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穿書
早春時節,春寒正料峭,褐色的樹枝上挂着剔透的冰棱,一枝連着一枝,一棵樹便成了一片森林。太陽漸漸爬了上來,從一道金邊變成了一輪紅日,清亮的陽光灑了下來,将冰棱映得璀璨奪目。
樹上有小鳥三兩只,正相互啄着油亮的羽毛,時不時愉悅地歡唱。忽然,一道稍顯尖利的聲音猛地從宣政殿內傳出,受驚的小鳥撲棱棱飛起,冰棱紛紛落下,像極了一場雨。
宣政殿。
這是新帝改朝換代後的第一次上朝,又是大行封賞的好日子,宮人不敢有絲毫怠慢,地龍燒得很是賣力,整個大殿都暖洋洋的,與這喜洋洋的氣氛很是相宜。
不過,當這封賞到了亡國帝後等人時,這喜洋洋的氣氛便有些凝滞了。
為了彰顯新帝的寬仁及撫慰舊朝之人,對于十分識時務,主動開城投降的亡國帝後進行封賞是十分必要的。
“奉天承運皇帝,召曰:陶昂順應天意,打開城門,朕心甚悅,特封為順昌侯,食邑千戶;夫人李氏賢淑知禮,封一等诰命國夫人,賞珍珠一斛。”
順昌侯,順新帝者昌,逆新帝者亡嗎?
感受到上面投下來的帶着無邊威勢與鐵血戰意的目光,陶昂的背陡然佝偻了些。他攜着自己的妻子,重重跪了下去,深深彎下了腰,額頭結結實實地碰到地上,“草民/民婦領旨謝恩。”
新帝半靠在象征着無上皇權的龍椅上,随意擺了擺手,太監便高聲道:“順昌侯與夫人快請起吧。”
陶昂夫婦身旁臉色蒼白的白衣少女連忙将爹娘扶了起來。
李氏感受到她的手裏滿是冷汗,連忙安慰地輕拍她的手背,一雙美目擔憂地看着她。
太監又展開了另一份聖旨,高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召曰:陶氏芷韻,飛揚跋扈,欺壓百姓,不事生産,上有愧于天地,下無益于民生。但念其年少,心智尚弱,故不予重罰。唯賜酒樓一座,望親身經營,移除惡氣。”
白衣少女臉色慘白,兩眼一翻,登時倒在了李氏的懷中。
陶芷韻是被掐人中掐醒的。
疼,好疼,別掐了,再掐她就要疼死了。
模模糊糊間,陶芷韻這般想到。
“醒了,”見陶芷韻的雙眼慢慢睜開,積極幫忙的一個武将松開了手,見到陶芷韻人中上那深深的印子,有些不好意思,憨憨地低聲道:“對不住啊,我天生神力,力氣是大了些,但效果還是不錯的。對了,你快些領旨謝恩吧。”
龍椅上,新帝稍微坐直了身子,臉上露出了些冷笑,“怎麽?不願去經營酒樓?”
陶芷韻剛睜開眼,腦海中便湧上了一堆記憶,瞬息之間她便摸清了情況:她穿書了,而且目前的形勢很是危急,一個回答不好就會因蔑視皇威獲罪。
一旁的陶昂和李氏急得不行,但又不能開口,只能焦急地看着女兒,眼裏滿是擔憂。
粵式早茶店店主兼大廚陶芷韻大腦急速運轉,直接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姿勢要多标準有多标準,臉上的笑容要多燦爛有多燦爛,聲音響亮又飽含喜悅:“怎會呢?臣女方才是高興得昏過去了。臣女領旨謝恩!”
