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從今天起我只教你三曲(3)
廉初歌作為水若影的時候,琴藝,她是懂的。
本來她所在的派別,只需學會水袖長裙的舞蹈即可,組織對每一個派別的女子要求都不同,不過大多只需掌握一到兩種即可。
而水若影,為了她心目中的神祗,當年十歲從冥殿出來後,硬是把琴棋書畫都學了,為那完成任務的更多一分把握,為那神祗的一個眼神。
只是,二十一世紀學的,都是簡譜和五線譜,而不是“宮、商、角、徵、羽”的古譜。
工尺譜,雖然為本土譜,卻因為比較複雜難懂。
而簡譜的記法與工尺譜相當接近。
所以在現代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工尺譜,基本已經失傳,在現代只有少數古老的樂器還在沿用。
柳青瑤拉着廉初歌,一手駕着琴,往鎮子上的流彩亭走去。
柳青瑤把琴往亭的桌上擺好,示意廉初歌坐旁邊,然後輕輕坐在琴旁,吸口氣,玉指輕弄琴弦。
琴聲如潺潺流水般一瀉而出,似蝶飛鶴舞,歡快和諧,忽然間,又感小雨綿綿,雨打芭蕉。
良久一曲罷,琴音依舊回蕩,延綿不絕。
而柳青瑤的十指,輕按在琴弦上,久久不語。
之後,才對廉初歌說道:“來,小初歌,你先摸摸這琴。”
說着,抓起廉初歌的手往琴弦撫/摸。
就這樣,柳青瑤一邊握着廉初歌的手,一邊讓廉初歌感受着。
神色清婉,語氣柔和:“小初歌,琴是有歲月的。摹仿鳳形或人形、頭頸肩腰足俱全的琴身,共三尺六寸五的長度恰恰對應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輪回,六寸寬度象征天下六合的恢宏;徽位中有十二個代表十二個月份的變衍,而中間的大徽則象征閏月。”
說完這個,對着廉初歌道:“小初歌這是琴的基本構造,你需了解。即使是一張靜默的琴,也有它獨特的神韻,切忌看輕,可懂?”
廉初歌連連點頭:“是,娘親。”
之後,柳青瑤一只手摸着琴弦,另一只握着廉初歌的手,細細的撫着弦絲。
繼續道:琴有七弦。先有五弦在上,奏出的是宮、商、角、徵、羽五音,象征的卻是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人又加入了清角與變宮或是變徵與變宮。彈奏時,使用的是“五聲十二律”,。“宮商角徵羽”就是這裏面的五聲,加上後人增加的兩個音,在這七個音的基礎上,衍生出“十二音律”即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種,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絲弦間奏出的三種音色:泛音、按音、散音,更分別象征着天、地、人和。
說完,對着廉初歌道:“這些,如今說來枯燥難懂,等日後娘親教你,你再慢慢細細琢磨,便可感悟到了。”
頓了頓,繼續道:“前人奏琴有“五不彈”:疾風甚雨不彈,于塵市不彈,對俗子不彈,不坐不彈,不衣冠不彈。或皎月當空,或晨籁纖發,或澗戶寥聲,方為焚香寬衣靜心操琴之佳期。只是這到了如今,這些規矩便不無多數,只是一點還需切忌,便是無論何時奏樂,都要尊重你手下的那張琴,切忌因着發洩而拿它來胡亂一氣,這就是亵渎了,可懂?”
廉初歌連連點頭,不禁心想:果然,在古代和現代學琴,是大相不同。
在現代學琴,在那個浮躁的社會,老師們的教琴,第一課不無意外先講講自己的輝煌史,再而粗略介紹這琴是怎樣怎樣的,然後就說彈奏要注意什麽,更有甚者,有的老師教琴,就好像發洩私憤一樣,什麽話都說,和彈琴根本無關的話也說。
而如今,跟着柳青瑤學琴,仿若進入一個悠長、優美之境,教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