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46)
些慌了。
科舉之前的那些個蹦跳的人,不就是沖着索額圖和明珠後面沒有什麽接班人,現在康熙缺少人手用來的嗎?能拉攏一個是一個,三五個裏面總有一個能用的。
這事情弄的人心慌亂,若是康熙忽然宣布出了新的水稻種子,今年再試種一年明年就能讓大家種的糧食翻一番,那可不光是朝堂上下跟着高興,估計整個大清都要表示一下慶祝的。
最重要的是,今年是康熙的五十整壽,糟心的事情太多了,康熙能不暴躁嗎?這會兒上來一個大喜事,就沖着這好兆頭,康熙也是得說自己很高興特別高興的。
想明白之後,李巧慧忽然就想到一個好主意,抿嘴對胤禛笑了笑說道:“爺,我有個好主意,你若是信得過我呢,咱們就上莊子上住兩天,讓我看看你那稻種,若是信不過我,那我也就不用說了。”
胤禛挑挑眉,盯着李巧慧的眼睛看了一會兒,見她神色裏只有真誠和自信,只是稍作猶豫,就點頭應道:“好,那咱們明天就去莊子上,中秋之前趕回來就行了。”
作者有話要說:嗚嗚,今天查資料的時候,忽然發現一件大事兒……古代的帝王,他們的壽辰都是提前過的,總之不會在自己真正生日的時候過生日,因為擔心自己的生辰被人拿去紮小人,所以從來不公布,我前面寫的時候,貌似都寫康熙的壽誕是在五月啊……抹汗,幸好我當初沒查到具體的時間……
☆、126先生
胤禛回來已經有半年多了,孩子們和他又變得十分的親密了,這次去莊子,自然是要将六個孩子一個不落的全部帶上的,幸好這會兒安康他們也準備斷奶了,要不然再帶上八個奶嬷嬷,那隊伍可就不小了。
“給元希找先生的事情,你準備的怎麽樣了?”等到了莊子上,李巧慧也沒急着看稻種的事情,先是問了胤禛關于元希的事情,元希和寶珠的生辰是六月份,這會兒他們已經滿六歲了。
元希的大名是三周歲的時候康熙給賜下的,幸好不是叫做弘晖,那個名字太短命了。不僅李巧慧不喜歡,看過那個珠子的胤禛,也是有點兒覺得不太滿意的,弘曜這名字好的很,很是和元希般配。
寶珠嘛,因為和元希是一胞雙胎的,所以也順便跟着蹭了個名字,不過,康熙的思維很是偏實,雖然這個龍鳳胎裏的孫女讓他也很喜歡,但是孫女就是孫女,還是要按照時速成為別人家的媳婦的,這名字就要和女戒什麽的沾點兒邊,所以最後就變成了善淑。
李巧慧對這名字很不喜歡,不管是家裏還是外面,叫寶珠的時候都是叫的小名兒,倒也沒讓善淑這兩個字很頻繁的出現,久而久之,府裏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大格格還有個大名兒了。
胤禛将桌子上的本整理好,抽空回答李巧慧的問題:“已經派人去找了,若是沒什麽意外,大約中秋節之後就會請回來,我倒是想問問另外一件事情。”
李巧慧塞了一塊兒蘋果到胤禛嘴裏:“你說。”
“安康他們也兩歲了,早先元希他們這個年齡的時候都開始啓蒙了。我想問問,這先生到時候是只教導元希一個人,還是順便給安康他們啓蒙?”胤禛咽下蘋果,看着李巧慧問道。
李巧慧想了一會兒才猶猶豫豫的問道:“不能再找個先生啓蒙嗎?我覺得吧,雖然在元希學習的時候,可以讓那先生給安康他們啓蒙,但安康他們年紀比較太小,坐不住,這麽正規的學習,他們耐不住性子,先生若是太看重安康他們呢,就會拖累元希的進度。若是太看重元希呢,就壞了安康他們的啓蒙。”
李巧慧她自己是習慣了現代的那種同等進度的學習的,讓她将不同等學習進度的孩子交給一個先生領着,難免就要操心的多了。就是胤禛他們那會兒,也是大阿哥三阿哥和胤禛一個師父,十三十四一個師父,五阿哥七阿哥一個師父,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一個師父的,太子永遠是例外。
