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052
東市小吃街改造果然引來議論紛紛, 有人贊同,有人反對,有人怨聲載道, 各種聲音皆有之,這些沒動搖杜培春做事的決心,又有宋頭目攜一衆手下強勢推進。
來這裏擺攤的小販們依稀還記得他們強勢暴力執法的模樣, 反對者或有怨言者也只能把苦楚塞進肚子裏,或撤攤搬走, 或不情不願地加入抽簽登記行列。
小販們不滿,街道兩邊商家亦惴惴不安。他們怕規劃過甚,占據他們本就有的門臉,影響自家生意。
這時候便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候了。
有錢的花錢找門路, 有關系的托關系找門路,可錢也花了, 關系也找了,最後發現這件事竟然不好使?
原因無他:因這次的主事人, 是盛京知府家的三兒子杜培春,除非關系大過杜知府,可知府是盛京城最大的官兒,若托到外地的關系再回到盛京城, 自古便有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 怎麽着也越不過杜知府去。
可想而知,錢花了,笑臉賠了, 關系用了, 一切白搭, 要多郁悶有多郁悶。
唯一利好的是,當小吃街真正納入規劃時,他們發現規劃中也考慮了自家的店鋪的需求,不僅沒有占據他們的門臉,還讓他們也在外面擺個攤子,以招攬生意,從而和小吃街的整體調性相融。
于是乎,這些人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難怪杜三少油鹽不進,原來是真為百姓做事啊!
為何會有油鹽不進一說呢?
當然是有人把關系托到杜三少頭上,想當然地以為和他搭上關系,便會給自己開個後門,沒料到的是送的東西被喂了狗,找上門的人也被放狗咬,做事嚣張又跋扈。
他們氣得不行,且等着抓到杜三少的罪證,到時年底皇城巡察官員到了,計劃與這回不得不離開小吃街而心有怨言的百姓,好生告他一狀,叫杜三少和杜知府吃不了兜子走。
這一計劃自然落空了。
這是後話。
且說現在,小吃街改造熱熱鬧鬧進行,抽簽登記幾也進行完畢,明七他們握着抽到的簽子,無不感慨許意遲料事如神。
因真的很多有資格的人選,他們寧願不在這條街擺攤,也不想出租金。
是以,原計劃參與抽簽的人數和攤位數之比是一點五比一,實際上的比例是零點四比一,這樣一來但凡是參與抽簽的人,沒有抽空的可能,只有選大選小的可能。
那剩的六成攤位無人問津,叫杜培春和宋頭目犯難了。
劃好攤位,基礎的裝飾改造完畢後,基本上沒耽擱多少日子,抽中簽的小攤販便入主新攤,開始營業。
然而一下子空了那麽些小攤,原本人聲鼎沸的鬧市街,突然之間竟有些詭異的安靜,瞬間生出些蕭索之感。
宋頭目和杜培春自是不能坐以待斃,想方設法招商引資,奈何收效甚微。畢竟現在對很多百姓而言,其他街不花錢,他們何必多花錢去這裏,把錢省下來不好嗎?
杜培春為此專門走一趟許意遲那裏。
他氣咻咻的,也有些挫敗地坐在椅子上:“小爺聽你的,改造也改造好了,根本沒人願意花錢來,這不是白整?已經有人等看小爺笑話了,氣死了!”
許意遲擡眸道:“您還記得改造東市街的初衷嗎?是為何?”
杜培春:“嗯?”
許意遲提醒他:“自是為了安置流民。”
杜培春猛地一拍大腿:“對啊,這事兒我怎給忘了!他們不來,爺自要把這些地方給那些流民。說起來,你之前說的西風如何了?何時能讓他們到小吃街擺攤啊?”
許意遲細想一下,認真道:“最快三日,多則不過七日。前提是您那邊的身份證明到位,不會影響我這邊培訓。招生的活計,我們已在做了,卓有成效。”
只是她沒說的是,杜培春好似把辦身份證明的事抛諸腦後,她也不敢大肆招攬那些沒身份證明的人,只從有身份證明的人裏頭選,可惜人比較少。
少歸少,把杜培春沖沖臉面應是夠的。
“我們近來也招了些有身份證明的流民,他們學得七七八八,若是您願意,這些人後日皆可去東市街擺攤,您看如何?”
