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梁琦韻有注意到,周明铮把那本《雷雨》放到了課桌最顯眼的左上角,随手就能夠拿到。
他課間也還是和往常一般喝水,或是和唐棣說些感興趣的事。
倒是下午自習課的時候,他快速做完理科的作業,就直接拿起那本《雷雨》看了起來。
梁琦韻偶爾擡頭見他看得認真,該是感興趣的,也有點高興。
下午放學後,少年如風一般和唐棣沖出教室,應該是要去打籃球的。
這天有語文晚練。
其實晚自習真正開始是在晚上六點五十分,六點半上課鈴打響後,有二十分鐘的晚練時間。
上學期因為級組沒有安排,所以就晚練連着晚自習一起直接給同學們自習了。
這學期的話,晚練是由語文和英語科組輪着來安排的。
梁琦韻本以為“晚練”顧名思義就是做各種練習或者測試,輪到英語科組時就是安排了做小測卷。
語文課上老師提起來,也是神秘地笑道,“晚練前我會把資料給到科代那的,你們到時候就知道了。”
直到六點三十上課鈴響,同學們全都回到教室坐好。
語文科代這次走到講臺上操控電腦,緊接着投影布上出現了視頻動畫。
就聽她說,“今晚晚練我們看《雷雨》電影版。”
同學總是對看視頻感興趣的,頓時歡呼。
梁琦韻聽到唐棣後回頭和周明铮說道,“這可比看書有意思多了。”
Advertisement
顯然他也是知道周明铮下午在看《雷雨》的事。
“看電影自然是有趣的,看書也不錯。”周明铮靠在椅背上,笑着應道。
他也還是少有的,能夠看點文學課外書。
兩節自習課下來,自覺很是不錯。
最起碼現在,他看着正在播放的電影,分得清誰是誰,甚至隐約能夠猜到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有老師上課講過的,也有下午看書了解到的。
看電影時,為了投影效果更好,教室裏的燈是全部關掉的。
整個教室的光亮只剩下講臺上幕布散發出的光,明明晃晃,随着劇情內容不斷變換着。
梁琦韻處于黑暗中,反倒覺得連身邊人的呼吸都清晰起來了。
勻稱又綿長,起伏着很是有節奏。
少年笑着怼唐棣時,是那麽地肆意,又透着親近。
他說話甚至是帶着氣音,總是那般地悠揚。
叫人停了心随之蕩漾。
這樣的氛圍,其實倒還真有點看電影的感覺。
她和周明铮一起。
就像是彌補了冬天裏那次的遺憾。
到了六點五十分,這會兒是沒有鈴聲提醒的。
語文科代從座位上站起身,先是去開了教室的燈,再走上講臺操控着鼠标,暫停正在播放的視頻。
全班同學正看到興頭處,都很不舍。明知是不可能的,可又全都本能地輕聲喊着,“別……”
語文科代是個身形嬌小的女生,她伸手扶了下鼻梁上的眼鏡,笑着說,“今天就先看到這裏,語文老師說後天晚練還會繼續看的。”
話落,她毫不猶豫地關了電腦和投影儀,走下講臺回到自己座位。
班裏同學還能再說些什麽,剛才也不過是太激動了舍不得,這會兒平息了心情,立即拿着練習冊準備做作業。
教室裏一下子安靜下來。
晚自習開始。
這一周在梁琦韻後來的記憶裏,可以算得上是雷雨周。
這周語文課上多數是在講《雷雨》這篇課文,從文章內容到人物賞析,再到主題鑒賞;
她從圖書館借來《雷雨》這本書并在兩天內看完,跟着周明铮把書借去看。許是真的感興趣,又或是氛圍使然,少年也用了兩天不到的時間看完了;
還有就是隔天的語文晚練時間,全班都在一起看《雷雨》這部電影。
這種全班共度一篇佳作,從節選到全書再到電影的氛圍,身處其中,無疑是會被帶着變得積極向上的。
梁琦韻後來不止一次地懷念起這種,單純簡單地只為讀書,身旁還有她愛的少年的日子。
