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平定天下
大寧國
先帝駕崩,新皇上在榻前繼位,成為大寧國新的主宰者。
早朝
高高在上的龍椅并排坐着兩個人,皇上和皇後,他們都一身盛裝,接受百官的朝拜。
“皇上萬歲萬歲萬歲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大臣們無不震驚,昨晚的一場政變使政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使得人心惶惶,他們都持保留态度,暗兵不動,先觀察一番當前的局勢,再另作決定。
龍椅上的皇上見到衆人齊齊下跪後,哇的一聲哭了,他用袖子抹着鼻涕,哭道:“我要吃糖葫蘆,我要吃糖葫蘆。”
身為皇後的蘇紫玉瞥了一眼一旁的侍女,侍女趕忙把糖葫蘆遞上,蘇紫玉将糖葫蘆塞到皇上的手裏,柔聲細語的哄道:“寶寶乖,寶寶乖,不哭,來,吃糖葫蘆。”
皇上立即就不哭了,樂呵呵的抓住糖葫蘆,大口大口的嚼着,吃得津津有味。
大臣們都不語,紛紛倒吸了口涼氣,無聲的嘆息。
這位九皇子是衆所周知的傻子,雖說年齡有二十三歲了,可智商相當于四歲的孩子,把國家交給這樣的一個傻子,大臣們當然不願意。不過,大臣們可不傻,他們沒有公然反對和質疑,畢竟皇上是先帝的遺诏中公認的繼位人,他們還不知道皇上的真實勢力有多大,要見機行事,不可草率。
大臣們都對這位皇後娘娘産生好奇,不知道她出身于哪個名門望族,背後是哪些有實力的家族在支持,怎麽能在一夜之間不僅為九皇子取得了皇位,她還成為了皇後。有人偷瞧了她一眼,模樣倒是有幾分讨喜,約摸二十餘歲。
皇上盤着腿坐在龍椅,悠閑的吃着糖葫蘆,對朝堂內外仍舊跪着的大臣們不理不睬的。
只見蘇紫玉在皇上的耳邊說了什麽,皇上嘴裏的糖葫蘆還沒咽下去,就說道:“起來,都起來。”
大臣們左右視之,暗忖着皇上是在讓他們起身嗎?
蘇紫玉的坐姿很端莊,聲音不輕不重的道:“皇上已經讓諸位大人平身了,諸位大人們是要跪在何時?”
大臣們這才确認了,紛紛起身。
蘇紫玉在皇上的耳邊說了句話,皇上把吃完的糖葫蘆棍扔在地上,說道:“有事就說,沒事就回家。”
大臣們一聽都怔住了,這根本就不是一國之君說話的方式,都恨不得上去把皇上從龍椅上揪下來,一想到皇宮內有衆多昨晚一起篡位的精兵,均按捺着,不便發作。
朝堂中鴉雀無聲,大臣們自然是有國事要禀報的,可也知道禀報後也無意義。
皇上早就煩了,他從龍椅上跳下來,扯着蘇紫玉的衣裳,囔囔道:“我要尿尿。”
大臣們的額頭上頓時冒汗了,這句有失身份的荒唐話豈能在朝堂中喧嘩。
蘇紫玉對皇上可是很好,一直縱容着他,把他當孩子一樣的哄,皇上最喜歡跟她玩。只見蘇紫玉款款的站起了身,和藹的笑着,親自為皇上解開了衣襟,任由皇上站在龍椅前對着衆大臣撒尿。
大臣們暗怒不敢言,都彎腰低頭,不能直視正在解決內急的皇上,暗嘆簡直荒唐至極。
蘇紫玉為皇上系好衣衫後,帶着甜甜的笑容捏了捏皇上的小臉,誇道:“寶寶真棒。”
皇上很開心,開心的蹦蹦跳跳的。
大臣們都希望皇上摔倒,最好摔死。
皇上拉着蘇紫玉的手,撅着小嘴不開心的說:“這裏不好玩,我們走啦,我們去放風筝。”
蘇紫玉細語的哄道:“寶寶乖,等他們走了,我們才能走,寶寶聽話。”
