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殿試(一)
和安樂王的會面可以算得上是不歡而散。不管安樂王如何暗示警告,鐘亦文依舊堅持自己的态度,絕對松口。最後,安樂王是直接拂袖怒氣沖沖的離開。
安樂王的模樣讓等愛外面的人都吓了一大跳,偏偏在安樂王身後出來的鐘亦文卻是一臉的笑意。看上去,鐘亦文是根本沒有将安樂王的發怒當成一回事,如此強大的神經,實在讓阿棋阿墨大方梅子他們欽佩不已。
這之後,沒過兩天,就已經到了殿試的日子。
鐘亦文和三百本次會試中榜的學子一起,被直接領到了宮中的正殿內。三百學子安靜的幾乎沒有一點聲音,認認真真的端坐着。殿試的地點就是每日早朝議事的大殿,臨時改成了考場,放了三百數量的案幾和小凳。殿試的時間也不長,只有兩個時辰而已,若是幸運的話,還會看到聖上親自來監考。
鐘亦文因為是會試的榜首會元,所以位置就在第一排的中間位置,絕對的受人矚目。鐘亦文鼻觀眼眼觀心,只當沒有注意到那些偷偷打量他的目光,更加沒有聽到那些太監宮仆也對着他指指點點。
考卷發下來之後,鐘亦文是更加的專心,所以壓根沒有發現到因為聖上的出現而引起的騷動。因為只有兩個時辰,時間有點趕,所以鐘亦文根本沒有精力去管其他的什麽,只想抓緊時間答卷。殿試只考策論,幸好這個策論的題目并不是特別誇張需要長篇大論的那種,鐘亦文迅速記錄下答題的要點和提綱之後,開始慢慢的補充內容。等待時間微微過半,鐘亦文就開始謄寫。
聖上在鐘亦文的身邊轉悠了幾圈,最後确認鐘亦文是真的很專心的答題,甚至沒有擡頭看他一眼,再湊過去看看鐘亦文回答的內容,忍不住的點點頭。不過,聖上很快反應過來,自己表現的好像太過明顯,于是為了混淆視線,跑到其他學子身邊,看看後,也跟着點點頭,其實壓根沒有注意到人家的考卷上到底寫的是什麽。聖上一連跑到十數個學子身邊查看點頭,直到感覺似乎差不多了,才欣欣然的轉身離開。
一直注意着聖上表現的幾個大臣,被聖上的表現弄的是莫名其妙,以往殿試,也沒見聖上誇獎過這麽多人啊!難道真的是這屆殿試的學子們的比較好。有自以為聰明的大臣,已經讓人将聖上點頭誇贊過的那些學子全部記錄了下來,備用。這其中就有再次走了狗屎運的表兄吳遠恒。
殿試一結束,幾乎沒讓那些學子們怎麽停留,就有小太監過來,領着他們一路馬不停蹄的出了宮門。
直到看到外面的繁華街景,有學子才反應過來:“我這就從皇宮裏走過一遭了,可是我什麽都沒有看到啊!”
“兄臺,我也是,壓根沒敢擡頭看,只顧着低頭走路了!”另一個學子調侃道。
兩個學子的話,立刻引來其他學子們嘻嘻哈哈的鬧騰,不少人都表示自己白進了一回宮,壓根是什麽都沒有看見。
鐘亦文在人堆中找到了吳遠安,然後兩人又跑去和吳遠恒招呼了一聲,這才上了陳管家安排過來的轎子,回了家門。
殿試真的是很輕松,不僅僅是因為已經沒有了那麽大的壓力,畢竟只要不是太誇張的,大部分學子都能中進士,而後出任為官。另外更重要的也是只需要考一場兩個時辰而已,不像之前連考三場三天,身體上心理上都沒有那麽大的壓力。
殿試的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稱為一甲,賜進士及第;三到十名為二甲,賜進士出身;其他的就是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的閱卷官共有八人,每一分答卷都必須由八個人全部閱過一遍,然後由閱卷官商議之後将他們比較滿意的答卷挑選出來,再從這些當中選出十份便是殿試前十名呈交給聖上進行選拔。而未能進入前十名的答卷就是本次會試的三甲,當然三甲也會由這些閱卷官進行一個排名。
每次在前十名的答卷的時候,便是這些閱卷官最為活躍的時候,每每都能為了一份自己滿意的答卷争論不休,當然更多的時候還是為了那些邊邊角角的關系。
“我覺得雍州丁河的這份答卷做的相當精彩,而且他在會試中排在第三名,足可以進入殿試前十名!”
