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碗飯 8.15
文/蕈姑首發于晉江文學城
昭德九年。
已是春末,合該慢慢轉暖的天兒,倒因為幾天來纏纏綿綿的霡霂又冷上了幾分。
寺廟香火旺盛,淡淡的佛前檀香味被雨水裹挾在蕩在空中,鬥拱也修得碩大無比,只托起屋頂正脊上的兩個鸱吻。雨點落在青黑色的瓦片上,濺出細密的花。雖是霪雨霏霏,但是由于祭掃踏青的節令所在,杜若寺裏頭的人倒是不少。
雨珠子啪嗒一聲落在姜無芳的舄履面上,正巧落在那青鳥紋樣的眼珠子上,很快又随着她拾級而上的步子滾落在地上。
她剛走到屋檐之下,廊下的小沙彌早遠遠就看到她了,極有眼色迎了上來,熟稔帶笑合掌道:“姜阍梨,許久不見,近來可好。”
帷帽之下,她也回了個淺笑,合掌複禮:“多謝阿阍梨挂懷,算是平順。”
姜無芳從提着的髹紅漆錾刻牡丹紋的食盒最上一層之中取出一個青團,熟門熟路遞給那個小沙彌。
“笨拙手藝,請阿阍梨笑納。”
小沙彌看到她手裏那個通體碧綠圓圓滾滾的小青團,笑出了梨渦。
誰不知道姜阍梨的手藝。幸好幸好,剛才師兄被住持叫去別處了,否則他就要同這個香噴噴軟糯糯的青團兒失之交臂了。
小沙彌到底是年紀尚小,臉上輕易就洩露出歡喜的模樣,雙手把青團接過來,一雙眼睛笑彎了。
如此一番,小沙彌對姜無芳更是盡心,直接充當知客僧将她帶到一間熟悉的禪室。
小沙彌推開室門,裏頭燒着的淡淡檀香味便透了出來,他又把窗牗推開了通風,這才捏着那個青團,歡喜着告退,“姜阍梨,你且拜祭,有事招呼一聲我就來。”
小沙彌合上了禪室的門,姜無芳這才轉過身,摘下了帷帽,露出一張顏色格外姝麗的臉。
她從佛龛下頭的抽屜裏面取出一紮香,從中捏出六炷香,用火折子點燃了。
Advertisement
姜無芳在蒲團上跪下,虔誠跪拜之後,把三炷香插在佛龛上面的香爐裏,另外三炷香則是插在佛龛正對着的下頭的一個黑色牌位面前的香爐中。
那個牌位上生卒年不詳,立牌人不詳,只是孤零零寫着兩個字:阿玉。
把祭拜的貢品和供佛的花、果和水都拿出來放到供桌上,她走到正對着寺廟後院一扇窗戶,輕輕打開。
這扇窗戶打開之後只能看到如線入泥的雨幕,還有遠處一座看起來許久未曾翻新修葺的蕭索佛塔。
杜若寺裏常有香客捐了香油錢,來給家中已去的逝者在寺廟之中尋一處僻靜處供奉,就像姜無芳這樣單獨辟出一間禪室供奉牌位,讓逝者能在佛前受香火以求淨化,保佑生者能更加順遂。
這個時辰正是香客們或拜祭或敬佛的時候,顯得那個佛塔更加蕭索了。
這一處曾經是流放犯人的所在,由于當時死傷者衆,都是就地掩埋了。後來原地起了座杜若寺,就又在當初的基礎之上加修了一個佛塔。
一轉眼,五年了。
姜無芳看着遠處那座底下都是犯人亡魂的佛塔,外頭的雨絲飄進來,落了一點在她的羽睫之上,她輕垂眸子,那水就落到了她的臉上。
她伸手去拂臉上的濕潤,感覺寒浸浸的。
就在她垂眼擡眸的這一息之間,一隊人馬進入眼簾。