大臣們都想趕緊走,可偏偏他們都在等,誰也不想做第一個冒險的人。
皇上坐回龍椅上,把腿翹在龍椅的扶手,躺在了蘇紫玉的懷裏,撒嬌的道:“我要摸咪咪,摸咪咪。”
蘇紫玉緩緩的解開胸前的衣襟,旁若無人的露出了白嫩豐挺的乳-房,溫和的笑道:“給寶寶摸,給寶寶摸。”
大臣們的腰更彎了,頭更低了,這......這成何體統!真是有失皇威!他們盡管震怒,都還能沉得住氣,靜觀其變。
皇上開心的摸着咪咪,蘇紫玉漫不經心的哄着皇上玩兒。
莊嚴肅穆的朝堂俨然成為了戲臺,皇上和皇後在上面演,百官們在下面觀摩。
時間到了,正事來了,還是一件很大的正事。
只見一名公公進殿,跪道:“啓禀皇上,大徐國的使者朝見皇上和皇後。”
蘇紫玉在皇上的耳邊說了句話,皇上仍舊在摸着咪咪,偎在蘇紫玉的懷裏,瞧也不瞧一眼的說道:“進來。”
大徐國的使者進殿,後面跟着兩人擡着一棵珊瑚樹,行禮道:“參見皇上,參見皇後,大徐國的皇後獻珊瑚樹一棵,恭祝皇上壽比南山,恭祝皇後福如東海。”
蘇紫玉知道關鍵的時候已到,她要鄭重的教皇上按照她的意思說話了,皇上一直很聽她的話,她讓皇上說什麽皇上就說什麽,于是,皇上一邊摸着咪咪,一邊扭着頭問:“好,朕收了,朕是不是也該回贈個禮啊?”
大臣們一聽這話還是很像樣的,有幾位大人就說道:“皇上所言極是,自古講究禮尚往來。”
皇上說:“朕回贈個什麽禮好呢?”
有大臣說道:“回皇上,海中除了珊瑚樹,還有一至寶,珍珠,不如回贈大洋珍珠?”
皇上說:“不好不好。”
有大臣繼續出主意道:“美玉?”
皇上說:“不好不好。”
大臣又說:“大紅寶石?”
皇上搖頭,說:“不好不好。”
大臣們交頭接耳的商量,回贈國禮自然是要體面的,确實需要慎重。
蘇紫玉在皇上的耳邊重複了兩遍後,皇上一字不落的說道:“朕想好了,回贈徽州給大徐國。”
徽州,是大徐國和大寧國交界處的一座郡城,處在比較關鍵的地理位置。
大臣們震驚了,真是兒戲,國家的疆土豈能當禮物白白的送給鄰國。
皇上按蘇紫玉教的,說道:“來人,立即寫一道诏令,朕把徽州送給大徐國的皇後了。”
大臣們最大程度的容忍了皇上和皇後在朝堂中不夠莊重,絕不能容忍皇上的胡作非為,有大臣就跪道:“請皇上三思,江山社稷是先帝們打下的,每寸疆土都是将士們用熱血和生命拼來的,怎能送給鄰國,萬萬不可取!”
大臣們紛紛跪地,齊呼道:“皇上三思。”
皇上聽了蘇紫玉的話,站起身,很不開心的氣道:“這是朕的天下,朕要怎麽送就怎麽送。”
蘇紫玉又繼續在教皇上,皇上的手一直在摸着咪咪,繼續不開心的說道:“朕就是把整個天下都送給大徐國的皇後,也輪不到你們管。”
頗為威望的一位大臣站起身,他已忍無可忍,喝道:“先帝剛剛駕崩,皇上就說出如此大逆之言,還不快去先帝的靈柩前叩頭謝罪!”
傻皇上何曾見過這麽排山排海的氣勢,一下子就被吓到了,吓得躲進了蘇紫玉的懷裏。
蘇紫玉哄着皇上說:“寶寶不怕,寶寶不怕,他是壞人。”
相繼又有幾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們起身,雖未說話,氣勢已如一座座的大山般巋巍。
蘇紫玉瞧了一眼一旁的史官,不慌不忙的說道:“皇上口谕,将徽州送給大徐國的皇後,你想好怎麽寫诏令了嗎?”
史官很緊張,道:“臣……”
蘇紫玉冷靜的問:“想好了嗎?”
史官見幾位有威望的大臣們都已站起身,便鼓起勇氣說:“臣不能寫!”
