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二十一
林若和李岩在一起的事情一直未曾向家裏透漏,這一點上,倆人觀點一致,兩家距離太近,同一個村子裏住着,低頭不見擡頭見,倘若告訴了家裏,只怕不管什麽風吹草動立馬就會影響兩家人的關系。另外林若還有一點顧慮,兩家的關系一直是平平淡淡的,但是李岩的媽媽卻不甚得林若父母的喜歡,林若心裏其實也是有些怕李岩的媽媽,按照輩分林若該叫她一聲嬸嬸,精瘦的面容,穿着樸素,有着農村人的樸實,也有着鄉下人可能有的透着無知的精明。林若喜愛鄉村裏的親切熱情,卻也最耐不得繁瑣的人情來往和一點雞毛蒜皮就吵翻天的惡習,是的,在林若看來,就是一種惡習,有時她甚至想是否因為日子太過平淡,有一星火點就澆上油順着導火索引起一場嘴皮子戰争爆發,于是,生活也跟着熱鬧起來。林若有幸見識過李岩的母親與別人争吵,那刻薄的話語不間斷地自嘴裏湧出,像無形的刀子,紮在人身上刀刀見血,寒洌的刀光讓路過的林若都有種汗毛豎起的害怕與緊張,從此林若遠遠地看見她都盡量繞路走,避不過的時候也就禮貌地打聲招呼。
與李岩重逢以前,林萍也曾調侃說林若和李岩湊成一堆倒也是不錯的。林若當時很不客氣地就否決了,因為李岩的媽媽貌似不是個好相與的婆婆。林若不是那種愛情至上,只要有愛情,其他都不在乎的人,至少未來的家人是否好相處還是很值得在意的。但是,李岩那麽突兀地出現在林若的世界,突然而來的重逢、慢慢釋懷的過往、漸漸熟悉的相知、發現自己傾心的不安、聽到表白的竊喜感動、确定關系後的親密……這期間,林若的心只陷在這過程中上下颠簸,終于,慢慢平複下來,習慣了兩個人的相伴相随,心裏溫暖地靜下來後,未來要面對的問題不可避免的浮上心頭。而李岩的母親,是這之中最重要的問題,最讓林若頭疼和害怕。這害怕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林若的不自信,林若記得李岩在他母親心中是怎樣才貌皆出衆、有出息的令她自豪的兒子,而自己只怕在她看來是配不上自己的兒子的,雖然林若在村裏也是人人誇贊的勤勞能幹孝順的女孩子。愛屋及烏的心裏,林若希望李岩的家人會喜歡和真心接納自己,所以最後她對于李岩母親本身個性的害怕反而落在了其次。
李岩本家的一個哥哥結婚,李岩請了幾天假回家,每天例行的短信中提及路過林若家,見到了林若的父母,林若心中有些忐忑。晚上打電話回家,同老媽一通東拉西扯後,媽媽說見到李岩,你們以前還是同學呢,長成了大小夥子了,個子挺高,也挺懂禮貌,還和我們打招呼,聊了會天,說有在那邊見到過你。林若心裏一驚問道“他說什麽了?”媽媽回道“說在街上見過你幾次,偶爾也和你們一群同學一起聚聚。”林若放下心來。通話到最後照例變成對林若終身問題的擔憂和催促,林若敷衍幾句就岔開話題,問起家裏親戚朋友的狀況來,媽媽也知道林若不愛說這些,也就順着林若的話聊到別處去了。
林萍和蔣超的事情也未對家裏提起,主要她覺得交往時間還短,似乎還未到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沒必要這麽早跟家裏人說,雖然每每電話聯系時也是免不了被唠叨該交男朋友了,該嫁人了,林萍也是模棱兩可地敷衍過去。對于蔣超,對他本身的所具有的一切,譬如長相、性格、态度各方面,林萍是很中意的。不像林若和李岩的交往是初戀,林萍大學時也曾交過一個男朋友,也曾有過小兒女似的單純浪漫,工作一年後就因為分居兩地,且各自的環境導致各自心态不同越加疏遠,最終和平分手。有過一次戀愛經歷,林萍對于愛情看得更實際一些,這實際主要在于她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麽樣的愛情,知道什麽樣的人适合自己,而蔣超無疑是她心中的那個共度一生的人選。但是面臨家裏的盤查,要過父母那一關的話,蔣超的家庭、經濟狀況是在第一位的,他本身的優缺點則在第二位。這無謂公平不公平、公正不公正之說,每一個有女兒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嫁得好、過得幸福,那麽這個好和幸福的前提是必須有好的物質條件,這是他們看得見的明确的能保證他們的女兒衣食無憂生活的基礎保障。女孩眼中的第一位條件和父母眼中的第二位條件等同,所以,愛情順利進行到婚姻的最快可能是女孩眼中的第一位和父母眼中的第一位都過關,這是最大團圓的幸福結局。其次,則要漫長一些波折一些的,是男孩在父母眼中的第一位條件不過關,那麽就努力讓父母認識感受到男孩的自身各種優點,讓父母确定男孩可以給女孩帶來美好幸福的未來,那麽結局也會很圓滿,就是男孩終于抱得美人歸。林萍面臨的就是第二種情況,怎樣讓父母看出蔣超的自身的優點而忽略掉他很一般的家庭經濟狀況。
林萍并不是被愛情沖昏了頭願意和父母對着來,只是,恰好這樣一個蔣超,讓她看到了未來,讓她願意相信未來。待人和善、遵紀守法,已經算不得什麽了不得的優點,這年頭誰閑着沒事天天琢磨着怎麽違法怎麽得罪人啊。最讓林萍喜歡和欣賞的是蔣超面對生活和未來的态度,那麽積極、認真和熱情。林萍喜歡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他會讓你充滿自信去面對每一天。而找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一直是林萍情感上的追求。
林萍決定等年後在和家裏人攤牌。那時蔣超的自考畢業證書也大概可以拿到手,有這樣的文憑在,蔣超也會更自信一些。如果告訴父母自己交了一個中學文憑的男朋友,林萍想象得到他們會是怎樣的極力反對,并且覺得林萍大學白上了。這又是一個家裏人固定思維習慣,若是男孩子娶了個文化水平比自己低一點得女孩,只要不是差別太多,人們都覺得很正常。而若是女孩子嫁了個比自己文化水平低的男孩,家裏人就會覺得不值,覺得文化水平上不對等。其實還有很重要一方面,文化水平不同,難免會有溝通問題,語言溝通還好,一旦動用武力溝通,問題就大發了,寶貝了二十多年的女兒若是被個“大老粗”給欺負了,只怕父母殺了對方的心都有,但是殺了對方是不可能,卻會把自己憋得氣悶的要死,所以在他們看來,女子“下”嫁萬萬不可。雖有成功美滿的例子,但是失敗案例更多,歷史經驗沉澱出的真理,人們一向深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