元希和安康他們相差了四歲,這中間的差距有些大,他們的出身,又是沒辦法讓先生不管不顧的體罰的,那肯定會有疏忽的現象啊,不是疏忽這個就是疏忽那個。
對于元希來說,剛進學,若是一開始就疏忽了,日後學習的興趣就可能要受打擊了,也會造成不好的學習态度。對安康他們來說,若是被疏忽了,小孩子的心裏都是很敏感的,一開始就讓他們覺得自家大哥才是備受寵愛的,自己不如大哥,不受先生喜歡,那就可能會造成心理陰影了。
胤禛倒是不知道李巧慧想那麽多的,當年大阿哥比他早入學幾年,他們不照樣是跟着一個先生學習的嗎?只是,現在胤禛的态度就是老子不差錢,老子願意給兒子請幾個先生就能請幾個,也省得日後進宮了想請都沒得請。
“那就讓先生先給元希一個人上課吧,安康他們的啓蒙你先照看着,我讓人再找一個先生。”胤禛心裏盤算着能找的人,他給元希找的師父,是他在珠子裏見過的雍正登基前的謀士戴铎。給安康他們找的,就比較麻煩了。
首先,這先生是一定要有才學的,有正經的才能。其次,這先生不能起了和戴铎比拼的心思,大人的态度,是最容易影響孩子的,這會兒又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所以若是這先生和戴铎不和,那還不如讓安康他們跟着戴铎啓蒙呢。
“這個不着急,我們可以等過兩年,元希在他先生那兒站穩了腳跟,再将安康他們送過去。”李巧慧倒是覺得胤禛有些太當一回事了,之前她差點兒讓他給繞暈了,安康他們才兩歲,就算是啓蒙,也得是三歲往上了,那會兒元希都已經能适應上學了,他做先生布置的作業的時候,先生自然是可以去給安康他們講課的。
“不過,我是不願意元希只有一個先生的,我說幾個方面的,你讓人去找,這些東西元希也必須學習。”李巧慧看胤禛皺眉,也不着急,直接換兩個話題。
胤禛挑眉:“什麽東西?”
“算學,外語,農事,工匠,最重要的是武學。”李巧慧掰着手指數,順便在心裏對應,現在的先生教導的內容是語文和政治以及哲學的綜合體,甚至有時候包括了地理和自然。數學對應外語,外語是必須的,就算是不學習英語,也得學習滿語和蒙語。
若是元希想當皇上,農事得了解,要不然某天誰對他說,哎呀我的管轄區出現吉兆了,一個麥子上長了兩個穗兒,元希還是傻呆呆的高興,那可就成了傻子。不求他知道糧食怎麽種,只讓他知道什麽時候需要赈災什麽時候需要減稅什麽時候能慶祝豐收就行了。
至于工匠,那是未雨綢缪,萬一将來元希是要建個宮殿什麽的,被下面的人給忽悠住了,多掏錢了,那豈不是太虧得慌了?
等她将這些理由給胤禛說了一遍,胤禛嘴角抽了抽,都忍不住想剖開李巧慧的腦袋看看裏面塞的都是什麽。最終很是無力的問道:“你不覺得有些太多了嗎?”
“怎麽會多?”李巧慧瞪大眼睛:“汗阿瑪可是數學天文歷法物理地理農學醫學工程技術都會的,還有各種經史子集聲律法詩畫,甚至懂醫學,汗阿瑪難道就沒覺得多嗎?”
先不說她兒子有沒康熙聰明了,只說她兒子的學習條件,那可是比康熙艱難多了。康熙八歲登基,八歲之前要宮鬥活下來,八歲之後要鬥智收皇權,收完之後得親征愛民,這學習時間都像是海綿裏的水,硬是給擠出來的。
她兒子呢,不用和後宅鬥,後宅她是一手遮天的。不用和朝臣鬥,他現在完全沒資格,怎麽就不能學習那麽多的東西?就是現代的小學生,也是要學十多門功課的好不好?
“你說的那些,不太好請先生。不如這樣吧,一個月裏面,讓他跟着先生上二十天的課,然後三天去你三哥那兒,三天來莊子上,三天我帶他去集市上走走,還有一天你負責給他總結。”胤禛看着李巧慧不依不饒的架勢,很是有些頭疼。
他現在是總結出來了,李巧慧這女人就屬于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那種,小事情,還是順着她心意來比較好。
但是他這麽答應了,李巧慧又猶豫了:“可是,一個月學習三十天,元希會不會累壞了?”