為首的男子因為離得太遠看不清眉目,只覺得身形颀長,身穿月白圓領袍,腳踏烏皮六合靴,身後跟着一行腰間懸挂配件的長随,直奔佛塔的方向而去。
白衣男子在雨中撐着四角青傘,走到離佛塔有兩三丈遠的地方,停住了腳步。
她還未及細看,一陣夾着冷雨的急風卷着她面前兩扇沒有固定的窗戶,狠狠往窗框砸去。
姜無芳心下一驚,生怕發出的聲響驚動他人,趕緊把兩扇窗順勢扣上了。
那香爐裏的幾炷香已經燒去大半了,就在她投眼過去的那一瞬,一截子香燒盡,長長的香灰段子斷落到供桌上碎成粉末。
她雙手合十,這次再沒有雨水落到她臉上,卻是實實在在的濕意流了滿臉。
“阿耶,阿娘,阿玉,下次再會也許我就已經報了仇,和你們真正在一起了。”
她已經等了五年了。
昭德四年的今日,一朝被那皇座上的人猜忌,大廈幾乎是在一息之間就傾頹下來,連給他們喘息的時間都沒有。
全家除了被阿娘冒死送出來的她和阿玉,回了老家的小滿,全部死在了昭德四年的春天。
而阿玉,也在逃出來之後的次年,沉痼纏身而死。
她頭埋下去,眼眶盛不下滿滿當當的淚,只往蒲團上落,砸出了深色的濡濕。
半刻之後,她起身,整理好形容,重新将帷帽戴上,打開門,撐着那把黃色的油皮紙傘走進了雨幕之中。
白衣男子不知是不是聽到了聲音,往四周略略掃視了一番,沒見端倪,才複又轉過身來。
“相公,就是這裏了。當時聖人下令匆匆,又事關皇室陰私,處置隐秘,我等的線人也是今日才知曉在此處。”見崔游久立不語,崔東上前一步禀告情況。
崔游往天上掠了一眼,因為下雨,今日沒有人放紙鳶,陰沉的天空好似被黑墨填滿,在他眼裏看着卻好似是空蕩蕩的。
他的目光在佛塔上掃了一眼,道:“回吧。”
他轉頭,不敢再看那佛塔,離開。
崔東一頭霧水,不知道崔游打的什麽主意,不過也并無多嘴。
崔東是昭德五年跟着的崔游。那時候崔游還只是空有爵位卻沒有朝中話語權的博陵崔氏的嫡子,這幾年算無遺策,一步步将擋在他面前的荊棘斫開,走出一條坦途,拜相為宰。
這個小崔相公雖然年紀輕輕,可城府極深,一切都有他把握呢。
崔東只猶疑片刻,跟了上去。
雨在姜無芳剛離開杜若寺門口就已經小了不少,待她到了姜家門口,已經是完全停雨了。
饒是如此,她進了家門口之後,楊氏還是急急扯了過來,往身後的披風一摸,果然手上濕淋淋的。
楊氏将她往屋裏一推,門帶上,在外面道:“讓你伯父攔着你,等我回來了一起去上香,坐着可以避雨的牛車去,豈不是兩全其美?偏偏你性子急,自己去了。這一身濕漉漉的,傷寒了可如何是好。衣服和熱水都給你放在房裏備下了,淨淨面,趕緊把濕衣服換下才好。”
俄頃,姜無芳已經把衣服換好了,幹幹爽爽才出了門。
她辯解道:“我早去早回,這天陰沉沉的,我的腳程快。”
她知道楊氏擔心她的心,也知道楊氏是真真唠叨,看到從廚房抱着一盆菜走出來的小滿,趕緊道,“你做飯口味太重。我來做菜,你搭把手。”
小滿傻乎乎抿着嘴笑道;“娘子快些來吧。”
姜無芳趕緊過去把她手裏的洗菜盆接下,就往廚房裏鑽。
楊氏還要追上去唠叨,姜豫詠在一旁把人拉住了,捋着山羊胡子,“好了好了,今日特殊,由得她去吧。她能心裏松快一些比什麽都重要。”