柳暗花明,杜培春自然欣喜道:“那當然好了。”
許意遲:“之後還需您幫忙一同發布相關消息,您代表官方,您那邊發表的公告更可信,流民們也知西風一事非子虛烏有,而是真實可信,也敢嘗試來學習,您覺得如何?”
前有許意遲賣好,這會兒這點小忙杜培春自然滿口答應。
看似是在幫西風,實則也是西風在幫他。要不然本來熱熱鬧鬧的一條街,突然變得空空蕩蕩,不說,在這裏還要額外收取租子,百姓們背後不知怎地編排他。
這件事既然開頭了,絕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否則等同于說他在做搜刮民脂民膏之事。
兩廂愉快達成協議。
許意遲又收獲一疊契書,緊接着空了一半多的小吃街多出幾家眼生的新商販,他們賣的吃食很新鮮。
有的專供朝食,一個大鐵盤子,攤一層層薄薄的餅,加上油條或炸得金黃酥脆的薄脆,撒上些許鹹菜碎、抹上深色豆醬,再疊入青翠的生菜,鐵鏟子三翻五翻,放入斜開口的油紙包中,便是近來大火的煎餅果子或雜糧煎餅。
與此衍生的,還多了家名為“好吃到停不來的辣條”,辣條是用豆皮、豆幹等豆制品制作,辣椒粉辣油腌制,又香又辣,這兩家挨着,有人偏好煎餅裏裹辣條,常常是左邊買辣條,走過去讓人把賣煎餅的把辣條也卷進去。
煎餅火了沒兩天,辣條的左邊又出現一家雞蛋灌餅,亦是朝食。兩者一個是薄餅卷薄脆,一個是外焦裏軟內的多層餅,各有千秋,各有各的擁趸。
有人今兒吃煎餅,明兒吃雞蛋灌餅,唯一不變的是天天買辣條,辣條小攤成最大贏家。
除了這些嘩啦啦火起來的,午飯和晚飯的種類也有增多,各色小吃随着西風特有的流動餐車出現,幾乎占了東市街的“半壁江山”。
冰粉攤,有紅糖冰粉、花蜜冰粉、鮮活冰粉、奶酪果子冰粉等,各種配料層出不窮,售價有高有低,再加上涼滋滋、甜絲絲的口味,可謂是一出現便收獲不少人的喜歡。
涼皮涼面牛筋面小攤,配着清爽的胡瓜絲、手洗面筋,看似簡單的吃食卻有至少三種口感層次,軟和中藏着韌勁兒,清爽中亦有綿綿辣意。
不愛吃辣的另當別論。
涼皮攤一出,許意遲連着三天都沒叫大丫做午飯,直接在小攤上買了涼皮吃。
在她看來沒有涼皮的夏天,怎麽能算夏天呢?
但和夏天更配的是燒烤啊!
冷飲、燒烤、小龍蝦,夏天的快樂三寶。
在古代喝一口冷飲實在不易,不過也不是完全不行,水井真的很涼,冷上一夜,跟在冰箱裏放一夜差不多。
她也教了幾個專做飲子的,冰鎮酸梅湯是基礎,還有各種鮮果飲、中藥飲子、茶飲通通安排上。
只是這個成本一下子提上去了,大家不樂得自我創業,許意遲自掏腰包辦小攤,安排培訓好的人上崗經營,管事的話從裏頭選了個得力的。
燒烤攤也是遇到的難題。
既然能開奶茶飲子小攤,燒烤攤自不會放過,哪怕是自掏腰包也無所謂,反正她現在有錢了,一個燒烤攤,幾個燒烤架子貴則貴矣,并非正不起來。
于是,許意遲豪邁揮手:來一個燒烤攤!
燒烤自古以來便是夜市之王,當然也有人說夜市之王是小龍蝦來着。許意遲覺得,這兩個都是夜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試問哪一家夜市,燒烤攤不整小龍蝦?
