個多小時去學校上課,那時候還沒有自行車,每天天不亮媽媽就起床去學校,晚上很晚了一個人再走回來,一個人那要有多麽強大的內心才能走完這三年啊。
終于在上高二的那個冬天,大雪如鵝毛般的下着,媽媽一個人踩着厚厚的積雪去上學,從家到學校必須經過一個很陡的坡,那天大雪下得真大啊,媽媽走到那個坡前徘徊猶豫,怎麽上去呢?爬了一次,滑下來,又爬了一次,滑下來旁邊就是一個很深的溝渠,再一次爬的時候一下子摔倒那條溝裏,那裏面有剛剛被砍的樹木樁子,正好掉在那上面,腿被紮了,鮮血一下子流出來了,把那片雪地都染紅了。後來怎麽回家的都已經不知道了,醒來的時候姥姥正焦急的坐在旁邊看着,那晚媽媽一夜沒睡,做了一個這輩子最最錯誤的決定,退學。媽媽哭了一整天。
後來的就是跟着大姨去工廠打工,過着一個很普通的人過的日子,每年高考的時候媽媽都會呆呆的愣半天。她說,如果當時我能堅持一下的話,我的命運也許就改寫了,人生中有很多的遺憾,可這個遺憾讓我永遠都不能釋懷。
媽媽把這個故事講給我聽的時候她眼神中的那種遺憾與落寞我看不懂,她只是告訴我讓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要上大學,完成她那沒有完成的心願。
那時候我總是信心滿滿的的說沒問題,像我這種天生就是上學的孩子以後肯定能上個好大學,這是遺傳嘛。然後媽媽就很好開心的笑了。
而現在呢?我對媽媽說過的那個諾言呢,我怎麽去實現,媽媽的心願有誰去完成啊?可是我又不能背叛我自己的心,我說過我是一個很自私的人,自私的有時候連自己都不能忍受了。
我還是給爸媽把我的想法說了,我說我想休學一段時間,去外面轉轉。爸爸聽了以後沒說話,狠狠地抽煙,媽媽眼中的失望讓我心疼不已,可是那又有什麽辦法呢。媽媽說,你想好了?我說,嗯。媽媽說,你都已經長大了,該有自己的想法了,有些事你也能決定了,我們尊重你的決定。
那天晚上我翻來覆去的睡不着,我聽到爸媽在他們的房間了也在說話,爸爸不住的嘆息着,我真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高三的暑假總是很短,短的就像星期天,很快就要開學了。我也準備北上去京城。媽媽給我收拾東西,把所有的能用到的,不能用到的都給我塞到我的行李箱裏。還不住的叮囑我,在路上小心,夏天蚊子多要吊上蚊帳,多喝水以防中暑,要是呆不下去了就趕緊回來,畢竟這才是家,家才是溫暖的地方媽媽一邊說一邊給我收拾東西,我不住的點頭說嗯,知道了。
這個情景就讓我想起了孟郊的一首詩,游子吟。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才開始學習這首詩的時候老師會問我們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然後老師再告訴我們标準答案2
在短短幾句中,将母親對即将遠游的孩子的不舍刻劃出來。一直到孩子臨行還忙着替孩子縫衣服,雖然時間緊逼仍然一針一線一絲不茍。表面上母親專注地縫制衣服,內心卻不斷擔心孩子不知道什麽時候回來。雖然如此,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母親只有把自己的擔心和不舍藏在心裏。
最後一句是作者本身的心聲,在慨嘆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不明白母親的苦心,令母親的愛得不孩子真正地理解。
那時候我肯定感覺不到孟郊當時臨行臨別的千愁萬緒,可是到了這一課,我才體會到那首詩的真正地感情。
後來我們又學了冰心的一首詩歌:
紙船寄母親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着 留着,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抛下在海裏。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裏,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着,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着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着她的愛和悲哀歸來!
那時候我們都太小,讀不懂母愛的含義,可是我們終于有一天長大了,卻要遠行了。
我首先去了學校把一封信讓門衛叔叔轉交給吳天浩他們幾個,我思前想後我還是不要跟他們見面了,我怕我見不得那種離別的場面。
我的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兄弟們:
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離開了這座城市,從小到大我都有一個夢想就是做一次一個人的旅行,确切的應該說成流浪。因為我喜歡那種一個人無拘無束的自由。
小時候有一次寫作文,題目是《我的夢想》,我在作文中寫道我的夢想是有一天能環游中國,做一次一個人的漂流。可是那次我的作文得了最低分,老師讓我修改,我說我不知道怎麽改,我的格式是正确的,中心思想也很突出。老師就把其他同學的作文讓我看,其他同學的夢想都是長大要當老師,醫生,科學家,工程師千篇一律。可是得分是很高的,我明白了,原來老師是想讓我修改我的夢想,可是我沒改,那次的不及格的作文我一直堅持認為那是我唯一的一次滿分作文。
其實我早就厭倦了這種生活,我的內心始終在不安分守己的過着安分守己的生活,我想要逃出去,遠遠地逃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我一直在壓抑着自己,一直在控制着內心的躁動不安,我會看着綿延遠方的鐵路發呆好幾個小時,我在想鐵路的盡頭是不是會有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我總是很喜歡漫無目的的坐車,漫無目的游蕩,不知道為什麽,在這種漫無目的的情況下我能感受到一種自由自在,我能感受到一種放松。我是一個對自由極其渴望的人,後來我終于知道我為什麽要逃課了,我是想盡力擺脫那種束縛,能讓我自己意識到我是個自由的人,讓我解脫了我靈魂的束縛。我始終不會忘咱們在籃球場上狂奔的日子,那種激情的澎湃帶給我的是更大的自由的空間,讓我可以盡情的發洩。
我想可兒了,很想很想,甚至把一個在網上的陌生的人當成可兒了,可是我不會去找她,也許我會遠遠的在身後看着她但我不會去打擾她。我在我的心裏埋下了一座城,困住了這一輩子的情,她也許就是我這一輩子最難忘的人了。
這麽長時間的頹廢的生活也讓我感到厭倦了,甚至我都覺得我很讨厭自己了,每天行屍走肉般的穿梭在校園裏,沒有了那份激情與心跳。我總是找借口說這是正常現象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麽了,其實當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扪心自問,我知道我的問題出在哪了。我始終抱着回憶不放,因為回憶可兒讓我沉浸在裏面忘了現實中的傷痛。我習慣了抽煙習慣了喝酒,我總覺的那樣能讓我麻痹了自己忘了那無盡的空虛,可是我錯了,那只是暫時的,當我醒來的時候會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