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血崩
太子變化着實巨大,只是沒等魏黎春驚奇多久,他便閉關悟道去了,況且岳臨柟對此毫不驚訝,又想到他修仙前後性子也有顯著變化,想來道家思想的确有蕩滌心靈改變心境的作用,便暫時丢開手不去理會。
縱使各地官員大張旗鼓的進獻壽禮,後宮之中卻愁雲慘淡,長樂宮的白绫尚未撤去,嫔妃們或被遣散出宮或被拘在寶華殿吃齋念佛,而太後也推病不肯現身,魏黎春也不計較,擺了一桌壽宴,邀了國師,又叫來舞姬助興,三人小酌到月上中天才散。
壽辰過後,在暑熱中又煎熬了一個多月,總算要瓜熟蒂落,魏黎春原是想着出了月子再問斬寧王一黨,只是日子愈近心裏愈加不安,未免夜長夢多,便急招了刑部尚書與大理寺卿來,委婉的提了下。
這兩位在家閉門思過了大半個月,腦袋果然比從前靈活,第二日便上了折子,借口大赦天下,部分輕犯被釋放,須重新登記一遍在押囚犯,特奏請提前處決關押在刑部與大理寺的死囚。
程子玉立刻出列表示附議,林朝之緊随其後,兩位內閣大臣如此,其他官員自然不敢有異議,于是魏黎春順坡下驢的準奏了。
八月初八,宣武門外菜市口,華蓋當頭,宮女搖扇,魏黎春身着妃色煙羅高腰襦裙,端坐于宣武門城樓之上,而刑部尚書與大理寺卿則坐在下面的監斬臺上,面前跪滿了背縛麻繩的囚犯,四周則擠滿百姓,烈日當頭,不管是圍觀與被圍觀者,都有些扛不住。
等待了半晌,震天的鼓聲總算響起,十個滿身橫肉的刀斧手走了出來,俱都扛着明晃晃的大刀,待刻着“斬”字的牌子一擲到地上,便開始行刑,動作利落而又麻利,切菜一般,一刀一個,每刀之後都“咕嚕”一聲滾落一個頭顱,鮮血漸漸将青石板鋪就的地面染紅。
突然,紫菀驚呼一聲:“娘娘,快看那個大娘!”
魏黎春順着她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見一個頭包羅帕的老妪手裏拿着個饅頭,死命的往前擠,侍衛們雖盡忠職守,但百密一疏,到底給她逮到機會,一下鑽了進去,沖到一個囚犯旁邊,侯在一個刀斧手旁邊,接住了人頭落地後噴濺出的血來。
朱瑾解釋道:“這是民間治肺痨的偏方,每每菜市口處斬囚犯都有人不要命的沖進來,當年我娘為了爹爹的病,也曾寄希望于這人血饅頭過,可惜都是蒙人的把戲,一點用處都沒。”
人血饅頭這事,魏黎春從前并未聽說過,所以見老妪拿着饅頭沖進去,與紫菀一樣驚訝,也正是因為驚訝,這才多看了幾眼,也就注意到了饅頭上接的是寧王長子岳榕瑜的血,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小孩子。
在他的旁邊,跪了七八個小蘿蔔頭,許是吓懵了,沒有哭泣也沒有求饒,如木偶一般,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
寧王有錯,實屬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可小孩子何其無辜?然而若是一個心軟放過他們,只怕過不了幾年,就會回頭來取自己的腦袋了,必須斬草除根,方能保得自己跟孩子的平安。
其實說起來,自己與寧王并無區別,他謀朝篡位之時,燒死皇上射死太子,也不過是為了免除後患,只是風水輪流轉,自己得以重生,先下手為強罷了。
唉,冤冤相報何時了,到底是累了,只希望平安的過完這一世,從此化作飛灰煙消雲散,不再托生為人,那才是最大的圓滿。
魏黎春起身,嘆氣道:“起駕回宮罷。”
Advertisement
當夜安置沒多久,肚子便疼起來,岳臨柟一轱辘爬起來,邊往身上套衣裳邊斥責道:“讓你老實在宮裏待着偏不聽,一個錯眼沒瞧見就偷跑去菜市口,小孩子膽子小,哪裏能受這樣的刺激,簡直是胡鬧!”