胤禛無語了一下,繼續解釋:“怎麽會呢,你想想,這去你三哥那兒也不讓他動手什麽的,來莊子上也不讓他背寫字,去集市上也不用他寫文章,也能算是休息了。”
“那好吧,就這麽安排。”李巧慧想了一會兒,覺得換個學些內容也算是休息,就答應下來了。于是在元希不知道的時候,他的學習生涯就被制定出了計劃。
至于寶珠,也是要找先生的,不過找的是女先生。讀的雖然也是四,但前面加了個女字,學的雖然也有詩詞歌賦,但那是閨閣裏的。她也有換腦子的學習內容,那是刺繡。
不過,李巧慧擔心養出來個太标準的古代女子,她可不想讓女兒和現在的女人一樣眼界之後頭頂的那一片天。所以,很是想讓寶珠和元希一起去上課。
胤禛雖然覺得這不像回事,但好歹寶珠是他的頭一個閨女,心裏還是很疼愛的,最後也就勉強答應了,還說是先問問先生,若是先生願意,那就讓寶珠跟着去,先生不願意,那寶珠就不能去。
至于先生會不會答應,李巧慧完全沒放在心裏,胤禛都開口了,先生不答應的幾率會大嗎?
“行了行了,先生中秋之後才會過來,你想操心就等那時候再操心,今天時間也不早了,你白天坐了半天馬車,下午又在莊子上逛半天,都不累的嗎?”
胤禛手裏的早就放下來了,一邊起身準備回內室,一邊對李巧慧說道。李巧慧趕緊拽住他衣服:“別走啊,你忘了我們來是有大事情要做的嗎?”
“這會兒?”胤禛頓了一下,轉頭看李巧慧,眉頭蹙起,一臉疑惑的問道。李巧慧笑盈盈的點頭:“就是這會兒,趁着人少,我們趕緊先弄出來一半的種子。”
萬一她要是失敗了,至少還有一半種子。若是她成功了,這一半可就夠份量了。
胤禛自然是也是能聽出那一半的意思的,當即就有些猶豫了:“你之前不是說很有把握的嗎?”
“是啊,但是我怕你的人操作不好啊。”李巧慧很是無辜的說道,胤禛伸手捏住她的臉頰,原本想用力捏一下出出心裏的惡氣的,但是看到李巧慧大眼睛裏的笑意和無辜,那漂亮的臉上一派天真,手下的觸覺又十分的細膩溫潤,就有些下不去手了,最後只好冷哼了一聲,率先轉身往外走。
李巧慧趕緊跟上,急走兩步拽住胤禛的衣袖:“爺,這莊子上的守衛怎麽不多?你那種子的事情,也不是什麽大秘密吧?”
“嗯,一開始還有人好奇,這兩年已經沒人打探了。”胤禛輕聲說道,不過,他也不是傻子,莊子上看着守衛不多,但是放種子的地方,可都是精英守着的。還從李家弄了幾個人過來,身上都是佩戴者武器的。
不過這些沒必要告訴李巧慧,胤禛讓她放輕腳步,兩個人一路繞到倉庫那邊,将看門的小厮叫醒,然後開了門進去,就見屋子裏放着好幾個糧倉,裏面堆着的都是稻種。
李巧慧走過去看了看,每個裏面都要伸手抓兩把出來仔細瞧。然後對胤禛就很是佩服了,這稻種選的特別好,顆粒飽滿,看着品質上佳,她感覺了一下,幾乎沒有死種,生命裏都是特別旺盛的。
“爺,這糧倉裏的種子沒有什麽區別,咱們随意的拿一半出來吧。”李巧慧看完,轉頭對胤禛說道。胤禛微微點頭,對外面說了一聲,過了沒多久,就有兩個穿着粗布衣裳的小厮進來,也不言語,直接行了禮,然後拿着布袋開始裝稻種。