新帝看她這幅模樣,倒是有些意外,畢竟依照亡國公主的性子,不會有如此反應。不過,他這般做已經有些過火了,若是再刻意為難她,心月怕是要念叨了。
新帝又靠在了龍椅上,下巴微擡,太監便明白了他的意思,繼續念起了封賞的聖旨。
陶芷韻知道這算是過去了,心裏暗暗松了一口氣,腿腳發軟地站了起來,
退朝後,渾身發軟的陶芷韻幾乎是被扶着回到了住處。
說是住處,其實也不過是個圈禁的地方罷了。府邸從早到晚被新帝的玄甲軍把守,除非皇帝宣召,府邸裏的人不得擅自出入,就連日常用品也由專人送來。
房中,李氏哭着勸慰了許久,這才離去。陶芷韻借口靜心,讓房裏的丫鬟都出去了。
眼見房裏只剩下自己,陶芷韻直接撲在了床上,将臉埋進了香香軟軟的被子裏,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結合腦海中的記憶,可以确定她真的穿書了,穿到了剛剛看過的一本古代甜寵文裏,成了同名同姓的炮灰——亡國公主。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男女主相扶建立大昭,并将大昭發展成天.朝上國,使萬邦來朝,最後成為名留青史的明君賢後的故事。而亡國公主只不過是小說中期出現的一個炮灰,三章就領了便當。
小說裏寫到,三年前,亡國公主害時為小二的新帝被酒樓趕了出去,新帝因此心懷芥蒂。在大行封賞那天,亡國公主的父母叔伯皆被封賞,唯獨她被當着衆臣的面罵品行不端、心智尚弱,還被要求經營酒樓,做她最看不起的商戶。
亡國公主心中不願,便在封賞那天的晚宴上勾引新帝,卻反被新帝誣為刺客斬殺,父母親族也受到了牽連。
所以按理來說,亡國公主應該在今晚死,但陶芷韻進入到身體的一瞬間卻發現亡國公主在封賞時因太過悲憤羞辱,氣急攻心,直接死了。
陶芷韻将臉擡了起來,暗暗想着接下來的對策。她不想按照原劇情領便當,只想安安穩穩地茍住一條小命。所以,好好按照聖旨經營酒樓才是一條出路。反正她原本也是幹這個的。而且,換個角度想,她這可是奉旨經營,能避免不少麻煩。
亡國公主是個老饕,吃過美食無數。但陶芷韻沒在她的記憶中看到類似早茶的東西,所以可以确定,早茶在大昭是十分新鮮的。
新鮮好啊,新鮮才容易讓人驚豔,才容易吸引更多人。
陶芷韻想得差不多了,便開口喚道:“翠雲,流星,你們進來吧。”
兩人脆生生地應了聲,推門走了進來。
翠雲身穿淺碧衣裙,容顏清麗,看上去很是沉穩;流星身穿桃紅衣裳,紅撲撲的小臉上挂着甜甜的笑,很是喜慶。
兩人進門後便十分規矩地站在一旁,等陶芷韻吩咐。
陶芷韻道:“我們去廚房看看。”
流星擔心陶芷韻身體,剛想要勸,翠雲便對她暗暗搖了搖頭。
流星想到自家公主說一不二的脾氣,便壓下了勸阻的心思,和翠雲一樣乖巧點頭。
廚房。
陶府的廚房還是挺大的,新帝因為他們積極開城投降,對他們觀感不錯,只是圈禁他們,在吃住上卻沒有虧待的意思。
幾個廚子正在忙活,見了陶芷韻,連忙問好。
陶芷韻笑道:“你們忙你們的吧。管事的在嗎?”
一個三十多歲的女子上前幾步,福了一禮,道:“回小姐,奴婢就是管事的。”
“可有發黃的陳米?”
管事的笑道:“有,我這就讓人給小姐拿來。”她随手喊來一個小丫頭,吩咐了幾句,小丫頭便提來了半袋陳米。
“這陳米呀,是專門讓下人吃的,主子們吃的都是上好的白米。”管事的在一旁解釋道,白淨的臉上滿是笑容。
陶芷韻抓了把米看了看,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問道:“有磨嗎?”
