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51
謝清等人連夜開始準備開倉放糧的事。不在趙俨祗眼皮底下,自然更加沒人管得了他。辛绾催他睡覺不知道催了幾回,他也全當了耳旁風,一直折騰到了天色微明,才趴在桌上睡了一會。
天亮後,謝清讓杜縣令陪他去了糧倉。
等看見了平原縣的糧倉,謝清總算知道為什麽這一路上平原縣令都面露難色,欲言又止了。
平原縣的糧倉裏不說空空如也,可也好不到哪去了。裏面零星堆了幾只陳舊的米袋,而且明顯沒有裝滿,跟諾大的倉庫比起來真是難看得很。
杜縣令有些尴尬地摸摸鼻子:“如君所見,現在的情形就是如此。平原縣隔三差五就會遭個災,收成好的年景攢下的那些糧食,根本不夠用。這回黃河水患,淹了良田千傾,就算開倉放糧,也撐不了幾天了。”
謝清看着那幾袋糧食也實在發愁。就算熬成粥,也絕對撐不過三天。怪不得一路上盡是賣兒鬻女的,天災不是人禍,任是王孫公子還是升鬥小民,都同樣無計可施。
“這些天省一些,上面撥下來的糧食應該快到郡裏了,熬過這段時間再說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謝清也沒有好辦法。
在喝了三天清湯寡水的粥後,謝清不負衆望地變得跟饑民一樣滿臉菜色了。好像硬是在心裏較勁要跟災民共患難似的,趙俨祗給謝清帶的廚子他一個都沒用。不得不說,謝長史實在是個人才,三天的時間,他就在難民隊伍中混得如魚得水。衆人都以為他是個落難書生,他長得又好,因此大家對他都還不錯。
于是,謝清也就額外得知了不少小道消息。比如說,平原連年大水,實為天災,卻很大程度上是人作出來的。
鄉民的說法不算靠譜,濟北厲王家人作孽,觸怒蒼天,這才年年水淹平原的說法,想想就是無稽之談。不過一切流言都是空穴來風,沒個由頭就能傳出來,這樣的說法謝清依舊不信。
謝清一天天瘦下去,眼睛卻愈發亮了。他在流民堆裏混的興致勃勃,粥棚裏味道惡劣的粥,他竟也能吃下幾口。辛绾卻是一天比一天憂慮。她扳着指頭算着歸期,不可遏止地腦補着天子見到瘦的還剩一把骨頭的謝清,得氣急敗壞成什麽樣子。
赈災用的糧食終于分到了平原,謝清也算松了口氣。雖然他一眼就看出這些糧食比自己臨行前點過的少了不少,不過負責押運的官吏說一路大雨,損失了一些,謝清心裏也明白大概是怎麽回事,他看了看,并不是個多麽過分數目,也就沒有發作。
糧食運來後,粥稠了不少,味道也好了些。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辛绾硬是把随着謝清而來的兩個廚子打發到了她家公子時常出沒的粥棚,那兩個廚子壓根沒有做大鍋飯的經驗,因此也只能把粥的味道弄的中規中矩。這點差別在謝公子看來大概就是類似介于難以下咽和很難吃之間,所以他也就一直沒發覺。
說到貪污的官吏東窗事發,大概純屬他們八字太差。謝清吃了沒兩天粥就病了,上吐下瀉,紀成初幾乎都沒怎麽看,就斷言是由于進食了不新鮮的食物。謝清帶着一臉的蒼白去查看了倉裏的糧食,發現完全不是自己點過的粟米,而是不知哪年的陳糧,都快發黴了。
陳米與新米價錢差的不是一點半點;陳米也吃不死人。餓得發慌的饑民又怎麽會挑剔新舊?這招魚目混珠不可謂不高明;可偏偏給脾胃嬌貴的謝公子吃了,一下子就被拆穿了。
一貫好脾氣的謝清這回也繃不住了。謝清大發雷霆,吓得杜禹一聲都不敢吱。平原郡守謝承鈞連夜趕來,被執着天子劍的謝清吓得幾乎攤在地上。
說起謝承鈞,還是謝家一個旁枝的長子,論起來還要叫謝清一聲從父。他随父親去看望謝家族長謝丞相時,曾與謝清有過一面之緣。他明明記得族長的這位長子最是随和溫潤,君子端方,可如今這個赤目仗劍,一言尚未出口便叫人無端心生敬畏的人又是誰?