李巧慧知道胤禛都安排好了,也不做聲,看着他們裝了一半的稻種,然後一袋袋往外面抗。等最後一袋抗完,胤禛才帶着她往倉庫附近的另外一個院子裏去。
那些稻種,都整整齊齊的裝在袋子裏被放在牆邊。李巧慧又讓那些人出去擡水,順便準備三個大木盆,胤禛都沒有一點兒反對的讓人去做了。
等東西都準備好,也差不多是半夜了,李巧慧打發了屋子裏的人,自己拿出來三個小瓷瓶,将裏面的液體分別倒在三個木盆裏,然後讓胤禛将布袋裏的種子也倒進去。
“巧慧,這樣種子會發芽吧?”胤禛看着那半木盆的水,皺眉問道。李巧慧搖搖頭:“不會,你放心吧,泡到後天早上就行了。你若是不相信,明天早上之後,你再弄一把種子試着種出來看看。”
胤禛抿抿唇,站了一會兒,過去将稻種都倒進水盆裏。看李巧慧拿着木棍在那裏攪拌,自己也去拿了木棍過來,将另外一盆種子給攪拌一下。
兩個人平時都挺養尊處優的,這幹了大半夜的活,累得要死,回去洗了澡就躺在床上睡死了。
兩天的時間,胤禛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去看看那種子,等到了第三天,不用李巧慧提醒,他半夜裏就将李巧慧給叫醒,兩個人又匆忙的過去将種子給弄了出來。
要控水,曬幹,又是兩天的時間。轉眼就要中秋節了,胤禛不得不帶了一把種子回去,心裏頗為郁悶,他這邊還沒做實驗呢,回府就要寫折子了,萬一到時候出現意外了,那自己的折子不就自打嘴巴了嗎?
再看李巧慧那沒心沒肺的樣子,胤禛深深的郁悶了。不過,不管他怎麽郁悶,這折子還是要寫的,這種子也是要試驗的。幸好,當時是一半一半的啊。
作者有話要說:邬思道也是會有的……大家表着急,先讓出來一個……
☆、127糧種
原本胤禛估計着康熙看了種子和折子之後,必然是很高興的,但是他沒想到,康熙能高興到這種地步,聽梁九功念完,胤禛才起身恭恭敬敬的接過聖旨,略微帶着些擔憂的問道:“梁谙達,汗阿瑪可有說別的了?”
“恭喜雍親王。”梁九功先是拱手給胤禛行了一個大大的禮,然後才笑着說道:“皇上看了您呈送上去的水稻和種子,高興的連午飯都多吃了一大碗,馬上就讓奴才過來宣旨了,這皇子阿哥裏面,您可是頭一個被封親王的。”
胤禛臉頰有些抽,他很不想要這個第一個好不好?你以為第一都是好當的?稍微不注意,那就成了靶子啊。雖然說現在他和那群兄弟沒什麽争的,但是不管什麽時候,皇寵都是争奪的對象好不好?
原本他地位低,就算是被康熙重視,那只是加重了奪位的砝碼,讓衆兄弟更争相拉攏自己,獲取更多更實惠的幫助而已。現在呢,自己很可能會影響汗阿瑪的決定,這時候,自己就不是砝碼了,而是擋路石了。
一個不為自己說話的能影響皇上決定的備受寵愛的人,除掉才是王道啊。寧願沒有這個人,也絕對不能讓這人有機會在皇上面前說自己的壞話,是個正常人都會這麽決定的。
所以,這會兒這個冊封親王的聖旨真不是什麽好東西啊。胤禛心裏苦悶的很,自上次他穿着汗阿瑪的衣服出宮之後,又來了一個燙手山芋,難不成,汗阿瑪是終于決定将自己豎在通往皇位的大路上了?
誰想挪開他這個擋路石,誰就是對皇位有想法,除了擋路,還能當個試心石?