蘇紫玉冷道:“那大寧國要你也沒什麽用了。”
史官頓時一怔。
蘇紫玉大聲的道:“來人,把他拖下去,殿外砍頭。”
殿外的六名精軍已進殿,朝着史官走去。
德高望重的大臣們自然不能眼睜睜的看着忠義之士被殺,正義凜然的道:“自開國以來,早有朝綱,皇後不可擅政。”
蘇紫玉威視着群臣,道:“本宮今日就要開這個先例。”
精兵已制住史官,将他往外拖。
大臣們見皇後竟如此鎮定,他們的氣勢上就稍稍的弱了一點,眼睜睜的看着史官被砍頭,而束手無策。
蘇紫玉看向朝堂下的大臣們,睥睨一切,問:“你們有沒有人能寫這份诏令?”
大臣們無人應話。
蘇紫玉瞧了一眼一旁的侍女,示意她們去準備,道:“你們不寫,本宮親自寫。”
有幾位大臣憤然的道:“大寧國的疆土一寸也不可丢!”
蘇紫玉道:“皇上說的話你們不聽,你們可是不把皇上放在眼裏?”
有大臣理直氣壯的道:“先帝也決不會允許疆土丢失一寸!”
蘇紫玉笑了笑,掃視着大臣們,問:“你們還有誰肯定先帝不允許?”
德高望重的大臣們都毫不畏懼的站着,雙睜圓瞪,目露寒光。
蘇紫玉并不怕他們,也不能怕,在這時,誰的氣勢弱誰就處于下風,恰好,蘇紫玉的身份決定了她可以主導這個局面,她說道:“來人,把他們拖出去在殿外砍頭。”
大臣們一驚,他們決不會想到他們的生命就在于這個女人一句話,他們可都是最為德高望重的權臣,連先帝都會敬幾分的。
在殿外候着的百名精兵都是從大徐國派來的人,他們聽令後就毫不遲疑的進了殿。
蘇紫玉漫不經心的說:“本宮恩準你們去見先帝,在先帝面前好好的告狀。”
皇宮的四個城門都已經關上了,城中的精兵都聽皇上和皇後的命令,大臣們俨然成為了籠中鳥、板上魚,身份和地位随着他們的屍首分離而成為一縷清煙。
蘇紫玉瞧了瞧仍舊跪着的大臣們,冷靜的說道:“你們也去見先帝吧。”
大臣們嘆道:魔鬼,這個女人一定是魔鬼,做事如此的狠毒而殘忍。
蘇紫玉不是魔鬼,她是人,她知道她在此時若是不殺了他們,就會被他們殺死。
誰都想活着,只是追求生存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蘇紫玉的聲音立刻變得溫和許多,對皇上說:“看,快看,這叫殺人游戲,好玩。”
皇上從蘇紫玉的懷裏探出頭,俯視着殿外,看着人頭一個一個的滾落在地,拍着手叫好,開心的蹦跳着。
半個時辰內,此次上早朝的官員,無論官職大小,無論有多少威望,均被在殿外砍頭,一個也沒留。鮮血在青石板地面流淌,嘶啞的哀鳴聲響徹整座皇宮。
僅用了一日的時間,從大寧國的皇宮中頒布了一百三十二道聖旨,火速送達。
分別是:
第一道是給大徐國的皇後,道是大寧國的一百二十七座郡城贈給大徐國。
分別給一百二十七座郡城發布公告,道是該郡城已被朝廷交給大徐國治理。
第一百二十九道聖旨是解散全國在役的士兵,讓士兵都回家種田。
第一百三十道聖旨是罷免并賜死今日因病未上早朝的一位有威望的大将軍。
第一百三十一道和第一百三十二道聖旨是分別賜死兩位骁勇善戰的王。
大寧國三品以上的大臣全被屠殺,軍隊也已解散,整個大寧國成為了一座空國,蘇紫玉在殺了皇上後,成功的完成任務,便回到大徐國向梅雪苔複命。
只要敢做,就沒有什麽是不能做的。
梅雪苔用了八年的時間計劃吞并大寧國,她一直在等待着時機。要贏得對手,就要了解對手。她在三年前很果斷的選擇了智障的九皇子,讓蘇紫玉去接近他,取得他的依賴。
趁着各皇子之間鬥争的激烈,借用三皇子的威望發動政變,臨時果斷的讓九皇子成為新的皇上。
梅雪苔又讓蘇紫玉在朝堂中果斷的殺掉所有的大臣,并将所有的郡城全部贈給大徐國。
果斷,欲成大事則,必定先思考,當一旦認定了一件事,就必須處理的果斷。
梅雪苔很清楚的知道,做事情最忌諱的猶豫。
大徐國
早朝