謝承鈞尚未開口,先滴落了一滴冷汗。謝清觑了他一眼,肅聲問道:“謝郡守來意為何?”
這便是明知故問了,謝承鈞腹诽道。他看着跟記憶中的人一點也不一樣了的謝清,有點拿不準主意。他原以為謝清是非常好糊弄的。
謝清不耐煩等他,見他一時無話,也不願客套,直截了當地問道:“承鈞,念在你我曾為同族,我如今私下問你一句,還望你老實回答。赈災的糧食被換掉了,這事與你有無幹系?”
這種事情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有的,謝承鈞又不傻,怎麽會說實話。因此他想都不想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絕無此事,大人!”末了也沒忘了讨好謝清一句。
謝清年不及而立,這會被個須發都花白了的老頭子叫了句“大人”,這臉怎麽都有點發燒。
盡管真的論起輩分來,他也不是當不起謝承鈞一句大人。
謝清也沒指望第一句就能問出實話,就如他說的,他當真是為了盡同族之誼,盡管幾年前他已被父親逐出了家門。謝清點點頭:“如此甚好,那麽承鈞便在此協助我調查此事吧。”
趙俨祗見到辛绾時,第一反應是:“你怎麽回來了?他出什麽事了?”
辛绾一愣:“沒有啊。”
趙俨祗聞言松了口氣,繼而不滿起來:“那你怎麽不在他身邊待着?”
辛绾無奈地回答道:“陛下,公子特地讓婢子回來送信的。”
趙俨祗這下開心了。他眉開眼笑地接過辛绾手中的小竹筒,印的是謝清的私印;他看起來很滿意,欣賞了一會才啓開封泥,把裏面的一方絲帛取了出來,剛作勢要展開,卻又生生頓住。他吩咐辛绾道:“如此,去給朕溫一壺桂酒,燃上墨荷,朕要好好讀懷芳的私信。”
辛绾遲疑了一下,沒有動。
趙俨祗不悅地擡頭看了看辛绾,問道:“怎麽?”
辛绾這才為難地答道:“公子叮囑了婢子好幾次,叫我待在陛下身邊等回話。陛下,這事好像很要緊。”
說不失望是假的,不過趙俨祗還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看起謝清的“私信”來。
開頭是千篇一律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然後說了幾件好玩的事,并一個關于黃河的傳說。
乍看是封再普通不過的家書,可他二人相處多年,對彼此的秉性再了解不過,趙俨祗沉吟半晌,才對辛绾說道:“這樣,你手下的人不是有一半在平原嗎,你把另一半也帶走,聽他調遣。”
“諾!”辛绾也不啰嗦,任務完成了就急着回去複命:“陛下,婢子告退。”
“等等,”辛绾沒走兩步就被趙俨祗叫住了:“算了,那一半的人先不必見他,直接去查那件事,別耽誤了他。你回去跟他說,朕知道了,讓他少管閑事,趕緊回長安。”
貪污克扣赈災糧食這種案子其實好查得很,畢竟糧食經了誰的手,一查都是一目了然。謝清卻大張旗鼓地折騰起來,頗有幾分要順手整頓吏制的樣子。
謝清這種欽差是最不讨喜的。他見多識廣,尋常寶物根本不入他的眼;也不好色,不少人想給他送點漂亮的男孩子女孩子,都被他以家中有妻室為由拒絕了。利誘不成,威逼他也不怕。謝家真正的高門世家,又是天子的心腹近臣,盡管他官職不高,但絕沒人敢冒着開罪謝家和天子的危險,真的去威逼他。
更何況謝長史發起火來一身殺伐之氣掩都掩不住,誰輕易能去觸那個黴頭?
謝清終于等回了辛绾。在得知趙俨祗的答複後,謝清眉開眼笑。他叫辛绾去休息,而自己則繼續磨磨蹭蹭地去查那樁貪污案了。
作者有話要說:
23333懷芳你腫麽這麽病嬌~~
ps大人一詞是稱呼自己長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