“汗阿瑪隆恩,我十分感念。梁谙達稍坐,等我換了衣服,就和你一起進宮謝恩。”胤禛臉上一貫冰冷沒表情,所以梁九功也沒看出這一會兒的功夫胤禛心裏就轉了幾個念頭,聽了胤禛的話,也只弓着身子說道:“王爺請。”
李巧慧在後面示意了一下建蘭,建蘭拿了一個荷包塞給梁九功,然後跟着李巧慧進去了。梁九功捏捏那荷包,輕盈盈的,裏面像是裝了幾張紙,肯定是銀票。于是,臉上的笑容更盛了幾分,在蘇培盛的帶領下,跟着去側室坐了。
“爺,汗阿瑪這是什麽意思?”李巧慧看胤禛臉色有些不對,就輕聲問道,手裏很快的将胤禛原先的郡王禮服給翻出來,就算是封了親王,親王的行頭也還沒送過來,只能先用郡王的。
這禮服前段時間還剛穿着去參加中秋家宴了,所以這會兒并不顯得有潮氣和放久了的黴味,李巧慧先将胤禛身上的腰帶給解開,然後服侍他換衣服。
“放心,就算是個靶子,汗阿瑪也絕對不會讓人弄死我的。”胤禛走了幾步路,已經是分析一遍了。雖然康熙是誠心拿他當試心石的,但在康熙眼裏,他必然還是威脅最小的那個,這樣的試心石用着才更放心。
若是胤禛也有繼承權,康熙是絕對不會用胤禛來試探別的皇子的。那會兒,胤禛可就成了距離皇位最近的人,他最應該防備的,就成了胤禛。
所以,事情得分兩面看,利用這種事情,也得看有沒有資格,有沒有價值。很明顯,現在胤禛是很有資格很有價值的,那麽胤禛的小命,也是珍貴的很了。
“那太子那邊……”李巧慧微微蹙眉,将大禮服給胤禛穿上,太子對胤禛的拉攏,可是京城裏的人都知道的,雖然胤禛一直沒表态,但是太子吩咐的事情,胤禛從來都是很認真很出色的完成的。
和大阿哥三阿哥他們相比,胤禛和太子的關系,那明顯是能劃分成一個黨派了。
“不用着急,太子若是着急了,才更容易出錯,太子出錯了,後面的幾個也才更容易得意,他們得意了,就會露出尾巴。”胤禛笑了一下說道,自己拿過帽子戴上,将朝珠給挂好。
這禮服上面可是不用佩戴香包之類的東西的,所以胤禛這就算是裝扮好了,捏了捏李巧慧的手心算是安慰,轉身就出門叫上蘇培盛和梁九功進宮去了。
康熙正在乾清宮等着,見了胤禛,自然是要大大的誇獎一番的:“朕知道你一向是個能幹務實的,沒想到,連戶部都放棄多年了,你還堅持着将這東西給研究成了。”
胤禛略微帶着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汗阿瑪可高看兒臣了,這可不是兒臣研究出來的,兒臣只是将這個成果汗阿瑪送過來了。所以汗阿瑪的賞賜,兒臣心虛的很。”
“哈哈,不用心虛。你的意思朕明白,你放心,你那莊子上的人,朕是都不會虧待的。”康熙大笑了兩聲說道:“你回頭讓他們更精心點兒,等這晚稻收了,就先将京郊的種子給換了,然後慢慢往外擴展,假以時日,大清就都能用上這種子了。”
“其實兒臣還有件事情要和汗阿瑪說。”胤禛略微帶着些不安,康熙心情好,直接一擺手允許了,胤禛猶豫了一下才說道:“這種子并非是一直這麽好的,而是每隔五年,就開始逐漸變的不好,等再過個兩三年,就重新變得和以前一樣了,所以要想一直有這麽好的稻種,就得一直讓人培育着。”
這真是個不太好的消息,康熙臉上的笑容收了一些,暗自算了起來,若是每隔五年就換一次種子,也就是說這研究種子的人,勢必得一直幹下去。大清的耕田共有十萬萬畝,每畝地至少需要種子半鈞,十畝地最少是一石,算下來,至少需要種子一千萬石。
而大清每年的田稅最多了也就一千四百萬石,和糧種差不多一樣了,這麽多的種子,要從哪兒弄?胤禛的莊子,是絕對沒這麽多的種子的,就算是整個京城的莊子都用來培育糧種,也絕對供應不上,就算是有了五年的緩和期。
