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镯兒
被水浸過一夜的黃豆粒粒漲軟,被和着水倒入老舊的石磨中。
石磨把手處有根繩子,末端拴着一頭瘦弱的毛驢,驢子不安分的踏了踏蹄子,一下一下的打着響鼻,似乎有些急了。
石磨一旁的地面上擺了一個小凳,有個少女正踮着腳站在小凳上,手裏舉着足有半身高的木桶,正在用手将桶裏剩下的黃豆盡數撥到石磨中。
裝滿黃豆的桶不算輕巧,少女單手托舉的還算很穩,她一邊兒不緊不慢的用手将桶中剩下的豆子撥拉到石磨中心,一邊兒竟然對毛驢嘻嘻笑起來:“別急別急。”
待到黃豆盡數倒入磨中,少女從小凳上跳下來,先揚起手拍打了一下毛驢,又把桶放到一旁,最後快步到毛驢身旁,和那毛驢一起推起磨來。
米黃的豆渣摻着醇白的豆汁一起從石磨口流出,落到事先準備好的大盆中,石磨吱呀的響了許久,才将所有豆子都碾的細碎。
少女額上有些細汗,只來得及用袖子一抹。她喊停了毛驢,自己卻不能停,紮了個結實的步子半蹲在大盆前,雙手伸到桶底,輕喝一聲,一個發力,将有十足重量的盆穩穩舉起,捧在懷中,向屋內走去。
老舊的木門被少女用肩膀撞開,屋內有人聽見了聲音,咳嗽了兩聲,叫道:“镯兒。”
被喚作镯兒的少女将大盆放在廚房,快步跑到裏屋,簡單的木床擺在小房間的角落,床上面墊了幾層已經泛黃的被褥,被角的針線有些松散了,露出裏面稀松的棉花。
被褥之上躺了一名老婦,肌膚幹枯,面容蠟黃,不似健康之色,老婦又咳嗽了兩聲,镯兒為老婦扯了扯被子:“奶奶,天還早着,你再睡會兒,我去做豆腐。”
老婦點點頭,伸出手拍了拍镯兒的手:“好孩子,苦了你了。”
镯兒不在意的搖搖頭,又蹦跳着回到廚房,竈臺上的大鍋已經被撐好了幾層過濾用的白布,镯兒用大木勺把豆渣和湯水一起舀到白布上,豆汁和豆渣被濾開,待到全部濾好,扯下白布,鍋裏蕩着細膩的豆汁。
镯兒在竈臺下生好火,不一會兒鍋就熱了,先煮了豆漿,舀出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煮沸起後倒入調好的石膏水,扣上鍋蓋,又把火撲的小了一些,現在只等豆漿凝固成型。
趁着這等待的功夫,镯兒又開始研究起了過濾出來的豆渣,她思索了一下,把豆渣中殘餘的水分倒掉,打進去了一些雞蛋,又取了一些面粉與鹽倒進去,抽出長筷子,踮着腳用力的攪,別看镯兒個頭不高,力氣卻是十足的大。
嫩黃的雞蛋與面粉包裹在豆渣上,松散的豆渣變得粘稠,镯兒手有些酸,便停下來歇歇,打開鍋蓋看了一眼,豆腐還沒有完全成型,但已有一些結成塊的微微露出了頭角。
拿大勺子取了一勺倒入碗中,豆腐還嫩着,看起來就滑溜溜的,镯兒在裏面滴了兩滴醬油,又剁了一些小蔥花、蒜和紅椒塊,最後淋上自家熬的醬汁,就成了一碗香噴噴的豆腐腦。
Advertisement
镯兒捧着碗吃了兩口,稍微有了些飽腹的感覺就停下了筷子,把剩下的一大半放在一旁,是留給奶奶的。鍋裏的豆腐也差不多好了,镯兒把火滅掉,用鍋蓋焖了一會兒後才掀起,瞬間濃郁的豆腐香氣撲鼻而來,一整塊兒白靜靜躺在豆漿汁水中。
镯兒小心翼翼地把豆腐取出,壓出豆腐中的多餘水分,又拿着小刀把劃成小塊,把切好的取出來放在賣豆腐的木板上。
镯兒所在的小村偏愛老豆腐的人比較多,所以镯兒只用石膏水做老豆腐,刀切入到豆腐中,是微帶着一些韌性的手感,十分筋道。
把豆腐板蓋上一層薄布後搬到屋外,小院角落有一個木推車,是镯兒平日裏賣豆腐所用,上面擺好了豆腐,下面還空了個位置,是留給裝豆漿的木桶。
镯兒推着車,輕車熟路的出了院子,別看镯兒忙活了許久,這時天才算大亮。镯兒在的村子并不大,路都是泥濘颠簸的,镯兒挑着最平整的路走,不多時就到了第一戶人家門口。門是開的,遠遠地看見有一個老翁站在門口,手裏端着兩個小碗,镯兒見了他,聲音歡快的叫了一句:“陸爺爺!”