楊氏雖是個急性子,也只好按捺住了。
“娘子,這是你要的烏飯樹葉。”小滿把滿筐的綠油油往姜無芳面前送。
姜無芳接了過來,将洗幹淨的烏飯樹葉放在面盆大小的石臼裏頭,用木杵将樹葉都舂爛搗碎,放一把白生生的糯米進去,加水浸泡,不一會兒就染上了墨綠色。
小滿把柴架上,架在火上的青汁咕嘟嘟冒出泡,姜無芳把墨綠色的糯米放入鍋裏,蓋上了蓋子。
姜無芳在另一個竈臺上架上一個鍋,燒熱,把煉好的豬板油用勺子剜出大大的一塊兒,放進鍋裏。
在她的手下,那柄菜刀把羊肉收拾得服服帖帖,切成大小相同的肉丁。她又拍一塊兒白生生肥胖胖的蒜頭,一段兒蔥白,一片生姜,砸得扁扁的,丢進油鍋裏,發出滋啦滋啦的聲音。
等到油鍋被爆出了蔥姜蒜的香味兒,放進蔗糖,炒出糖色,再将切好的羊肉丁放進去,加老抽爆香,加鹽調味兒之後出鍋。
小滿在一邊拉着風箱,傻兮兮吸着鼻子:“娘子做菜真是香。”
“小滿。”姜無芳把炒好的牛肉放到一邊,然後接着道,“我打算回汴京。”
小滿拉着風箱的手頓了一下,繼續往蒸着米飯的竈臺裏添柴火,堅定點點頭,“娘子去哪裏我就去哪裏。”
小滿雖然心思單純,可當初除了自己回了老家躲過一劫,自己的爺娘還是在李家的,也随着那一場潑天大禍沒了,哪有不恨的。
姜無芳聞言點了點頭,外面又飄起細細密密的雨絲,姜豫詠和楊氏在廊下看着,不知道在說着什麽。
她手下的動作加快,又炒了一個時蔬并一碟豆腐。
這時候蒸的青精飯也做好了,盛出來之後散發着烏飯樹葉的清香,顏色充滿春意。
爆炒羊肉丁鮮嫩鮮香,炒青菜經過豬油的浸潤,泛着可口的光澤,小蔥拌豆腐簡簡單單,面上潑上一層肉齑,鹹香誘人。
四人圍着圓桌吃飯,姜家小門小戶,沒有什麽食不言寝不語的規矩。席間,楊氏道:“阿無這手藝,不知道日後便宜了哪家的郎君。”
姜無芳聞言淺笑,沒有回應。
吃完了飯,在楊氏和姜豫詠在廚房收拾碗筷的當口,姜無芳小聲對小滿道,“等會兒你就去把東西都收拾好,連夜走。”
小滿點頭。
姜無芳自然是知道姜豫詠和楊氏的。
她當初和阿玉逃出來之後,就憑着阿耶的三言兩語就找到了這二人,這二人果是如同爺娘所言,是比汴京那群豺狼親戚更能托付的。
只憑着一封印信都沒有的阿耶手書,姜豫詠就拍板将她和阿玉留了下來,對外稱是自家子侄。
阿玉自小體弱,在逃亡途中又遭了驚吓,從此更是落下病根。
姜豫詠為了他,不知道填進了多少銀錢,從來是沒有過一個不字的。
只為了一個義字。
楊氏更不用說,本就和她的阿娘是手帕交,她過來之後就是當成親生所出的女兒一樣疼的。
如果告訴二人她的全盤打算,怕是不會依的。
她也知道,如今的安穩生活已經是極好的結局。
可是,她午夜夢回,夜夜都是夢魇,讓她如何能夠不顧爺娘和阿玉的私仇,一個人茍活。
下半輩子,注定她是不能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安穩度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