“你可有什麽應對的方法?”康熙想了一會兒,轉頭問胤禛。胤禛有些遲疑,康熙臉上的神色緩和了很多:“你但說無妨,就是說錯了,汗阿瑪也不會說你的。”
“那兒臣就鬥膽了。”胤禛微微鞠躬行禮:“兒臣原本是想着,将兒臣莊子上的幾個人分派到各地,讓他們去指導百姓們怎麽培育糧種,但是後來想了想,若是百姓們都去培育糧種了,誰來種田?就覺得這方法有些不可靠了。後來就又想到,若是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在每個地方,直接劃了一塊兒地方培育糧種,那麽平攤下來,糧種就不是大問題了。”
康熙是很會舉一反三的,瞬間就又想到,若是派去的人都是自己人,那麽就相當于在各個地方另外放了一只眼睛。每年賣出去多少糧種,地裏會收獲多少糧食,這個機構也必定是能算出來個大概的。
若是知府知縣想要貪污,那就得掂量着看了。但前提是,這派出去的人,絕對不會和知府知縣勾搭起來,要不然,貪污的問題還是沒辦法解決。
同時,這個機構若是成立起來,六部裏面就沒一個能單純的控制這個機構,那就相當于這支人馬是全部屬于皇上的,也相當于皇上直接恩施于民,不用經過貪官污吏的層層剝削了,也能讓皇上對百姓的恩情不打折扣了,更利于他明君仁君的名聲。
“朕知道了,這件事情朕自會考慮的,你莊子上的人,過幾天朕過去親自瞧瞧,若是可以,朕就送幾個人去向他們取經學習。”康熙沉思了良久,這才擡頭對胤禛說道。
胤禛應了,看康熙沒什麽說了,就告退走人了。他也是很滿意的,雖然說将培育糧種的人都送出去了,能給康熙帶來很多好處,但他雍親王研究出來的種子,也絕對是能在百姓裏面挂上號了,這才是他争取民心的第一步。
民心所向,才是成君之道。但是在上一個君王還活的好好的時候,這民心就要有技巧的得去才行,太嚣張了,上個君王必定會收拾你,太低調了,百姓們都不知道,誰給你民心?
所以啊,這會兒剛剛好,康熙考慮着自己所能得到的民心,就忽略了胤禛在其中所獲得的民心。在康熙的影子下,胤禛慢慢的成長起來,等民心攢夠了,影子也就能從康熙的身後站出來了。
只是,得防着這影子在沒長成之前,上面的遮擋物被人搬走,或者是有別的光線從另外一個方向射過來。
這邊胤禛盤算着自己以後要走的路,毓慶宮裏,太子氣的眼睛都紅了,繃着一張臉問道:“你說的是真的?汗阿瑪剛下旨冊封胤禛為親王了?”
“是,奴才剛才見到梁谙達的時候,梁谙達并沒有隐瞞。”跪在地上的小太監腦袋都沒敢離開地面,聲音顫顫的說道:“梁谙達 半個時辰前就是去雍王府宣旨的,這會兒雍王已經進宮謝恩了。”
“可惡!”胤礽猛的摔了手裏的茶盞,一臉青色:“好個雍王!孤真是小看了他,原本以為他只是有點兒小聰明,沒想到,他倒是背後給孤來了一刀!”
索額圖一死,他身邊的勢力就去了一大半。但他還是太子,汗阿瑪還是很寵愛他的,那麽假以時日,他必定還能再起來,只要那幾個位置他拿到手裏,可是現在胤禛插了一手,他倒是成了汗阿瑪面前最受寵的人。
那麽,那幾個位置,就不是他說了算的,就算是為了讨好胤禛,也得均出來一個給胤禛的門人。那個年遐齡,也是胤禛的門下,今年剛回京,若是不出意料,年家是要得到一個位置的。
太子這邊火急火燎的想着怎麽在胤禛之前将索額圖一派留下的空位置重新補上自己的人,而大阿哥那邊,也沒放松,太子能想到的,大阿哥和他的幕僚也能想到,于是直郡王府裏,大阿哥也是一邊罵着胤禛,一邊趕緊扒拉自己能用的人,不管怎麽說,先占兩個位置才能繼續下一步。
三阿哥府裏倒是很平靜,胤祉自诩是個讀人,幹不來摔茶杯罵人的事情,就在心裏用不帶髒字的話将胤禛給念叨了一遍,然後開始思索,文官武将,自己能沾手哪一個,汗阿瑪只說讓推薦人,卻沒說讓往哪個位置上推薦,那麽,是不是所有的位置都有可能?