老翁樂呵呵的迎過來,和镯兒寒暄了兩句,镯兒給他的兩個碗分別盛上一塊兒豆腐和一碗豆漿,老翁聞着空氣中的豆子香,誇道:“還是镯兒做的豆腐最對老頭子胃口,好吃,別人家做不來的。”
老翁取出荷包裏摸出六個銅板,遞給镯兒,镯兒看着那銅板,卻不肯收:“豆漿、豆腐各兩文,一共四文錢。”
老翁把手中的六個銅板扔在镯兒推車案板上:“好孩子,你拿着,爺爺聽說了你家裏的情況,別和爺爺推脫。”
镯兒爹好賭,常在外面輸錢,那些被欠債的人就會尋到家裏來。昨天又來了一被欠了錢的人在镯兒家好一通大鬧,想來是被老翁知道了。
镯兒家裏只有一個生病的奶奶,母親氣不過镯兒爹不争氣,在镯兒小時候離家走了,還有一個姐姐已經出嫁。
镯兒家中沒有男子,家境又實在貧困,镯兒也是實在無法,小小年紀就擔起了一個家,每日抛頭露面做些小生意,鄰裏也都知道镯兒家裏情況,總是能幫襯就幫襯着一些。
镯兒執意不肯收,老翁又堅持着讓镯兒拿,僵持不下中,镯兒實在無法,便又拿了一塊兒豆腐,遞給老翁。
老翁也不推脫,搖頭嘆息着收下,镯兒這才收下那兩枚多出來的銅板。
拜別了陸爺爺,镯兒又沿着街賣了一圈兒豆腐,大家都知道了镯兒這時會來,有需要的就打開門找镯兒要一塊兒豆腐。看來昨日那一場鬧劇村裏許多人都知道了,他們看着镯兒的眼神都帶着許多可憐,镯兒硬着頭皮賣光了豆腐,豆漿倒還剩了一點,不足一份,不好再賣,镯兒打算拿回去留給祖母喝。
回家的路就沒那麽講究了,豆腐已經賣光,不怕颠簸,镯兒便抄了近路回去,正推着車用力,拐了個彎,眼前卻出現一名男子。
男子穿着一身長袍,脊背挺得很直,與這小村的氣質格格不入,正背對着镯兒踱着步子。
镯兒驚喜,一連串的喊他:“江向歌!二江!”
被喚作江向歌的男子回身,他面容并不出挑,但那一雙眼卻很有看頭,有些微微地上調,讓人忍不住想望。江向歌聲音透着笑:“我還道你今天不走這條路,等了你好半天了。”
镯兒推着車走到他身邊,空出一只手扯他袖子,一連串的問:“你這次去城裏賣山貨,賣得好不好?我聽說京城裏來了一些富商,你賺了不少吧?”
