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就要過年了。
鎮海大将軍府的人愁眉苦臉。
因為譚大将軍的病不但沒有痊愈,反而更加嚴重了。
為此譚管家急得嘴唇都起了燎泡,頭發都白了好幾根,一連好幾天都守在了周太醫的藥房內,時不時就要催促一下。
“周太醫,你想到辦法了嗎?”
“要給大将軍開什麽藥才能治好他的病?”
周太醫的表情比他的還要苦,不但苦,他還抓着頭發百思不得其解,整個人既困惑又糾結,“沒道理啊,真真是沒有道理。”
“大将軍明明有病在身,但脈象上卻為何不顯呢?”
明眼人都知道,譚大将軍生病了,而且還病得不輕,不然他怎麽會在‘譚子舟’和‘譚明睿’這兩個‘人’之間換來換去呢?
但偏偏從脈象上把不出來!
和第一次給‘明睿少爺’把脈一樣,周太醫後來又借着把平安脈的借口,給‘明睿少爺’和‘譚大将軍’又把了幾次脈。
但結果是大同小異。
‘明睿少爺’身子康健,沒有什麽問題,反而是‘譚大将軍’每每‘郁結于心’,而且是連喝藥都喝不好的那一種。
可明明‘譚大将軍’才是對的,‘明睿少爺’已經是過去了。
所以周太醫很是糾結。
“可惜了。”
Advertisement
他嘆息道:“若是真的能夠把那條傳說中的神魚抓住,沒準還真能試試,看能不能借助其神奇的功效,治好大将軍。”
“對了,神魚有消息了嗎?”
“沒有,”譚管家重重地錘了椅子扶手,懊惱道:“我讓人一直守着,雖然有看到那條銀魚浮了上來,但很快又不見了蹤影。”
“如今那裏的水已經結成了厚厚的冰,看不到裏面的動靜了,留在那裏也沒有用,所以我讓他們都先回來,明年再去。”
周太醫有些失望。
他是真的想要見識一下傳說中的神魚的,別的不說,單單它能夠治好唐大姑娘,就能夠說明此魚不是凡品。
沒有一個大夫不想親眼看看這種奇物。
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
他嘆息着,然後正了正表情,對譚管家道:“大将軍的病,我之前一個多月已經試過了好幾種辦法,但都沒有什麽用。”
周太醫說的是唐遲遲走後,他們嘗試着讓‘明睿少爺’變成‘譚大将軍’的事。原本他們還想着就讓‘明睿少爺’多出現些日子,最起碼變成了‘明睿少爺’之後,他飯都能吃得更香。那對于關心譚大将軍身體的他們而言,這沒有什麽不好的。
但後來因為水師那邊有緊急的事務需要‘譚大将軍’處理,所以兩人不得不商量着給‘明睿少爺’熬了一劑藥,将他變回了‘譚大将軍’。
當時他們還以為找到了正确的藥方,以後就能夠對症下藥了,但正歡喜着的時候,‘譚大将軍’處理完了事務,就又變回了‘明睿少爺’。
然後十天之內,他們來回變了三次!
等于說一覺醒來就變了一個人。
譚管家和周太醫當時急得眼睛都紅了,生怕大将軍的病情再度惡化,最後會出現什麽他們無法挽回的事情。
好在最後一次變回‘譚大将軍’之後,就沒有再變回去了。而且經此一事,‘譚大将軍’雖然還是不能吃肉,但吃蝦是沒什麽問題的,尤其是紅彤彤的麻辣蝦,他一次可以吃一大盤,整個人的胃口也因此好了很多。
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想到這裏,周太醫心念一轉,小聲詢問,“我上次問你的事情怎麽樣了?大将軍的病情出現了如此變化,最好還是回京城,讓太醫院的太醫們診治一番。”
“我雖然治好過太後娘娘,但大将軍的這種病,卻不是我擅長的。或許回去之後,京城的其他太醫們會有辦法?”