說着到外間喚醒值夜的結香,叫她去請太醫,魏黎春捂着肚子,艱難的說道:“只怕是要生了……”
不多時,朱瑾黃婵紫菀蘭澤全都趕了過來,就連太後也派了人來問候。
當年生太子時,朱瑾就在身旁,所以現下也不慌亂,吩咐結香去叫接生的嬷嬷,又命蘭澤去請太醫,又與黃婵合力将魏黎春扶到早已備好的産房,然後親去小廚房煮了碗荷包蛋來,讓魏黎春吃下,等發動的厲害時也好有力氣使勁。
見魏黎春疼的臉色慘白滿頭冷汗,岳臨柟急的無頭蒼蠅一般亂轉,想幫忙卻插不上手,還淨在旁添亂,被蘭澤強行拉着出了産房,到外廂候着去了。
第二胎,不像頭胎那樣艱難,但也費了好些力氣,一直折騰到天色大亮,産房裏才傳來啼哭聲,接生的嬷嬷将嬰兒嘴裏的污物摳出來,又放到溫水裏洗幹淨,用柔軟的絹帕包裹了,小心翼翼的呈到魏黎春面前,笑道:“恭喜娘娘,是位小公主,生的軟~綿~綿胖乎乎的,哭聲也響亮,十分的康健。”
“公主?”魏黎春有些脫力,但腦子還清醒着,聞言驚的一下坐起來,喃喃道:“不應該啊……說是紫微星君下凡,定是一代明君來着,怎地變成了公主,難不成是陌塵是蔔錯了?”
寄予了太多希望在這個孩子身上,說不失望那是假的,魏黎春嘆了口氣,卻突然聽得接生嬷嬷一聲驚呼:“呀,這麽一會工夫就睜眼了,小公主果真是個伶俐的。”
小姑娘剛離開母親肚子沒一會就睜眼了,着實有些難得,魏黎春将她接過來抱在懷裏,見雙眸黑白分明,睫毛濃密卷翹,皮膚也很白,比當年剛生下來如皺皮猴子般醜陋的太子要好太多了,用手指輕戳了戳她胖乎乎的臉蛋,又愛憐的用手攏了攏她額前稀疏的頭發,到底是自己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娃兒,越看心裏越喜歡,橫豎自己還年輕,想要皇子再生一個便是,料想皇上也不會拒絕。
岳臨柟在外廂跳腳,但産房尚未清理,污穢之氣甚重,黃婵死活不讓他進來,兩人正在針尖麥芒似的争吵,魏黎春将孩子遞給侯在旁邊的奶娘,說道:“抱去給皇上瞧瞧,然後喂她吃些東西。”
奶娘抱着孩子福了福身,便出去了,魏黎春就着朱瑾的手用了小半碗雞湯,打着呵欠道:“又累又困,本宮先歇息一會,莫叫人來打擾,等睡醒了再移回寝殿。”
魏黎春也不知自己睡了多久,睡夢中感覺身下一陣熱~流,想是羊水破了,連忙張嘴喊朱瑾去請接生嬷嬷,話出口之後人也跟着醒過來,這才憶起方誕下小公主之事來。
朱瑾靠在旁邊貴妃榻上打瞌睡,聽到聲響睜開眼來,見魏黎春已然醒轉,詫異道:“才睡了盞茶工夫,怎地就醒了?”
“夢到要生了,一個激靈就醒了過來。”說完自己就笑了,只是剛笑完又感覺到一陣熱~流湧出,就算惡露也不該這樣,便伸手往亵褲底下摸了一把,結果沾了一手的血。
“已替您換過亵褲了,怎地這麽多血?”朱瑾連忙湊上來查看,見她身下通紅一片,吓的頓時臉色慘白,結結巴巴的說道:“奴、奴婢這就叫人去請太醫……來人!快來人……”
一夜未合眼,順利分娩之後,衆人都松了一口氣,睡意也便襲來,留了朱瑾在旁侍候,黃婵紫菀結香都去耳房歇了,岳臨柟與蘭澤則去了乾清宮,而太醫則出宮回了自個府上。
等朱瑾派去的侍衛跑去太醫院将另外個來當值的太醫叫來時,魏黎春身下已經彙聚了一汪血泉,許乾澤只看了一眼,連脈都沒有把,便知道這是血崩了,忙不疊的開方子。
岳臨柟姍姍來遲,紅着眼睛質問朱瑾:“方才好好的,怎地突然血崩,你是怎麽伺候的?”