很少很少。
憑借着對燒烤攤的預判,許意遲很有先見之明地讓趙靳凱多招一批人進來,讓這些人至少能撐起東市街三個最大的攤位,成為東市小吃街靓麗的風景線。
而燒烤一出,果然所向披靡。
本來走衰的小吃街随着層出不窮的新鮮吃食,漸漸網羅一批忠實的食客。朝食和午飯尚且還好,畢竟有的人趕着上工,沒法跑太遠的路。
夜市就不一樣了。
這個時間正是大家都下工的時候,一天的辛勞結束,自然想邀三五好友來消遣松快,走在街上聞到迷人馥郁的肉香,再放眼望去,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的街道,幾縷青煙袅袅而起,充滿人間的煙火氣。
這時候哪還會想去別的地方?
不自覺地走向這裏,看着一桌又一桌的人,在露天的街道,熱熱鬧鬧地舉着串兒,歡笑着、痛快地品嘗,自己基本不用多想,已是坐在桌前,點上一盤想吃的、小二推薦的地道吃食。
是以,本來還讓杜培春有些焦頭爛額的小吃街,因着燒烤攤的加入,猛地吸引了不少的人流。
自有精明能幹的小販,他們擅長算賬和把握時機,瞅準這個機會,趕緊入駐小吃街,使得最開始只有不到四成的小吃街,加上西風學員的流入,以及後來小販的進駐,攤位竟然滿了?!
等着看笑話的那些小販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第一反應當然是不相信的:怎麽可能滿了?人都傻了不成?這裏是要花錢的啊,何必白花錢給他們!
給他們帶話的人,看到他們這般呆楞的傻樣,只道:“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一去看,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撲鼻而來的燒烤香氣,強勢而霸道,掠奪他們的味蕾,引得他們的腹胃在大街上毫不客氣地唱響空城計,簡直是一點面子沒給留。
然後他們看到,有一片地方烏泱泱的一群人坐在小桌前,嘻嘻哈哈,好不熱鬧,人手一根簽子,然後大快朵頤,吃的是簽子上的東西。
這塊地方要說占了整條街或者大半個街,那是有些誇張。
可是它周邊圍着的人太多,以至于讓你産生錯覺:好像整條街都是在為它陪襯,只看得見它而看不見其他的,那其他小販們會樂意嗎?應該不樂意吧?
燒烤攤周邊的小販若知曉他們的想法,肯定說:“只有傻子才不樂意!”
正是有燒烤攤的存在,他們賣東西變得更容易了些。
甭管是吃的喝的,還是用的,有些人在吃燒烤的時候,還喜歡吃餅、吃面等各種主食,燒烤攤忙不過來不賣這些,或者賣的也是簡單的炒飯,那麽自然不影響食客們順手買些李記的撈面王記的拌面還有張記的饅頭。
除了主食,還有喝的。
幹撸串不喝冷飲,那感覺就差了啊!
許意遲的奶茶小攤開在旁邊,冰鎮酸梅湯最後歡迎,其次是冰茶、鮮果飲,只要是冰的,都有愛好者。
還有冰粉攤兒,也趁着燒烤有一席之地。
不光是他們,周遭其他不一道的小攤販也十分沾光,哪怕是連賣納鞋底、圖樣子的小攤,或是賣蔬果鮮花的小攤,都有受到燒烤攤的影響。
因為燒烤攤的食客實在太多了,他們多是幾人來此,有時一人排隊,其他的人随便在附近逛一逛,随手買個小玩意兒,林林總總加起來就不少了。
綜上這些,東市街小吃街的改造工程算是圓滿落下帷幕。
這一切都得益于燒烤攤。
而燒烤攤食客多,有的食客慕名而來,有的食客抱怨距離太遠,強烈要求燒烤攤開分攤,于是流民轉正、流入燒烤攤、獲得一正經謀生手段的也越來越多。
三兒子要搞這些事,杜知府說是放給小兒子做,也不可能完全不管,時不時讓屬下彙報情況,得知他把這事兒做得有模有樣,在飯桌上誇了幾次杜培春。
一朝翻身的杜培春此刻大剌剌坐在餘家堂屋,對許意遲許諾:“這件事辦得好,以後你有需求,小爺我絕對頭一個滿足!”
作者有話說:
寫這章的時候莫名有種要完結的感覺……