譚管家沒聽完就在搖頭。
“不行不行。”
“大将軍不能回京城。”
他左右看了看,見沒有閑人在,于是低聲解釋道:“你知道‘懷王’嗎?就是先帝最小的那個弟弟,曾經也是一位大将軍的‘懷王’。”
周太醫自然是知道的,先帝還是太子的時候,懷王最受當時陛下的寵信,曾經一度有傳聞當時的陛下要廢太子,立懷王。不過最後還是先帝登基,而懷王這些年來則被削了好幾次兵權,如今只是京城裏面的一個閑王。
但作為‘閑王’的懷王,卻有一顆做‘賢王’的心。
這些年來他汲汲營營,上蹿下跳,就是身在太醫院的周太醫,對此也有所耳聞。
周太醫問道:“懷王怎麽了?”
譚管家小聲道:“自從大将軍被封為‘太傅’之後,不對,是自從大将軍在西北名聲鶴起之後,他就處處看大将軍不順眼,不止一次地想過取而代之。”
“但你也知道,先帝還在的時候,他是支持立長,也就是立先帝的長子,大皇子為太子的。但先帝覺得大皇子有勇無謀,并不适合做太子,所以在他生病之後,便立了我們家大姑娘生的二皇子為太子。”
“但懷王及大皇子,也就是誠王的心沒死。”
“他們的身邊也還有着不死心的人。”
“這下你明白了吧?”
譚管家直截了當地說道:“大将軍不但是西北百姓們的依靠,還是陛下以及太後娘娘的依靠。他只能吃素,不能吃肉,這只是小毛病,太後娘娘以及老爺和夫人雖然心急,但朝中的大臣們并不會在意。”
“但大将軍會突然變成‘明睿少爺’的事情傳了出去,尤其是傳到了兩位王爺以及朝中大臣們的耳朵裏,那麽大将軍的地位就會岌岌可危。”
“一旦大将軍不再是大将軍……”
後面的話譚管家沒有再說出來,但周太醫已經明白了。
一旦大将軍的地位動搖,那麽年幼的陛下和年輕的太後娘娘根基就更為不穩,畢竟陛下登基也沒有多少年。沒有掌管着本朝半數兵權的大将軍撐腰,朝中那些有二心的大臣們怕是會更肆無忌憚地倒向懷王等人。
那就要動搖國本了。
他暗自擦了把汗,不由得慶幸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私底下往京城送信的主意,不然大将軍府的人怕是以為自己和懷王等人是一夥的了。
天可憐見,他之前一直都不知道這些事。
由此想來,大将軍前腳剛從西北回來,但後腳就急急忙忙地來到了江州,恐怕也不單單是表面上江州附近倭寇泛濫的緣故。
畢竟自從大将軍來到了江州之後,除了剛開始的一兩個月還帶着人出去打過仗,将周圍的倭寇們一掃而空。其他時間都往來于水師營地和大将軍府,除了練兵和看書之外,并沒有做什麽事。
而大将軍和他的親衛們,對他的這個病,未免也太淡定了吧。尤其是大将軍,由此至終都沒有說過什麽,讓把脈就把脈,讓喝藥就喝藥。
難道在西北或者京城的時候,他就犯過病了?!
簡直是,細思恐極啊!
周太醫在心裏暗暗叫苦,就是背上也因為突然的驚吓而冒出了一股冷汗,他還以為自己之所以被派來治療大将軍。之前治療好了太後娘娘是一個原因,自己的祖上是江州人便是另外一個原因。
現在想來最重要的怕不是自己是獨自一人,和其他王爺們沒有關系吧!
那譚管家呢?
他又知不知道?
周太醫暗暗地看向譚管家,覺得他之前的表現不像是知道的樣子,那種焦急不應該是假的。但是今天他為什麽要和自己說這些?
一時間,他腦海中思緒翻騰。
譚管家沒想到這一會兒功夫,周太醫就想到了這麽多,他繼續說道:“所以你現在明白了吧,大将軍不能回京城,那裏太多人認識他了。而且大将軍的病情也不能傳揚出去,免得被有心人利用。”
“明白了明白了,”周太醫連連點頭,“我現在就把市面上的醫書都買來,日夜誦讀,一定要找出治好大将軍的辦法!”