江向歌接過镯兒手裏的推車幫她推着,一一回答了她的問話。倆人一起在路上慢悠悠地走。入了秋的天涼風習習,再無夏季那般粘膩,镯兒好奇的問了江向歌一些城裏的趣事,江向歌也為镯兒一一解答。
江向歌在江家排名老二,所以大家都喊他二江,他比镯兒大了四五歲的年齡,算是從小看着镯兒長大的。
村裏人都知道江向歌并不是江父江母所出,而是京城裏有什麽人在逃亡時把孩子與幾兩銀子硬塞給他們的,也正是因為不是親生,所以江父江母并不疼愛江向歌。江向歌從小就端着一副架子,偏偏只和镯兒玩的到一處。
江向歌一路幫镯兒把車推到镯兒家,回家的時候,奶奶起床了,正吃着那碗豆腐腦,見到江向歌,都笑眯眯的招呼他:“二江來啦。”
江向歌和這位長輩寒暄了幾句,镯兒打了水洗了大盆和木桶,站在江向歌身邊,用胳臂肘碰了碰江向歌:“你中午在這裏吃吧,我給你做油炸豆渣丸子。”
江向歌點點頭,镯兒便去廚房準備,聽到身後奶奶笑着道:“我們镯兒真會疼人,二江準備什麽時候讓镯兒過門?”
江向歌帶笑的聲音:“快了,快了。”
自從镯兒記事,村裏的長輩便都時不時的在拿镯兒與江向歌取樂,镯兒與江向歌早都習以為常,碰到這種,只嗯嗯應付,尤其镯兒并不懂這意味着什麽,也就當個樂趣兒,左耳聽,右耳就冒了。
镯兒去了廚房,早上攪拌好的豆渣已經沒了多少水分,正是下鍋的好時候,镯兒把豆渣捏成一個一個小丸子,正忙碌着,廚房門口人影一閃,是江向歌進了來。
江向歌淨了手,也幫镯兒捏起了丸子,他掌握不好力道,捏的不圓,與镯兒捏的圓溜溜的丸子比起來格外顯眼。
镯兒抽空用手背擦了擦額上的細汗,江向歌側頭看了镯兒一眼,少女額上被她自己抹了幾道白色,倒是很像個小老虎。他忍不住撲哧一笑,镯兒擡頭看他,不知道江向歌在笑什麽。
江向歌從胸襟處取出一塊手帕,沾了些水,去擦镯兒額角,帕子溫涼的觸在镯兒額頭,江向歌離得很近,呼吸吹拂在镯兒發根,動作輕柔的為镯兒擦沾上去的面粉。
镯兒突然想起來什麽:“明日隔壁村的阿嬌娘嫁人,邀請我去,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
江向歌替镯兒擦淨了面粉,收起帕子,又揣回胸前:“好啊。”
镯兒道:“那你今晚早睡,我明早去找你,我們一起去。”
江向歌點點頭:“好。”
待到丸子捏的差不多,镯兒在鍋中倒入茶油,淡黃的油一冒煙,就将丸子下進去,因為攪了雞蛋,素色的丸子被炸至金黃,香氣也逐漸飄散了出來。
镯兒用長筷夾了一顆,吹了吹熱氣,咬了一小口嘗味,入口是燙人的熱,但等到熱氣散開,便能品味到雞蛋與豆子的味道,面粉軟軟的裹在丸子中,豆渣松松的在口中被抿開,倒有一些入口即化的感覺。
江向歌看镯兒吃的香,伸手點了下镯兒眉心:“我也要吃。”
镯兒把手中剩下的半塊丸子遞到江向歌手中,看江向歌吃後也露出滿意神色,忍不住心中得意。
這一抹得意偏偏被江向歌看在眼裏,他看着镯兒眉飛色舞,少女平凡的五官在此刻異常生動,他忍不住伸手捏了捏镯兒臉蛋:“真是個巧手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