管事的道:“有的,就在廚房旁邊的屋子裏。”
陶芷韻吩咐道:“幫我把這米泡進水裏,不要撈起來,明天我要用。”
“哎,好,小姐就放心吧。”
待陶芷韻從廚房回來後,宮裏來人了。
“這是秀芳姑姑。”李氏笑着介紹道。
秀芳姑姑福了一禮,笑容溫婉,溫聲道:“國夫人安好,小姐安好。”
李氏笑道:“姑姑客氣了。”
陶芷韻也回了一禮。
“不知姑姑來是為了?”李氏問道。
秀芳姑姑笑着回道:“隆恩浩蕩,皇上知道小姐從未經營過酒樓,特指了奴婢來,跟在小姐身邊,在小姐需要的時候協助小姐一二。”
翻譯過來就是派來監視她有沒有好好經營酒樓,以及讓不能随意出府的陶芷韻出府。
陶芷韻與李氏一起北面而拜,“謝主隆恩。”
然後陶芷韻又笑着對秀芳姑姑道:“那就麻煩姑姑了。”
第二天,陶芷韻早早起了床,和翠雲、流星去了廚房。
廚房內燈火通明,兩個廚子已經忙活開了。
丫頭婆子見了陶芷韻,連忙行禮。
管事婆子走了過來,笑道:“小姐,昨晚泡的米就在原來的地方,奴婢誰也沒讓動。”
陶芷韻笑着點頭,挽起袖子,撈了幾粒米,發現米輕輕一掰就斷了,滿意地點了點頭。
她今天要做茶點中的腸粉。腸粉是廣東非常出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之一,起源于唐朝的泷州,原名“龍龛糍”,乾隆皇帝游江南時品嘗後贊不絕口,并賜名腸粉,腸粉之名由此流傳開來。*
腸粉按制作方式來分可分為用布拉的布拉腸粉和直接蒸的抽屜式腸粉。如今的店家為了方便,大多做直接蒸的抽屜式腸粉,但這種腸粉雖然論滑溜和布拉腸粉差不多,細嫩程度卻是差遠了。布拉腸是傳統的制作方法,拉出的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
今天陶芷韻要做的便是布拉腸。
做腸粉的米也是有要求的。陶芷韻選用的是發黃的老粘米,老米做出的腸粉才會更加Q彈,口感更好。*
陶芷韻将米撈了出來,提到石磨旁,親自将它磨成了米漿。又将粟粉、生粉、澄面等與鹽及生油混勻,倒入米漿中,再加适量清水調成粉漿。*
陶芷韻在加水時沒有猛地将水倒入漿中,而是一邊攪拌一邊緩緩加水,只有這樣,最後的米漿才夠滑,蒸出來的腸粉才會更好吃。*
她然後将一塊細密幹淨的白棉布鋪平在蒸籠上,将适量粉漿倒在上面,将其推平成一層薄薄的一片,撒上肉末、蝦仁和切碎的青菜後加蓋蒸。蒸好後把白布倒放于掃過油的桌上,拉去白布,把粉皮卷成腸粉。*
将卷成的腸粉切成小段放入盤中,澆上事先調制好的醬汁,美味的布拉腸便大功告成了。
纏枝芙蓉的盤子上放着白如雪,薄如紙的腸粉,精美得仿佛是一副藝術品。
翠雲和流星等人直接看呆了。
“小姐,這是什麽啊?看起來好好吃啊。”流星雙眼亮晶晶地道。
“此物名為腸粉,我之前在書上看到的,說是白如雪,薄如紙,淋上醬汁後,油光閃亮,香滑可口。”
流星聽了陶芷韻的描述,只覺得自己的饞蟲都被勾起來了。
腸粉做法簡單,陶芷韻剛才做了幾遍,廚房裏的人大都會了。陶芷韻索性道:“我準備的材料還有剩,你們若是想吃,便用剩下的材料自己做吧。只一點,這法子先不要傳出去,明白了嗎?”
“明白了,謝謝小姐。”
翠雲和流星有些意動,陶芷韻卻道:“我做多了幾份,翠雲,流星,你們自己端就好了。”
翠雲和流星開心地笑了起來,齊聲道:“謝謝小姐!”
--------------------
作者有話要說:
小可愛們,你們有什麽喜歡的早茶嗎?歡迎在評論區裏點菜,合适的話我就寫進去。⊙▽⊙
由于評論區素衣莫起風塵嘆小可愛的提醒,我去百度了一下,發現皇帝诏書起首句是“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所以修了一下。
可能是因為看多了古裝電視劇,我一直以為是“奉天承運,皇帝召曰。”暈……
*來源于百度百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