譚管家還想再說,這時門外卻突然傳來了一個聲音,“禀譚管家,太後娘娘及陛下給大将軍的賞賜已經送到門口了。”
“另外老爺和夫人也給大将軍送了東西來。”
……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進入臘月之後,家家戶戶忙活着的就都是和過年有關的事情了。
唐家也不例外。
臘月二十三是送竈王爺上天的日子,早在前一天唐二魚就早早地出門,把祭拜竈王爺需要的東西買回來了。時辰一到他就拉着幾個孩子來到了廚房,将祭拜需要的糖元寶和炒米糖等東西擺好。
最後還鄭重其事地将熬好的糖稀塗抹在竈王爺的嘴上,有些得意地對唐遲遲等人道:“用糖糊住竈王爺的嘴,他就不會向玉帝說我們家的壞話了。”
兩個小的發出驚奇的哇聲。
“爹,給我也塗一塗。”
唐遲遲則看着竈上貼着的那副黑白略顯抽象的畫像,難掩好奇,“爹,竈王爺是每家一個還是所有人家都是同一個啊?”
她想着一家一個未免也太多了吧?
但若是所有人家都是同一個,那他又怎麽顧得過來呢?竈王爺又不是那些菩薩,只在廟裏才有,一座城也就幾個。竈臺可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啊,有的人家還不止一個竈臺呢,就像他們家前院有一個廚房,後面住人的地方也有一個。
那他什麽時候住在前院的竈臺,什麽時候又住在後院的竈臺呢?
他忙得過來嗎?
唐絲也好奇問道:“爹,有多少個竈王爺啊?”
唐二魚愣住了,他哪裏知道啊,怎麽祭拜竈王爺倒是流傳下來了,但竈王爺是不是一家一個,沒人跟他說過啊。
于是他猶豫了一下,“應該,應該一家一個吧,他上天之後,可是要向玉帝禀告我們家這一年做過的事的。若不是一家一個,那他又哪裏知道呢?來來來,你們快來拜一拜,讓竈王爺在天上多多說我們家的好事。”
“尤其是遲遲,你既然喜歡竈上的事,那就更應該拜竈王爺了。”
于是唐遲遲就跟在他身後叩拜,然後看着他敬了三次酒,接着把竈王爺的畫像撕下,将黃豆和幹草連同買來的紙馬和元寶等一起焚燒。
看着煙霧直往上飄,唐二魚松了口氣,“好,竈王爺上天了。等到了臘月三十那一天的時候,我們再把竈王爺接回來。”
轉眼就到了臘月三十。
經過了臘月二十四打掃衛生、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至二十八做過年需要的東西,比如殺豬、殺雞、蒸糕、熏臘肉貼窗花之後,唐家已經很有過年的氣氛了。別的不說,吃的就存了一碗又一碗,一盤又一盤。
尤其是大家都喜歡吃的紅燒肉,因為買的肉多,所以一下子就做了半個月的分量,都端到外面的空地上凍得硬邦邦的,後面想吃只要熱一熱就好了。
另外還有過年必備的餃子,一家人也忙活着每個做了兩百個,為了防止吃着膩味,唐遲遲還調了好幾種口味的餡料,比如豬肉白菜、豬肉紫菜、雞肉白菜、雞肉紫菜、蝦仁馬蹄、蝦仁紫菜等等。
尤其是其他人沒吃過的蝦仁馬蹄,唐遲遲從這種口味的餃子聯想到了以前吃過的廣式早茶,還特地把澄面折騰了出來,做出了一簸箕晶瑩剔透,如水晶一般能看到餡料的餃子,讓其他人都驚呆了。
“姐姐好厲害!”
唐絲永遠是最為捧場的那個,她看着碗裏的幾個餃子,表情驚奇,因為找不出合适的形容詞,她最後靈機一動,大聲地喊道。
“姐姐做的餃子,沒有穿衣服!”