那自己這邊要個武将的位置?索額圖的兒子,貌似留下了個侍衛頭領的缺吧?還有明珠的兒子,留下的也是侍衛缺,這兩個一個是皇宮裏的,等級高點兒,一個是兵營裏的,實權大些,自己選擇哪個比較好?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估算了一下,這個文大約月底會完結,大概只會寫到登基,然後來幾個番外,親愛的們收藏一下我的專欄吧,開新文也能早找到開新文的時間應該是這個月哈
☆、128風起
“朕前段時間讓你們推薦的幾個位置,你們都想好人選了吧?”康熙倚在榻上,漫不經心的問道,下面一溜兒站着幾個皇子阿哥,從大阿哥排到十四阿哥,中間突出一個身穿黃色衣服的太子。
後面還另外站了幾個身穿石青色朝服的大臣,手裏俱都是拿着折子的。胤禛低着頭沒說話,只等着太子先出頭。
果然,太子先遞了折子:“回汗阿瑪的話,兒臣已經選好了,京官空出來的位置有五個,兒臣推選了蘇圖錄等七人,另外官三個,兒臣推薦了石國柱等六人。”
大阿哥也是不甘落後,等梁九功将胤礽的折子給接過去遞給康熙,立馬出來将自己的折子也遞了過去:“兒臣也選了幾個人,都是很有能力的,汗阿瑪看看,若是能用,也算是兒臣為汗阿瑪分憂的心意了。”
有了這兩個帶頭的,三阿哥也就不磨蹭了,同樣是遞上了折子。胤禛自然也是準備了幾個人選的,但是他準備的可不是自己那邊的人,準确的說,他自己除了李家張家等漢官,在滿人這邊是沒有人手的。
可是,有些位置是滿人才能擔任的,他就從康熙信任的人裏面挑選了一些。看過那珠子,他自然是知道後期康熙都會寵信誰的,現在他不過是賣個好而已,一開始可能是顯不出來,但是時間長了,這些人就得欠他一個人情了。
“行了,朕都看過了,你們都用心了。”康熙翻看了一下那些折子,眼神很有深意的從幾個人身上滑過,另外問後面的人:“你們可有什麽推薦人選?”
“奴才推薦石大人家的石滿珠,那小子年紀輕輕,卻武藝不凡,前段時間剛在鑲紅旗軍隊裏打了一架,一對五,還半點兒不落下風,奴才覺得此人可用。”佟國綱賣了一個面子給石家,石家自然也是要回一個面子的。
上次索額圖的事情,康熙并沒有給這兩家明面上的賞賜,這次倒是考慮了一下他們推薦上來的人,想着石家和佟家的人确實是不錯的,就随意将兩個不是太重要,卻也有點兒重要的職位給安排下去了。
“朕叫你們過來,還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宣布。”剩下的官位,康熙并沒有立馬做出決定,而是将折子給放到一邊,開口說了另外一件事情:“朕打算在工部下面另外開一司,掌天下糧種,這侍郎的位置,就由張廷玉擔任,你們有什麽建議嗎?”
張廷玉現在在翰林院已經呆了差不多三年了,這個侍郎的位置應該是能應付的來的。而且,張英是康熙的寵臣,這會兒年紀大了,也要退休了,自己就是看張英的面子,也得先安置一下張廷玉。
幾個人都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的,也就沒人反對,康熙很是滿意,接着說道:“過段時間,朕要去西巡,胤褆胤礽胤祉胤禛和十三十四都跟着去,老八守在京城,若是有什麽拿不定的事情,就去找佟大人商量。”
“是,汗阿瑪,兒臣一定不負您所托。”胤禩恭敬的上前說道,胤禟本想說什麽,被旁邊胤誐拽了一下休息,就閉嘴不言了,康熙也不理他,只敲了敲桌子說道:“這次就不用帶家眷了。”
幾個被點名的阿哥一起應聲,康熙想了想,又說道:“十三聽了半年的政了,也應該開始辦差了,這樣吧,這次西巡的事情,朕已經交給董鄂平都負責了,回頭朕和他說一聲,将一隊侍衛交給你負責。”
十三一臉大喜,趕緊上前謝恩,十四有些羨慕,趕緊問道:“汗阿瑪,那我呢?兒臣也聽政很長時間了,也能辦差為汗阿瑪分憂了。”
“你心性未定,平日裏還總是惹禍搗亂,這次就沒你的事情了。”康熙想了想說道,十四立馬不依了,靠着康熙這兩年還算是寵愛他,當即撒嬌道:“汗阿瑪,您小瞧兒臣了,兒臣之前那是沒事情做,這才做別的的,若是您給兒臣一點兒差事,兒臣保證好好的完成,絕對不給汗阿瑪丢臉。”
康熙不允,十四就纏着康熙非要讨差事,後來倒是胤禩開口了:“汗阿瑪,兒臣倒是覺得十四弟已經可以辦差了,他和十三是好兄弟,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