到了六月,更多的選擇和愁緒卻是接憧而至。
劉濤在班會上說,“這學期結束後同學們選了文理科,年級也會重新根據成績排名分班。現在距離最後提交分科意願書還有半個月,我希望大家能夠考慮清楚。”
“分科不是單純地根據優勢科目來選擇,而是要考慮到未來想讀的專業甚至是就業,我也會在家長群上說清楚的。你們和父母多商量下,有什麽疑惑和不解的,歡迎随時來找我探讨。”
這幾乎是個無可避免的話題。
劉濤所說的是句句在理。
L中素來是出了名的重理輕文,而這一年仍舊有很多家長連帶着同學都奉行着“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硬道理。
在高一一班這個重點班,其實糾結的事情會更小,多數同學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理科。
一來這是他們多數人的優勢科目;
二來是很多學生都默認的,理科未來的就業方向會比文科廣;
三來是以L中的往年的數據,理科重點班考上985的概率基本上能夠達到百分百,清北的也能站到二成,可文科班重點班考上985的卻是鳳毛麟角。
但梁琦韻卻是真的在糾結着。
唐棣正在附近招呼着,他先是問了同桌黃希芸,“哎,你是選理科的吧?”
“那當然,我政治那麽差,死都不去受苦的。”黃希芸幾乎是沒有猶疑地就點頭應了。
“那咱應該還是一個班。”唐棣笑嘻嘻地應道,每年分文理科,重點班的人員幾乎都是保持不變的。
他回頭笑着說道,“我和明铮肯定也是選理科的。”
周明铮坐在一旁,含笑點頭,算是默認。
唐棣又是習慣性地再問梁琦韻,“梁琦韻,你應該也是選理科吧?”雖是問話,卻是肯定的語氣。
卻沒想到梁琦韻笑得有點勉強,只聽她說,“我其實是想選文科的。”
選文還是選理,其實這件事在中考結束後的那個暑假,她偶然也和父母聊起過這個話題。
梁琦韻很喜歡和文字打交道,她的文科科目都不錯,不拘于只是背書,而是能夠真正地去理解其中的知識點。
上了高一将近一學年,單論文科排名,那是周明铮也比不上的。
文科就業窄倒是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
相反的是,一開始她和爸媽都覺得選文科好,是因為文科就業對身體要求比較低,以後和文字打交道更适合她。
不像理工科,很多對身體素質要求挺高的。
這是她們家一開始就認定的選擇,梁琦韻也是真的喜歡文科。
可誰也想不到,她會在高一這短短一年裏,喜歡上一個如風的少年。
如果他注定要選理科,而她最後選了文科,以後倆人可能就是不同班,甚至是不同樓層,連見面都難了。
可她真的要改變早就已經做好的選擇嗎?
梁琦韻想不準,糾結着。
這是她頭次遇上關乎情感和理智的抉擇,獨屬于她一個人的。
無法說與他人聽。
她原本想選文科的話一出,唐棣的笑容僵住。
他像是想不通,在重點班裏成績上等的梁琦韻會這麽想不開要選文科。
黃希芸也是難得地不說話,她是唯一一個多少能夠猜到梁琦韻心思的人。
也知道她如果事先已經做好選擇,此時又是在為什麽而糾結。
卻沒想到打破這寂靜氛圍的是周明铮。
少年坐着還是如一開始那般閑适,頗有幾分古人閑庭信步的姿态。
他就那麽坐在座位上,修長的手指圈着筆轉悠着,說出來的話铿锵有力,像是給予生平最大的肯定。
他眉眼蘊着笑意,點頭說道,“你其實挺适合學文科的,選文科挺好!”
這話是肺腑之言。
周明铮是真覺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