“哈哈哈哈哈……”
她這話一出,不單唐遲遲笑了起來,唐二魚和唐書也憋不住地哈哈大笑。
“閨女,這不叫沒穿衣服,這叫,”唐二魚糾正着小女兒的說法,“這叫透明,對,這個叫做透明,遲遲做的這個餃子,皮就好像沒有一樣。”
“不說你沒見過,就是爹也沒見過。”
“那爹你就嘗嘗看。“
唐遲遲給他們一人夾了一個,因為是試着做的,所以只有蝦仁馬蹄這一種餡料,馬蹄剁得很碎,差不多成了茸狀,但蝦仁卻是完整的一個。
帶有些許韌勁的透明餃子皮裏包了三只蝦仁,一口咬下去滿滿的全是蝦仁的味道,偶爾嘗到的馬蹄又脆又甜,起到了一個很好的點綴與補充作用。整個餃子吃起來口感豐富,很有層次。
如此清甜鮮嫩的味道,讓人吃了還想再吃。
“好吃!”
“比其他餃子都好吃!”
“喜歡那我們明天早上也吃這個。”
“砰砰砰!”
一家人正說着話,突然門外響起來敲門聲。與此同時還有一道熟悉的聲音傳了進來,“唐大叔,唐姑娘,你們在家嗎?”
“我是盛鐵鍋啊。”
盛鐵鍋?
唐遲遲聽到熟悉的名字,頓時就放下了筷子。同時她也在心裏疑惑,盛鐵鍋不在大将軍府和他師傅一起做飯,怎麽到他們家來了?
唐二魚卻是沒有見過盛鐵鍋,他望向大女兒,“遲遲啊,這個盛鐵鍋是誰啊?怎麽來我們家裏了?”
“爹,盛鐵鍋是大将軍府的人。”之前在大将軍住的那一段日子,兩人比較熟悉,所以唐書開口解釋,“之前大姐帶我們在他們那裏住過。”
“對,是大将軍府的人。”
唐遲遲補充,“他的師傅是大将軍府的大廚,之前我們在大将軍府借住的時候,認識了他們師徒。爹,你先坐着,我去開門。”
唐二魚也顧不得思索對方今天為什麽突然過來了,連忙也跟着站起身,“對對對,你先去開門,不要讓人家久等了。”
“唐姑娘!”
門一開,盛鐵鍋看到唐遲遲之後就高興地喊道:“唐姑娘,好久不見了,我們今日是特地給你送年禮來的。”
“快請進。”
唐遲遲連忙讓開了位置,讓他們幾個人進來,然後低聲問道:“什麽年禮啊?你們怎麽會突然送年禮來呢?”
她再沒有常識,也知道只有親戚、至交這種關系好的才會相互送年禮,而且一般都是在小年前後送的,哪有大年三十來送年禮的?
再過幾個小時,都要吃年夜飯了。
盛鐵鍋的表情有些奇特,他按照譚管家的吩咐說道:“這是‘明睿少爺’說要送的,昨天晚上,‘明睿少爺’看到了京城送過來的年禮,然後就想起了姑娘你。”
“你也知道,‘明睿少爺’來到這裏之後,就不愛出門。”盛鐵鍋越說越小聲,“之前他和唐姑娘你相談甚歡,于是看到年禮就想到應該也給姑娘你送一份的,于是就吩咐譚管家一早就安排人送來。”
“因為我認識姑娘和姑娘的家裏人,于是就讓我來了。”
他說完這話,不好意思地看了唐遲遲一眼。
唐遲遲則是感到好笑。
看到別人送給自己的年禮,于是想着自己也要給朋友送一份,也不管兩家的身份地位是否般配,也不顧今天是不是大年三十。想到就要做到,這還真是譚明睿這個無憂無慮的公子哥兒會有的舉動。
“你們送了什麽來啊?”
“貴重嗎?”