“嗯,王大人所言極是。我這邊也有一份不錯的答卷,豫州劉青風,會試第六名。”
“李大人說的劉青風的答卷我看到過,的确不錯,絕對能夠進入前十名。”
“各位大人,不知道你們看揚州鐘亦文,會試榜首的答卷,有何評判?我覺得似乎有一點點的欠缺,好像有點發揮失常啊!”
“對對對,我就說看這鐘亦文的答卷總覺得哪裏不對勁。聽完洪大人的話,才突然發現,的确是好像有點欠缺,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欠缺在哪裏,不知道其他幾位大人你們怎麽看?”
“這次會試第二名冀州韓有光的答卷倒是毫無疑問的非常完美,這鐘亦文的答卷和其相比似乎真的有點不足,但是鐘亦文會試會元,殿試卻進不了前十,會不會有點讓人家懷疑我們嫉賢妒能?”
“科考之中,誰能保證每次都能超常發揮,就算鐘亦文殿試失常沒能進前十,也是有可能的,憑什麽我們要以會試的成績來定前十名。如果這樣還要這殿試做什麽,還要我們這些人日日夜夜辛苦閱卷做什麽?按照會試的成績來定不就夠了。鐘亦文的這份答卷能夠進入前十,我第一個反對。”
“李大人不要着急,我們這不是還在商議之中嗎?不如我們先來決定其他人的,鐘亦文的這一份等到陸大人和沈大人過來的時候一起商量一下再做決定。”
只有兩個已經知曉會試之後聖上發怒原因的兩個閱卷官,沒有參與到這個鬧劇中。誰不知道吏部侍郎李大人和吏部尚書洪大人不合,也不知道洪大人是怎麽算計的,居然讓李大人來當這個出頭鳥。至于鐘亦文的文章好壞,其實早就不在他們的評判之下了好不好。若是他們這回真的将鐘亦文給刷出前十名,可以保證下一個吏部尚書就是他們。不過,兩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就争執什麽,畢竟離最終的結果出來還早的很。
幾位閱卷官紛紛繼續推薦他們覺得好的能夠進前十的人,最終一番推薦下來,幾乎每一個人是能夠被确定下來進入全十的,最終結果還是那二十多份一開始就被選出來的答卷。幾個人又開始熱熱鬧鬧的争論起來,誰也不肯放棄自己的堅持。
內殿大學士陸伯年陸大人和翰林院掌院學士兼太子太傅沈營沈大人是此次殿試的主閱卷官,兩人因為身兼多職,只是将所有考卷翻閱了一遍之後,将自己的意見記錄下來還沒有和其他幾人商議過。兩人一到閱卷廳外就聽到裏面的争執聲,互相看了看,嘆氣,每回殿試閱卷幾乎都是同樣的戲碼。
“陸大人,沈大人!”有人眼尖的看見了他們,立刻叫了起來,跑過來給兩人行禮。
等一群人互相見了禮,重新坐下來之後,今天的重頭戲才終于來了。
“各位大人,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将前十名的人選拟定出來?也讓我和陸大人過過眼力,看看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一致?”沈大人是一個整天喜歡笑眯眯的老頭,只是你們要是以為他的脾氣好那就錯了,他是出了名的笑面虎。
幾人一聽沈大人的問題,紛紛沒了聲音。他們哪裏拿得出人選,就是一個人都沒能确定下來。
沈大人一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是怎麽回事,這樣的辦事效率,難怪聖上的火氣是越來越大。沈大人也不客氣,直接掏了一張紙出來:“這是我心中拟定的前十名人選,如果你們覺得沒意見的就通過,有意見的話我們再行商議!”
幾人展開沈大人拟定的名單,看到第一個名字就是揚州鐘亦文,頓時有兩三人的臉色都有點難看。特別是剛剛一直說鐘亦文進前十他第一個反對的吏部侍郎李大人,現在整張臉都是青的。
陸伯年陸大人并沒有看沈大人的名單上到底有那些人,只是慢慢吞吞的也掏出一張紙來:“這是我拟定的名單,如果和沈大人有重複的,就直接進前十名吧,相信我們兩個都能看中的人,大家都不會有意見才是。其他有異議的,我們再商議決定,明早前十的答卷将直接交由皇上選拔一甲和二甲。”
幾個人聽到陸大人的話,根本不敢怠慢,直接展開陸大人拟定的名單,第一個雍州丁河和沈大人的第三人相同,确定入選。第二個名字卻還是揚州鐘亦文和沈大人的第一個人選相同。幾人頓時沒有了聲音,陸大人先前的話已經出來了,他和沈大人都能選中的其他人也應該認同,他們還能說什麽。至于先前是以什麽心思什麽理由将鐘亦文要剔出前十名的,不好意思他們已經不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