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贊美
這一次打獵,簡直讓張雲山,王青安,逸寧三個人滿意之極。雖然回來後,張雲山和王青安都被長輩們狠狠的教訓了一頓,但是對于孩子們的收獲他們還是相當滿意的。
張爺爺還特別把老張頭叫過來仔細的問了一遍。老張頭說:“老爺,小少爺現在的表現還真不錯,這騎射的功力漸長,多進幾次山,對他也是個極好的磨練。”
“恩,我也就指望着他了。”張爺爺欣慰的說。對于這個小孫子,他可是抱了不小的期望,就指望他以後能光宗耀祖了,家裏的其他子孫都不堪大用。
“老爺,您不知道,那劉小爺真是個有意思的人,他帶了好多東西,不象是去打獵的反而象是去游玩的,那随身物品真叫齊全。有他跟着,您根本就不用擔心,吃的喝的睡的,雖然比不上家裏,但一點兒也不含糊,把大家都照顧的好好的。”老張頭又講了一些逸寧的趣事,逗得張爺爺也笑了起來。張雲山回來已經說過了,逸寧帶的造型奇特的銅鍋子,棕草席子等等,當然最讓他津津樂道的,還是逸寧的廚藝,随便随便的煮的幾鍋湯,都讓人回味無窮。
“那孩子也是個可憐人,劉家人都在京城,卻把個這麽小的孩子一個人丢在澤縣,什麽都不管,真是太過份了。我看這孩子不是池中之物,以後只怕大有前途。雲山有他這個同窗好友,以後說不定還能沾上不少光呢。”張爺爺怎麽也想不通,劉家怎麽會這樣對逸寧。他實在是為逸寧抱屈。
“就是,劉小爺心裏細膩,又有主見,說話辦事還真不象個不到十歲的孩子。這還真應了一句,沒人管的孩子早當家呢。他什麽都得靠自己,不得不為自己打算。”老張頭也跟着說。
“這麽好的孩子,劉家竟然不聞不問。唉……”張爺爺連嘆幾口氣,別人家的家事,他也不好去說什麽,只是暗地底裏為逸寧不值。
“那王家的小爺也不錯,不過就是比小少爺和劉小爺要童趣的多,有他在,大家都被逗樂了好幾回。”老張頭見張爺爺情緒有所變化,連忙轉移了話題。
那王青安家裏更是另一翻景象,王夫人指着阿大,大罵:“你是怎麽照顧小少爺的,竟然讓他進山打獵,這麽危險的事,哪裏是他這樣的小孩子做的。”
“娘,哪裏有什麽危險,我不過是跟着大家撿了幾窩山雞蛋罷了,連弓都沒有拉開。再說了,有張家的人在,會有什麽危險,人家張雲山和劉逸寧還打了幾頭鹿呢。別是值多少銀子了,就人家哪騎射的能力,我都羨慕的緊。夫子也說了,騎射是很重要的,不能光是死讀書,沒個好身體,什麽都別談。”王青安說了一大通,總算是讓王夫人不再罵阿大了。
倒是王老爺見到兒子帶回來的東西,很是高興,別說這些東西值多少銀子,他們家雖然不富貴,但也不至于差了這點東西,關鍵是兒子能夠離開家門,自己有了些本事。雖然是跟着一大群人,但這孩子總是要慢慢磨練着長大的。他自己也最是瞧不起,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男子漢大丈夫,不能僅僅靠讀書才能謀求前程的,科舉之路相當艱難,哪裏是人人都能金榜提名的。
“夫人,青安也是該多在外面學學,走走了,光讀書就算中了狀元,也難得當好官。再說了,那張家小子與劉家的小子,家世能力都比咱家不得差,從小搞好了關系,以後也是青安的一大助力。”王老爺的幾句話,果然讓王夫人放開了王青安。
“我去讓廚房好好弄那塊鹿肉,再給炒了山雞蛋,算是給家人加餐了。”王夫人說。王家家境也不算多好,人口又後,平時也難得吃到鹿肉。
至于書院裏的其他同窗則是羨慕不已,沒想到逸寧這麽小就敢進山打獵了,就連軟腳貓王青安也跟着去了。這一到騎射課,大家就格外用功,恨不得個個都要超過張雲山,弄得夫子們一時大為欣慰。要知道平時這兩個科門,喜歡的人并不算多,大多數學子都是認真讀書的類型,再者喜歡這兩門功課的有些孩子又吃不了苦,所以這兩科的夫子教課的時候,也就比較敷衍了,有人願意學習,并且學的好,學的認真,夫子才會教得有精神嘛。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久,弄得夫子們也知道,逸寧幾人進了深山去打獵的事情。
“好小子,去獵了鹿,竟然也沒想到要孝敬夫子。我們平時可沒少給這兩小子開小竈,哼,沒良心。”教騎術的李夫子和教箭術的趙夫子抱怨。以前就張雲山和逸寧對這兩科,學得格外認真,特別是逸寧,還真是得到兩個夫子私底下開了不少的小竈呢。
Advertisement
“你啊,想吃自己不會去打獵,那山咱們又不是沒進過。”趙夫子笑道。
“這可不同啊,那鹿也不是常見物,再說了,自己打的,和學生孝敬的,能一樣嗎?”李夫子不爽的反駁。
“好了,好了,過兩天咱們也去打獵,就憑咱倆還比不上幾個孩子。”趙夫子抱着李夫子親了一口。堵住了他的嘴。
“哼,看我怎麽整這兩死小子。”李夫子雖然被堵住了嘴,還含糊不清的說道。
“不專心,我今天要好好懲罰你。”趙夫子手下熟練的游走着,很快就弄得李夫子輕喘起來,兩具健美的身軀緊緊的交緾在一起,屋子裏想起了令人臉紅的聲音,良久沒有停歇。
書院的學習慚慚緊張起來,夫人們也盯得格外緊了。逸寧雖然有着大學畢業的文化程度,但在這裏,有很多課程卻讓他不得不花大功夫去學,實在是夫子們覺得他應該學得更好些,甚至把他當作重點在陪養,好象他不考個狀元,就對不起大家似的,弄得他非常郁悶。說心裏話,他可沒打算走科舉。也沒打算當官,他只希望能自由自在的游山玩水,走遍大興朝的每一片土地,也不枉他還這個時代走一遭了。當然要是在途中,能遇上個美男子,共渡餘生,就更快活了。
當官這種費心費力,也讨不了多少好的事,他也沒興趣。更何況這年頭想考狀元,實在是太難了,就青芽書院每年考中秀才的人數都才那麽一些,想想就覺得難。他已經擠過一回高考的獨木橋了,可不想再過一回,要說這年頭又不是拚文憑的年代,幹嘛還要學得這麽累啊。反正他的出身已經不錯了,又不是非得靠科舉才能改變命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多賺點銀子,哪裏會把全部心血都花在學習上。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他對于書院的學習,也就并不是很用功了,當然遇上自己喜歡學的課業,就認真的學一點,遇上不喜歡的,或者夫子教得爛的,幹脆就在課上打瞌睡。弄得幾個夫子每每看到他,都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就連他的好朋友王青安和張雲山有時候都會勸他,多用點功。逸寧每每也只是應付了事,他還這麽小,哪裏能把自己心裏的計劃說出來呢。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