“血崩這種事,誰能料得到,你怪她作甚?”重生一世,魏黎春不信血崩會讓自己喪命,也就沒怎麽放在心上,雖頭暈的厲害,說話時臉上仍有三分笑意。
方子很快開好,藥也熬的飛快,并且放在涼水裏拔過,岳臨柟接過來,親自喂她喝下去。
然而這藥并未起到太大作用,身下血流依舊汩汩而出,岳臨柟一腳将許乾澤踹翻,怒道:“蠢貨,再開張新的藥方來!”
為何倒黴事總被自己遇到?許乾澤懊惱與傷痛交加,吐了一口血出來,卻不敢耽擱,用袖子抹了抹嘴,便一溜煙的跑出去,重新開了一張藥方,加了幾味虎狼之藥進去,并且施針刺了幾處大穴,卻仍然不奏效,吓的他“撲通”一下跪到地上,哭嚎道:“臣已盡力了,皇上恕罪!”
岳臨柟一巴掌扇過去,許乾澤一下飛出三丈遠,暈死過去,他暴躁的大吼道:“叫太醫院所有的太醫都滾過來,若是治不好,朕要整個太醫院陪葬!”
流了太多血,魏黎春面無血色嘴唇發白,視線漸漸模糊,腦子也越來越不清醒,這時才意識到死亡的降臨。
前世她含恨而死,本以為死後萬事皆空,可上天竟然讓她重生于災難降臨之前,為了阻止悲劇的發生,她一個半生待在後宮這片四方天空下的弱女子,勇敢的挑起了江山社稷的重擔,想方設法籠絡大臣,排除異己,扶植親信,總算控制住局面,且将最大的敵人寧王徹底鏟除,而且皇上對自己的身子極為迷戀,不會扯後腿,縱使太子不堪大用,來日方長,再生一個小皇子出來好生培養,尚且來得及,可謂前途一片大好,根本想不到老天爺同自己開如此大的玩笑,竟讓自己連前世的壽數都活不到。若是命運如此,那麽自己重生之後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費了,簡直可笑之極。
皇上已然放下對小金後的執念,不肯親政只因自己已攝政監國,如今自己去了,他也便再無妨礙,且沒了自己的阻礙,寶華殿那幫人會立刻将佛祖抛之腦後,再選取些年輕貌美的秀女進宮,必能再現昔日三千佳麗的景況。而太子已走上正道,雖說陌塵的大限之日也所剩無多,但也足夠太子受用,況且再怎樣他也是皇上的長子,又逐漸游離于方外,想來性命并無大礙。
最讓她放心不下的便是小公主,那樣聰明伶俐漂亮的孩子,才出生就沒了母親,太後又是個靠不住的,自己在後宮樹敵太多,細算之下,竟連一個能托付的嫔妃都沒有,不管将來她被養在誰身邊,都讨不了好。早知如此,還不如留她在娘胎裏,一屍兩命,也好過現在這般。
魏黎春緩慢的轉動着眼珠,視線停留在朱瑾身上,氣若游絲的說道:“去,把小公主抱來,讓本宮再看看她。”
朱瑾哭着出去了,黃婵撲到塌邊,大哭道:“其他太醫很快就來了,總會有法子的,娘娘您挺住啊,小公主才那麽小,您可不能丢下她不管啊。”
孩子很快被抱了過來,剛吃了奶,現下正睡着,縱使黃婵嚎啕大哭,也沒能将其驚醒,長長的睫毛,小扇子一般覆蓋在眼下,小嘴不時吧咂幾下,可愛的讓人的心都軟了下來,魏黎春伸手想要戳她的臉蛋,可嘗試了幾次,都沒能将胳膊擡起來。
太醫陸續來了幾個,但岳臨柟見她臉上死氣籠罩,想來已回天乏力,也便沒讓人進去,頹然的坐到塌邊,用袖子抹了把眼淚,握住她的手,問道:“你有什麽要交待的,趕緊說吧,朕一定答應你。”
保住太子的命,好好照顧小公主,不要動魏家,留蘭澤在宮裏,給四個貼身宮女安排個好出路……想說的太多,不放心的更多,可是顫着嘴唇,到最後什麽也沒能說,只吐了一個字出來:“累……”
許乾澤是太醫院千金一刻的聖手,從他說無能為力那刻,蘭澤就怔楞在當場,半晌沒有反應,現下聽到魏黎春的聲音,他一個激靈醒過來,大聲道:“皇上,去請國師來,沒準國師有法子救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