梅雪苔将大寧國皇上贈來的禮物說給了大臣們,并将那份诏令讓大臣們傳閱,很顯然,這出乎大臣們的意料。
這不僅是驚喜,也面臨新的挑戰。
梅雪苔正色的道:“他既然敢贈,我自然就敢拿。”
大臣們知道皇後娘娘已在心中盤算好了對策,兩位丞相也明白了一件事,明白了為何在一個月前皇後娘娘讓他們挑選一百二十七個人才了,因為大寧國有一百二十七座郡城。
一百二十七位賢才進殿,梅雪苔一一的封他們為各郡的郡守,讓他們即刻上任,到了當地後,他們需将田地按戶重新分配給百姓,百姓們多勞多得,不再像以前一樣每戶無論多少人口均是相同的田地,并且一年內免各種賦稅。
百姓們都安安分分的種田了,沒有內亂,國家就能太平。
郡守們的考核标準仍是:該郡縣的百姓家家有餘糧,該郡縣的荒地成肥田。
以大寧國皇上的诏令日期之準,即明坤二年十月十七日,大徐國一統天下。
原大寧國的一些王爵和忠義之士絕不甘心國土這樣的淪陷,他們憤寫繳文,宣稱皇上頒布的诏令無效,指責大徐國使用的是卑鄙無恥的手段,紛紛招兵抵抗大徐國。
梅雪苔自然不允許有人在大徐國的疆土上橫行,由她所掌管的天下是不容動搖。
明坤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梅雪苔登上城門,面對受她恩澤的百姓們,鄭重的宣道:“天下太平是民心所向,大徐國的疆土上絕不允許再有流血犧牲,誰若不顧百姓的安居樂業,貿然挑起戰事,必讨伐誅之!”
緊接着,梅雪苔又頒布了一道诏令,诏告天下之後,将诏令置于朝堂中的匾額之後,嚴肅的告誡大徐國的後代子孫:除非謀逆,大徐國的每一任皇帝對待原大孟國、原大燕國、原大寧國的宗室子孫,都必須像對待天下的百姓一樣的一視同仁。
原大寧國的疆土上起義不斷,漸漸的占領了幾座郡城。
明坤三年一月七日
梅雪苔封徐風來為大将軍,将兵權交給徐風來,命他讨伐叛兵,收回所失之城。
徐風來接受,他只有一個要求:帶上任晶瑩和他們的兩個孩子。
梅雪苔允許。
明坤四年五月二日
任晶瑩于軍營中誕下一名男嬰,梅雪苔為他取名為徐哲,封為定王。
戰事仍在繼續。
明坤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任晶瑩于軍營中誕下一名女嬰,梅雪苔為她取名為徐珍,封為昌國公主。
戰事臨近尾聲。
明坤七年二月八日
戰事結束。
平定了天下,大徐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了四國。
徐風來手握着三十萬大軍,就在他要班師回朝的當天,發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他手下的九位部将,紛紛來到軍帳之中,很嚴肅的樣子。
徐風來自是不解。
有位部将鄭重的說道:“如今天下已定,徐大将軍就不怕皇後娘娘另有野心?”
徐風來一怔,不語,很認真的在聽着。
另一位部将說:“請恕末将直言,末将們唯恐皇後娘娘大權獨攬,會颠覆徐家江山。”
這真是一句不要命的直言,可偏偏九位部将全都表态,道:“不如率兵回京,逼宮。”
逼宮,是指讓梅雪苔退居後宮,将皇權讓給徐家有能力的賢才執掌朝政。徐風來無疑很合适,他在百姓和百官的心中已有了一定的地位。
梅雪苔會甘心只做皇後嗎?
天下已定,她會不會野心膨脹到當女皇,從而颠覆徐家的江山?
徐風來是絕不允許有外姓的人撼動徐家的天下。
九位部将繼續你一言我一語的說着,他們坦言着他們的擔憂,以及表示他們誓死追随徐風來,捍衛徐家天下的完整。
半晌,徐風來鄭重的道:“容我考慮一下。”
事關重大,确實需要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