唐遲遲問道,她想着要是不貴重的東西,那自己就收下了,然後再給一些回禮,這樣也就不算失禮了。當然如果是很貴重的話,那她是不能收下的。畢竟兩家沒什麽關系,他們兩個人更是沒什麽關系。
她和譚明睿之間,就只是普普通通聊得來的朋友罷了。
“不貴重,不貴重。”
盛鐵鍋連忙搖頭,把帖子遞給了唐遲遲,“譚管家知道唐姑娘你喜歡做好吃的,所以讓人收拾了一些稀罕的肉和果子,幾壇酒、幾壇醬,另外還有兩箱毛皮,幾匹綢緞,總之都是一些尋常的東西,你看了就知道了。”
那還好。
唐遲遲暗自算了算,然後對盛鐵鍋道:“那你等一等,我也送一些年禮給譚公子,你順帶幫忙捎回去吧。”
說完,她急急忙忙地回去和唐二魚商量。
“爹,爹,我們家現在有什麽可以做回禮的?”
唐二魚正納悶地看着那一個個箱子和壇子呢,聞言道:“是要送給大将軍府的回禮?遲遲你問清楚了嗎?他們家為什麽要給我們家送年禮啊?”
唐遲遲:“問清楚了。”
她把盛鐵鍋的話轉述了一遍,然後笑道:“譚公子那個人,帶着幾分少年意氣,就是家裏保護得很好的那種公子哥兒。”
“他這完全就是一時興起。”
“我問過了,都不是特別珍貴的東西,我們把家裏的東西收拾收拾,湊夠了數回給他就是了,我想他應該也不會計較。”
唐二魚這才放下心來,他剛才看着東西一樣樣擡進來,還有些心驚膽戰呢。如今聽到女兒說對方只是一時興起,便淡定了。
“那爹現在就去收拾。”
“他們送了這麽多,我們也不能小氣。這樣吧,”唐二魚仔細想着家裏現在有的東西,然後道:“我們給湊夠了十樣,取個‘十全十美’。”
“蚝油兩壇、你做的那個什麽味精也兩壇吧,用個小點兒的壇子裝,不然都不夠數。然後就是家裏的魚幹和蒸糕,這樣就是四樣了。”
“然後剩下的就用餃子充數,豬肉白菜這樣常見的就算了,家家戶戶都會做。還是用你新調出來的豬肉紫菜、雞肉白菜、雞肉紫菜、蝦仁馬蹄以及蝦仁紫菜,還有透明餡的那種蝦仁馬蹄也要。”
“每種餃子兩百個,這樣就正正好是十樣。”
“遲遲,你覺得怎麽樣?”
“我覺得挺好的。”
唐遲遲雖然有點可惜自己包的那麽多餃子,但也知道這時候不能小氣,他們家準備的回禮,雖然金錢上比不上大将軍府送的,但論用心程度,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尤其是那些餃子,用紫菜和馬蹄做餡料,那是既新奇又好吃。
正好蝦仁餡料的餃子,譚公子也是可以吃的。
“爹,就這麽定了吧,我去找東西來裝餃子。”
唐遲遲和唐二魚商量完,就回去找裝東西的容器,其他的東西還好,用幹淨的紅紙包一包就好了,但凍得硬邦邦的餃子卻讓他們為難了。
用壇子裝吧,每樣都有一百個呢,哪有這麽多的大壇子啊。而用匣子裝吧,那就更沒有了,家裏唯二的匣子,一個是唐遲遲裝首飾的,一個是裝家裏的錢的。無論哪一個都不能拿來用,而且它們也裝不了幾個餃子。
而其他的比如現在裝着餃子的簸箕,雖然夠,但總不能讓盛鐵鍋他們端着十幾個簸箕從海草村走到大将軍府吧?
最後還是唐遲遲想出了辦法。
她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盛鐵鍋他們這次帶過來的幾個箱子洗幹淨,然後鋪上一層幹淨的細棉布,接着便把凍得和石頭差不多的餃子分別放了進去。蝦仁馬蹄和蝦仁紫菜餡的幾種因為是特地送給譚公子的,她專門分了出來。
然後跟盛鐵鍋細細叮囑。
“這兩個箱子,是專門送給譚公子的,”唐遲遲指着另外分出來的兩個箱子道:“裏面是用蝦仁做的餡料的餃子,其中一種還只能蒸不能煮,你回去記得分開。”
盛鐵鍋聽得連連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